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黃“白衣戰士”擰成一股繩

2月18日,新華報業赴黃石採訪組抵達鄂東南城市黃石。明媚的陽光下,磁湖邊人跡難尋。很難想象這座秀美的國家園林城市,正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援黃醫療隊受到高禮遇

車行赴鄂,滬渝高速上開放的服務區少了往日的熱鬧,停車休息的大多是大貨車司機。延續春節的寂靜,黃石全城仿若靜止,採訪組駛過的所有路口每個方向都是紅燈。車窗外不時閃過被拉上隔離帶的小區,路口臨時搭建的防控卡口、甚至用卡車封堵入口,提醒這裡並不平靜。

沿城中碧波盪漾的磁湖而行,採訪組來到江蘇援黃醫療支援隊住地,大紅色歡迎橫幅懸在酒店門口。2月11日江蘇援黃石醫療隊抵黃石後,受到高等級禮遇。當晚去黃石高速公路收費站,道路兩旁民警敬禮致意的照片刷爆朋友圈。這些天,黃石也在提供儘可能的方便。

下午5時整,住地門口駛來一輛掛有“中心醫院”標識的中巴車。司機吳師傅告訴記者,每日早8點到晚11點,他和同事接送往返於市區各家醫院的江蘇援黃醫務工作者上下班。吳師傅24小時待命,隨時出發接人。打開手機,吳師傅劃拉著長長的通話記錄,號碼歸屬地大多是江蘇南京、蘇州等地。

在他眼中,江蘇醫務工作者“非常客氣”,“上下車總是說謝謝師傅,我們覺得不好意思,他們是來幫我們忙的。”

採訪組為醫療隊捎來“利器”

18日晚7點30分,採訪組在醫療隊住地餐廳巧遇江蘇援黃醫療隊前方總指揮、南醫大副校長、南醫大附屬逸夫醫院院長魯翔,“剛剛開完會,馬上吃個飯,還要接著開。”聽到採訪組為醫療隊捎來急需的醫療設備,魯翔忙說謝謝。

到黃石工作第3天,魯翔就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要一套設備”。這個最終由採訪組“人肉快遞”的大箱子,裝的是遠程診療設備。魯翔介紹,醫護人員在隔離病房裡,沒有辦法使用電腦、開醫囑,甚至隔著面罩面對面講話也聽不清楚,與隔離病房外的醫護人員交流更是困難。這套設備既能提高病房內外醫護人員溝通效能,也能讓一些輕症患者與病房外的家屬交流。

更重要的是,這套設備還可為黃石帶來強大“後援團”。投用後,儘管前方只有一個醫生,卻能連線獲取江蘇眾多醫院的科室和專家的支持。“這樣,後方醫生可隨時幫助前方醫生解決問題。”魯翔概括說:“這套設備是遠程視頻診療利器。”

十多道“工序”才能進房間

從出電梯開始,記者就發現醫療支援隊住地頗為“凌亂”。迎面放著微波爐,旁邊堆著不少水果點心。“醫護人員起得比較早,微波爐可以讓他們吃口熱的。”魯翔說。

走廊裡,每個房間門口都掛著一兩件衣服,堆著各種瓶瓶罐罐。輪休的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ICU護師王昱告訴記者,這些衣服是外出時穿的,必須脫下後掛在外面,並及時認真噴灑消毒液消毒。

換了衣服,並不意味著立即可以進門。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管護師韓潔珣房間門口,劃線分割為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她要經換衣、換鞋、洗澡等十多道“工序”,才能放下身心暫時休息。外出工作時,穿戴防護設備也極為繁瑣。“每天工作6小時,其中穿戴就要1小時。”王昱說。

蘇黃積極磨合共戰疫情

一系列所見所聞讓採訪組意識到,黃石疫情仍不容樂觀。魯翔坦言,黃石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呈現兩個特點:一是高齡,八九十歲患者佔一定比例;二是部分患者合併肝癌、腎衰竭等其他嚴重基礎性疾病。接下來,醫療隊要承擔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把這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儘早排查出來、儘早治療,扭轉局面。

黃石確診病人接近1000人,對於當前面臨的困難和下一步打算,江蘇省支援新冠肺炎防治前方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專家組)組長黃英姿分析認為,一是接近百人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搶救問題,二是當地已將輕症病人進行集中收治,“希望找到一些指標或辦法,篩查出可能轉成重症或危重的時機並進行早期干預”。

面對疫情,黃石醫務工作者與江蘇醫療隊擰成一股繩。“當地配合度非常高,我們提了很多建議,只要是合理的、規範的或是有利於控制和治療疾病的,他們都在積極配合。”黃英姿說,“江蘇隊”來了一定要做點事情,幫助黃石將流程梳理得更好一些、感控做得更嚴密一些,對於危重病人救治注入很強的醫療和護理力量,黃石方面非常歡迎。

“黃石當地的醫護人員歷經一個多月的奮戰,非常辛苦。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隊員要與他們並肩作戰,積極磨合,同時進行佈局調整。”魯翔告訴記者,他與黃石市血液中心同志進行商討,儘快啟動新冠肺炎康復者自願捐獻血漿項目,讓更多患者獲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