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市值的公牛 能否撼动雷士与欧普的江湖地位?

自2月14日以910亿元的市值引起后,2月17日,公牛集团市值再次跃至1001.10亿,成为国内照明电工应用产品领域第一家市值破千亿的企业。

在插座、转换器等领域耕耘多年后,公牛于2014年又延伸至LED照明业务,以健康照明为定位,推出了“爱眼”系列LED照明产品,至此,他与LED照明龙头雷士照明与欧普照明都形成了“照明+电工”的主营业务模式,成了不折不扣的同行。

三巨头的相遇,难免引起众人对其力量强弱的讨论。

在电工业务上,1995年就开始耕耘的公牛优势明显。相关资料显示,产品线方面,公牛目前在售转换器拥有41个系列、2800多类品种。墙壁开关插座拥有33个系列、超过3000个品种,覆盖各类基础功能性产品和各类特色功能定位的产品;在线下渠道开拓上,截至2019年2月底,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近73万个五金渠道网点;在线上电商销售方面,公司于2010年就建立了管理团队,直营与经销双向发展,在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大型电商平台均建立了旗舰店并开拓了数十家线上经销商;就品牌知名度而言,“插座一哥”的称号足见其影响力。

相较之下,欧普与雷士在经验及规模上并没有公牛庞大。据高工LED了解,欧普目前五金渠道网点数超10万家,在电商销售上也不及前者。2019年天猫“618”品牌榜单显示,电工行业公牛位居第一,而欧普则位居第六。

凭借着此前积累下的品牌及渠道优势,公牛后来涉足的LED照明业务也在近几年发展得颇有声色。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公司在售LED照明产品包含19个系列、200多个品种。2018年该板块销售收入达7.41亿元,2016至2018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16.98%。

重要的是,公牛也释放出后续加大健康与智能照明发展力度的信号。公司公开表示,健康照明与智能照明已成为LED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基于医学护眼技术和全光谱技术,更爱眼、更健康环保、更智能的LED照明产品将成为未来研发的重要方向。

在这样的强劲势头下,公牛再度被推到了照明行业的话题中心:其是否能一路驰骋,撼动雷士照明和欧普照明的江湖地位?

事实上,综合各项表现来看,公牛与两家照明龙头的业务实力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对于分别在1996年、1998年成立的欧普与雷士,公牛显然是一名“新人”。虽然有着较高的增长率,但7.41亿元的LED板块业绩对标以照明为主的两名“前辈”仍相去甚远。财报显示,欧普2018年度照明器具营收约达79.63亿元,雷士2018年营收达49.05亿元。并且,从2016年至2018年,公牛LED照明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8.51%、29.40%、29.31%,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产品线方面,雷士及欧普已覆盖家居照明、工程照明、商业照明、户外景观照明等多个领域,而公牛则主要聚焦于LED球泡灯、筒灯、灯带、吸顶灯等传统光源产品。

在线下渠道开拓上,商业照明“霸主”雷士通过自主开创的专卖店模式和运营中心模式巩固出庞大的客户群体。以家居照明见长的欧普,其相应零售渠道在全国省、直辖市、州、地、市、盟市场实现了较高渗透率,在县、旗、乡镇市场也进行了部分网络覆盖。两者还建立了“工厂直销”的创新渠道,加大曝光率和渗透率。而相关数据显示,公牛主要渠道资源还是集中在五金。

在电商销售方面,虽然三家公司都在各大电商平台拥有一席之位,但对于以电工打天下的公牛,照明产品的销售情况不及另外两家。2019年京东“618”与“双11” 灯饰照明类品牌榜单显示,雷士、欧普包揽冠亚,公牛集团则未上榜。观察其他电商平台榜单,也能看到前两席几乎都是雷士和欧普的竞技场。

在品牌影响力层面,公牛自己就曾坦言,公司进入LED照明领域较晚,相较转换器和墙壁开关插座,品牌知名度尚待提升。

至于公牛准备踏入的智能领域,雷士照明早已迈出第一步,推出了仓储、教室用等智能照明系统,并且已与阿里、海尔家居等企业建立了合作,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圈;欧普2018年财报也透露,公司当年末智能照明产品销售额占比已超20%。

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公牛集团的确亮眼,但其整体优势更多落点于电工业务。在雷士和欧普占据的照明主场,要与二者一较高下,目前对于公牛而言还是难度较大。

几位业内人士也认为,公牛短时间内追平雷士与欧普可能性不大,美的、TCL就是前车之鉴。“曾经跨界而来的家电大牌品牌,刚开始进入照明领域时也是来势凶猛,但三五年后就遇到了发展瓶颈,甚至出现了业绩大滑坡,最终照明板块反而成了这些品牌大鳄的鸡肋。”

值得的是,面对公牛根基更深的电工主业,欧普和雷士也表现出较强的信心。欧普五金渠道经销商、厦门高铭工贸总经理周忱彬曾表示:“五金渠道方面,欧普有欧普的强项,公牛有公牛的优势,两家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网点众多,品牌深入人心。未来,这两家企业重叠的产品和领域会越来越多,但走的路肯定会有差异化。它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一起成长,一同‘鲸吞’占有中小企业份额,而彼此也将是最强的竞争对手。”

关注同花顺财经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