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好心贈給他墳地,日後得到怎樣的報答?

文史磚家


至正四年(1344年)是元朝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年,對未來的大明朝也極為重要,因為從這一年開始,元朝陷入一個特大饑荒期,百姓流徙嚴重,盜賊竊發,民間人相食,即便朝廷加大了管控以及必要的賑災,但還是解決了問題,以至於各地農民起義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從此中原大地不再平靜。

而未來的大明建立者朱元璋的人生也在這一年發生了改變,這一年,他的父母和哥哥死了,死在了天災中。說起來,元朝歷史上的天災似乎格外的多,雖然元朝的統治時間還不到百年,但這百年間出現的天災比別的朝代三百年時間裡出現的還要多很多。

而在元朝的眾多皇帝中,又以元順帝時期出現的天災最多,這至正四年開始的特大饑荒期就是元順帝親政以來遇到的最大難題,持續三年的饑荒徹底動搖了元順帝的統治,也動搖了元朝的根基。

至正四年開始,中原大地出現了諸多的天災,黃河決堤引發的水患、旱災、地震、蝗災、饑荒以及瘟疫等等,一個接著一個,不僅讓朝廷應接不暇,更是讓百姓苦不堪言,腹裡和河南行省之地災禍嚴重,百姓大流徙,盜賊竊發,官兵屢禁不止,而最重要的是天災引發的糧食短缺問題,百姓流徙本就讓糧食種植和收割數量減少,而旱災和蝗災則讓田裡的莊稼大片大片的顆粒無收。

元朝時期的乃賢在《潁州老翁歌》中對當時的天災有過比較詳細的描述,其中有這樣的詩句:

河南年來數亢旱,赤地千里黃塵飛。麥禾槁死粟不熟,長鑱掛壁犁生衣。

旱災、蝗災、饑荒和瘟疫洶湧而來,百姓應接不暇,明天和意外,誰也說不準哪個會先來,詩中還說:“一家十口不三日,藁束席捲埋荒陂。”即便是朝廷加大賑災力度,但民間還是出現了人相食的情況,而更多的是人們一個個相繼死去,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死亡的。

《明史·太祖本紀》有這樣的記載:“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老朱家應該是世代生活在底層,朱元璋祖上數次遷徙,到了朱世珍時期,遷到了濠州,朱世珍娶妻陳氏,生了四個兒子,朱元璋是最小的,當時一家人雖然生活清苦,但到底一家人平平安安。

但到了至正四年,朱元璋十七歲的時候,遇到了這場改變歷史的大災難,旱災、蝗災、疾疫相繼爆發,然後少年朱元璋就成了一個孤兒。

而這個孤兒還沒有來得及為未來而愁苦,就已經陷入了絕境。朱家本來就窮,又遇到了這樣的大災荒,而父母和大哥又去世,老朱家一下子失去了三個頂樑柱,這樣的打擊對於十七歲的朱元璋來說可想而知,而且,三個大人去世之後,朱元璋和二哥不僅沒錢為逝去的父母和大哥購置棺材,甚至連塊埋骨之地都沒有,這真的有點叫天天不靈的感覺。

朱元璋兄弟倆求遍了鄰里,都沒人願意提供土地讓朱元璋的家人埋進去,最後還是鄉里一個叫做劉繼祖的人,聽說了朱元璋的遭遇,給了朱元璋一塊地,讓兄弟倆將父母和大哥給埋了,雖然地方不大,也沒有棺材,但好歹是入土為安了。

劉繼祖能在那樣的情況下拿出一塊地來救朱元璋的急,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也讓朱元璋記了一輩子。埋了父母和大哥,十七歲的朱元璋變成了一個孤兒,沒有了依靠,也沒有求生的本領,於是朱元璋進入皇覺寺為僧。

但皇覺寺也不是世外桃源,很快也給饑荒擊中了,朱元璋被迫外出各地輾轉化緣,基本就是成了一個叫花子,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差不多四年的時間。

到了至正八年,特大饑荒期過去,朱元璋回到皇覺寺,但此時的天下已然打亂,在皇覺寺的朱元璋無法做到遠離塵世,最終還是在湯和的勸說下投奔了郭子興,開始征戰天下。

經過十五年的艱苦經營,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大明朝正式建立。此時的劉繼祖早已經去世,但朱元璋始終沒有忘記劉繼祖的恩德,於是在大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追贈劉繼祖為義惠侯,劉繼祖的妻子婁氏也被追贈為侯夫人。朱元璋親自寫文祭奠劉繼祖,而劉繼祖的後代也因此受到了蔭庇。

劉繼祖生前雖然沒有得到朱元璋的報答,但惠及後代,這對劉家來說是莫大的榮幸。當初劉繼祖是鄉里的一個富戶,不過是出於好心拿出了一塊地救了朱元璋的急,或許劉繼祖當時拿地的時候也並沒有想到朱元璋將來會報答,畢竟當時朱元璋家裡窮得叮噹響,吃了上頓沒下頓,能有什麼出息呢?

但誰也沒有想到,朱元璋竟能在元末一路打怪升級,登基為帝,而劉繼祖的善心也得到了回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

  

  

  

  


尚宮女史


朱元璋小時候家裡的確很窮,父親死後,沒錢安葬,只好由他和二哥兩人抬著父親去後山的亂墳崗安葬。抬至一拐角處,說也奇怪,本來好好天氣,突然電閃雷鳴,下起傾盆大雨。兄弟二人只得找一山洞避雨。等雨停出來一看,頓時傻眼了,原來放父親的地方,發生山體滑坡,父親的影子都沒有了。又因那山坡是領居劉姓地主家的地,名叫劉繼祖。兄弟二人只好哭哭啼啼到劉繼組家請罪,那劉繼祖也算開明之人,反正那塊地也沒什麼用,就做個順手人情送給他家做祖墳。也算好心有好報,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不僅給了他許多錢財,還封他為"義惠侯”。所以說人"不以善小而不為"的確是有道理。


車工00


早年的朱元璋的確非常慘。十七歲那年,朱元璋的父母、長兄相繼去世,而且相隔不到十天。那時的朱元璋連飯都吃不飽,但是,不管怎樣,自己的父母和哥哥總要想辦法安葬。要安葬首先要弄塊墳地。

朱元璋家是佃戶,自己沒土地,也不忍心將至親隨意扔在荒郊野外,所以只好去找地主劉繼德商量。哪知劉繼德卻是個刻薄寡恩的人,不僅不給地,還罵了朱元璋一頓。朱元璋沒有辦法,和二哥商量,準備把父母和大哥葬到遠處無主的山谷中。

朱元璋家中窮得叮噹響,所以也備不了棺材,也沒有馬車、牛車什麼的,只用破衣服包了一下,用繩子拖著屍體就上路了。山路崎嶇,屍體又重,繩子不堪重負,在半路斷了。於是,二哥就讓朱元璋留在原地,自己則回去再找繩子。

沒料到,二哥走後不久,天就下起了大雨。朱元璋只得在附近找了棵樹避雨。據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就在朱元璋躺樹下避雨的時候,聽到空中有神仙問:“是誰沒經允許就動了我的土地?”然後,隱約有個人說了朱元璋父親的名字。神仙說:”是他啊?那就算了。“話音剛落,就颳起了暴風,一時間飛沙走石,樹斷枝折,天空一下子就暗了下來。

好不容易雨過天晴,朱元璋跑過去一看,屍體已陷入了土地之中。而這個地方是劉繼德的哥哥劉繼祖的。劉繼組為人與其哥哥不同,十分地樂善好施。他知道這件事後,就主動把那塊埋屍地送給朱元璋了,也就是今天明皇陵的所在地。

朱元璋當皇帝后,劉繼祖已經去世了。但朱元璋一直記著他的恩德,連發三道指令,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夫人為義惠侯夫人。劉繼祖的兒子劉英早年就投奔朱元璋,一直作為朱的貼身侍衛隨侍左右。

後來朱元章重修明皇陵,並設立了皇陵管理處——祠祭署,命劉英擔任署丞,其官職子孫世襲。到了洪武十一年,朱元章又下令將劉繼祖夫婦配享朱元璋的父母,一起接受皇家祭祀。不得不說,這個規格實在是太高了。

總的來說,在朱元璋的關照下,劉繼祖的子孫後代在有明一代日子過得還是比較滋潤的。


鄣南煮史


我是兇猛青史,我來回答!

朱元璋小時候叫做朱重八,翻譯翻譯,就是朱八八的意思,他的爹叫朱五四,他們一家為啥叫這些奇怪的名字呢,因為在元朝的時候,身份卑微的人,連正兒八經的名字都不配有。

十七歲那年,朱重八的父母和兄長接連去世,死者為大,家裡再窮,也要找塊地方安葬親人啊!

這天,有人哭哭啼啼捶打地主劉繼祖家的門,劉繼祖打開門,門口站在兩個小夥子,並提出了一項要求!

剛聽到這個要求時,劉繼祖內心其實是拒絕的,見過討飯,見過借錢,沒見過討要墳地的!

這個要求雖然很過分,不過劉繼祖念在兩個小夥一片孝心的份上,批了一塊地給兩個小夥。

朱元璋是個念舊情的人,成為義軍領袖以後,就把劉繼祖的兒子劉英帶到身邊做了貼身侍衛。

當了皇帝以後,朱元璋越發感念劉繼祖的恩德,大手一揮——封個侯吧!

劉繼祖被封為“義惠侯”,子孫世襲罔替。

而以前朱元璋用來安葬父兄的地方,被列為明皇陵。

朱元璋也是個實在人,貼心地考慮了劉繼祖子孫的就業問題,因人設崗,成立了專業機構——祭祀署。

劉家子女都被國家安排了一項光榮任務——守墓!

總得來說,劉繼祖用自己的善舉,恩德了子孫,好人還是有好報啊!


兇猛青史


朱元璋在建國時,共分封了6個公爵和28個侯爵,這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戰功赫赫,併為明朝立下過汗馬功勞,但有兩個人是個例外,他們沒有尺寸之功,也沒有為明朝出過半分力,卻都被封為侯爵,比劉伯溫都要高出一頭。

這兩個人,第一個叫做李貞,他是朱元璋二姐的老公。朱元璋少年時,家裡人都被餓死,他自己也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還好當時李貞夫婦家裡有些餘量,所以就經常救濟朱元璋,這才讓朱元璋沒被餓死。對此,朱元璋是銘記於心。

後來,因為天下大亂,李貞家也漸漸也支持不下去,朱元璋的姐姐也因飢困而去世,走投無路之際,李貞只好就帶著兒子李文忠找到在紅巾軍中剛剛發跡的朱元璋。

朱元璋二話不說,便收留了姐夫和外甥,還把這個外甥當成親兒子一般培養、重用。



明王朝建國後,朱元璋大肆分封功臣,而這位外甥李文忠直接被封為曹國公,位列大明六公爵之一。當然,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同時也沒有忘了姐夫李貞,他下詔封李貞為恩親侯,恩親這個爵號的意思不言而喻,幾乎就是明著說:“這爵位就是專門給我姐夫留的!”

不僅如此,李貞去世後,朱元璋更是破例給了這位姐夫封王的待遇,追贈李貞隴西王,諡“恭獻”,並賜祖上三世王爵。要知道,在明初能夠獲得如此待遇的,只有徐達、湯和以及李貞的兒子李文忠三人而已,由此可見朱元璋心裡有多重視他的這位姐夫。

接下來的另一位無功而獲侯爵之人,正是給朱元璋贈送祖墳的人,他叫做劉繼祖。劉繼祖是朱元璋的同鄉,也是當地一個有名的富戶,當年朱元璋家就是劉繼祖堂弟劉德家的佃戶,專門給劉德種地,而朱元璋則給劉德放牛。

後來,朱元璋的父母都因貧困飢餓而去世,朱元璋家又赤貧,還沒有立錐之地,根本沒法安葬自己的父兄,朱元璋不願自己的父母被隨便埋在亂葬崗,就去找自己的東家劉德,希望他能夠賞賜一塊薄地來安葬自己的父母,畢竟自己全家給劉德做牛做馬這麼多年。

但是,劉德卻毫不客氣的拒絕了朱元璋的要求,在他看來,朱元璋的父母雖然給自己做牛做馬這麼多年,但自己也付出了報酬,從法禮上來說算是兩不相欠,自己實在沒有理由來幫助朱元璋。

更何況,朱元璋既然沒錢沒地,就隨便找個地方埋掉自己父母即可,又何必要專門找耕地來安葬呢?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事嗎?加上這年頭人命如草芥,活著的人有誰願意搭理已死之人。



被拒絕後的朱元璋真的絕望了,這天大地大,竟然沒有他父母的葬身之地。然後,就在朱元璋最絕望的時候,劉德的堂兄劉繼祖發了善心,他主動找到朱元璋,送給了朱元璋一小塊自家的荒地,朱元璋這才得以讓父兄入土為安。同樣這一件小事,朱元璋也永遠銘記在心。

等到明王朝建國之後,朱元璋就在劉繼祖給他的那塊荒地上大興土木,為自己的父兄修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皇陵,也就是我們現在安徽鳳陽的明皇陵。同時,朱元璋也沒有忘記當初給自己這塊地的劉繼祖。

當時劉繼祖已經去世好多年,但是朱元璋仍然不忘記他當年的恩情,所以他下令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這個義惠侯的爵位是世襲罔替的!也就是說,雖然劉繼祖已經去世,但他的兒子卻可以繼承這個爵位。

另外,劉繼祖妻婁氏也被朱元璋敕封為侯夫人。此後,終明朝兩百七十六年,劉繼祖的子孫後代一直世襲該爵位,享受明朝給他們的恩澤。

這樣的榮幸,恐怕是當初劉繼祖沒有想到的吧。當時的他,絕不會想到自己的一個小小的善舉,居然給自己的後世子孫換來近三百年的貴族身份和榮華富貴!而那位“為富不仁”的劉德,朱元璋並沒有“睚眥必報”,反而賞了他一些土地,並免除其多年徭役、賦稅。

當然,這也說明劉德當年並沒有過分為難朱元璋。試想,如果朱元璋全家是被劉德的為富不仁害死,劉德全家人的腦袋恐怕都不夠砍,所以事後的劉德恐怕也時常會在夢中驚醒,還好自己當年沒把事情做得太絕。

當然,面對自己堂兄全家的大富大貴,劉德恐怕也會多次在午夜時分抽打自己嘴巴,畢竟這個富貴本來應該是他的。


我是趙帥鍋


朱元璋登基稱帝后,等朱元璋想起劉繼祖時,他已魂歸天國。

《萬曆野獲編》載:“洪武十一年,誥封劉繼祖為義惠侯”,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回鳳陽祭祖時,想起了這位曾經在自己無錢無地安葬父母、長兄時大方善心的賜予安葬土地的劉繼祖,可正準備找到他,然後給予他豐厚的回報時,朱元璋卻得知他已死。



當然朱元璋還是沒有忘記劉繼祖曾經的恩情,他還是下令追贈他為義惠侯,准許世襲罔替,並誥封還健在的妻子為侯夫人。

話說朱元璋雖後世對其褒貶不一,有說他暴,有說他狠,但不可否認的是朱元璋對底層的百姓還是非常不錯的,甚至可以說是厚待。



首先朱元璋是中國百餘位皇帝中,唯一一位允許及鼓勵百姓上訪的皇帝。在當時如果地方官在徵收稅糧以及攤派差役時出現違法亂紀的情況,百姓可直接向上級官吏舉報,上級官吏必須接受上訪,且需第一時間查清事實,給百姓一個交代,而如果上級官吏不接受上訪,則會被嚴懲。



同時朱元璋還是第一個打破“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傳統的皇帝,他第一次賦予了百姓直接查送官吏的權力,當時若是百姓認為這個地方官有違法亂紀的行為,百姓可直接手拿大誥,前往府衙捉拿貪官汙吏,然後將其扭送至上級官吏,交由他依法處置。



只能說朱元璋能開創這龐大的大明帝國,不是沒有道理的,能以一個乞丐之身做到九五之尊,中國歷史上恐怕是少之又少,而能做到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整個封建史上也只有朱元璋一人爾。

而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莫過於他的善始善終,從起兵反元到開創帝業,朱元璋始終都能做到勤政愛民,廣施德政。為了更好的治理整個天下,他可以在8天時間內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



為了時刻提醒自己要勤儉節約,要愛民如子,他每天早飯只吃“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在造龍椅的時候,按規定應該用金子的地方,他都要求用銅替代。



可以說,朱元璋對百姓的好是真心實意的,若不是如此,恐怕他也開創不出這龐大的大明帝國吧!


澳古說歷史


1366年3月,朱元璋在知道自己家鄉被收服後心裡非常高興,要知道朱元璋自從加入郭子興的義軍後,13年都沒有回到家鄉了。所以心裡非常想念家鄉,這一次一定要回家看一看。

朱元璋富貴還鄉,到底有什麼目的呢?分享榮耀,思念故鄉那是肯定的。還有就是可能要報恩和報仇了。

朱元璋的父親名叫朱五四,因生活貧困,搬到了濠州鍾離太平鄉孤莊村,靠租種地主劉德家的幾畝地為生。

地主劉德為人十分刻薄,朱五四一家沒少受他的欺負,朱元璋年少的時候,給劉德家放牛,也沒少遭到劉德打罵。這倒是還不是關鍵的,1344年,濠州接連發生旱災、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長在半個月內先後離世。朱元璋與二哥找到地主劉德,跪求於他,希望看到父母為其辛苦一輩子的份上,給一角地來安葬逝者。

任憑朱元璋兄弟涕淚俱下,苦苦哀求,地主劉德就是不給地,反而惡語相向,厲聲斥罵朱家兩兄弟。此時朱元璋的內心是崩潰,或許在他看來,這個劉德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心裡想著將來一定要報復。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被感動了,他就是劉德的哥哥劉繼祖,他同意將朱五四葬在自己的土地上。

這當年的一幕幕,朱元璋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策馬疾馳,在護衛們簇擁下,終於回到了闊別13年的家鄉!村民們做夢也想不到,當年村裡最窮的朱五四家,竟然出了大官,那個放牛娃朱重八竟然做了吳王,已經成為“準皇帝”。朱元璋對前來叩拜自己的鄉親們,當眾宣佈以後鄉親們就是陵戶,每戶均賜予地,免徵賦稅。

 

鄉親們十分高興,但有一個人卻十分害怕,躲躲閃閃的藏在人群當中,生怕朱元璋發現他。但朱元璋早就留心此人。自己當年那樣對待朱家,劉德能不害怕麼?老頭見勢不妙,趕緊跪在地上,向朱元璋求饒。

或許鄉親們也認為這個劉德死定了,但沒想到朱元璋卻把他攙了起來,說道:“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耶?”朱元璋不僅沒報仇,還送給劉德一份厚禮,賜地30頃,並免除10年的賦稅、徭役。當然朱元璋也沒忘記已經過世的劉繼祖,他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來報答他當年的贈地之恩。





歷史談論社


明太祖朱元璋這個人是最典型的開國皇帝,在他的眼中,明王朝的穩定與長治久安壓倒一切!對於可能危及明王朝穩定和長治久安之人,朱元璋從來不會手軟,更加不惜牽連數萬人、大開殺戒,著名的“胡惟庸案”“藍玉案”便是血淋淋的例證!但是,沒有了政治的大前提之後,朱元璋卻又展現出了溫情的一面。



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朱元璋封了兩位沒有寸尺軍功的侯爵,一位是恩親侯李貞,另一位是義惠侯劉繼祖。恩親侯李貞是朱元璋已故二姐——曹國長公主朱佛女的丈夫、追贈岐陽武靖王李文忠的父親。朱元璋早年家徒四壁,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唯有這位二姐夫李貞家還有些餘糧。因此,李貞夫婦時不時就會救濟救濟這位弟弟,而此舉讓朱元璋記了一輩子。



因為元末的戰亂,李貞家漸漸也支持不下去了,這時候李貞帶著兒子李文忠找到了在紅巾軍中剛剛發跡朱元璋。朱元璋二話不說,便收留了姐夫和外甥,而且還把外甥李文忠改為了朱姓,當親兒子一般培養、重用,直到明王朝開元建國前夕才又改回了李姓。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朱元璋大封功臣的同時也沒有忘了姐夫李貞,先封李貞為恩親侯,恩親這個爵號幾乎就是明著說:“這爵位就是專門給我姐夫留的!”不久以後,因為李貞的兒子李文忠受封曹國公的緣故,李貞也被小舅子朱元璋封為了曹國公!明初的公爵,除了這位曹國公李貞,那可都是獨當一面的風雲人物!不僅如此,李貞去世後,朱元璋更是破例給了這位姐夫封王的待遇,追贈李貞隴西王,諡“恭獻”,並賜祖上三世王爵。這就更加不得了了,明初能夠獲得如此待遇的,只有徐達、湯和以及李貞的兒子李文忠等少數幾位開國元勳!



接下來再說一說義惠侯劉繼祖。劉繼祖是朱元璋的同鄉,算是當地的富戶吧。朱元璋未發跡前家中赤貧,父兄去世後無處下葬。其實,最初朱元璋想到的並不是劉繼祖,而是自己的東家劉德。朱元璋家是劉德家的佃戶,朱元璋原本想著自己父兄為劉德家辛苦了一輩子,希望劉德能夠看在這個份上給自己一塊薄地安葬父兄。可這位劉德偏偏不是個喜歡助人為樂之人,一口便拒絕了!就在這個時候,劉德的哥哥(一說堂兄)劉繼祖發了善心,主動找到朱元璋,送給了朱元璋一小塊自家的荒地,朱元璋這才得以讓父兄入土為安。同樣是一件小事,朱元璋也記了一輩子!



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朱元璋在原來那塊荒地之上為自己父母兄長建起了氣勢恢宏的鳳陽皇陵(即今明皇陵)。同時,朱元璋也沒有忘記當初給自己這塊地的劉繼祖。彼時劉繼祖實際上已經謝世多年,但是朱元璋仍然堅持要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這個義惠侯爵位是世襲罔替的!恐怕劉繼祖自己都沒有想到,當初自己一個小小的善舉,居然給後世子孫換來了二百餘年的貴族身份和榮華富貴!而對於那位“為富不仁”的劉德,朱元璋並沒有“睚眥必報”,反而以德報怨,賞了劉德一部分土地並免除了其多年徭役、賦稅。可是,這一切和世襲罔替的義惠侯爵位比起來算什麼呢?不知道劉德四下無人時會不會為當年自己的行為感到悔恨呢?



現在提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屠戮功臣等等。但是,對於親人和沒有政治利害衝突的外人,朱元璋還是非常人性的。身為帝王、九五之尊,能夠不忘貧賤之時給自己伸出過援手的人,朱元璋比起陳勝之流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農民工歪說歷史


劉繼祖本人倒是沒有等到朱元璋衣錦還鄉那一刻,朱元璋衣錦還鄉的時候劉繼祖已經去世多年了,這個消息還是朱元璋還鄉之後從前東家地主劉德口中得知的,也不知道朱元璋有沒有後悔沒有見到劉繼祖最後一面。

但是朱元璋真是個有恩必報的明君,即便恩人已經不在世了,也要照顧上他的子孫。不顧眾人議論堅持追封恩人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這個爵位是世襲的哦(也就是這大明朝能有多少年無重大變故上這爵位就保多少年)。大家都知道丞相是官至一品,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哦。至於侯這個爵位在可是“超一品”哦,當然值得注意的是侯並不算是官位,不能跟官位進行比較,但這個僅授予皇親國戚和對國家有特大貢獻的臣子(當時只有外姓人來說只有一直忠心耿耿陪著打天下的湯和以及劉繼祖最先獲得爵位哦)已經是天大的殊榮。

無論怎麼說至少保證了劉繼祖的子孫帶著榮恩眷顧,即使不能算榮華富貴用之不盡也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樣辛勤勞作也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了,加上身份所在也多多少少會受一些照顧不會被人欺負吧。

我想劉繼祖在天上看到因為當時自己的善舉惠澤到自己的子子孫孫,也是甚感欣慰了吧。

所以說我們平時做人呀,還是要多行善舉,能幫則幫,所謂種善恩得善果,萬一哪一天你就吃到了這甜美的善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報呢?




小小螞蟻


誰也想不到,多年前還在餓死邊緣徘徊的朱重八,不僅生存是個問題,甚至連埋葬父母家人的錢都沒有;就是這樣一個窮小子,放過牛,當過和尚,當過大頭兵,什麼髒活累活都幹過,無數的冷眼嘲笑都經歷過,可居然就在多年後成為了坐擁天下,而且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朝開國皇帝!

那時天朝為賑災撥下了很多糧食,但是還沒等到百姓手中,早已被貪官們瓜分殆盡。戰亂加上天災人禍,還時不時的會鬧瘟疫,朱元璋17歲這一年,他的父母和大哥、侄子先後感染了瘟疫,終因無法救治,離開了人世。

最後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還有大嫂及一兒一女,這時家裡早已揭不開鍋,天天都在餓肚子。可是再怎麼窮也要想辦法安葬父母家人,朱元璋和二哥翻遍了家中也沒找到一文錢,又沒有合適的土地安葬父母,這可怎麼辦呢?

朱元璋找到了自己的東家劉德,希望他能看到自己一家人為他辛苦賣命的份上可以幫忙安葬父母。

劉德聽到朱元璋的請求,冷冷地說道:“你們為我做事沒錯,可是我也有給你們飯吃啊!我並不欠你什麼,憑什麼要幫你?”

朱元璋失望地離開了,這時候他深深地感受到“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的處境。

就在朱元璋絕望的時候,鄰居劉繼祖向他伸出了援手,送了一塊地皮給朱元璋,讓他安葬自己的父母和大哥。

世事難料,朱元璋在多年後,通過自己的一番打拼,實現華麗轉身,成了真龍天子。

當朱元璋去尋找恩人時,怎奈好人不長命,此時劉繼祖已經作古了。

於是,朱元璋給劉繼祖追封為“義惠侯”,世襲子子孫孫,並許諾恩惠與明朝相始終。

對一般人來說,對當年的劉德落井下石才對。但是朱元璋沒有,因為他心中對劉德沒有仇恨,他還給了他恩惠,朱元璋心胸寬廣著呢!而對劉繼祖的恩情,他一輩子不敢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