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盡陳情韻未消 談魏無羨笑傲的那個江湖

看到一篇劇評,說《陳情令》繼承了武俠文化,魏無羨身上有楊過、令狐沖的影子。


我一下子領悟到了這個點。


誰讓我小時候是喜歡楊過、令狐沖的呢。


如果說楊過的故事是放在家國危難的大環境下,對江湖的反思還不是主體的話,作為歷史背景架空的《笑傲江湖》裡,這個“江湖”就很耐人尋味了。江湖爭霸大亂鬥是《笑傲江湖》的主線情節。

曲盡陳情韻未消 談魏無羨笑傲的那個江湖

與魏無羨修“詭道”而被正道人士不齒類似,令狐沖加入了“日月神教”,也稱“魔教”,被正道人士不齒。


儘管年代久遠,我已經不記得《笑傲江湖》的具體情節,但以嶽不群為代表的正道人士做盡壞事,而被稱為魔教的令狐沖行俠仗義,這種對比和反諷還是非常強烈的。最後令狐沖與任盈盈終成眷屬,一曲“笑傲江湖”訴盡平生意。


在我們討論《陳情令》的情節和人物時,往往把重點放在人物之間的恩怨上。這裡還是薛洋的一句話說得好,“孰是孰非、恩多怨多,外人說得清嗎?”這雖然是他為自己作惡的辯解,就其內涵來說,不是沒有道理。比如關於魏無羨與江澄這對兄弟之間的恩怨,真的說不清楚。劇中把人物塑造得很立體,沒有絕對的、扁平化的好人壞人,每個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但如果糾結這些,其實會忽略更大的東西,即魏無羨的對立面並不是江澄,甚至也不是金光瑤,而是劇中那個正道世界,成人江湖。


那麼,在魏無羨生活的這個時空,魏無羨和他的同時代人所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江湖呢?

  1. 五大家族掌管天下,無人制約。
曲盡陳情韻未消 談魏無羨笑傲的那個江湖

百年前,五大家族聯手打敗薛重亥,那時他們都是站在正面立場的吧。連溫家的家訓中都寫恃強凌弱者該殺,可見那時的溫家也是正派的。但怎麼到百年後溫家就黑化了呢?因為一旦一個家族力量獨大,並沒有什麼機制可以制約。


及至事情發展到不可挽回,溫氏覆滅,結果不過換了金家站上巔峰而已,依然沒有什麼制約機制。以私德而論,金光善沾花惹草,這些事其他仙家未必不知,但無人質疑。以公德而論,他包庇薛洋,間接導致了後來義城的悲劇。


不能把這些都歸為金光善個人品質不好,當個人無約束時,這種敗壞是早晚的、必然的。


2. 仙門家族勢力強大,仙二代子弟良莠不齊

因為對仙門家族無人制約,到了仙二代也就缺乏有效機制管束。藍家、聶家還好,溫家的溫晁不用說了,金家也有金子勳這樣不講理的人,到了金凌雖然心眼還好,但也是一身霸道壞脾氣。連仙門小家也如此,櫟陽常氏的常慈安顯然也是個被驕縱的子弟,薛洋的指頭被碾斷是沒有地方可以說理的。


曲盡陳情韻未消 談魏無羨笑傲的那個江湖


3. 缺少基本人文關懷,公開虐俘無人阻攔

不傷害戰敗方的老弱婦孺,這些是現代的觀念,確實不能對古人要求過高。但憐憫弱小總是基本人性吧,百鳳山圍獵時,溫氏族人站在靶前無人阻止,魏無羨後來為此自責,但更應該自責對難道不是其他那些名門正派的家主嗎?他們這種冷漠態度,也就奠定了後來魏無羨保護溫情、溫寧和餘剩的溫氏族人,被理所應當地看作大逆不道。

曲盡陳情韻未消 談魏無羨笑傲的那個江湖

4. 仙門子弟不約束口舌,欺負弱勢人群

如果說前面那些是大的方面,這一項看上去是小的方面,但也體現了仙門中的風氣。

對於魏無羨,雖然因為江宗主把他當兒子養,他自己性格又好,一般世家子弟不說什麼,但金子勳還是會說他是“家僕之子”。

曲盡陳情韻未消 談魏無羨笑傲的那個江湖

看似這一句句的嘲諷沒什麼,可就是這樣的一句句話,促使金光瑤後來成了大反派(和對薛洋一樣,我認為不能因此免除他個人的責任,但別人的語言暴力確實是讓他心理扭曲的重要原因)。包括獻舍的莫玄羽,也是這種霸凌的對象。之所以金光瑤誣陷他就會被眾人相信,這才會積累起莫的巨大恨意,寧可獻舍也要出氣,這才有了後世的魏無羨。


所以,如果說責任,魏無羨也好,江澄也好,他們各自悲劇的源頭還是在這個江湖上。


魏無羨的選擇是抗爭。

前面他為了救人對抗溫氏,蓮花塢覆滅的責任怎能算到他的頭上。責備他招來禍端是典型的責備受害者的反應(是的,蓮花塢覆滅魏無羨也是受害者,蓮花塢也是他的家啊)。

曲盡陳情韻未消 談魏無羨笑傲的那個江湖

後面他為了救溫氏老弱婦孺與正道決裂,不能不說是正道的狹隘和貪婪(想要他手中的陰虎符)所致。每次他都是在反應,而不是主動出擊。他確實有責任,這個責任就是藍忘機說的,你手中的法寶不好控制,有危險性,你保證不了。但相比起正道的不由分說主動討伐,他確實不能承擔全部責任。師姐是在他的不能控制和正道的竭力排斥之間的犧牲品,師姐身亡的責任全算在他頭上也是冤枉。

曲盡陳情韻未消 談魏無羨笑傲的那個江湖

對江澄來說,他不可能去反思正道江湖的結構性問題,他一直不知道換丹真相,也一直不知道當年的事情背後有金光瑤的陰謀陷害,他總要為自己的家庭悲劇找個出口。他的恩怨情仇都糾結在魏無羨身上,這是自然的反應。但說到底,是誰造成的悲劇呢?這個所謂的正道江湖難道不是責任更大嗎?


藝術是現實的反映。《陳情令》也許沒有《笑傲江湖》那麼大的世界觀,但反映出來的情形是相似的。而這種相似恐怕是來源於兩部作品所共同基於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