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禁足久了,就一定會悶。

悶了,就會找些事兒來做,比如看片、閱讀等。

跟好幾個朋友聊了,都說最近很喜歡看長文。

平日裡,長文頗不受待見,最近情況有所改觀。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看點高質量的長文,一邊解悶兒,一邊還能學點東西。

2月16日晚,成蹊發了一篇推文,黃家駒與勁歌金曲獎。

這篇9000字的文章,在好幾個平臺引發了熱議。

有人說,想起不少往事,思緒一下子飛回了幾十年前。

有人說,看完才知道,那時的樂壇是什麼樣子,家駒是何等的難。

也有歌迷善意提醒:Amani也獲獎了,成蹊你是不是寫錯了?

正是因為有人提醒,於是有了今天的文章,算是上一篇的姊妹篇吧。

一開始我被問蒙了,後來才反應過來,有些歌迷把兩個獎項搞混了。

十大勁歌金曲,十大中文金曲。只差兩字。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獎項,今天就談下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


01


十大中文金曲,主辦方為香港電臺(RTHK),這是香港唯一的政府電臺。

協辦方,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和香港唱片商會。

就算勁歌金曲獎見到中文金曲獎,都必須先叫一聲大哥。

十大中文金曲,始於1978年,比勁歌金曲頒獎禮大5歲。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也就是說,在香港流行音樂剛露出一個尖芽時,中文金曲獎就設立了。

顧嘉輝曾有一言:十大中文金曲,具有真正領導樂壇的地位。

這個話,顧嘉輝說,沒毛病。因為他有資格。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輝黃二人組 左 黃霑,右 顧嘉輝


說起粵語流行音樂,在奠基人和開創者一欄裡,顧嘉輝的名字是必有的。

十大中文金曲獎,素來以公正、嚴謹和平穩著稱。

看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主要看什麼?

十大分量重,新人秒變星,資歷很關鍵,金針成一統。

十大金曲肯定是主角,多會頒給那些已經有知名度的歌手。

舉陳還要推新,能在這個舞臺上斬獲新人獎,是非常不容易的,相當於加蓋了明日之星的章子。

只有資歷、貢獻和影響力都突出,才能拿到金針獎,所以金針的地位為最高。

沒錯,最佳男女歌星獎是勁歌金曲的拿手好戲,但中文金曲獎並不在意,甚至一開始根本就沒設。

因此,中文金曲獎,一度被指呆板保守。

娛樂味道淡,意外驚喜少,不花俏,不刺激。

在年輕人眼中,中文金曲頒獎禮就仨字,不好看。

勁歌金曲獎,似一位濃妝豔抹的摩登女郎。

中文金曲獎,像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紳士。


02


除了調性有劣勢,在製作和傳播方面,中文金曲獎同樣處於下風。

十大勁歌金曲,主辦方TVB。

在香港的電視臺中,TVB是絕對的一家獨大。

TVB有一個電視頻道,叫翡翠臺,是香港影響力最大的電視頻道之一。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翡翠臺臺標,外觀經歷過幾次改動


這個臺的覆蓋面有多大?香港,廣東,還有部分海外國家。

由於王牌娛樂節目眾多,在粵語地區,翡翠臺有著超高的收視率。

不誇張地說,香港流行文化的變遷,都和翡翠臺息息相關。

製作出觀眾愛看的頒獎典禮,對香港電臺是難事,可對翡翠臺來說,簡直是駕輕就熟。

有高收視,有高覆蓋,又有強娛樂屬性,所以,勁歌金曲頒獎禮,看的人多,談的人也多。

儘管香港電臺歷史悠久(成立於1928年),但電視興起後,很快就體力不支了。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原因很簡單。電臺,只能聽。電視臺,能聽又能看。

十大中文金曲獎辦完後,也會在多家電視臺播出,但相比勁歌金曲和翡翠臺這種渾然一體的關係,自然撈不到什麼便宜。

既然中文金曲幹不過勁歌金曲,那是不是獎項就沒啥含金量了?

恰恰相反。

正因為中文金曲獎嚴肅一些,更專注音樂本身,很少出現單個歌手動輒三首屠榜的“盛況”,所以站在歌手們的角度,往往以得到中文金曲獎為榮。

比如Beyond樂隊,就曾四次拿下十大中文金曲。


03

直到1989年,家駒才登上中文金曲頒獎禮的舞臺,比勁歌金曲晚了一年。

令人奇怪的是,在1988年,大地居然沒有獲獎?很費解。

Beyond的四次獲獎,分別是在第12屆、第13屆、第14屆和第16屆。

1989,第12屆,真的愛你。

其他九首曲目,請參看下圖。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透過這份榜單,你能看出多大信息量?

對比同年的十大勁歌金曲,其中有7首歌是重複的。

香港樂壇,真的太小了。

梅豔芳和陳慧嫻,靠翻唱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曲子登榜。

張學友的Linda,也是用片山圭司的歌,重新填詞後演繹。

李克勤的一生不變,則是翻唱了張鎬哲的歌。

翻唱無罪,但十首歌曲裡,翻唱作品佔比近半?

顯而易見,無論是聽眾還是評委,對原創音樂的重視明顯不夠。

唱得好聽,曲子順口,依然是人們評價音樂的首要指標。

那是一個Beyond和王傑崛起的年代,王傑還獲得了最有前途新人金獎。

還有兩個獎值得提一嘴。優秀國語歌曲獎,王虹的血染的風采,崔健的一無所有。金針獎,徐小鳳。

這是Beyond首次拿到十大中文金曲。

真的愛你由黃家駒作曲、小美填詞。


幾十年過去,如今已經是母親節的必聽單曲。

當晚,陳少寶(香港電臺主持人、新藝寶唱片總裁)是頒獎嘉賓之一,他口中說出Beyond的名字時,面帶微笑,滿心歡喜。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1990,第13屆,俾面派對。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看著這份榜單,我倒不想說翻唱了。

一共十首歌,九首是情歌,有溫馨的,也有傷感的。

情歌動人,但獲獎歌曲裡,情歌佔比90%。玩呢?

除了情愛,香港樂壇與大眾之間,似乎找不到其他共鳴點了。

時至今日,這種尷尬仍在延續。

夾在曲目裡的俾面派對,顯得是那樣不和諧,像是故意來砸場子的。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無聲的難堪。

這難堪,是屬於大部分觀眾的,也是屬於絕大多數歌手的。

是的,排名不分先後,但把俾面派對放在第一位,我認為很妥當。

最佳中文歌,劉以達的天問。最佳歌詞,黃霑的滄海一聲笑。金針獎,黃霑。(這三項獎,必須點贊)

當時的人們,並不覺得樂壇有什麼隱憂。

虛假繁榮,遮住了眼睛,也阻礙了思考。

那些試圖改變的人,總會顯得身單力薄。

甘願受累不討好的人,值得敬佩和珍惜。


04


1991,第14屆,Amani。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你自己數吧,看看有幾首歌的名字裡有愛字?

跟上一屆的情況高度相似,Amani活脫脫就是個插班生。

藝術家的層次,全靠作品說話。

思想和格局,誰也替不了誰。

從非洲歸來後,家駒的音樂創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他看到了更多,他聽到了更多,他感到了更多。

他把這些信息增量,統統揉進了作品中。

Amani,寫的是世界大同,呼籲人們關注與己無關的陌生人。

Amani,唱的是藝術大同,音樂形式變化融合,真誠是底線。

在林子祥宣佈獲獎者之前,臺下已經有人在喊Beyond了。

然後,四子從容地登臺領獎獻唱。

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人,一個沒有經過系統音樂學習的人,在如此高規格的場合,深情演唱著自己原創的歌曲,一首與浮華格格不入的反戰歌曲。

這畫面,值得永遠銘記。

臺下的人們,作何感想?

人們更加想不到,這一年,竟是家駒最後一次登上中文金曲的舞臺。

最有前途新人獎,郭富城。金針獎,羅文。

榜單上的張學友、劉德華和黎明,終於等到了郭富城。

很快,四大天王將以席捲之勢衝出香港,衝進內地,順便還會衝一衝東南亞。

1993,第16屆,海闊天空。

Beyond,四獲中文金曲獎。

第一次獲獎時,是陳少寶頒獎,第四次,依然是他。

起點和終點,總有一些不同,也會有一些相似。

是夜,陳少寶的發言,引發了無數人的思考。

“接下來的這首金曲,我希望在場的每一位朋友,都可以做到一件事,那就是留住你們的掌聲,或者先暫停歡呼你們的四大天王的名字,因為這首金曲有著特別的意義,不是一首普通的歌。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批評本地的歌壇沒有足夠的本地創作。作為一個唱片人,我絕對同意。

六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去過一個很小的場地裡面看一支樂隊的演出,那個場地只能容納1000人而已。臺上的幾個年輕人,奔放地演奏,令我深深感動。

看完後當晚就決定,我要簽下他們。因為臺上的演出,讓我明白到,本地的歌壇向原創方面發展還有一絲曙光。

另外一件事,也讓我難以忘懷,那一晚看演出的人雖然很少,只有1000位觀眾,但他們的反應,是我看過那麼多場演唱會從沒見過的,至今歷歷在目。

但很可惜,事情還是發生了。1993年,黃家駒離開了我們。

我希望大家留著你們的掌聲,在我說出得獎的隊伍後,你們一起再鼓掌。

這個掌聲有特別意思,一是要讓黃家駒知道,他的音樂精神和他的歌曲會永遠留在我們心裡。二是要讓Beyond知道,他們還有很多路要走,前路未必平攤,也許還會很崎嶇,但我們會永遠和他們在一起,共度風雨,共度成功。

第16屆中文金曲,得獎的歌名是海闊天空,唱歌填詞作曲都是黃家駒,樂隊是Beyond。”

三子登臺之後,有兩句話,心酸,真切。

“謝謝所有為香港原創音樂做過貢獻的人。”

“這首歌是家駒在日本作的,錄音的時候,他對海闊天空很嚴肅,要求也特別高。可惜,今天他不能跟我們一起拿這個獎了。 ”

這年的十大榜單如下。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張學友三首,劉德華三首,黎明一首,郭富城一首,王靖雯一首。

無休止符紀念獎,陳百強和黃家駒。

在家駒離世的1993年,在中文金曲的頒獎禮上,四大天王,正式屠榜了。


從1991到1999,整個90年代,共計產生了100首十大中文金曲。


在這100首歌裡,四大天王佔了多少呢?


剛好50首。


資本和包裝合力,搶佔了樂壇的半壁江山。


05


有一種東西不能愚弄,是真誠。

有一種東西不能放縱,是浮誇。

2019年,有一則關於中文金曲獎的新聞。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香港電臺發佈通告,第42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及音樂會,取消。

昔日萬千星輝的金曲獎,如今已是過氣黃花。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網上連中文金曲的獎盃都有人買賣。標價1000港幣。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什麼?你說太便宜了?掛好幾個月了,賣不動。

香港樂壇,就像一個垂暮的老人,伸出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抹去了各類頒獎禮的榮光。

音樂獎項,是附著在音樂身上的一件件綵衣,音樂暗淡了,獎項自然無光。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看到十大中文金曲獎的淒涼現狀,不知道現年87歲的顧嘉輝會說什麼。

港樂緣何沒落?成蹊在上一篇文章中做了簡單探討。

初期中期不注重原創和多元,唯順耳論,後期歌曲質量不斷下滑,頹勢無可避免。

包裝速成,壓制了有才華有實力的人,最終導致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無力迴天。

數字音樂時代開啟,唱片不再是音樂的最重要載體,音樂的藝術屬性降低,娛樂屬性拔高。

任何事物都必然經歷三個階段,產生、發展和滅亡。

港樂當然也逃不開這個規律。

勁歌金曲獎逃不開,中文金曲獎也逃不開。

所以我說,頒獎禮可以看,但千萬別太當真。


06


經常有歌迷問,成哥,為什麼黃家駒得不到金針獎?有沒有可能像陳百強那樣,將來追頒?

你看,總會有人把獎項當真的,甚至比音樂人自己還當真。

先來看看Beyond成員對獎項和獎盃是什麼態度。

多年後,對著鏡頭,已不再年輕的黃貫中說過這樣的話:

“我們確實砸過不少獎盃,但最佳團體類的不會砸。比如全香港只有50個藝人,主辦方卻準備了300個獎,這樣的就會砸,或者直接留在慶功宴的地方,不會拿走。家駒曾說過,所有的獎盃,都是我們用尊嚴換回來的。當時想拿獎的話,要玩很多遊戲節目,還要在電臺上裝可愛。他心裡不好受,所以獎盃拿回去之後,我們就用棒球棒打碎。當初太年輕,現在有點後悔,不管怎麼說,人家也是給我們肯定,砸獎盃的做法要不得。希望大家原諒我們這種幼稚行為。”

看到沒?家駒他們對各種獎項還是看得比較淡的,要不也不會砸了,但以後別總拿他們砸獎盃的事當“壯舉”。

再說說金針獎。

金針獎,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香港地區音樂類獎項的至高榮譽,並不是每年必有。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金針獎盃


那什麼人能得到金針?熱度、影響力、成就缺一不可。

在世的人和離世的人,都可能得到金針獎。個人和樂隊,也都有可能得到金針獎。

目前的情況是,黃家駒個人和Beyond團體,都沒有拿到該獎。

如果前面的內容看得夠仔細,你該知道,中文金曲獎和勁歌金曲獎一樣,都是先把熱度放在首位的。

在熱度這方面,家駒也好,Beyond也好,雖然民間傳唱度極高,但唱片銷量肯定沒優勢的。

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我個人認為,就作品質量、普及搖滾樂和忠於原創這三方面來說,無論是家駒個人,還是Beyond全隊,他們有資格拿到華語樂壇任何一個獎。

但我不希望黃家駒得,也不希望Beyond得。

得過金針獎的人裡,很多歌手的歌曲早就銷聲匿跡了。

而沒得過金針獎的人,他們的作品卻在民間傳唱不絕。

難道這不是最諷刺的嗎?

再說了,獎盃都跌破1000港幣了,要來幹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