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离开农村多年,为什么还要在老家建一栋房子那?

住宅公园


农村的老一辈都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落叶归根,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是四川农村的,我们村上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都在城里有房子,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是父母买的,有一种现象就是父母这一代人都不乐意去城里住,请都请不去那种,不到过年过节回农村基本看到的都是老头老太。年轻人都在外面拼搏。有个别老人在城里住的也是为了带孙子,因为孙子在城里读书,在农村盖房子在我们这里也很普遍,为的也是让父母养老,另一个原因就是过年过节在老家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还有一部分可能也是为了面子吧,像我们这里有经济实力的盖的还是独栋别墅,不比城里的差,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他们已经习惯了种一点瓜果蔬菜,养一点鸡鸭鹅鱼。说实话他们很辛苦,每次去城里都是大包小包,我的父母就是这样,他们舍不得吃,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


0申波0


那天和湖北的同事聊天,他给我说:“他想回老家买套房子。”我问他:“你不是在这里买了两套了吗?怎么还要买。”他摇摇头,感慨地说:“你老家有房子,你不懂。”我无语以对。

我也许真的不懂,多少人希望能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北上广深大城市买上一套梦寐以求的房子。而他已有两套房子了,却还要回老家再买一套房子。我想到如今三四线城市房价日新月异,每月都是以数千元的速度提升。那他回家买房子肯定是要投资了。

我思考片刻后说:“我是不懂,我感觉三四线城市的房子都是被你这样的人炒起来的,炒房客,太可恨了!”

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你真的不懂。”然后他的话匣子被打开了,他继续说:“比如说你吧,我看你每到逢年过节就带着妻子儿子回老家去了。我老家现在没房子,我回哪里去啊!而且,我父母年龄也大了,一直在这里,他们也厌倦了。落叶归根,可是根却没了。你都不知道,我有多羡慕你们能回老家过年。过年就应该在老家打打牌牌喝喝酒,串串亲戚,在这个水泥森林里,你不知道过年有多无聊!” 他这一席话的确够震撼我的。没想到我羡慕的人居然如此羡慕我。那我该怎么表达我对他的羡慕呢?

“那要不这样吧,我把老家的房子给你,你把这里的房子……?”我话还没说完,他就一脸鄙视地看着我:“想的倒美!”我接着说:“你羡慕我,我还羡慕你呢?我虽然老家有房子,可是这里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啊!”他竖起中指:“切!”他还想再说点什么,我却不想理他了,故意装作很忙的样子。这次愉快地对话就这么结束了。

其实,我也能理解同事的想法。老家的房子,就是根。父亲活着的时候,好多次问我:“是不是要把东边的院子卖了?”我都是沉默作答。为什么要把院子卖掉呢?这里就是我的根,我从小在这个地方长大。如果房子卖了,或者没有了,我去哪里寻找我的童年,我的根呢?如果没有了房子,儿子孙子问我从哪里来的时候。难道我只能简单地说个地名敷衍他们吗?这好像说不过去。

人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立一个小目标,例如先挣一个亿。哈哈,这当然是玩笑。接着就是大目标,哪天你成了莫言或者大领导,然后要把你的故居当做历史文物来保护。你却没有曾经住过的老房子让他们去保护,你说这得多尴尬!当然,这也是一个玩笑。

老家没房子,等于没有了根。没有了根,没有了童年,没有了亲情。长时间在外飘着,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就算在水泥森林里有一套,两套房子,可那房子能盛下你曾经的灵魂吗?上文说的同事的羡慕是有道理的。不过,我羡慕同事也是有道理的。这就好比初中老师说《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不管城里城外,反正我是这么想的,等年龄稍微大点,我是要回豫东那个小村庄种种庄稼,养养花草虫鱼的,你说呢?如果想表达您的想法,那就在问候留言吧,我们一起探讨。


民工札记


就一个原因——情怀!

因为这是我的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在这里呱呱落地,我在这里牙牙学语,我在这里蹒跚学步,我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从这里走向远方!

我或许以后会远走他乡,看尽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繁华与风景,但心底里最深处觉得最美的风景应该还是家乡那一抹落日的余晖、缈缈的炊烟、静静的溪流。

我或许以后会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备受众人关注,但每当我褪去铅华静心思考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起儿时的那些美好回忆,小时候总欺负我的那个小伙伴最近身体还好么,小学对我语文启蒙的那位教师还健在么?这些思绪总会是不是萦绕在脑海中,久久不能忘却。

我有钱了,或许会买一套大房子,让所有的家人都住在里面,但是我知道我爸妈一定会说住不习惯,因为他们看来,老家的的那套传统别院才是他们的心所属,那是他们几十年来的魂系所在,是家族祖祖辈辈的根系所在。父母会说看不惯城市的繁华,受不了都市的喧嚣,还是家乡好。

半亩方田,一个小院,两条土狗,几只鸡鸭,几番岁月,度过余生!

或许等我老了,工作不动了,孩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我也会追寻父母当年的踪迹,在老家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吃着自己耕种的蔬菜和瓜果,享受着城市所没有的自然和清净,闲时就晒晒太阳,忙时做点农活。

也或许,上面的这些话都是我得胡诌,但家乡的那份情怀与眷恋是多少文字都描述不清楚的。

即便是再大的房子,再好的条件,在看尽人世间风景的那个年纪,都比不过老家的一个小院。

不论是落叶归根,还是荣归故里,最终归宿都是一样。

从哪里来,最后还是要到哪里去。

有点跑题了,让大家见笑了。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12.01


粮油市场报


家是人生的追求,家是叶落归根的念想,家是人的根,人一辈子最忘不了一条路,那就是回家的路,尽管它很远,很漫长。

年轻漂泊终日忙,

赚钱老家盖楼房。

富丽堂皇无人住,

落叶寻根是念想。

农村老家有庭院,

别墅房屋有几间。

四季将军把门守,

唯有过年冒炊烟。


仁龙居士


说到自建房,我自己深有体会,我是陕南人,家里13年开始飞机场搬迁,我家的老屋还有土地都被征收,国家也相继推出房补房地补钱,国家在镇上开发搬迁房,父母也去看了多次,总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家,说格局用料都不好,搬迁房也就没有落实,这事也就搁浅了很久,没过多久父亲就给我打电话,说看上一块地也找人看了一下还不错,价格25万问我意见要不要买了咱们自己盖,我考虑了2天同意自建房,我知道爸妈幸苦一辈子,他们是舍不得养育自己祖祖辈辈那一方土地一方水,14年10月家里开始打地基,亲戚朋友邻里四方都过来帮忙,农村人热情乐于帮助真的是久居城市中的人无法理解,感觉自己长大在这里老在这里,都是很好的选择,房子建筑过程中爸妈也是亲力亲为,每一个地方都是自己看过才让施工,就这样很幸苦的熬了5个多月盖好,房子建筑面积700多平,地上4层半地下一层用来放东西,15年开春我休假回家,远远就看见爸妈站在门口等我,脸上露出那一丝丝笑容,我想他们心里肯定有一丝丝骄傲,因为是他们为我们建造的新家,吃饭的时候看见母亲手长了很多冻疮,心里很难受难受,爸妈盖饭为了省钱管工人吃饭,..................不多说啦……回来上班的路上鼓励自己好好工作赚钱,让他们晚年过的幸福,新房盖好加装修一共花了126万,其实住在哪里都一样,只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我更加能体会过去家里的苦日子,现在一步步走向好的生活,祝大家 全家幸福 合家安康




云中一抹红


这个问题现在在农村是很普遍的。我们农村的房子好多年不住了,依然找人给修缮了。因为自己的奶奶爷爷去世了,一般不回去过年,只是在大年初一回家拜年。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出去买了房子,但是家里依然盖新房。其实为什么大家依然留着老房子,或者再盖新房,原因很简单。

一、象征着自己的根

毕竟我们都是在农村里长大的,等毕业以后我们都去城市发展,再从城市里买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依然心系曾经的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

童年是大家最美好的时刻,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人生中无忧无虑的年龄,这里有我们的小伙伴,我们的家人,不论我们在外边过得怎么样,这里永远都是你的根。

俗话说落叶归根,等你老了,你要葬回老家的。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特别希望自己晚年能够在老家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

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的情,一个永远也无法割舍的东西。

二、财富的象征

现在农村改造特别多,我们周围的村里很多都已经改造完成,我丈人的村里已经完成了。只要你是村里的人,你就有自己的宅基地,有宅基地就可以盖房子。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家里比较有钱的人都在村里盖新房,其实很多都是空着的。但是这是财富的象征啊。不否认存在攀比心理。

三、拆迁闹得

现在不是都说吗,找对象就得找一个带拆字的对象。我们周围的存动动嘴拆迁,估计等等就轮到我们村里了,现在只要是有宅基地的都在盖房子。等一拆迁,分房子、分钱。不过从上年开始拆迁费已经很科学了,不会很高了,但是不论怎么样,都是赚钱的,投资小,回报高。

以上可以三条可以说是覆盖了在农村盖房子的原因。


小吴说农村


作为一名农村出来的人,虽然已经在县城买房生活了,但还是在今年忍痛花了十万块,把老家的房子翻新了一下,而且拉了新围墙,我并不是很富裕,但也有必须翻新的理由。

首先就是小时候的眷恋,自己儿时就在农村住,这里承载着太多童年的欢乐,而且是那种再也无法找寻的记忆,看着熟悉的房子和院落变成荒草横生,心中难免有些凄凉,忍不住想要翻新一下,算是给自己儿时的一个交代。

再者就是农村伙伴儿的感情,虽然已经在县城定居,但是儿时的伙伴还有人在农村,每当有什么事情的话,总还是能聚在一起,而且大家都很喜欢在农村喝酒吃饭,觉得这样才有味道,这个时候保留住自己的房子,也方便日后的各种活动。

最现实的就是宅基地问题了,身为农村人,有一片宅基地很不容易,尤其是选在宅基地紧张的情况下,宅基地更加不能丢掉,为了防止以后出现什么意外,必须把房子盖起来,先占住再说。


搞笑潮人王二楞


这是规化闹的,以前房不值钱,去城里住的都把房卖了或给亲兄弟,现在房值钱了,都回来盖房,等着分钱,我家周围就有三家有人,四周全在城里买房了,可都不卖,这三家有一家有两套房,第一套住,第二套随便盖起来就等规化呢,我觉得规化不应按房给钱,应按人口给房,农民第一套三十万,第二套十万,因为地是国冢的,剩的钱给农民上养老保险,老了可免费去养老院


鬼跟你玩


这都是老一辈人的思想,他们认为老家才是根,落叶还是要归根,将来外一社会大乱或者在外混不好了还可以回来,我们村那个山路可不止十八弯,空气非常好,真是世外桃源,村里还有图书馆,公园绿化的很好,即便家人全出来了,还是会盖一个楼房,除非家里没钱盖不起。


金玉印满堂


农村是我们的根!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如同题主一样,即使工作在城里,但村子里的那几间房屋在去年的时候翻新重盖,三间明亮的砖瓦房远远一看就是一道风景线。

是的,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为了孩子上学,或自己更好的发展,均选择走出农村,来到更广阔的城市里发展。但心中那份浓浓的乡愁一直在生根发芽,好像只有生自己养自己的那方水土才是最踏实的安乐之地。于是,在挣了一点的钱以后,将村子里的老房子拆迁后盖起窗明几净的新房子。有老人继续在村里住的,这也是一种表达孝心的方式吧。我父母年近70岁,一辈子在村子里呆着,接到城里不习惯楼上楼下的生活,执意要回到农村,于是兄弟姊妹们一商量,回老家盖新房,让父母住上如同城里一样实施齐全的平房。

除了表达孝心,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盖一所新房子会有一定数额的补贴,这也是顺应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这样的好政策,咱盖上一所新房子自己也花不了多少钱。

老父母看着眼前的大瓦房,高兴地说:“这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有房子在,就是走再远,也有一个寄托,如果房子没了,我们的根与魂就没有了安落。这样多好,每年过时过节,孩子们都回来聚聚,这才叫一家人的团圆。”

是啊,老父母的话语代表了那代人共同的心声,只要老家的房子在,就是维系亲情最好的纽带,也是我们心中的一种念想与牵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