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中心医院筑起有温度的抗“疫”防线

“今天防控疫情的重点工作这几件事还要加快进度……”“发热观察病区、负压手术室和负压ICU病房建设还要加快一些……”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每天早上7点左右,甚至有时是深夜凌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简称“南沙中心医院”)的科室负责人和重点岗位人员都会收到该院院长贾林发来类似上述内容的微信或电话,由此拉开每天抗击疫情的序幕。

截至2月17日,南沙中心医院共接诊发热患者1574例,发热观察病区收治患者72例,其中核酸检测阳性5例和指导社区在患者亲属中确诊病例2例。春节抗疫期间,还完成了急诊手术70多台和抢救急性心梗、重度夹层动脉瘤、脑卒中、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和创伤骨折等急危重症患者近20例,实现了“防疫成效大和重症救治不出区”的目标,为南沙区抗击疫情工作和百姓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该院积极响应市一总院号召,毫不犹豫地提供唯一一台人工膜肺ECMO,支持广州市重点定点收治医院——广州市第八医院的危重患者救治,延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抗非精神。

高标准从严落实防疫要求,当好南沙战“疫”排头兵

作为南沙区唯一的新冠肺炎收治医院和广州第三批预备定点收治医院,南沙中心医院结合市一总院应对疫情措施和南沙区防疫的具体情况,在征得市一总院和南沙区卫健局的同意后,南沙中心医院的班子成员果断决定,立即腾空呼吸内科病区、肾科-内分泌病区、普通儿科病区和ICU病房,连夜把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外科楼10楼和11楼建成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的发热观察病区,成为南沙区唯一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病房;及时迁移通风和不符合新冠肺炎收治要求的儿童发热门诊至新外科楼二楼,高标准建设儿科24小时发热门诊;重新启用已停用三年的旧产科病房,建成发热隔离产房和新生儿室。协调央企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紧急调配和安装板房,仅用半天时间就建成了发热门诊药房,成为广州地区少数设置发热门诊药房的24小时发热门诊,同时也是南沙区唯一被市卫健委列为A类的发热门诊。

每天早上9点,南沙中心医院院长贾林都会主持召开班子成员及核心科室的抗疫例会,针对每天疫情防控形势和新变化进行重点研究,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和有效的防控措施,筹建24小时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负压手术室、负压病房,创立科室医务人员A/B组,建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心理热线和实施医院网格化管理,并向南沙区卫健局提出增加咽拭子核酸送检次数等合理化建议。

南沙中心医院还及时提出了预防院内感染的十大措施:增加院感科人员配备并加强日常监控、门诊“一人一诊一室”、病房“一人一间”、加强住院收治和探视管理、全院各环节填写流行病学史及承诺书、加强电梯、饭堂和班车等共同场所的消毒管理、医疗垃圾废物的标准化处理、CT室的分区隔断建设、设置一线人员观察休息区、全院以及重点区域的日常消杀工作等系列行动,切实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南沙中心医院聘请市抗疫专家组成员赵子文担任首席专家,及派出该院内科支部书记、呼吸内科主任何卫国担任区防控专家组成员,接受区属医院发热门诊病房标准化建设的咨询,主动承担辖区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疑难杂症疾病的上转任务,并无条件接收区属医院转送的疑似病人。

南沙中心医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求,提早开通负压手术室和二间负压ICU病房,坚决服从广州抗疫大局,积极响应并预留400张收治床位,确保广州防控疫情的需要。

牢记初心使命,筑起南沙最有温度的抗“疫”防线

自疫情发生以来,南沙中心医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在抗疫战线上履行“仁心仁术、方便为怀”的市一院训,打造有温度的抗疫防线。

对待疑难患者,南沙中心医院坚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理念,绝不轻易“放”过一个病人。目前住院实施网格化管理,探视和陪护制度严上加严,住院患者全部检测核酸。南沙的发热儿童居多,因防控疫情需要把儿科24小时发热门诊调整至新外科楼,但贾林在一线调研时发现存在家属行走距离长和停车不方便等问题,经过区相关单位的协调和支持,2月1日及时开通了儿科专用电瓶车和停车场,及时解决儿科发热患者的交通难题。2月5日,家住南沙某小区的一对夫妇因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身体不适来南沙中心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诊察,马上收治发热观察病房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在这对夫妇住院安顿好后,突然想起自家厨房内煲汤多时,家中无人有极大火灾风险,内心十分焦急,并将此告知了值班人员。医务人员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患者小区物管和属地民警,由于患者家中可能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环境,他们无防护装备而一时无法到现场处置。医院保卫干事曹义(退伍消防人员)在接到院领导指示后,没有一丝犹豫,马上赶回医院,由院感工作人员指导穿戴好防护装备,带上防毒面具和干粉灭火器,从患者夫妇手中接过房门钥匙,在派出所干警和小区物业保安的陪同和见证下,曹义果断地进入厨房,发现此时锅里汤已经烧干并出现焦糊迹象,第一时间进行断电处理,在确定现场环境已经安全后锁好房门离开。曹义说:“我一直向往入党并希望向身边的党员同志看齐,毕竟党和军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在危险时刻,党和人民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科学应用防治策略,扛起南沙抗“疫”重任

贾林作为博士生导师和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身担南沙中心医院院长职责,也是市民选举的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和第一责任人的重大责任,他亲历了2003年抗击非典、2010年的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担任广东省赴青海抗震救灾医疗专家组临时党支部书记)和2017年珠江出海口撞船重大事故的救治,在应对传染病疫情、医疗救援等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参照市一总院的抗疫经验,贾林较早提出了“防控区和普通区两区分置”和“抗疫和重症救治两不误”的应对策略,并制定了“不遗漏一例疑似病人、不发生一例院内感染和不出现一例死亡病例”的防控目标,科学谋划、靠前指挥,熟悉医院发热观察病区和普通病区的患者情况,并亲自组织危重患者会诊,带领南沙中心医院扛起了南沙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任,为南沙区疫情平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医院党总支把“临时党支部”建立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年轻的南沙中心医院涌现出许许多多先进事迹:党总支紧急动员,有230名职工志愿到抗疫一线,另有239名职工报名加入应急预备队;总务科连夜赶工建成发热观察病房和儿科发热门诊;医务科和办公室加班制订各种流程和“94321”防院感措施;护理部、医务科和总务科多部门携手,迅速落实住院楼收治及探视管理;影像科和检验室日夜兼程,为新冠肺炎的及时提供诊断依据;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和消化疾病中心假期不停歇,全力抢救危重患者;发热门诊观察病区里,医护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全副武装,穿隔离衣久了一身汗,不敢上厕所;戴 N95 口罩久了,脸上都是印痕;戴手套久了,双手皮肤泡着发白起皱。正是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党员领导干部、人大代表和医疗卫生专家们的实际行动,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初心,担负起使命,用一个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救治一线高高飘扬、让党徽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熠熠生辉。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 通讯员 罗伟宜、蒋四锋、陈瑶璇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黎旭阳 通讯员 罗伟宜、蒋四锋、陈瑶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