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老兵這樣“抗疫”:想方設法降低損失“偷閒”研發新產品

外貿老兵這樣“抗疫”:想方設法降低損失“偷閒”研發新產品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穩外貿”而言,是一次考驗。

“大年初六(1月28日),我就讓公司財務對手裡的訂單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伴隨著疫情的發展,壓力和忙碌悄然而至,作為一位經歷過2003年“非典”的外貿老兵,吳冰告訴記者,“面對黑天鵝,不能慌,得想方設法降低損失,恢復生產。”

吳冰是廣州一家主要經營化妝品容器出口的企業負責人,“公司直接對外的訂單都已經給客戶發去了郵件,希望能爭取一定的延期,目前還沒有收到最新的消息,但是希望有個好結果。”

急應對

為更好地防控新冠病毒,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2月3日起正常上班。

“糟了!”這是吳冰第一反應,“我得趕緊看看手裡還有哪些訂單沒有完成,第一時間聯繫客戶,反饋情況。”

據介紹,吳冰的公司對外訂單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跟外商對接,一部分則是通過國內的代理商間接對外出售。

“年前的訂單我們已經完成交付了,現在麻煩的是3月初要交付的訂單。”吳冰告訴記者,“跟外商直接對接部分一般交付時間是30天左右,在知道復工要延遲後,我們第一時間就跟顧客們發去了郵件,目前正在等待他們的回覆跟反饋”。

“目前最好的情況是賠償少部分錢,爭取訂單延後;最壞就是被當成毀約,按合同賠錢,然後別人找到新的供貨商替代,”但吳冰預計,“在疫情時期,外商要重新找到替代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手裡的顧客此前相互之間合作也比較愉快。”

間接出口部分,吳冰的產品主要是將產品銷售給國內一些有國外銷售渠道的中介,向他們供貨,“這一部分交貨期相對長很多,中介因為有多個收貨渠道,那邊有一定的儲備。”

憶“非典”

“2003年經歷的‘非典’,很難忘,”隨著疫情的發展,不少人也將兩者聯繫了起來,回憶那段時期,吳冰表示,“那時候很慌亂,不知所措。生產受限、出口受限。經常是隔三差五就能聽到有新的國家對我們出口產品設限。”

資料顯示,截至2003年5月末,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政府或出口商要求中國企業出口貨物出具無“非典”病毒的證明書,英國、法國的一些進口商也提出我國檢疫機構對出口服裝、橡膠、紙箱等產品出具“非典”消毒證明書的要求。即便證明被認可後,對外衛生服務部門還要暫扣貨物並指派具有資質的專業公司使用指定產品對商品出關前進行二次消毒,如無“健康證”,貨物不但無法進關,還可能被銷燬。

一個數據可以體現非典對當時出口企業的影響:2002年的第92屆廣交會總成交額197.1億美元,到會客商共計135482人;而2003年,總成交額只有38.9億美元,到會客商僅22670人。

經過“非典”,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吳冰顯得從容了些,“儘量把自己能做好的地方做好,其他方面只能邊走邊看了。”

盼復工

與眾多企業一樣,復工是當下最緊迫的任務。不幸的是,吳冰的生產工廠恰好落在湖南和湖北兩個重災區。

“估計復工還得再等等”,吳冰向記者表示。雖然工廠不能復產,但並沒有閒著,吳冰已經讓設計部門等可以在家辦公的員工都動了起來。

“以前訂單趕的時候,我們容器外觀都依據通用版本進行改良,現在時間充裕了,我覺得反倒是機會,增加產品的設計感,”除此以外,吳冰還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生產線改良等方面,“‘非典’後,我們增加了線上銷售等網絡渠道,新冠疫情是考驗也存在機遇,我覺得這段時間可以讓公司增加對產品的研究和開發等,更好迎接疫情後市場的需求。”

儘管疫情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經歷過“非典”的吳冰相信,“春天都會來的”。

當年全國和廣東的出口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03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為8512.1億美元,相較於2002年淨增長了2304億美元,同比增37.1%,為1980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而廣東省作為“非典”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全年進出口總額2836.4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