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天消耗大量汽油,锅炉每天烧掉大量原煤,地球是不是逐年在减少重量?

独钓寒江雪129474218


观点:地球质量不会因为汽油、原煤的燃烧而减少。

就是因为质量并没有减少,人类从农业革命进入工业革命后,我们每天消耗大量的汽油,原煤获取能量,再加上过度的开采利用,所以地球才会出现冰川融合、温室效应的问题。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石油、原煤这类化石能源的形成和燃烧时物质的产生与消失。

化石能源热值高

人类之所以大量开采利用石油、原煤这类化石能源,是因为这类化石能源的热值高。

石油每公斤可以放出大约4300万焦耳能量。

原煤每公斤大约可以放出2000万焦耳的能量。

树木每公斤大约在500万焦耳。

在农业社会时,我们获取能源主要是以森林资源为主,造成了大量的乱砍乱伐。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从化石燃料获取能量的效率,把人类带入了工业时代。目前化石能源占据了能量来源的90%,核能、风能、太阳能等等占据了10%,这也是美国为什么一直对石油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

石油、原煤的形成

化石能源是生物资源在几亿年中积累出来的,而森林资源是在最近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所以化石能源的数量远远多于森林资源。

石油来源主要是以远古时代水中的生物尸体为主,水里的生物死亡,接触不到氧气,不容易被氧化分解,所以尸体中的蕴含的能量被大量的保存下来,经过几亿年演化形成。

煤主要是陆生生物的尸体形成的,因为尸体被暴露在空气中跟空气的氧气发生反应,还有会被各种动物、微生物、细菌蚕食分解,只有少数的能量被保留下来,所以同质量的原煤所蕴含的能量远不如石油。

能量判断

有一个很容易判断蕴含能量高低的办法,就是看物质分子碳与氢结合的数量。我们可以把碳氢元素的组合理解为一个被压缩了的弹簧,只要碳和氢越多,弹簧的环数就越多,当弹簧一旦打开,弹簧弹射,能量就被释放出去了,环数越多释放的能量就越多。

石油、原煤的燃烧

石油和原煤在空气中燃烧,主要的反应是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碳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二氧化碳,氢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水蒸汽,还有部分燃烧不充分的结合成一氧化碳以及一些杂质二氧化硫等等,还有一个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能量。所以能量、水、碳、氧、氢就像一个不可分割的组合。需要能量了就把氧、把碳氢拆开,分别与氧结合。

地球循环

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很多循环组成。

例如水可以通过物理降温变成冰,通过升温变成水蒸气,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通过降雨会到流入江河湖海,这是水循环的一部分呢。

但是水循环不是独立的,比如石油和原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到雨水里形成碳酸。随着水一起流入海洋,再经过地壳移动流入到地球内部,而火山的爆发和板块的移动又会缓慢的把碳再带出地表,这是碳循环的一小部分。

水循环和碳循环还需要随时调节地球温度。地球上的温度是由两种热量决定的,一种来自太阳,另一种来自地球深处,而大气层决定了多少热量会留在地球表面,又有多少会消散到宇宙中去,其中最关键的是我们讲的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如果温室气体多了,温度变高,降水就会增多,如果温室气体不够,降水会变少。反之如果温室气体太少,氧气太多,地球温度太低,地球将进入冰封时代。

碳循环、水循环、氧循环是密不可分的。氧气的产生就是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蕴含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能量可以多种途径利用,比如说成为食物。

石油和原煤的形成和燃烧,都是在碳循环、水循环、氧循环、能量循环之中。除了能量循环涉及到太阳,其他循环都发生在地球的内部,所以地球质量不会因为汽油、原煤的燃烧而减少。


科学美少男


物体燃烧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反应现象,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或叫物质不灭定律)的,燃烧前与燃烧或质量不变。但经过燃烧后,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有原来的物质变成别的物质,而且会变成多种物质,多种物质的总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会减少。

煤和汽油燃烧后,转化为灰渣,烟气(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水分,固体依然留在了地面上,气体被挥发到了大气中。大气层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大气是不能逃逸出地球引力的,大气中的碳元素会富集后沉降到地面或者被植物吸收。如果你学了化学就知道C+O2=CO2,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杂质不是碳,C经过燃烧变成了气体但是重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被氧化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他们会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再次有有机物木材的形式存在,如此循环,地球的重量不会变化。要发生变化除非像宇宙飞船那样飞出地球引力范围才可以。

严格的说地球重量不是在减少,而是有一点增加。地球的质量为5.976×10^27克(或约6×10^21吨)。我们的地球今天仍然在不断地吸积宇宙空间的彗星、陨石、宇宙尘埃和星际分子等物质。据估算,地球每万年大约可获得数亿吨的陨石物质,这样每隔1-2万年,便可将地球覆盖2-5厘米厚。


时空通讯


这种问题相当具有局限性,只看到我们双眼能看到的东西,对于内外事物的本质没有想太多!

确实,人类每年都消耗大量的煤炭和石油,科学家们估计每年消耗79亿吨煤,近7200万桶石油,但消耗的这些煤和石油都转换成为其他物质,以其他方式存在,而能量也被其他物质吸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理论上地球质量不会有变化(完美条件下)!

因为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系统,除了太阳风吹走一些地球层边缘的大气,作为地球一个整体来说(包括大气层),不管地球内部如何变化,能量和质量如何消耗转变,总量是不变的!

同时,虽然我们感觉不到也很难看到,但事实情况是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陨石掉落在地球上,只不过陨石通常以微小颗粒状存在,我们不会看到感觉到,但这些微小的颗粒每年的重量可以达到数百万吨!

当然,除了陨石颗粒这种“外来物”,还有太阳光线,地球上的植物可以把太阳光转化为自身的生长!

所以,地球的质量并非在减少,反而有一定的增加。当然,质量的变化相对于地球的质量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地球质量高达6×10^21吨,这也是为什么地球轨道和运转速度可以保持数十年的稳定!


宇宙探索


当然不是,从表面上来看,人类确实在消耗地球上的资源,例如人类每一天,都要消耗掉大量的石油,煤炭,粮食和水,但这些物质真的消失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说说石油和煤炭,石油和煤炭燃烧之后,会产生一些残渣和气体,残渣就不说了,我们主要说说气体。

这些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等,那么这些气体含有的物质,还是会留在地球的范围之内,因为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了,地球上的物质想要离开地球,都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行,这个速度起码要7.9公里每秒,显然这些气体,并没有这么大的速度。

当然了,这些挥发到空气中的物质,并不会永远的待在空气中,例如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会被植物吸收,而二氧化硫则会溶于水,然后转化成亚硫酸,而亚硫酸在某种条件下,会变成酸雨落下来,所以这个过程,就是物质在不断的转化,而转化根本不会离开地球。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的质量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慢慢增加,因为地球的引力,会不断的吸引一些太空中的物质,这些物质包括陨石,宇宙尘埃等,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地球的质量不会变少,只会一点一点的增加...


种植恒星


地球质量当然不会逐渐减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了能量守恒原理,和地球质量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能量守恒,是能量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总能量保持不变。石油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而石油中混杂的硫还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气体。C3H8+5O2— 3CO2+4H2O(液化石油化学方程式)。原煤的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还包括灰渣和烟气。而这些物质进入大气中,有的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有的溶于水中,有的储存在海洋中。

如果能量守恒定律在地球所在的时空范围内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确定,地球上每天消耗的汽油和原煤是不会引起地球质量变化的。能量守恒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在给定的参考框架中的鼓励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我们把地球的整个大气系统、引力作用看做是地球的一部分,因为由于引力作用,地球上笼罩的大气层地球不能逃离出地球。这样地球上物质燃烧后形态虽然变化,但能量仍逃不出大气,最终落回地球上来。

但是地球的总质量并不是不变的。地球上的氢氦之类原子会发生逃逸,大气层最外层的粒子也会逃逸。而来自太空中的流星、小行星陨落的会带来一些物质,大概每年四五万吨。所以地球的质量是在不断变化。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一个另一问题,地球上不断有人口出生和死亡,人口的规模是不断变大,那个人口变多,是不是也增加了地球的重量?


镁客网


不会!

首先,地球是一个独立的球体,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亦即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因此大气的逸散可以忽略不计。

煤和油燃烧只是一种化学变化,由液态和固态转化成了气态(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二种气体密度大,因而弥散在对流层中。二氧化碳可以被植物吸收,用于制造有机物,养活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二氧化硫则可以和大气中水蒸气作用,以降水形式回归大地。这是物质循环,总量不变,形态改变。因而地球重量不会变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煤碳和石油是地球与生俱来的能源物质,是由地球本身地核内物质(混沌物质)源源不断的转化而来,一般不具备可逆性。它们的少量氧化(自燃)可以增加地表温度,连同地表吸收的光能,维持地表温度的相对恒定,这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但地核内的混沌物质是有限的,这种转化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石油和煤碳总有消耗怠尽的那一天。同时,那一天也是地球内核变冷的那一天,同时也是地球内部塌陷的那一天,同时伴随着地幔和地壳的塌陷,于是洪水暴发,地球生命走向毁灭。地球进入真正冰河期,并逐渐内缩,密度加大,分子塌陷,整个地球走向原点,形成局部黑洞。

所以,煤和石油的大量挖掘和利用,会加速地球毁灭。

那么,地表能补充石油和煤炭吗?当然能!水域生物的死亡,会沉积在水底,随着地震或沉积会逐渐变为石油,以补充少量氧化的损失,维持总量稳定。而陆地森林的树木死亡也会沉积,形成泥炭进而形成煤炭,以补充少量煤炭氧化的损失,维持总量稳定。

那如何延迟这一天到来呢?!很简单,少用石油、煤碳(煤气和天然气),多用太阳能、水能、多用柴草(可以用沼气池转化为沼气,则不会形成固体颗粒污染),既经济又实惠,污染轻,还能促进物质循环。

我曾经算过一笔帐: 一般情况下,粮食与柴草重量相等,也就是说,产生一斤粮食,则形成一斤柴草。以中国为例: 2016年粮食总产量为6.16亿吨,意味着粮食作物的柴草为6.16亿吨,换算成标准煤为6.16Ⅹ0.55=3.4亿吨标准煤。这还不算杂草、树叶的数量,还不算熟菜等等。若统算: 粮食残渣十熟菜残渣十柴草十树叶十杂草约等于8亿吨标准煤,而以上这些都被当成垃圾掩埋或流入江河大海,岂不可惜?!即使转化成沼气,也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而我们去年用了43.6亿吨标准煤,浪费率20%左右,何其惊人?!

但愿不再污染,但愿不再浪费,但愿人类长久!


飞龙在天123013363


全球每天都消耗大量汽油,锅炉每天烧掉大量燃煤,地球是不是逐年在减少重量?

答案当然不是了,地球重量不会减少,在太阳系中每年减少重量的是太阳。下面详细谈一下。

地球每天消耗汽油和燃煤是不会减少地球重量的

汽油和燃煤的燃烧是化学反应,释放的是化学能,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反应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气体成份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些气体大部分被植物和土壤岩石吸收,还有一些进入大气层循环圈,最终还是被地球吸收。这些植物利用阳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动物又通过食用植物间接地吸收二氧化碳。由于地壳的变迁,动植物遗体又变为燃煤和石油,循环不已。

从以上叙述可看出,地球每天消耗的汽油和燃煤是不会减轻地球重量的。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减少质量

地球有一个良性的循环,当然这个循环需要能量,这些能量就来自于太阳,太阳是太阳系当之无愧的老大,不但主导着整个太阳系的运行,还向整个太阳系提供能量。太阳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氢核聚变反应,氢原子聚变为氦原子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热核反应不同于化学反应,它并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些能量来自于质量的亏损,满足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²,其中E为物体的能量,m为物体质量,C为光速,从上式可看出,只要一点点质量转化为能量,数量也是惊人的。据科学家计算,太阳每秒钟消耗七亿吨氢元素,损失400万吨质量。


但由于太阳太大了,尽管太阳已经存在和燃烧近五十亿年了,但太阳损失的质量仅占自身的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0.3%换算为地球质量,则为100个地球质量。可见每天减少重量的是太阳,而非地球。

那地球每天能接受多少来自太阳的能量呢?这些能量能增加地球的质量吗?


根据太阳常数,地球每秒钟获得太阳辐射能量仅为太阳辐射总能量的22亿分之一,合算成太阳的质量仅为20公斤不到(400万吨的22亿分之一)。那这些能量能化为质量增加地球的质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由能量转化为质量必须具有极高的温度,比如由能量转化为一个电子需要62亿度,转化为一个质子需要10万亿度,太阳辐射温度根本不可能达到,因此这些能量是变不成质量的,地球的重量也不会增加。

综上,地球的重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既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是相对平衡的。


物原爱牛毛1


虽然全球每天都会消耗大量的汽油、原煤(以及天然气),但这并不会导致地球的总质量减少。因为这些燃料燃烧之后只是转变成其他物质,并没有从地球上消失。

汽油和原煤(包括天然气)的燃烧都只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变化。汽油的主要成分为脂肪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其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水蒸气等气体。原煤的主要成分为含碳、氢和氧的有机物,其燃烧产物除了一些固体废渣之外,还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

虽然汽油和原煤燃烧之后排放出的气体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并不会消失,而只是进入了地球大气中。地球的引力会束缚住这些气体,不会让它们逃逸到太空中,所以地球的总质量不会因此而下降。

不过,地球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失去质量。据估计,每年大约有10万吨氢和氦这样的轻原子会逃离地球。此外,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会向太空中辐射出亚原子粒子,但相比氢和氦逃逸造成的质量损失,这部分的质量损失很小。

另一方面,每年还有十来万吨的太空岩石和尘埃被地球引力吸引到地球上。至于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并不会让地球增加质量,因为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是一种化学反应,仅涉及能量形式的转化,而没有改变物质的质量。所以总体而言,地球的总质量每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火星一号


我们首先要更正一个错误,那就是重量更改为质量。重量是物体受重力的大小的度量,重量和质量不同,单位是牛顿。它是一种物体的基本属性。在地球引力下,质量为1公斤的物质的重量为9.8牛顿。重量通俗也可以来讲是一种相对的,物体正是因为受地球万有引力的吸引才有重量。因此,把地球换成不同的星体就会有不同的重量。但是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引力没有关系,是绝对的。

在明白质量与重量后的区别,我们在来讨论地球质量的变化。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地球每年都在变轻。

地球质量的变化无非就两个,一个是接收

质量,一个是逃逸质量。

接收质量:地球额外增重最大的贡献者为每年40000吨的太空粉尘。地球每年因温度上升而获得约160吨重量。来自天外飞来的陨石重量也相当可观,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铁陨石有60吨重。

逃逸质量:地球甩掉了许多太空垃圾。地球大气层不断逃逸的极轻气体:地球每年都在失去约95000吨氢气;氦气每年会散失约1600吨。每一次火山喷发过程中,使一部分烟灰飘落到太空中。科学家认为地球每年的变化差不多变轻50000吨。


美国科学家用新的测量方法为地球称重,新测得的地球重量约为5.972x10^21吨,比“过去”轻了600亿亿吨

如此一比看,地球的质量确实是在变轻,而且每年变轻的质量还很大。但是从上文都可以看出,地球质量变轻并不是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将固定的碳元素变成大气中流动的碳元素。而主要的二氧化碳质量重,远高于平均大气质量。所以二氧化碳基本不会逃逸到外太空。以大气层所有事物看为一个系统,化石燃料的燃烧并不会对地球的质量产生变化。

质量守恒在这儿并不算很严谨,它只适合一方面。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只适合化学反应,在物理反应中就不在适用。爱因斯坦曾说过著名的质能方程式,能量即为质量,质量也为能量。

核弹爆炸后所有的质量加在一起变轻了(有部分质量变成了能量),能量创造质量好像有个实验室已经证明了,大家可以去查查。

因此说,质量守恒不如说是能量守恒,能量守恒,正是因为能量守恒才否定了永动机的存在。


FInd宅科技


严格来说,如果没有外来陨石的撞击,地球的质量地球在减少。

因为大气层总是外溢,不过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大气每天向外太空溢出260吨的氢气和氦气。

地球外溢的质量基本都是以轻质量的气体形式排出。当然也会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较重质量的气体形式排出,当然质量就更少了!

我们知道,原煤以固态形成保存,原油以液态形式保存。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并不会外溢到宇宙空间中。

而煤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其他。

石油可以被提炼成柴油,汽油等。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其燃烧产物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会外溢到宇宙空间从而减少地球质量。

并且会加剧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水分蒸发到外太空,这样就间接导致地球质量减少。

但这只是在没有外来天体的摄入下计算的结果。

科学家计算地球每年有几十万到上百万吨的陨石坠落。

地球每年外移的气体质量也就不到百万吨。

摄入的质量和外溢的质量基本持平。所以地球质量基本没有多少改变。

当然,每年外移或者摄入的质量相对于60万亿亿吨来说只是沧海一粟。只是1亿亿分之一。

溢出的气体质量相对于地球来说就相当人体的一个细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