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居家如何调整心理?

狼wolf


谢谢!您好!

每日里我都留意疫情焦点,懂得安危的重要性。

晨起忙碌饥肠辘辘之事,午间沐浴暖阳,打理盆花怡情。午后小憩于床头。晚间待得夜深,方圆之内信步。却也逍遥,听歌追剧。

深知疫情当前,咱不添乱。医者仁心劳苦,尊敬敬佩更为祈福安全。

民女虽为普通人家,但也为国担忧。国为民之家,福祸相依附。祝愿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康。


浅笑JIANGXIUJUAN


我先分享一下我家今天都在做什么吧

我自己呢,就是学习工作上的一些知识,完成公司线上工作的一些任务,然后发发文章,打打游戏什么的。久坐在电脑前,也闷得慌,但是有不能出门,我就用面粉、鸡蛋、白砂糖做了一些小蛋糕。因为做小蛋糕的模具找不到了,就用纸杯代替,但是朋友告诉我一次性纸杯加热后会产生有毒物质,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用一次性纸杯。



我弟弟现在是高中生,全国上下现在停课不停学,弟弟每天都是看老师直播学习课程。我旁听了一些,感觉又回到了高中时代,什么语文、数学、英语......不说了,头已经大了。


然后就是我妈。除了洗衣做饭,我妈就是织毛衣,做鞋垫了。手机微信打开,和朋友们一边发语音摆龙门阵(聊天),一边做鞋垫。妈妈每年都会做,我爸,我弟和我每个人都有好几双。



最后就是我爸了。每天看看电视,和好友打打电话,有时在说生活上的琐事,有时又在说工作上的烦心事。今天吃了我做的小蛋糕后,老爸所不怎么喜欢吃甜的(其实吃的最多),然后晚上架起油锅,开始了炸粑粑。老妈说我们父子俩是在斗厨艺,她也要参加,准备明天蒸小笼包。



那么关于在疫情期间调整心理,我们可以在家:

1. 学习知识或者技术。现在是网络时代,正如上面说的,停课不停学,学生可以在家听听老师讲课。这个寒假虽然是长了点,但是不要忘了学生的本质。喜欢一项技术的朋友,可以看看网上的课程,我朋友圈都有学习编程的直播课。对直播课程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书籍之类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静下心来,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趁这段时间,好好提升一下自己吧。



2. 像我家这样,每个人都做一些菜,这样既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还会增长厨艺。最近网上各种美食做法教程:蛋糕、凉皮、小吃等等,都是很好的教程,有好多人都分享自己学习教程后做出的美食,人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做出几道美食,和家人分享,两样都有了哦。



3. 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但是为了让父母和子女过上更好的生活,很多在外忙碌的人一年之中很少回家,大多是和父母子女视频,这次疫情我们不能出门,趁这次机会和父母孩子好好聊聊天,玩玩游戏,挣钱固然重要,但是一家人幸福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4.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此次疫情非同小可,大家万万不可轻视甚至忽视,很多医务人员,警务人员等奋斗在一线,也有很多想帮助国家和人民度过这次难关的人,捐钱款,捐物质,为国家出一点力。我们在家一是要时刻关注新闻,时刻防控疫情;二是要坚决不出门,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不出门便是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心殇浅梦


7:30公司打卡,起床

7:30-9:00看书

9:00-10:00宝宝起床、烧早饭、吃早饭

10:00-11:30陪宝宝玩

11:30公司打卡

11:30-12:30烧午饭

12:30-13:00吃午饭

13:30-14:00哄宝宝睡觉

14:00-17:00看书

17:00公司打卡

17:00-18:30宝宝起床,烧晚饭,吃晚饭

18:30-20:30陪宝宝玩

20:30-21:30洗澡,泡奶,喂奶,哄宝宝睡觉

21:30-24:00看书,上网

24:00睡觉

公司要求三次打卡,我设了闹钟,起床睡觉时间基本和上班时间一样,不然总觉得头疼,安排合理,项目多样,带宝宝加学习很充实!


剑舞之风


疫情期间,我宅在家里是这样的,每天家里要开窗通风,房间每天打扫,做做饭,浇浇花,关注每天的新闻,看看电视,拍拍抖音,火山。最近又研究了一下快手,给自己冲冲电,人生无常,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生活还的继续,往前看,一片光明!


腊梅pyw


随着防控时间的延长,我们更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r

1、合理关注疫情,“定时”而非“时时”建议设定一个“信息闹钟”,在一天的时间中,每隔半天,用5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安排运动、工作、家务或者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在掌握疫情的同时,获得正常的休息和愉悦情绪。\r

2、保持社会联系,彼此给予支持\r

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的朋友此时正在做些什么,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r

3、积极调整自我认知,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念\r

人类的心理防御机能包括多种应对方式,恐惧和害怕提示我们遇到困难要逃跑,但过度的恐惧和害怕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居家隔离者需让理性战胜感性,化被动消极为积极升华。\r

4、科学认识疫情,理性关注与接收官方渠道信息\r

居家首先应避免过度接收网络信息,应该选择与相信官方渠道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我们要相信祖国强大的科研能力、医疗能力,心存战胜病毒的信念,才有利于居家观察时的情绪调节\r

5、采取正确的行为策略,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r

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Amy云烟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这是疫情突袭后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反思。

绝大多数的人,在疫情降临之后,都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居家隔离除非必须绝不出门,杜绝了走亲访友和聚会,而是关起门来阖家团聚,这是以往无论如何都不会更不可能做到的,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际,彻底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开启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三天五日、十天半个月可以忍耐,可是,时至今日,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人们的耐心和毅力几近极限,却还在“忍无可忍”情形下继续忍受,这场大考真的是考验人啊。有的焦灼不安,有的心烦意燥,有的垂足顿胸,无论如何都无济于事,只能一忍再忍,热切期盼疫情出现拐点,渴望乌云散去见晴天。

本人也和多数居家隔离的人们一样,感同身受,心照不宣,既有焦躁不安,也有寂寞难耐,细细想来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奉劝那些静静守候的人们,还是要摆正心态,放宽心境,换位思考,调整一下心理,转变思维方式,思路一转天地宽。

首先,想想那些冲锋陷阵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有的是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湖北武汉重灾区,远离故土和亲人;有的是离开平时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离开温馨甜蜜的家园,第一时间第一速度驰援武汉,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和病魔抗争,此时此刻的那些英雄壮士们,顾不得个人安危,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把一切忧愁烦恼完全置之度外,全神贯注投身于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

对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焦灼难捱急躁不安的啊?看看那些身处险地却临危不惧忘我奋战的各行各业的勇士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平民百姓们,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谱写着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而我们远在后方,静静守候着平安幸福,如果再不能保持平静的心理,该是多么的渺小啊!

毋庸置疑,如此对比之下,还会有什么不能忍受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呀!应该如何保持平静的心理?答案就在其中!


侯玉石


疫情之下,受不确定性和负面消息的影响,许多人出现了焦虑甚至恐慌的情绪。

表现在担心被传染、过度关注疫情,吃不好睡不好,心里感到无助和郁闷。

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希望对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有所帮助。

一、分散注意力

可以和家人看平时喜欢看却没有时间看的电影,比如轻松愉悦的、充满温情、老少皆宜的电影。推荐《疯狂动物城》、《驯龙高手3》等动画电影。

这样可以让你停止刷手机,接过多受消息,把注意力转移到让你身心放松的事情上。

二、深呼吸(鼻孔交替呼吸法)

深呼吸可以帮助启动副交感神经,降低心跳、血压、缓解焦虑

方法:先坐下来,背伸直。两眼平视前方,然后往天花板看,之后头回到原位,下巴微缩。右手按住右鼻孔缓缓吸气6秒,吐气6秒,然后换左边重复一次。

注意吸气吐气要做足6秒,不要着急。左右为一个回合做足三个回合。

三、在家做运动,缓解身体僵硬

比如在家就可以做伸展运动、瑜伽。

四、清淡饮食,规律作息

减少容易增加焦虑的食物,比如酒精、咖啡因、甜食、加糖饮料的。早睡早起维持规律作息。

五、避免使用唉声叹气和抱怨的字眼

语言可以影响心理平衡,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

六、保持安静,远离嘈杂的声音,播放舒缓的音乐

可以播放适合在家倾听的轻音乐和古典音乐等。

七、注意和家人互动的气氛

在家呆久了,容易产生无聊、烦闷的情绪。意识到这样的情绪,就要注意自我调节,避免烦躁、困倦。

八、绘画可以静心、对抗焦虑,启发创意思维

比如学画简笔画,零基础也可以快速上手,感受趣味性和成就感。当你有事可做的时候,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精彩内容等你来看。


水月正能量


你好,我是王药师,很高兴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疫情期间,居家如何调整心理?

近日,新冠肺炎导致人心惶惶,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目前最好的方式便是居家隔离,最初的新鲜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天关注着数据不断增长,开始无聊,开始调侃,开始焦虑,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身体问题目前是显性的,影响从绝对数看毕竟还只是小部分人。但剩余被隔离的居家人群的基数巨大,如何案例度过此段时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人过分关注自己身体,怀疑自己得病。每天看新闻消息,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悲观抑郁。有些人甚至会出现易愤怒、情绪激动等过激行为。

对此,居家应该如何调整心理呢。

1.对疫情要有积极的认识

新冠肺炎不是绝症,并且可以治愈。不要对其产生恐惧心理,正确看待肺炎,可以很好的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疫情事件本身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自己身体是否确诊得病,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并不以我们的主观思想为转移,不要过分担忧自己是否会得病,做好预防即可。

2.正确看待居家隔离的问题

居家隔离是为了阻断疫情传播,积极改变认知,虽然隔离给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却更好的保护了家人,我们在给这场战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适度关注疫情

关于疫情的讯息每天有无数条,关注的多了,不免会让疫情占据更多的时间,大家对疫情的关注要适度,多关注官方信息,不轻信谣言,不造谣,相信国家。

4.寻求隔离状态下更积极的生活方式

可以尝试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对疫情的关注,比如洗衣服、拖地、陪孩子阅读,做运动,晒太阳,或是听听舒缓的音乐等等方式,

5.营造安心的环境

了解疫情防护知识,进行定期消毒、通风,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保证自身的安全。

6.关注老年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我们应该对居家的老年人给予更多心理支持,多与他们沟通,帮他们科学地认识疫情。对于青少年儿童,一方面父母要调适好自己的状态,不要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另一方面,也应该合理地安排孩子学习、娱乐的时间,在疫情期间多安抚、陪伴,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7.学会宣泄情绪

正确表达压力,压力的释放方式有很多种,选择一种或几种最合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只有宣泄出去不在体内累积,我们才能保持正常的状态。现在的通讯手段如此发达,我们可以向身边的家人或朋友进行情绪的倾诉。

8.寻求专业的帮助

当上面的措施和帮助无法让自己内心处于平和积极的状态,或是已经对自己的精神产生不良影响时,寻求专业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心理上的问题其实比身体的不良情况更严重,自我恢复能力相对更弱。此时,通过联系专业的医生和机构,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心理健康也是防疫战的一个重要部分,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攻坚克难,迎来胜利。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防疫期间与心理相关的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在这非常时期,您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自己,科学防护疾病。遵循“三字”:“宅”(在家少出门)、“戴”(出门戴口罩)、“洗”(勤洗手);做到“三好”:吃好、睡好、心情好。

面对难以预测的疫情,原本担忧和恐惧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大家目前需要整天宅居在家,手机刷屏便成了最好的消遣和关注疫情的方式之一。可能通过微博、微信等多渠道获得大量有关疫情的负面消息,过分焦虑和恐慌的情绪则可能会渐渐超出自己的承载能力。

疫情期间,居家调整心情的方法有:

1、转移注意力:如果您已经出现心理或生理的不适,请立即放下手机,停止刷微博、微信,远离灾难信息,转移注意力,干点轻松愉快的事情缓缓。比如:聊天、做家务、听音乐,陪伴孩子做作业、做手工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定时定点查看信息:每天固定一个时间点了解信息就好。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不要安排在睡觉前。睡觉前刷屏至少有两个可能的坏处:一则容易超时,二则导致失眠。

3、关注积极信息:负面的信息速度之快让人容易忽略正面的积极信息。而我们应当积极关注社会正能量信息,一定要坚信,在强大祖国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恶战。

4、学会放松自己:可以尝试正念呼吸放松法。你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纯粹的坐下,留心观察自己的呼吸,体验当下的生命。

正念呼吸放松法:

(1)吸气,缓慢并深深地按"1-2-3-4"吸气,约4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

(2)屏住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感到轻松、舒适、不憋气。

(3)呼气,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此时,肩膀、胸,直至隔肌等都感到轻松舒适。同时想象着将紧张、恐惧、压力都随着呼气慢慢地都排除了,感觉到身体越来越放松,心情越来越平静。

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对“我是否患病”的焦虑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产生失眠、头痛等躯体不适,请寻求心理专业医生的帮助。目前,有一些机构开通了免费的咨询热线电话。



意格心理


既然之,则安之。难得一家人心安理得地不上班不学习不工作,哈哈,自由。可是呢论文还是要做,工作还得了解,家务活一大堆,娃,老公还得陪,总之,还是很忙!!大家稍安勿躁,踏踏实实等待疫情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