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首輔李賢是怎樣整頓軍紀的?

李賢生活的時代,處在明朝的轉折時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日益突出。作為關心時局的文人和朝中大臣,軍事也成為其經世之行的一個方面。英宗土木之變蒙羞塞北,蒙古軍隊進攻北京城,雖然由於于謙的有力組織使得蒙古軍隊撤退,但這時期明朝的邊防空虛,可謂是"兵威不振"。李賢因此上《御邊保國事》,他主張整頓軍隊,併力主親征給敵人以有力的打擊。

明代首輔李賢是怎樣整頓軍紀的?

景泰二年(1451年)時,他又陳"車戰火器之利""邊備廢弛狀",並且提出了用兵之道即"善用兵者,伸其號令,嚴其紀律,以作其氣,以鼓其勇,使之畏威懷德,效力用命,以進死為榮,以退生為辱"(《上御邊事》卷二),希望以此來壯大明朝的軍隊,鞏固國防。

明代首輔李賢是怎樣整頓軍紀的?

英宗復位後,一次蒙古人帶兵到達雁門關,附近人民都紛紛逃入京城,地方官不能禁止。這時李賢對皇上說:"宜出軍紫荊、倒馬二關。非欲與之對敵,一則安撫人民,一則使彼知懼,不敢深入。"宗於是就派人分別守備紫荊、倒馬二關。蒙古人的軍隊看到明朝早有防備就退去了。在看到英宗憂心官兵的支俸多,每一年國家都不能按時發放時,李賢就趁機進言"汰老弱以外,則費省而人不覺",英宗聽後,對他進行了褒獎,並按他的建議施行。

明代首輔李賢是怎樣整頓軍紀的?

巡撫制度是明王朝"以文制武","防止武人跋扈"的關鍵措施,文臣巡撫理所當然地成為制衡總兵武臣的重要力量。但是,手握重兵,雄居一方的總兵武臣對於文臣巡撫的鉗制約束總是不習慣不甘心的。英宗復辟後石亨等人請求罷黜巡撫制度,但不久就出現"軍官縱肆貪暴,士卒疲弊","邊徼騷然,軍無紀律的混亂局面。

李賢認為"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寧夏、甘肅,此六處要人最急",於是在與王翱、馬昂商議後,確定了六人,他們到任後嚴明賞罰,振舉兵威,使當時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李賢薦舉的這些人不僅整頓了當時軍隊的混亂局面,也多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對安定邊疆起了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