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國有“裹腳”古歐洲有“束腰”,相比之下為何有人說束腰最殘忍?

pi15131788784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裹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現象。

為了迎合男人對於三寸金蓮的喜愛,很多中國婦女裹腳,導致腳骨變形。

裹腳必須在女孩的少女時期就開始,是一種長期的折磨,最終導致腳部發育變形。

裹腳後的女人,無法快速奔跑,也無法乾重活,只能在家裡做家務和待產。

所以裹腳其實是對女人的一種束縛和摧殘。

但是,歐洲古代的束腰也是很恐怖的。

歐洲古代以女人細腰豐乳為美。

搞笑的是,細腰和豐乳其實是矛盾的,又不矛盾。

豐乳的女人就不可能太瘦,腰不可能很細。

所以,歐洲女人為了細腰,只能採用束腰的方式。

不過,一旦束腰了,女人的胸部就會往上託,顯得更大一些。

所以在歐洲男人紳士的眼中,束腰的貴族女孩是完美的體型。

歐洲女人的束腰,比中國的裹腳更可怕。

裹腳只是針對腳,束腰的範圍則廣的多。

歐洲女孩在10歲左右就開始束腰。

但束腰並不只是將腰束縛住,而是用一種特殊的衣服,從腋窩一直束縛到臀部。

這種束縛可不是隨便勒一勒,而是要勒到幾乎不能呼吸。

這種衣服,女孩自己是穿不了的,必須母親或者女僕用膝蓋頂在女孩的背上儘可能的勒緊繫帶。母親可能會從下到上收緊束衣的繫帶,然後緊緊的打結,並把多餘的繩頭剪掉,只留下一個禿禿的繩節。有些母親會使用蠟和戒指將繩釦封死。最後她們才會拉緊肩帶,此時女孩已經痛不欲生。

這種衣服也無法自行脫掉,必須母親或者女僕幫忙才能脫掉。

一般晚上睡覺會放鬆一些,但白天又要勒緊。

要束腰成什麼樣子?在今天看來根本不可思議。

歐洲民間的標準是:一個女孩應該能用她的雙手環握其腰部。

而即便歐洲歷史上最寬鬆的時期,腰圍不過45.72釐米,大部分時間只能30多釐米。

束腰是非常痛苦的,要持續很多年,一直到婦女生育才可以放鬆。

著名的阿德摩爾夫人曾經回憶過自己的束腰。

資料中這麼寫:自從九歲,她開始穿著束衣的時候,她就被綁著膝蓋和腳踝睡覺。她的表妹和姐姐也都是以這種形式,被捆綁著全身睡覺,如果有任何人抱怨,她的繼母就會在第二天懲罰抱怨的人,她的手臂會被綁在身後一整天。在超過一年的時間中,阿德摩爾夫人的手臂每天都被綁著,為了懲罰更多的抱怨,她還要帶上一種懲罰面具——失明禁聲面具。

束腰本來是貴族婦女的專項,但逐步也蔓延到市民階層甚至農婦。

市民和農婦通常穿一種簡易的束腰服飾,沒有貴族婦女勒的那麼緊,但也是很要命的。

這種人為的束縛,會導致婦女胸部、腰部的骨骼變形,對於身體是非常大的損害。

一些婦女甚至因為束腰而送了命。

更誇張的是一些重大聚會中,婦女往往會選擇更小的束腰服飾,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在聚會上暈倒甚至死亡。


薩沙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說到中國的裹腳,歐洲的束腰,這都是一些惡習。當然現當代大家都對咱們中國古代的一些惡習比較熟悉,其中最離我們相近的那就是裹腳。


我記得我姥姥跟我講過,裹腳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女孩子當時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大概是三四歲的時候開始就需要去接受裹腳啦。

女孩子會被人用長長的那種裹腳布,將整個腳腕腳掌腳指頭都牢牢地給包住,相當於就是在小孩子還長骨頭的過程中,就把這些骨頭都給掰碎了,讓整個腳都變成了畸形,成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三寸金蓮。

但是,相比之下,十九世紀歐洲盛行的束腰更是殘忍。19世紀,一股“細腰”風席捲了整個歐洲。起源於歐洲的宮廷,當時的歐洲女性認為,只有腰細了,在走動時才能搖曳生姿,於是,“腰部越細越好”成為了當時女性無上的審美標準。


裹腳對女性的危害主要來自對腳的傷害,裹腳使得腳骨骨折變形。束腰得原理則是通過外力擠壓,將腰腹部的脂肪及部分臟器擠壓到胸腔和盆腔。

腰腹的臟器長期受到擠壓,使得腹內壓升高,還會引起呼吸困難、消化不良、腸道阻塞等危害;其次,部分原本在腰腹的臟器,被迫上移或者下移,還有可能引起子宮下垂,甚至導致不孕,嚴重者還會引發生命危險。

要知道束腰很有可能會導致女性因為窒息而死亡,而且嚴重擠壓人的內臟,導致人體內部骨骼變形。要知道,嚴重擠壓內部的腸道以及腹部的其他器官會引發一些列的疾病和健康問題,更有甚者,有些女性還會因為窒息而死亡。


中國的裹腳雖然讓女子跑不快,而且裹腳的過程確實很疼,但是歐洲的束腰不僅難受,並且長期影響女子健康,不少女子還可能因為束腰窒息,進而失去生命。所以相比於中國古代的裹腳風俗來說,古代歐洲的束腰風俗可能更令人痛苦,也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束腰是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產生的一種特定的審美觀念,但是這種審美觀念如同中國古代的裹腳一樣,擁有無法挽回的後果。我認為相比裹腳,還是束腰更殘忍一點,對女性生命健康危害更大。


江水趣談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中國古代的“裹腳”與歐洲古代的“束腰”相比,束腰更加殘忍,危害性也更大!下面先給大家看兩張對比圖: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到,裹腳和束腰都會導致骨骼變形,不同的是裹腳只是腳掌上的骨骼變形,而束腰是整個胸腔的肋骨都變形了。

我們身體的重要器官基本上都集中在上半身,比如心、肝、脾、肺等等,束腰會造成這些器官的擠壓甚至移位,嚴重的還會導致肋骨斷裂,刺入器官內使人身亡。下面這張圖就可以很形象的看到,束腰的人內臟已經被移位,而且胸部和腹部的空間變得非常小,不利於體內器官的運作。

裹腳與束腰的對比

裹腳與束腰都是起源於上流社會的一種“自殘”行為,而且都被女性所追捧,她們明知這種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卻又熱衷於此。

  • 裹腳起源於北宋,也有人說起源於隋朝,最早流行於官僚貴族的上流社會,男人以“三寸金蓮”為選美標準,女子也以“小足”為追求目標,在這種畸形的審美觀念下,裹腳行為就開始流行起來;

  • 束腰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在胸罩還沒有發明之前,束腰可以凸顯女性身材,因此就被很多女性所採用。由於最早的束腰裝製作複雜,價格昂貴,所以只有貴族家庭的女性才能擁有,後來有人發明了便宜的小型束腰衣,採用廉價的材料製作而成,因此束腰就在整個社會流行起來了。

裹腳和束腰都屬於傷害女性身體健康的行為,不同的是,裹腳從出現至結束,都只是流行於“大戶人家”,普通百姓家庭的女性是不裹腳的,因為腳掌變形後沒辦法做農活;束腰則是流行於整個歐洲,不管貧富貴賤,都有人在使用,所以束腰帶來的影響更大。

裹腳帶來的只是腳掌的變形,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行走不便,而束腰可以置人於死地!因為束腰是用木板、鯨魚骨或者金屬條等硬物,將人的腰腹部擠壓成碗口大小,這一過程會造成肋骨變形或折斷,也有可能會被擠壓的硬物刺傷。19世紀的時候,歐洲就發生過多起因為束腰導致死亡的案例。

結束語

裹腳和束腰都會給人帶來傷害,但在那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卻被眾多女性所青睞,除了當時人們畸形的審美觀念,更多的是女性朋友們那種強烈的愛美之心。

如今裹腳和束腰都已經消失了,但新型的“自殘式愛美”卻還存在著,比如為了苗條身材而節食,最終導致厭食症;還有人為了美貌選擇整容,甚至動刀削骨,這種行為不僅存在著風險,更多的是隨著年齡增長,“整容後遺症”就會日益顯現,有些還會嚴重危害健康。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以犧牲健康為代價換來的美實在是得不償失。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西洋女人的腰是用鋼條跟鯨魚骨硬束出來的。細雖細,像鐵打的一般。”張愛玲曾這樣形容歐洲女性的“束腰”,看起來似乎沒有中國“裹腳”來得痛……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沒這麼簡單,好萊塢女星——妮可·基德曼,拍攝影片《紅磨坊》的時候,穿緊身衣曾經摺斷過肋骨。現代拍戲的緊身衣,跟“束腰”不是一個檔次,尚且有如此破壞力。

有人說,“裹腳”直接破壞腳部骨骼結構,塑形期的長期疼痛,加上成型後的行走不穩,殘忍度可不低。我覺得“裹腳”“束腰”都很畸形,與其比誰更加殘忍,角度不同看法就不一致,還不如看看後遺症……

上文提到,“裹腳”為達到“三寸金蓮”的效果,滿足畸形的審美觀,對女性的腳部造成終身性的破壞。那麼,

“束腰”又有哪些危害呢?

歐洲的女人流行“束腰”,也是跟審美的走樣有關,她們男女身體的不同處是展現時尚、性感的地方,而追求“豐胸細腰”就是美的標準。早在16世紀,緊身胸衣就風靡歐洲,讓女人有高挺的胸、還有翹翹的臀。

“束腰”的優勢很明顯,把女人的腰部搞細,讓多餘的肉,要麼上移、要麼下移,把它們用到更合適的部位。不過,“束腰”的代價很大,五臟六腑全部被擠壓,臟器遭到外力的作用,極其容易產生功能性障礙,輕者胸悶氣滯、消化不良,重者骨骼變形、子宮下垂,甚至直接造成喪命。

剛開始的“束腰”採用布料,對身體的傷害比較輕,但是細腰的效果有限。這種結果不被認可,要美不要命的美女們,嘴裡不哼一聲,直接採用金屬胸衣。這種胸衣效果明顯,在金屬的擠壓之下,只要用力想要多細的腰就有多細。

金屬胸衣的效果明顯,但缺點也是致命,胖女人一旦讓金屬插入體內,就秒變為奪命殺器。所以,歐洲人開始採用鯨魚骨來做材料,其質地堅韌還是比較理想。最終定型為:胸衣用金屬或鯨魚骨來做支撐,用蕾絲帶來繫緊腰部,臀部、手部加入襯墊以免碰傷。

這裡舉一個例子,16世紀的法國凱瑟琳王后,是“束腰”審美的狂熱分子。她發明一種非常折磨認定胸衣,裡面待著鐵箍子,目的是像讓自己和宮女保持當時認為最為理想的13英寸(1英寸等於2.54釐米)。

女人對自己向來都很殘忍,她們為獲得社會認可的美麗,付出的代價是驚人的。這種美麗的保持,不僅會帶來身體的痛苦,還要花費很多的金錢。

即便是當代亦是如此,像什麼弱毒桿菌療法、身體整形手術、腹部抽脂減肥從來不缺乏女性消費者。那麼,古代“裹足”“束腰”雖然殘酷,但是很多人會去做,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了。

總體而言,究竟是“裹足”殘忍呢?還是“束腰”殘忍?我個人覺得不好判斷,但就收割人命來說,“束腰”更勝一籌,死在它手裡的歐洲女人可是一大幫。


子屠龍


美的東西,是人們嚮往的。人類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時尚和經典,卻也曾走進了一個畸形的審美誤區,對女性都有著很深的傷害。比較我國東西方文化,都有過這一種情況出現,如古代中國的“裸足”和古代歐洲的“束腰”就是典型的例子。世人甚至覺得古代歐洲的“束腰”對女性的摧殘是巨大的,原因在著:

古代歐洲“束腰”的由來

古代歐洲貴族認為,當女子有著豐滿的胸部和纖細的腰部,才是完美的身體曲線,才是絕佳的身材。為了迎合貴族階層的審美情趣,貴族女子就流行束腰的方式,把身體塑造為這一種凹凸有致的完美曲線。

歐洲貴族階層束腰風俗的流行,來源於一個香豔的傳說。在陽文麗的著作《癲狂的時尚》中,提高古代歐洲最早興起束腰風俗的,是法國的約瑟芬王后。據說,當約瑟芬王后與人私會的時候,為了避免懷孕,就勒緊自己的腹部。這一種行為造成的後果,就是王后的胸部被託高,腰部就顯得很纖細,展現是一種曼妙的迷人曲線美,貴族階層也喜歡約瑟芬王后的曲線美。

之後,這一種束腰的風俗,就在貴族女性中慢慢流行開來了。在貴族階層看來,通過束腰可以遮蓋女性的小肚子。尤其是當女性懷孕生孩子之後,束腰也能託高乳房。當束腰之後配上低胸的服裝,性格迷人,也是女性審美的需要。這也就是古歐洲盛行束腰的原因。

束腰的過程

束腰剛開始是用鯨魚骨、木板條、皮革製品製作成的粗硬模板。一般女子是不能完成束腰的,需要旁人的幫忙,把腰勒到非常緊的地步。古歐洲女孩一般在十歲左右就開始束腰。之後,隨著時間的發展,束腰的粗硬模板變為一種特殊的緊身衣服,從腋窩一直束縛到女子的臀部。由於束勒過緊,讓女子難以呼吸。而且,這一種束腰的特殊衣服也是女孩子自己穿不了,需要女僕或者母親用膝蓋頂在女孩的背上,儘可能把繫帶給勒緊,從下到上把束衣的繫帶給收緊,最後給繫帶緊緊的打結,並且把多餘的繩頭給剪掉,只留下禿禿的繩節。有些母親甚至用戒指或者蠟把繩釦給封死,使緊身衣服不會鬆弛,最後才會拉近肩帶。這時候,女孩子也是被緊身衣束縛得痛不欲生。

束腰的標準

束腰用的緊身衣,在晚上睡覺時候會鬆弛一些,白天又要進行勒緊。束腰的標準是什麼呢?我們現代人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古代歐洲貴族階層認為標準是:女孩應該用雙手環握自己的腰部。就是在古代歐洲束腰最寬鬆的時期,腰圍不應該超過45.72釐米,大部分應該是30釐米。所以,可以看到束腰是非常痛苦的,需要持續很多年,直到婦女生育才能放鬆。

著名的阿德摩爾夫人也這麼回憶自己的束腰經歷:

自從九歲,她開始穿著束衣的時候,她就被綁著膝蓋和腳踝睡覺。她的表妹和姐姐也都是以這種形式,被捆綁著全身睡覺,如果有任何人抱怨,她的繼母就會在第二天懲罰抱怨的人,她的手臂會被綁在身後一整天。在超過一年的時間中,阿德摩爾夫人的手臂每天都被綁著,為了懲罰更多的抱怨,她還要帶上一種懲罰面具——失明禁聲面具。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歐洲女子通過束腰穿上低胸小腰的蓬蓬長裙,參加豪華的宴會是非常性感漂亮和迷人的。但是這一種美,也是在飽受酷刑之下的。

束腰的危害

從束腰的過程來看,可以看到束腰對女子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在束腰的過程中,對人身體的超級勒,直接勒到了女子的肋骨骨骼,使人的胃部和胸部都被緊緊束縛,壓抑了胸部和腰部的正常發展,也造成呼吸困難,有些女子因為呼吸困難受不了,最終死去了。而且,勒腰會在人的肋骨留下一道難以消除的疤痕,有一些女子就是因為受不了就死去了。女子長期紮緊束腰,也會造成皮膚破損、骨折或者肋骨變形。可是有些女子為了有曼妙的身材,也願意受這一種苦與折磨。

所以,束腰的做法,與中國古代女子纏足是一樣了,為了滿足男子的畸形審美理念,或者是為了取悅丈夫或者找到好的郎君,把美麗的身材展現出來,是男尊女卑社會觀念的反映。

比較幸運的是,束腰在歐洲流行時間也不是很長。在二十世紀之後,伴隨著女性意識的崛起,自然也反對這一種壓抑女性身體健康的風俗,這樣束腰也就被拋棄。然而,束腰作為一種審美偏好也沒有就此消失,取而代之是緊身胸衣的出現。

本文筆者是歷史文化愛好者,渴望與喜歡歷史文化的朋友探討問題,在寫作道路上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請點“關注”。


七彩飛揚


無論是“裹腳”還是“束腰”都體現了古代封建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態度。

古中國的裹腳

裹腳的惡習不知道從哪個朝代興起的,傳說是宋朝,也有說是唐朝。目前中國的考古發現,最早是在福建的南宋墓中發掘了纏足鞋文物。

封建社會的某一時期,以女子小腳為美,有說是為了紀念刺殺隋煬帝的女子,裹腳可以不被選入宮中為妃所以紛紛效仿流行。還有說南唐後主喜歡一個嬪妃,裹小腳翩翩起舞很美,然後民間開始效仿,希望女兒可以加入高官富貴之家。

長期下來,女子的“三寸金蓮”還成了男子娶妻的標準,如果沒有裹腳,想男子一樣的“大腳”,就會被嘲笑,如果是皇室女子還會被說成是冒充的。大腳馬皇后就是個“幸運”的特例,可惜像她一樣的人太少了。

林琴南《小腳婦詩》:“五歲、六歲才勝衣,阿孃做履命纏足……”鄭觀應《盛也危言女教篇》:“婦女纏足……或四五歲,或七八歲,嚴詞厲色凌逼面端,必使骨斷筋摧……”

裹足帶來的是心理上長期的折磨,從幼年開始,腳上的痛苦每日都在,畢竟是生長階段的骨頭,用外力強行裹成13釐米左右。

我們來看一個親身經歷了裹腳的人回憶:

雲南六一村的吳楊氏老太太這樣回憶她的纏腳的經歷:她母親用織布機上的“射通”,橫墊在她的腳腰下,讓腳腰凸起。然後,裹紮起來,逼她走路。慢慢的,腳腰被“射通”凸斷了。她因此一個多月不能下床走路。雖然腳腰折斷了,但她的腳仍然臃腫難看。她母親又唸叨:你這雙男人腳,怎麼還不爛?她奶奶也說:難爛了,該使用法子了。於是,她母親在她奶奶的指導下,找來半個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腳底、腳腰、腳面上,再用纏足布包裹起來,套上小鞋,讓她下地行動。她的腳被劃破了,血跡從纏足布中滲透出來,變黑,發腥,發臭。她經常疼得臉色蒼白,精神恍惚,體重大減。

裹腳對女性身心的殘害是長久的,而且是生理和心理上雙重的壓迫。一代代這樣下去,清朝皇帝幾次令行禁止,可始終沒有效果。直到民國時期,孫中山發佈了“勸禁纏足文”,終於禁止了這種惡習風氣。

現在已經再也沒有裹腳了。


古歐洲的束腰

也就陋習,舊時歐洲女性為了追求細腰而過分束腰,嚴重者身體畸形,更有甚者因此喪命。

束腰起源於宮廷,“19世紀的歐洲,任何一位端莊女性都必須穿著這種束腰內衣,女子們整日苦於木板、鯨骨和金屬條的壓迫。如果膽敢脫掉束腰,姿態鬆散,就被認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

那時候的歐洲曾發生多起因束腰致死的事件,肋骨過度受壓,從而插破了肝臟。最典型的場景反映到電影中,就是《亂世佳人》中女主角思嘉使勁抓住床柱,要女僕拼命幫她把腰束得再細一點。

束腰會造成內臟持續損傷、肋骨變形,有的人甚至因節食患上營養不良症。最後終於布制的塑身代替了鐵製等堅硬的束腰。

古歐洲女性的束腰噩運結束了,可是現在女性的“束腰”之風漸起,提心廣大女性不能為了美,而付出健康的代價,需“量力而行”。


悅學越樂


裹腳和束腰,都是為了滿足男性的觀感而損害女性身體的極其殘忍的行為。何來哪一種更加殘忍之說呢?



自古以來,人類就懂得欣賞女性的美。女性的溫婉與嬌柔,相較於男性的陽剛與豪邁,更加吸引了男性的目光。 另外,美不僅僅在於其外貌,還包括體態以及步態等等。


《詩經》開篇頭一句,就描述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妙場景。窈窕是文靜而美好的意思;淑是善良而美麗的意思。在這句詩裡面,雖然沒有談到小姑娘的五官與外貌,不過,我們其實已經認識到了她的美了。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卻一度越來越低下。男性貴族以及男性士大夫們,為了追求他們眼中的女性美的極致,竟然不惜損害女性的身心。中國女性的纏裹腳與西方女性的束腰,都是極度迎合男性審美“情趣”的結果。



中國女性的裹腳,也叫纏足或者纏小腳。婦女裹腳,應是從宋代以後才興起的。宋代詞人辛棄疾就描述過女人的小腳:


淡黃弓樣鞋兒小,腰肢只怕風吹倒。


小腳不但要小,而且呈弓樣才美。憑著這樣的三寸金蓮,不被風吹倒才怪呢。最可悲的是,這樣的女人是無法自立的,只能依附於男性。可見,通過裹腳,更加強化了男尊女卑的觀念。



在19世紀,歐洲的婦女流行束腰。其中,後世傳得最邪乎的,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第一任妻子約瑟芬的纖纖細腰了。約瑟芬雖然比拿破崙大6歲,但她天生美貌,並且生活奢侈。為了凸出自己的身材,她熱衷於用綢緞等拼命纏緊自己的腹部,從而凸顯她腰部細小而胸部高聳的迷人身材。



束腰成為時尚之後,女性們就越來越瘋狂了。歐洲的女士們,不惜採用束身衣甚至鯨魚骨架和金屬支架約束自己的腰部。在那個時代的歐洲,由於束腰過度而肋骨骨折,進而造成死亡的事件也並不罕見。



直到20世紀初期,歐洲婦女才迎來了自己身體的解放。束腰的風氣被強力遏制了。不過,這一成就,只是婦女解放運動邁出的第一步。


中國女性裹腳的陋習,也隨著滿清王朝的滅亡而廢止了。不過,在民間,這種陋習又延續了幾十年,直到1949年以後的新社會,才徹底消失。



裹腳和束腰的年代已經遠去了。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不尊重女性的現象還沒有徹底消失。婦女爭取真正解放的路,還很漫長。


俚言雜談


無論是歐洲古代的束腰,還是古代中國的纏足,都是同樣性質的事物。

沒必要比較誰比誰更殘忍一點,在本質上都是男人折磨女人。

束腰的出現,與歐洲古代的女性內衣有關。

  • 這種內衣被稱作是緊身胸衣(corsets),能夠凸顯出女性的身段美,屬於男人的最愛。

在好幾個世紀以來,緊身胸衣都是最流行的女性內衣。

但是,這種內衣的負面效果也很明顯——長期穿戴,女性腰部的骨骼會發生畸變,甚至是不成人形。

大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殘害女人身體的內衣才淡出歷史的舞臺。

至於纏足,也是因為男人喜歡小腳,所以才會殘害女人的身體。

舉個例子吧,宋朝的大文學家蘇軾曾寫過一首《菩薩蠻·詠足》,詞雲: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這一句說的就是纏足:女人纖妙的小腳,應該站在男人的掌中。

你看看,就算是蘇軾這樣的文人,也免不了在女人問題上的齷齪心理。就是因為這種齷齪,才導致一代代的女孩子們受到纏足的摧殘。

總而言之,都是摧殘女性的身體,就不要區分高低了。


HuiNanHistory


過去中國民間有俗語說: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

無論怎麼來說,哪怕眼淚流上兩缸呢,裹小腳再怎麼痛苦,哪怕把腳裹廢呢!哪怕裹腳失敗失去雙足不能走路呢(這個基本上不可能發生)。

被裹腳的女子性命是不會丟失的。

而,西方的束腰就不同了,束腰直接壓迫的是心肝脾臟腑,一個不小心會器官錯位會死人的。

真的會死人。

因為西方人束腰他們用的是“鐵質束腰衣”,可以想象一下,用鐵絲做成的束腰衣去擠壓五臟六肺,是什麼滋味。

喘不上氣來是一定的。

古代中國女孩子裹腳從4、5歲開始,裹上三五年,基本也就成型了,也就不會再疼痛了,往後的一生勤洗洗腳布也就是了,多準備幾雙好看的三寸繡花小鞋,也足以讓臭男人們滿意了。

而,束腰呢?要每天每天去束腰的,一個西方女人,只要她還需要去取悅男人,她就必須去忍受束腰的痛苦,無論她有多大歲數。

為什麼必須每天去束腰呢?

據說,束腰起源於法國的約瑟芬皇后,本來是為了掩蓋偷情懷孕的大肚子,用布一圈一圈的勒緊了自己的,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房竟然還高聳挺了起來,西方貴婦人從來是愛穿低胸的衣服,以顯示身材嘛!

束腰一時成為了流行。

但是,誰也擺脫不了“萬有引力”的作用呀!那一塊肉是鬆弛的,肚子上的肉隨著年齡的增大,也是會鬆弛的。

所以,必須每天去束腰,還要請女僕用盡全力的去幫助束腰。

一輩子喘不上來氣呀!


葭明通半瓶歷史


標題應該加上非洲的割禮制度,因為割禮制度更殘忍。

古代以女人完美為要求的三大殘忍制度:中國的裹腳、歐洲的束腰、非洲的割禮。此三大制度只是為了迎合男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審美觀),每個制度背後都是對女人心理、身體、生理上的摧殘。



前兩種制度隨著人思想的解放,社會自由進步已經成為歷史。但非洲的割禮制度現在還在流行,割禮比起前兩者更殘忍,甚至有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裹腳制度具體出現在那個朝代已經無從考證,但從現在有的長壽老人裹後的腳,用現代人的審美觀來看,完全沒有看到“三寸金蓮的美”而是看到一雙完全畸形的腳。給女性的出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和痛苦。在古人的詩中可以看出對此制度的不理解。

南宋車若水曾在其《腳氣集》說到疑:“夫人纏足,不知始於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柬,不知何用?”

相比中國的裹腳制度,歐洲人的束腰制度可以理解,畢竟每個女人都想擁有豐乳肥臀的前凸後翹的“S”體型,前者是讓人寸步難行,後者是呼吸困難。

現在也有愛美女性經常穿塑型衣,直到穿著的痛苦,整個上身被塑型衣緊緊的裹著,長時間使容易胸口悶。


而歐洲的女性穿束腰衣服和裹腳一樣,都有要求的,前者是三寸,而束腰的標準腰圍是30—40釐米。

束腰從少女時代就開始每天使用,在歐洲大片中可以看到,束腰用的布料是一種彈性很緊的特殊衣服,女孩子的整個上半身都會被包裹著,直到晚上睡覺時候可以去掉,週而復始的使用一直到女孩結婚生子後。但在歐洲的貴族女性出席盛大活動還是會使用。


歐洲女孩大多身材高大,腰圍自然不用說,但卻硬生生被束腰衣服勒的只有碗口粗細。這中間的辛苦不言而喻。


而非洲的割禮制度卻更殘忍,在非洲割禮制度的產生只是為了向男性證實判斷是不是“貞潔女子”,而判斷的標準就是割禮後留下的傷口也小越好,時割禮也是避免女性婚前不檢點。

割禮制度在上個世紀的非洲非常盛行,幾乎整個非洲百分之九十九的女性都經歷過。在女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在家人的注視下進行割禮,全程沒有任何麻醉消毒措施,割除他們認為不乾淨的肉組織,然後再縫合起來。很多孩子在割禮的過程中都暈倒過去,被他們在舌頭上撒上特製的藥粉再清醒過來。




經過割禮後的女孩子下身中間只留下可以小便和月經的小孔。直到女孩子出嫁的時候在把線拆除,其過程比女性生孩子痛苦百倍。

其中《沙漠之花》的故事就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女主角就是索馬里黑人模特華莉絲·迪裡。她的姐姐就是因為割禮後感染致死的而華莉絲.迪裡也是因為不堪忍受才最終逃跑到英國。

雖然這幾種制度已經成為歷史,但也反應出了全世界男尊女卑的思想才是制度產生的根源。感恩我們生活在民主自由、思想開放的現在,珍惜生活,享受人生。


相同的歷史事件,不同的解讀觀點。我是微風之語歡迎大家的關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