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你读过最孤独的诗词是什么?

电影基本法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一场无人递粥的重感冒。

有一种渴,只有酒才能滋润,这种渴就是孤独。



北岛在《波兰来客》里写道:

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的这首《波兰来客》是我读过的最孤独的诗歌之一。当年岁来袭,脸上都是岁月的痕迹,旧日的知心好友,都不再常常联系。深夜里,一杯浊酒自斟酌,那些孤独是不可言表的。

突然想到弘一法师,想到他的那首《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心中只要默念起这首词,不禁就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难怪朴树唱这首歌时,会突然哽咽。当知交零落,红尘之大,再无一人懂你,连一个可以痛快喝酒的人都没有,将是何等的凄凉与孤独。



相识满天下,知音无一人,琴弦断了有谁听?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谁又不是孤独的过客?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人们说:年少不懂李宗盛,听懂已是中年人。他在《山丘》里唱道: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在什么时候。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原来一个人只有经历过中年后的压力与失落,才能理解孤独,才能听懂李宗盛。

最怕一辈子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说平凡可贵。

当岁月消散,梦想破灭,却无可奈何,那才是无法化解的孤独。

风卷云霄夺取天下,浪平涛息隐退人家。轻笑郎君一生戎马,好梦一场失掉桃花。

齐秦在《不如这样吧》里唱道:一个人怕孤独,两个人怕辜负。即使你梦想实现,拥有天下,若身旁没有一个值得分享喜悦的情人,你仍然孤独。



纳兰性德写道: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见不相亲,天为谁春。

元好问写道: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情爱纠葛,思念让一个人显得格外孤独。

一代诗仙李太白也难逃此劫,他写道: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云琵琶恼,谁叹曲中忧?

纵然是江山如画,也无所谓繁华刹那。

可怜红豆一遇,北国再难寻。

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此生无缘,勿再相见。生未百年,死不孤独。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我在人间多少轮回,却找不到你的来生再会。

南斜街,北斜街,望断几条街,梦里潇湘,在灯火哪边。

雾里看花,究竟是谁苍老了等待。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凌晨四点钟,我看到海棠花未眠。总觉得这时,你应该就在我身边。



红尘紫陌,孤独总是如影随形。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易安居士是一个孤独到骨子里的女子,她接连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词中侠士辛弃疾也很孤独,他写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可惜江湖不信眼泪,他们的孤独无人体会。

原来,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的很孤独。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谁此刻孤独,谁将永远孤独。

那年月,为了追求理想,我们夜以继日的读书。如今,我们深更半夜打麻将,吵闹的麻将声,敲碎了所有的梦。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


南宫寻欢


我认为最孤独的诗是《枯树赋》,而今天是毛泽东主席逝世43周年,今天就以这个问答,写一下庾信的《枯树赋》这首诗如何体现毛泽东主席的孤独和悲伤的。

第一次毛泽东主席读《枯树赋》是在1951年,彭老总从朝鲜回北京向主席汇报朝鲜战场情况时读的。



当彭老总汇报完工作后,带着内疚的心情准备说说岸英牺牲的事,“主席,我要向你负荆请罪,我没有照顾好岸英,他……”“岸英怎么了?!”毛泽东主席随口就说,随后一愣,继而摆摆手说:“莫讲罗!”起身走到窗前,望向窗外。

彭老总接着说,“主席,我没有照顾好岸英,对不起主席。”毛泽东主席说:“你莫讲罗,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能因为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就当做了不起的大事……”

在彭老总走后,主席一直在窗前站着,过了许久望着窗外的柏树,吟诵起《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随后,主席有点内疚的说着:“开慧,岸英和你一样,是为革命,为人民牺牲的,人民将永远怀念你们……”

第二次读《枯树赋》发生在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去世后,以及主席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



有很多人误解主席不参加周总理追悼会,据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说,主席审阅总理悼词时,两眼不停流泪。而此时的主席两只脚肿的像馒头,鞋子无法穿,两条腿已肿的无法站立,身边工作人员都能感觉到主席很想送老友最后一程。

看到老战友一个个离去,主席心里是孤独和悲凉的,就在这种情况下,躺着病床上的主席让张玉凤给他读《枯树赋》,张玉凤慢慢读了两遍,主席让张玉凤听他背诵《枯树赋》,病床上的毛泽东主席用虚弱的声音一字一句吟诵着,“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泽东主席两次都是在悲伤情况下吟诵《枯树赋》的,一次是白发送黑发人,第二次是与并肩战斗一生的战友离别。

在最后病危阶段一遍遍吟诵《枯树赋》,我们不知道主席是否在回顾一生走过的路,是否在担心中国的未来,但从中体会到了一代伟人最后一刻的悲凉和孤独。


火炎炏焱燚水淼


毛主席作于1975年底的《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 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 付与东流?

有一种孤独叫做精神上的孤独。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这一句的灵感,大约来自于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作此词时,距毛主席逝世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暮年的主席仍然雄心万丈,但他心中明白得很,人总要服从自然规律的,当年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风流人物,而今也垂垂老矣。

毛主席不忌讳谈死亡,1975年,他在闲聊时对护士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虽然毛主席对生老病死看得很淡,但他意识中中国革命的前途让他始终难以割舍,随着人到晚年,真正能够对话的当年的战友已经寥寥无几,真正能够体会他的理想的人又有几个?然而他所向往的国家民族的前景,却尚未实现,毛主席内心的孤独,又有谁能读懂?


每日一段历史


目前为止,看到的两首最孤独的诗词,一个来自毛主席,一个来自民族英雄岳飞。

毛主席的那首,即是1975年底写的《诉衷情》小令,不到50个字,字字戳心: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82岁高龄,建国也已经26年,革命的初心,未来的命运,始终是诗人萦绕心头的问题。波澜壮阔的一生,到了这个时候,什么都是风轻云淡了,所执著的,无非国家与人民。山河的颜色。而放不下的担忧,又能找谁说呢?据说这是一首写给周恩来的词。然而总理此时,已是重病缠身了。

联想到主席晚年极爱诵读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心境何等的相似。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那种劲健苍凉,忧深愤激,如出一辙。

民族英雄岳飞,屡次抗金,战绩辉煌,却屡遭投降派掣肘,一次次功败垂成,一曲《小重山》,同样的英雄寂寞。

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全词低回顿挫,心情之忧郁苦闷,何人可说呢?

<strong>


诗词桃花源


独钓清风,为你分享——最孤独的诗词:

一、相识满天下,知交无一人。

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四、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五、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六、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七、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八、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九、举酒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岁。

十、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十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十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

十三、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十四、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十五、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十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七、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十八、今夜灯前形共影,枕函虚置翠衾单。更无人与共春寒。

十九、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二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独钓清风


毛主席佑我中华。您老人家放心。现如今江山红遍。民族国泰民安。华夏繁荣昌盛。





用户3810486192986


最孤独莫过于巜诉衷情》是毛主席这个伟大的革命者孤独的内心表现。是对未完成的事业的担忧、卫星上天,怕红旗落地。人民重受二荐罪再吃二遍苦的内心读白。

为什么中国会有前后两个二十八年的伟大时代?正因为他个人的孤独,换来的是人民幸福国家强大。他比常人早看五十年。这是任何孤独者所无比拟的最高尚的革命情怀。


手机用户64454348633


我读过的最孤独的诗词是毛主席的“桡桡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明鉴则无徒。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世无英雄逐使竖子成名。………………。时至今日,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3年了,问世间,还有谁能懂毛主席那卓尔不群的苍凉心情?…………………………………………。


手机用户7086305188


一生只有为民心

难与家人享天伦

上下两代无颜对

天地之间不凡人

《领袖》


追赋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这句话,出自清朝文人沈复的自传体随笔《浮生六记》之中,原文——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沈复原本籍籍无名,因为一本《浮生六记》为人所知。这本书讲述的,却是一些平常的夫妻相处之事。沈复和妻子陈芸伉俪情深,情投意合。在封建礼教制度的禁锢之下,他们却希望过一种与世无争的有趣生活。

归园田居,夫妻相守,自耕自足,其乐融融,然而因为封建礼教的压迫和生活的贫困,他们的理想终于破灭。而妻子陈芸也一病而亡,先一步离开了沈复。

《浮生六记》其中的“闺房记乐”无疑是沈复对妻子陈芸最好的怀念。而其中“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这一句,则将夫妻二人在平淡清苦的生活中,互相眷恋和依赖的情形,跃然于纸上,让人读来,深感温暖而动人。

妻子离世之后,则留下沈复一个人在这世间,形单影只,孤清冷淡。后人根据他的这句话,又化用成——“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日落黄昏再美,也只有一个人能看;桌上佳肴再香,也只有一个人能吃。没有陪伴,没有问候,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你一个人去做。这样孤孤单单的情态,与当代单身青年的生活现状几乎一致。所以这句话,实际上说出了现在很多人内心的孤独,生活的单调。

人去楼空,相思断肠

和沈复的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莫过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和原配妻子王弗,少年时期就在四川老家相识相知,婚后伉俪情深,然而在他30岁的这一年,妻子王弗却在京城猝然病逝,时年27岁。他们的儿子苏迈,当时只有6岁。王弗陪伴了苏轼11年,她的离去,让苏轼深受打击。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王弗病逝十年后,有一天晚上,苏轼做了一个梦,妻子王弗走进了他的睡梦中。梦醒后,只剩下对故去妻子的断肠相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读来让人下泪。

类似的诗,清朝文人纳兰性德也写过——《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二十岁和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夫妻恩爱,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妻子因为难产而去世,从此纳兰性德陷入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中,顾盼自伤,醉心诗词。他的诗,温柔婉转,看似平常却动人至深。

当然,写孤独的诗,除了沈复、苏轼和纳兰性德之外,古往今来还有很多诗词名家,也将孤独写到了极致。比如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还有清朝文人龚自珍的《浪淘沙·写梦》: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世间最难遣怀的就是孤独,世间最难倾诉的就是相思。一字一句,读来依然让人潸然泪下。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