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餐厅机器人24小时免费为武汉医护人员提供热饭,你怎么看?

桃之小言


一、从18年开始,碧桂园致力于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其中,机器人餐厅已正式营业;此次隔离区的煲仔饭机器人是一次始料未及的最好的应用场景;

二、覆巢之下,隔离点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饭点不正常、吃冰冷快餐司空见惯,机器人随时提供热饭,既解决了医护人员吃饭问题,也大幅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碧桂园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的研发成果丰富,餐厅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社区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将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机器人有爱也有温度。





OLY & co.


2月14日,碧桂园集团向武汉捐赠的首批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抵达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为这里的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煲仔饭配餐服务。据了解,防控期间,武汉市许多餐饮企业已暂停营业,碧桂园从武汉汉南区红十字会获悉,当前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缺乏餐饮供应,配餐需求急迫。

据了解,碧桂园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拥有36个煲位,1小时能完成100份-120份煲仔饭,可实现24小时无接触式循环生产与配餐。机器人烹饪食物后移送到保温柜,从保温柜出餐只需要15秒左右,让医护和隔离人员随时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据悉,为了让订餐的过程简单化,工程师还专门重新编写了软件系统,扫码后只有“制餐”和“取餐”两个选项。

很多人都会疑惑,碧桂园机器人做饭,这是什么逻辑?

其实,碧桂园的机器人做饭一点也不让人意外,2019年1月的时候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就已经宣布碧桂园如今已经是一家科技企业,对你没看错就是科技企业。2018年7月开始,碧桂园涉足机器人领域,它通过人才引进、打造机器人产业园、与高校合作开发核心技术等一系列动作,之后碧桂园就在科技产业内部深耕,最主要的科技方向就是机器人。而碧桂园主攻的机器人方向是两个,一个是建筑机器人,另一个这就是这次亮相的餐饮机器人。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人相信都会说如果我们的菜是由机器人来做的,中国博大精深的菜肴将会失去他的灵魂。这一点我们相信的确有可能,因为毕竟当前的机器人还没有完全的自我意识,真正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对菜肴进行处理和创新,所以一定要说炒菜机器人做出来的菜没有灵魂也说得过去。但是,实际上机器人做菜已经可以做到80分左右了,这代表机器人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已经相当大了,在大多数时候,特别是当前这样的环境,机器人远比人类厨师更加安全。


willlliw


早在19年年初举行的碧桂园集团年会上,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明确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这一定位,碧桂园计划在中国和全球推广以顺德菜系为主的机器人餐厅,真正实现由机器人迎宾点餐、翻炒烹饪、端菜上桌、清洁打扫的无人化餐饮体验。

就在前两个月碧桂园机器人餐厅在广州亮相,引发无数好奇的人们争相打卡。而在此次疫情中,碧桂园自主研发的“煲仔饭机器人”在抗疫一线成功“上岗”,24小时免费供应,让医护天使们随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为了让超负荷工作的医务人员吃上热乎的饭菜,碧桂园通过国强基金会向武汉捐赠的首台煲仔饭机器人于2月14日运抵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这款集装箱版煲仔饭机器人每15分钟出品36份煲仔饭,从加热、加油、加水到出餐的整个过程都是无人、全自动化操作,能大幅降低因人员接触而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

<strong><strong>武汉加油,碧桂园的煲仔饭机器人用钢铁臂膀守护你!


树懒小姐不睡觉


牛啤plus,碧桂园的远见,科技的进步!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意外成为碧桂园餐饮机器人落地的第二站点。

2月14日,碧桂园集团向武汉捐赠的首批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抵达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为这里的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煲仔饭配餐服务。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许多餐饮企业已暂停营业,碧桂园从武汉汉南区红十字会获悉,当前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缺乏餐饮供应,配餐需求急迫。

据了解,碧桂园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拥有36个煲位,1小时能完成100份-120份煲仔饭,可实现24小时无接触式循环生产与配餐。

为了确保煲仔饭机器人顺利运作,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派出了4名工程师和2名店长,在2月13日下午启程前往武汉。

2月16日,碧桂园援助武汉的煲仔饭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为一线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配餐服务,战斗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也能吃到热腾腾的饭了!为适应武汉人的口味,他们还配了辣酱。

机器人烹饪食物后移送到保温柜,从保温柜出餐只需要15秒左右,让医护和隔离人员随时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据悉,为了让订餐的过程简单化,工程师还专门重新编写了软件系统,扫码后只有“制餐”和“取餐”两个选项。

通过这种简单的扫码操作,就餐人员只需要现场自助扫码取餐,有效降低了人与人接触而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标准化制作品质有保证,集装箱式设备占地小,可灵活安置在各场所内。

此外,煲仔饭机器人的整个烹饪过程与人工隔离,汤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设备也由工程师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就餐人员只需要现场自助扫码取餐,不需要与其他人接触,能够减少人与人的直接接触。

在当前物资紧缺的背景下,获取食材也是一大难题,未来碧桂园计划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广州直供的方式保障食材供应。


待续微笑


2019年1月的时候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就已经宣布碧桂园如今已经是一家科技企业,2018年7月开始,碧桂园涉足机器人领域,它通过人才引进、打造机器人产业园、与高校合作开发核心技术等一系列动作,之后碧桂园就在科技产业内部深耕,最主要的科技方向就是机器人。

碧桂园主攻的机器人方向是两个,一个是建筑机器人,另一个这就是这次援助武汉的“煲仔饭”餐饮机器人。

2月14日,碧桂园集团向武汉捐赠的首批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抵达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为这里的医护和隔离人员免费提供煲仔饭配餐服务。据了解,防控期间,武汉市许多餐饮企业已暂停营业,碧桂园从武汉汉南区红十字会获悉,当前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缺乏餐饮供应,配餐需求急迫。

据了解,碧桂园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拥有36个煲位,1小时能完成100份-120份煲仔饭,可实现24小时无接触式循环生产与配餐。机器人烹饪食物后移送到保温柜,从保温柜出餐只需要15秒左右,让医护和隔离人员随时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据悉,为了让订餐的过程简单化,工程师还专门重新编写了软件系统,扫码后只有“制餐”和“取餐”两个选项。

在如今各大房企都在打折降价研究如何卖房子的时候,碧桂园反而在利用科技的力量支援湖北,企业的担当与格局,高下立见。


南三环上的白衬衫


其实碧桂园搞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新闻我是看了挺多,那时候觉得可能只是生活标准的提升,这一次的雪中送炭,第一,避免了非专业去到疫区的危险性,第二,基本的生活有了保障。医生患者都可以满足日常的正常需求。这个就真的很难得了,而且那么短时间里,直接开发出来这个技术,真的厉害了,很实用,也真的很暖心,为爱心企业点赞!



折耳乖猫


给碧桂园此举点个赞,既是支援疫区医护人员,同时也是自身机器人技术的一次实战考研。

机器人餐厅只是碧桂园庞大的机器人版图中的一环

客观来讲,机器人这个产业门槛很高,前期投入非常非常巨大,不光是金钱和人才投入,还有大量的时间投入。要短期内尽快出产品,这个压力还是很大的。

碧桂园的机器人公司建立时间不算长,但是资金和人才投入可谓巨大,庞大的博士团队以至于新闻联播都曾去碧桂园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采访过。目前来看,碧桂园在机器人方面没有选择收购比较成熟的机器人公司,而是选择自己建立团队,逐步积累,这样的投入其实更大,也因此碧桂园才会用如此巨大的人力财力去支持机器人产业。而碧桂园为什么要选择自建团队,接下来说一说个人看法:

碧桂园目前已经有试营业的机器人餐厅了,但是碧桂园显然不会安于餐饮机器人这个领域,真正的目标在于建筑机器人和物业服务机器人,而这两个产品,实现难度比餐饮机器人高了不止一两个量级!同时,国内的机器人公司在这两个领域也涉足不深,缺乏技术沉淀。

研发建筑机器人和物业服务机器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大量的实用场景,如此复杂的机器人必须要依靠机器学习,而碧桂园自身有大量的在建项目和在服务的项目,这些项目,都会提供大量的真实数据,来帮助碧桂园开发机器人,这也是为什么碧桂园不惜投入,选择自建团队研发。

建筑机器人对于建筑行业的改变,不仅仅是降低人工成本,最重要的是能够实现标准化的高质量,这一点可以说是多年以来建筑行业的痛点,国外已经有一些比较领先的建筑机器人了,但是国内在这块还比较薄弱,碧桂园算是为数不多的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物业机器人解决的痛点与建筑机器人大体相同:目前国内劳动力越来越短缺,各家物业公司近些年明显感觉到基层服务人员越来越难招;另外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了物业服务水平很难实现严格的标准化。

那么这几个痛点的最佳解决办法,目前来看就是物业服务机器人了。

在人口老龄化、出生率日益下降、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在不久的将来,从事低端重复性工作的人员必然会急剧减少,如果能够有充足的机器人,那么就等于拥有了不受人力市场左右的庞大劳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