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已投放287亿元新增贷款,绝大多数上市公司2月底前复工

今天下午,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二十四场。

浙江:已投放287亿元新增贷款,绝大多数上市公司2月底前复工

据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盛益军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金融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30条金融支持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意见,加强部门间协同、政银企携手,打好金融政策组合拳,狠抓落细落实,全力以赴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浙江:已投放287亿元新增贷款,绝大多数上市公司2月底前复工

加大金融惠企支持力度

一是开辟信贷资金投放绿色通道。按照省政府全年信贷总量只增不降、贷款增速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的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1-2月份贷款增速增量将保持同比多增态势。引导金融机构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目前已安排71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已投放287亿元新增贷款。对复工复产重点企业,适当降低新增贷款准入门槛,开通信贷、发债、外汇、担保等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发放信用贷款和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通过稳存量、扩增量助力稳发展。

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省级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免除实体企业贷款利息。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适当下调企业贷款利率,主动减免金融服务手续费。全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上年降0.5个百分点。对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各级政策性担保机构采取免去或减半担保费、增加担保额度、取消反担保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采取财政贴息、补助奖励等措施,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同向发力,叠加见效。

三是多渠道加强金融支持。对疫情防控的重点企业,优先提供疫情防控专项债券发行服务,减免特定行业的债券承销费。股权质押融资到期还款困难的上市企业,给予适当延期安排。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采取延长政策性农业保险、责任险等保险期限、减免保费等惠企措施。对受疫情影响出险的客户,做到应赔尽赔快赔。

四是深入开展金融“三服务”活动。在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省级层面建立了复工复产金融支持专项小组和工作专班。持续开展“百地千名行长进民企”“百行进万企”“金融顾问服务”等融资对接活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分队深入复工复产企业,主动靠前上门服务。同时,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开辟了“浙里掌上贷—抗疫专区”,推进企业融资需求在线提交、银行快速响应对接,提倡线上“非接触”服务方式,优化便民惠民的金融服务。

加强融资主动、精准对接

建立五张企业融资需求清单,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主动对接多元化金融需求,分类精准支持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

一是加强专项贷款对接。落实人民银行不少于1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资金,追加安排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对纳入重点防疫企业实行应贷尽贷、提供优惠低利率的信贷支持。

二是加强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融资对接。结合融资畅通工程的实施,引导金融机构启动快速审批通道,主授信行安排专人“一对一”对接,落实“一企一策”服务方案。支持疫情防控重点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发行债券,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项投资基金,引导私募股权基金投向制造业、民营企业和科创型企业。

三是加强困难企业帮扶。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出现还款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落实分期还款、无还本续期、增加授信等信贷纾困措施,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断贷,目前已为4861户企业342亿到期贷款实施了周转、展期,做到不转逾期、不下调贷款分类、不影响征信。在生产恢复期,引导金融机构向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发放流动性贷款,提供一定的经营缓冲期。针对受疫情影响的涉外企业,依托“订单+清单“监测系统,提供信贷融资、出口信保、外汇管理等方面的精准金融帮扶。

四是加强风险企业防控。针对因疫情影响可能引发的大型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落实企业授信联合会商机制,采取“直接+间接”“股权+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帮扶企业。综合运用纾困基金、债转股等多种金融工具,大力帮扶部分上市公司化解股权质押风险。持续加大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化圈解链力度,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五是推动企业发债跟踪企业债券发行及到期兑付情况,支持民企用好银行间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允许存量企业债、公司债发新还旧,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能发多发,确保全年新发企业债超过350亿元。

记者提问:浙江是省外务工人员大省,现在我省各地都已经陆续复工了,但是用工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企业反映面临员工的流动性大,外来务工人员招聘难的问题,请问在保障企业用工方面,我们省有哪些考虑?

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 葛平安:浙江是省外务工人员的用工大省,有省外务工人员总数达到1984万,占全省用工的51%左右。随着我省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后,复工复产正在稳步推进,但是用工难的问题确实比较突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在2月11日成立了省用工保障小组,各市县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我们主要任务就是摸清底数、掌握需求、建立机制、省际调度,畅通省外务工人员的返岗渠道。

二是前期的摸底调查工作比较扎实有效。省市县三级的人力社保部门上下一起联动,深入调查企业用工情况,包括节前的用工情况,省外用工的人数,当前用工的需求,我们全面了解了省外务工人员来源地的分布情况,为精准对接打下基础。

三是帮助市县做好审计劳务的对接工作。我们专门和劳务输出大省进行了相互协商,制定了省外务工工人员返岗的工作指引。截至2月18号,全省各地,通过包车、包机、包专列的方式,有组织地接回了贵州、四川、安徽、云南、河南等省的务工人员,总数已经达到2.18万人。

四是做好省际的调度。

FM95浙江经济广播记者提问:疫情发生后,特别是2月3日股市开市以来,资本市场的变化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请问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稳定资本市场?目前全省上市公司的复工复产情况如何?

浙江:已投放287亿元新增贷款,绝大多数上市公司2月底前复工

浙江证监局副局长 盛春红:根据证监会的统筹安排,浙江证监局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在抗击疫情防范风险方面,重点做了以上三项工作。

一是确保省内资本市场安全稳定运行。自证监会确定2月3日证券期货交易正常开市后,浙江证监局及时督促指导省内的证券期货公司,确保交易结算系统准备就绪,重点保障开市交易的安全,同时指导经营机构改善服务方式,以非现场方式提供业务服务,最大限度保障机构正常运营,并保证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控制。开市至今,我省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客户交易安全稳定,客户服务响应及时,没有发生在经营场所感染疫情的情况。

第二是做好风险的预判和提前应对。针对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到期无法展期的问题。我们引导督促大股东与质权人加强沟通,协调相关券商给与展期和还款缓冲期,有效化解部分大股东短期兑付的危机,目前来看,我省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票质押风险总体可控。考虑到部分上市公司可能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9年的年报,浙江证监局及时摸排,同时已将相关情况上报了证监会,并准备好工作预案。

第三方面是积极倡导市场主体履行社会责任。

我局指导浙江上市公司协会、浙江证券业协会、浙江期货行业协会,发出联合倡议书。截止到2月18号,我省有200余家上市公司、证券期货基金机构,共捐款捐物累计超过4亿元。浙江的上市公司在医药用品的生产检测、物资配送、信息技术支持,特别是定点医院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我们高度关注全省上市公司的复工复产情况,每日更新统计的具体数据,并重点关注疫情严重地区的情况,多渠道了解上市公司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截止到2月18号,全省634家上市公司中,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复工或者部分复工,据目前了解的情况,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将在2月底前复工。

疫情快讯

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2月18日24时,浙江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出院544例,出院患者占确诊病例的46.38%。

全省除无病例的11个县(市、区)外,连续5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66个;连续4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71个;连续3天无新增病例的县(市、区)有74个。

“五色图”显示:高风险的县(市、区)为0个,较高风险的县(市、区)为7个,中风险的县(市、区)为7个,较低风险的县(市、区)为9个,低风险的县(市、区)为67个。

浙江:已投放287亿元新增贷款,绝大多数上市公司2月底前复工

浙江省地理底图由省自然资源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