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今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高房價會出現回調嗎?

我真的不是巴菲特


房價出現短期波動的可能性很大,這次新冠疫情對高槓杆運營的房企造成了不少的影響,短期內進行促銷以價換量或將成為越來越多房企的臨時銷售策略,購房者有機會以比正常時更低的價格買到房,只是由於長期的供需關係不會馬上出現倒掛,在消化掉這次新冠疫情的影響後,房價將會存在比較大的概率恢復到整體相對穩定的狀態。

一、如果房企銷售持續承壓,打折促銷或將成為短期內的常態。

1、新冠事件影響了房企的銷售,使其資金鍊受到考驗。

自新冠疫情從1月下旬開始發酵以來,為了防止新冠的擴散,很多城市中的房企響應號召自覺關閉了線下售樓現場,房地產企業的銷售活動在這段時間幾乎降至冰點。新冠到現在雖然在數據上已經出現改善,但還沒有完全被消滅。

因此可以預見其對房地產銷售的影響還將會繼續一段時間,至少在2月份很難有太大的改善,消費者的信心影響甚至會持續到3月份。克而瑞對全國百強房企的跟蹤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其新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超過12%。

而新冠的影響僅僅是從1月下旬開始的,也就是說1月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正常銷售,而進入2月份後銷售活動幾乎停擺,根據國家統計局以往的數據,在2019年1-2月份新房銷售面積佔全年的比例是8.22%。

再回顧2017、2018年1-2月份的比例都差不多,同時銷售額佔比也是8%多點,以2019年16萬億左右的商品房銷售額計算,這部分就佔了1.28萬億左右。

如果算上3月份,則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看最近三年一季度無論是銷售額還是銷售面積,其平均比重都擴大到17%左右,去年同期前3個月銷售額是2.7萬億,現在銷售停滯並有可能影響到3月份,那麼回款的幅度將大受影響。

而眾所周知的是房企普遍都以高槓杆的模式運行,資金鍊對其經營佈局和債務償還來說是重中之重,同時由於樓市調控措施對房企的融資進行了管控,其對銷售回籠資金的依賴程度比以前大了很多。銷售停滯,影響了資金的回收速度,也直接導致了其在後續市場環境好轉時出臺更積極的銷售手段的可能。

2、房企打折促銷使購房者有可能拿到比平時更優惠的價格。

在新冠的影響下,出於化解資金的壓力的考慮,或者即使資金實力比較雄厚的房企,出於對後續資金規劃影響的考慮,比較大的概率會出現以價換量的做法。目前已經有一個大型的上市房企推出了號稱“力度空前”的打折促銷計劃,以應對目前出現的新情況。

按期計劃的內容,這個大型房企將會拿出其旗下600多個項目,以7.5折的幅度進行銷售,同時針對不同的付款方式還會有進一步的折扣,雖然這些項目大多處於三四線城市,但也可以從一個側面透視了房企對市場現狀的焦慮,如果新冠影響持續,進行促銷的房企數量增多也是比較大概率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購房者可以拿到的價格將會比平時市場平穩時更加優惠,但是否會引致整體價格的回調還有待觀察,一般來說促銷都有時間的設定,如果入市場的購房者增加、銷售回暖、市場活躍,那麼價格多半會恢復至原先的水平,一些熱度較高的地區在相關利益群體的煽動之下甚至還有可能會向上走。

二、短期內整體購房需求並未消失,房價的短暫調整暫時也不會影響大勢。

從2017到2019年,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都保持在17億平米左右的高位,雖然顯出增長乏力的狀態,並有可能是歷史的峰值,且結合人口處於長期下降的背景,在未來遠期的整體房價會面臨較大的壓力,但就短期來說,需求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會立即出現大規模的、不可恢復的落差而影響房價。

1、房產資源的不均衡,導致潛在需求的存在。

這裡的不均衡包含地域的不均衡和人手數量的不均衡。地域是指地區房產的集中度,房產一般會傾向聚集於經濟和行政功能比較突出的地方。

比如經濟發達的東部、南部地區商品房數量比中西部地區更多,縣城比下級鄉鎮更多,中心城市、大城市比周邊地區更多,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很難申請宅基地建房,地域的不均衡會產生很多潛在的需求。

而人手數量的不均是指商品房並不是平均分配的物品,很多家庭有多套房,但還是有很多家庭手上沒有商品房,這種不均衡也會影響潛在的需求數量。

2、房屋的新舊條件、居住環境的差異也會影響潛在需求的數量。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雖然大家好像都不缺住房,但每個人居住房屋的類型、新舊條件、所處地域和環境等等都可能存在著差異,不是每一個人對現行的居住條件都會滿意的,那麼就會導致潛在改善型需求的存在。

3、人口流動的特點也會形成購房剛需。

從地域上看,國內經濟發展在不同的地區間顯示出較大的差異。經濟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南部沿海地區中,雖然近年來中部一些中心城市、重點城市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整體不均衡的情況依然存在。

而人口的流動有一個規律,產業發展好、機會多和收入高的地區會吸引人口的聚集,人口流動就會產生居住的需求,這也會成為剛需的一部分。

4、“平穩”是樓市調控的方向。

“穩房價”是目前樓市調控的基調之一,“穩”這個字並不僅僅是要控制房價不要像以前那樣大幅度上漲,同時也要引導房價不要下滑太多而影響行業的穩定。這是由房地產行業的特點和目前的經濟背景決定的,暫時也不可能會有太大的轉變。

因為需求的存在和調控的引導方向決定了房價最終向“穩”的概率會比較大,新冠所引起的一時波動會消化在這種背景中,直到以後供需的矛盾很突出,大方向才有可能有明顯的逆轉。

三、小結。

總的來說,新冠疫情對近兩三個月的房產銷售會產生不少的影響,房企在銷售回款的壓力下出現折價促銷以價換量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在市場消化完新冠的影響後,結合樓市調控的目的來看,忽略個別城市分化的走勢,房價恢復整體相對平穩地發展的的概率會比較大。


CA紅葉


會,其實疫情之前地產已經出現回調了。有幾個現象,大家需要注意,仔細思考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2017年就和周圍朋友說,儘可能的去槓桿,把投資類的房產變現,適當添置一些股票資產。

目前來看,我的預判是對的。

1、春江水暖鴨先知

我們看一個行業,首先要看從事銷售這個群體的日子過得怎麼樣。房產中介的一舉一動,就能說明地產銷售的火熱程度以及平坦程度。從去年開始,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地產中介公司開始在大街上擺攤拉客,這在以往房子銷售紅火的時候是難得一見的。 房市牛市牛市的時候。房東動不動,不惜毀約的代價來,隔夜漲價數10萬。這個有買房經驗的剛需人群,是見怪不怪的。與此同時,地產公司也開始傲氣十足,我認識一個地產中介的老闆,當時他們只要手中有房源,從來不會主動去銷售,而是在網點等待客戶上門就行。 但是從去年,甚至前年開始,地產公司開始在人流較集中的地方擺攤攬客,經常會打出一家特價房源,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 從從業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含義。

2、金融支持力度下降

房產價格從供需角度來看,就是過去的需求大於供給。這並不是從房產的居住屬性來考慮,而是從房產的投資屬性來考慮。 過去,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大家有了一個錯覺,那就是,買房才能抵抗通脹。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社會財富的不斷攀升,而貨幣的投放又讓房產的升值速度不斷加快。 從地產行業的特點來考慮,無論是供需雙方都需要極大的資金槓桿來支撐才能滿足商業地產以及住宅地產的成交。而地產整個產業過程中,將近有200多個行業密集相關。所以,在整個地產行業當中,各地政府是支持支持力度比較大,而金融系統因為地產的不斷升值,作為資產負債一方有,非常樂意用地產做抵押的方式貸款。短期來看,房產價格的上漲,對金融系統的安全又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從長久來看,地產泡沫的生成,又會危及整個金融系統的安全。 所以從17年開始,我國地產的宏觀調控是房住不炒。通過金融槓桿的方式來遏制地產泡沫的生成。 目前來看,金融支持已經迴歸了理性。

3、地產變現能力差

地產的變現能力是非常差的,在西方的投資市場同行的統稱為,用磚頭石頭堆積起來的資產。 地產可以增值的同時,因為是大件兒消費品的買賣,所以一般情況下,地產變現能力是非常差的。 房地產牛市的時候,很多投資者會認為房價會永遠的漲上去,所以不惜增加槓桿來去購置房產。但是經過這次變動,大家會慢慢意識到,地產的變現能力和股票資產來說,那是非常非常難的。 比如你現在有一個生意陷入了,現金流枯竭,而又急需一筆資產去變現來支撐自己的生意,那麼股票市場,完全可以分分鐘變現,但是樓市就只能望樓興嘆了。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兩年,在樓價高點的時候我一直呼籲朋友,儘可能的降低自己的槓桿去配置一些股票類資產,一旦發生一些資金流問題,股票可以分分鐘變現,而樓市則不同。

綜上所述,這一波地產的下行是會遇見的,而地產公司近期也出現了一些,促銷以刺激剛需的購買慾望。如果不著急可以緩緩,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歡迎討論。


牛牛牛說財經


晚上到大街上和住宅小區欣賞高層住宅,遍地是沒啥人開燈的鬼城,不信,您自己去看,恆大已在七五折賣房,也就是原來每平米一萬的房,現在只要七千五百元,會是騙局嗎




星雲攝影攝像


經過這次疫情後,大部份地區的房價將有所下降。因為從2019年開始全國的房價就是一個由高位橫盤向緩慢下降過度的趨勢,加上20年初的疫情全國停工,今年一季度全國各行業都將過得非常堅苦,沒有收入,且支出照舊,現金非常緊張。房地產來講不管是開發商,還是二手房,都面臨資金週轉困難。只能降價銷售。因此也加速了房價回調的時間。

特別是一些二、三線城市和人口較多的大城市,由於這次事件讓人們看到了這些城市在疫情中的脆弱性,所以更多買房人購房想法也會發生轉變,或許一些四,五線的小城市更加適合。

而剛才談到的這些四線,五線,小城市。下降的幅度會稍為小點,除了大城市人口迴流置業外。必竟它們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吸收農村人口的主戰場。

總體來講,整個市場的回調在2021年上半年將結束,這次疫情只是加快了房地產業市場的調整而己。很快又將迎來一個小高𡶶。因為這次疫情,市場商業停止,貿易減少,市場上現金流動減少,為了保增長,顧民生。國家定會增加市場金融投放,滿足市場需求,加上各種貸款政策的放鬆。定將刺激地產行業的回暖。至於回暖的高度有多久,這將取決於我國金融政策的力度和持續性!


幾江浪人勇哥


房價長期看人口,短期看金融。

人口

疫情讓我們我們意識到醫療的重要性,中小型城市連口罩都買不到,醫療水平更不用說,相反大城市的醫療水平高,口罩也是能夠買到的,所以會讓部分人更向往大城市,還有另一部分人更向往農村,因為本次疫情最安全的地方,其實不是城市,是農村。因為雖然城市的醫療條件好,但是人口是往城市遷移,農村地區是人口的流出的地方,農村比城市安全。

疫情對人口的影響,呈現兩極化,一部分向大城市移動,享受更好的醫療水平,另一部分人口向農村移動,中小型城市反而是人口遷移出最多的地方,中小型城市房價下跌的可能性最大。

金融

雖然現在央行在釋放流動性,但是釋放的流動性資金未流向於房地產行業,而且現在房住不炒的政策未有鬆動,短期看金融政策不會有任何的改動。

金融政策對房價的影響是很大的,短期看,會超過人口的遷移,從歷史經驗看,只要金融政策一放開,房地產行業立刻會走上快速上漲的道路,現在還看不出房地產金融政策有任何的鬆動,所以2020年的房價的走勢和2019年基本相同,全國各地漲跌有別,經濟實力強、人口淨流入的城市房價會更堅挺,相反城市人口流出,經濟實力不行的城市,房價的承壓會加大。中小型城市的房價壓力會加大,極有可能下跌比較多。


互金圈


我有預感,這次疫情後所有物價可能有一定上漲。一是國家貨幣可能增發,流通環節幣多價跌是規律。二是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如員工和環境的防護成本、心裡對不確定因素的預期成本、疫情期間損失的經濟成本等。三是疫情後恢復生產,大馬力增加產能,原材料正常漲價等。但是,反過來看,經歷過這次疫情,人們會對自有資本要進行重新規劃了,一是平時手頭一定要留有一定數量的活期存款,應對不可預知的天災人禍。特別是象這次疫情,全社會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基本停滯,手頭沒有現金,要解決臨時生活需求是不可想象的。月光族需要深思了。二是對需要貸款購置的物品需要慎重其事了,如購房,月光族是意向購房最強的一個群體,是剛需,但經歷這次疫情,當下買與不買,當然應該取其穩了。沒住的地方不行,但不會餓死,沒錢買吃的東西,就會餓死,當然生命為上。為了兩全齊美,當下還是以租房為主。三是通過這次疫情,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如房子不是剛需,花一大筆資金去投資房產值不值得也許會有想法,人生苦短,活在當下,何必"未雨綢繆、深謀遠慮"呢,應知足常樂感恩,活透人生,領悟人生,守護人生,不因我私給國家和社會添堵,多點普眾之心就是對國家和社會的回報。把存款留給社會或子孫,也是對國家或子孫負責,守著那些一時難以變現的不動產,沒事時看著高興,遇難遇急時不糟死心才怪呢!

以上說了這些,言歸正題:一但疫情解除,疫情前房價可能會持續6個月左右的波動,以此抵消通脹後,會趨於穩定或略微下降。


引力波173


這次疫情對經濟肯定有不小的衝擊。這一點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有體會吧,春節過去半個月了,街上的店鋪冷冷清清的。只有藥店、超市、小賣部開了門,並且生意較往年更好。但其他的行業,如餐飲、購物、娛樂、網吧是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也有不少專家開始預測今年GDP增長保6難度很大了。

那麼具體到對房價的影響有多大呢?個人認為疫情對房價頂多就是一個衝擊,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決定房價走勢的,是人口、貨幣、土地等因素,一場疾病能有多大的影響呢?

你看,自2019年9月開始,肆虐美國的流感已經造成1000多萬人受到感染,幾十萬人住院,死亡人口接近2萬。美國的房價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嗎?出現了大幅度跳水嗎?

還有2003年的非典,在疫情高發期對我國經濟增速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但是一旦疫情結束,政府連續密集的出臺經濟調控政策,經濟馬上向好,房價還出現了上升。

所以這次疫情會對房價造成多大的衝擊,還要看幾個關鍵的因素。如這次疫情會持續多長的時間?結束之後政府會出臺多大力度的經濟政策(重要的是貨幣政策)?出臺政策之後經濟會如何走?如果這些問題有明得到明顯的答案,那麼誰也無法預估疫情對房價會有多大的影響。

有一種觀點認為本次疫情結束之後,房價不但不會下調,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他們的理由是,疫情結束之後,國家會出臺力度比較大的經濟刺激政策,包括銀行會放水,增加市場的流動性。所以不少研究機構認為下半年我國房價會出現溫和的回升。


財經知識局


其實即使沒有這次疫情的出現,房價也是必跌無疑,只不過是這次疫情的出現,使困難的房企更是來了個雪上加霜,寒凍加重了。

房價的高低與調控無關,很大程度取決於市場供需情況。

前一二十年,由於房價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大,在高利潤的刺激下,到處都在生產房子,只要你涉足房產,閉著眼睛都可掙錢,致使樓房象雨後春筍,迅速成長,加上又有炒房團在幕後做推手,生產多少都可以賣出去。地方政府為了短期內獲得更多財政收入,大肆賣地,開發商不做市場調查,盲目開發樓盤,致使現在的房子遠遠供大於求,甚至是嚴重過剩了。這一點應該地方政府及房企應該早就看出來了,只不過是裝睡喚不醒而已。

任何商品,在供遠遠大於求時候,有可能就是需方有話語權了。住房尤其如此,再不象前幾年了,頭兩年的全款,第二年立馬就變首付。一年一小樣,五年變大樣,十年番兩番。

本來就供大於求了,這次疫情這一插曲無意中又把購房者的熱情給澆滅了不少,現在應該是擠泡沫的時候到了。


筷樂味來


我個人的初步預測(含房地產業):

影響:

1,外貿出口行業

2,服裝零售業,CBD

3,餐飲業、旅遊業及相關

4,慈善行業

5,教育培訓(實體)

6,生鮮蔬菜、養殖業

7,大、小型城市房地產建築業,房產中介

8,洗浴、足浴及相關行業

9,傳統汽車,手機

10,石油

11,影院、KTV等娛樂產業

12,商鋪出租

收益:

1,出國留學,移民簽證

2,進口

3,基礎設施

4,物流倉儲

5,生物製藥,家庭保健防護用品和器械

6,戰略儲備

7,健康行業

8,在線教育

9,熟食品製造,方便麵等

10,典當、質押、拍賣行業

11,廣告傳媒業

12,保險業

13,對外投資

14,機器人制造以及相關行業

15,體育器材

16,電力及相關行業

17,在線電影

18,電子遊戲行業

19,中型城市房地產建築業(疫情嚴重地區除外)

20,母嬰行業

(歡迎補充)


沙沉吳鉤


但未來,我們不看空樓市,也不會出現房價腰斬現象。疫情不可能扭轉大城市化進程,房價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很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0e0000931550027c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