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婚姻可以等,教育却不行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摘选自《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婚姻可以等,教育却不行

《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和大多数人一样,看的是他的成名作《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已经成为许多人闻之动容的经典句子,随后,看了他的《群山回唱》,目前为止出版了的三部作品中,唯独被我落下了这一本佳作。朋友兰花很喜欢这部作品,先后给我推荐过几次,暗暗把书名记住了,却一直没拿起来读,如今想起来,这些拖着没看好作品的日子,就像尼采认为的那些不曾起舞的日子一样,成为了生命的浪费。还好没有错过,也强烈推荐给大家有时间找来读一读,那些我们以为离我们很遥远的痛苦与现实。


《灿烂千阳》:婚姻可以等,教育却不行


艺术作品往往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因而小说里的人物故事不见得一一真实,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品是有现实原型的,杰出的作品世代不衰,不会只是因为它华丽的辞藻,一定是因为作品反映了那些个或好或坏的时代和历史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会禁不住被触动。

年幼的玛丽雅姆并没有想到,为自己出生的方式道歉,对他来说实在是不公平。——摘选自《灿烂千阳》

看《灿烂千阳》,除了大背景里不断的战争让人愤慨之外,小角落里的悲剧也让人心痛不已,15岁的玛丽雅姆失去生母,又被亲生父亲和她的继母们卖给比自己大几十岁的鞋匠,然后开始长达一生的悲惨之路,而在那样的社会情况下,女性似乎毫无权利可言,即使是在人人宣称男女平等的今天,落后地区的女性仍然备受欺凌,不由想起索马里的《沙漠之花》,非洲地区数不胜数的女童仍要接受的“割礼”(在其年幼时,割去其部分生殖器,免除其性快感),还有之前新闻里报道的印度公交车施暴案件等等。这难道不是一个文明开化的时代吗?孩子们不是应该接受教育然后茁壮成长吗?女性不是应该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教育、工作和选择机会吗?周遭看去,似乎是这样没有错,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沐浴阳光,努力生长,可是地球是圆的啊,阳光照射到一个面,那必定会有另外一个面藏在阴影之中。

《灿烂千阳》:婚姻可以等,教育却不行


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摘选自《灿烂千阳》

相比玛丽雅姆,我觉得莱拉是更幸运那一个,虽然,她们共同承担了一段血与泪的日子,但至少,莱拉的开头和结尾都让人舒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莱拉的父亲,他坚持让莱拉接受教育,在外面混乱一片,已经不得已让莱拉辍学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放弃,而是自己承担起教育女儿的责任,自己教孩子读书算数,他对莱拉说“婚姻可以等,教育却不行”多棒的父亲,多透彻的前瞻;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他也是个极佳的丈夫,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即算妻子并不理解,用莱拉的话来说“妈妈说他嫁了一个没有信念的男人,妈妈不明白,其实他自己就是他生命中最为坚定不移的信念”


《灿烂千阳》:婚姻可以等,教育却不行

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有一个最大的体验就是,心里很焦灼,又或者是很怕,怕更糟糕的事情正在后面等着你,事实也是如此,每次事情看似有了转机的时候,不过是把角色推向了另一个深渊,当玛丽雅姆在别处就要开始新的生活,当莱拉父亲终于说服母亲举家搬迁,当玛丽雅姆和莱拉就要双双逃离魔爪,当这个国家终于赶走凶残的侵略者,每次看见一点点希望的曙光,紧跟着总是不同程度的绝望,以至于看到后来,当希望发生的时候,心里默默想着,不如就此全剧终吧。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书里那些来之不易的价值啊,一点一点的毁灭给你看,多残忍!大概这就是这文字的魅力所在了,明明隔着遥遥时空,你却始终为那些素未蒙面的角色心弦紧扣,似乎和她们一起经历了这场起伏不断的人生。


《灿烂千阳》:婚姻可以等,教育却不行

<strong>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的眼睛之光。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妇女。

<strong>——卡勒德·胡赛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