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老兵这样“抗疫”:想方设法降低损失“偷闲”研发新产品

外贸老兵这样“抗疫”:想方设法降低损失“偷闲”研发新产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稳外贸”而言,是一次考验。

“大年初六(1月28日),我就让公司财务对手里的订单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伴随着疫情的发展,压力和忙碌悄然而至,作为一位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外贸老兵,吴冰告诉记者,“面对黑天鹅,不能慌,得想方设法降低损失,恢复生产。”

吴冰是广州一家主要经营化妆品容器出口的企业负责人,“公司直接对外的订单都已经给客户发去了邮件,希望能争取一定的延期,目前还没有收到最新的消息,但是希望有个好结果。”

急应对

为更好地防控新冠病毒,1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2月3日起正常上班。

“糟了!”这是吴冰第一反应,“我得赶紧看看手里还有哪些订单没有完成,第一时间联系客户,反馈情况。”

据介绍,吴冰的公司对外订单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跟外商对接,一部分则是通过国内的代理商间接对外出售。

“年前的订单我们已经完成交付了,现在麻烦的是3月初要交付的订单。”吴冰告诉记者,“跟外商直接对接部分一般交付时间是30天左右,在知道复工要延迟后,我们第一时间就跟顾客们发去了邮件,目前正在等待他们的回复跟反馈”。

“目前最好的情况是赔偿少部分钱,争取订单延后;最坏就是被当成毁约,按合同赔钱,然后别人找到新的供货商替代,”但吴冰预计,“在疫情时期,外商要重新找到替代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手里的顾客此前相互之间合作也比较愉快。”

间接出口部分,吴冰的产品主要是将产品销售给国内一些有国外销售渠道的中介,向他们供货,“这一部分交货期相对长很多,中介因为有多个收货渠道,那边有一定的储备。”

忆“非典”

“2003年经历的‘非典’,很难忘,”随着疫情的发展,不少人也将两者联系了起来,回忆那段时期,吴冰表示,“那时候很慌乱,不知所措。生产受限、出口受限。经常是隔三差五就能听到有新的国家对我们出口产品设限。”

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5月末,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政府或出口商要求中国企业出口货物出具无“非典”病毒的证明书,英国、法国的一些进口商也提出我国检疫机构对出口服装、橡胶、纸箱等产品出具“非典”消毒证明书的要求。即便证明被认可后,对外卫生服务部门还要暂扣货物并指派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使用指定产品对商品出关前进行二次消毒,如无“健康证”,货物不但无法进关,还可能被销毁。

一个数据可以体现非典对当时出口企业的影响:2002年的第92届广交会总成交额197.1亿美元,到会客商共计135482人;而2003年,总成交额只有38.9亿美元,到会客商仅22670人。

经过“非典”,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吴冰显得从容了些,“尽量把自己能做好的地方做好,其他方面只能边走边看了。”

盼复工

与众多企业一样,复工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不幸的是,吴冰的生产工厂恰好落在湖南和湖北两个重灾区。

“估计复工还得再等等”,吴冰向记者表示。虽然工厂不能复产,但并没有闲着,吴冰已经让设计部门等可以在家办公的员工都动了起来。

“以前订单赶的时候,我们容器外观都依据通用版本进行改良,现在时间充裕了,我觉得反倒是机会,增加产品的设计感,”除此以外,吴冰还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生产线改良等方面,“‘非典’后,我们增加了线上销售等网络渠道,新冠疫情是考验也存在机遇,我觉得这段时间可以让公司增加对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等,更好迎接疫情后市场的需求。”

尽管疫情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经历过“非典”的吴冰相信,“春天都会来的”。

当年全国和广东的出口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8512.1亿美元,相较于2002年净增长了2304亿美元,同比增37.1%,为1980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而广东省作为“非典”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年进出口总额2836.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