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寫美女入選《唐詩三百首》,兩句寫盡男人無情,男同胞要讀讀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記憶中,杜甫一直是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適逢安史之亂,杜甫目睹了這場戰亂帶來的危害,並把這場災難用詩歌表達出來,他的詩歌因為反應了社會現實,所以被稱為“詩史”,而杜甫本人也因為這種憂國憂民的高尚人格被後世尊為“詩聖”。

杜甫很少寫才子佳人、風花雪月之類的詩歌,這類詩歌在他的作品中佔很小的比例,但杜甫一出手,必定是經典,我們熟悉的"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就是杜甫的手筆,這句詩在影視作品和小說中經常被引用,由此可見它的普及度。


杜甫寫美女入選《唐詩三百首》,兩句寫盡男人無情,男同胞要讀讀


這首詩名為《佳人》,其實,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次看到詩名,會很難相信這是杜甫的詩,全詩如下:


佳人

唐代: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對於這首詩的理解,可以把全詩分為三部分,每部分八句。


杜甫寫美女入選《唐詩三百首》,兩句寫盡男人無情,男同胞要讀讀


第一部分:“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這部分寫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

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

首句就非常不俗,寫出了佳人舉世無雙的美貌。絕代有佳人,這讓筆者想起了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杜甫寫得這位女子應該是像李夫人一樣傾國傾城的女子吧。幽居在深谷,<strong>“幽居”一詞實在是妙,這麼美的一位女子為什麼自甘寂寞居住在深山之中呢?原來她是高門府第的女子,因為家道中落才飄零到此地。不僅如此,幽居的環境還可以襯托出女子的孤寂,說明她命運的悲哀、處境的艱苦。

杜甫不愧是杜甫,寫任何題材的詩都不忘交代大背景,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喪亂指遭逢安史之亂,過去關中一帶遭遇戰亂,戰火連天,家裡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昔日的名門望族一朝衰敗。父兄子弟即使官高祿厚,又有什麼用呢,最終也難逃殺戮,連屍骨都沒有人收。


杜甫寫美女入選《唐詩三百首》,兩句寫盡男人無情,男同胞要讀讀


第二部分: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幾句是佳人在傾訴被丈夫不幸拋棄的悲劇命運。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的燭火。家族衰敗,受盡周圍人的冷嘲熱諷。這一句深刻體現了杜甫的筆力之深,既對應關中喪亂、家族衰敗的悲劇,同時又指向下句“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的悲劇。女子慘遭拋棄,是因為年老色衰嗎?丈夫是不是因為女子家族衰敗 而生“惡”呢?誰又能抵擋住人情的衰歇,世態的炎涼呢?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那麼快,那個薄情寡義的丈夫就拋棄了女子,愛上了貌美如玉的新人,真是一個負心漢哪。所以女子才感慨“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strong>合昏是夜合花,葉子朝開夜合,花香沁人心脾。<strong>鴛鴦是一種水鳥,雌雄成對,日夜形影不離。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詩人以形象的比喻、同情的筆觸寫出了女子被拋棄後的痛苦。


杜甫寫美女入選《唐詩三百首》,兩句寫盡男人無情,男同胞要讀讀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一句簡直是神來之筆,草木有情、鴛鴦成雙成對,而人卻不得不形單影隻。女子不得不痛訴:我那負心薄倖的丈夫啊,你只看見新人歡笑,哪裡聽得到舊人哭泣?一“新”一“舊”,一“笑”一“哭”形成鮮明對比,這應該是女子最無奈、最淒涼的感慨。這總會讓人想起漢樂府中一首《上山採蘼蕪》,“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被拋棄的女子到山上採摘蘼蕪,下山的時候遇到前夫,女子心想,前夫此時應該很快樂的吧,沒想到前夫卻說新人不如舊人。

喜新厭舊是男人的本性,男子此時的感慨何嘗不是因為新人也已成舊人,所以又想起舊人的好。由男人喜新厭舊的特點來說,女人常說的“男人沒一個好東西”似乎也有些道理。


杜甫寫美女入選《唐詩三百首》,兩句寫盡男人無情,男同胞要讀讀


第三部分: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讚美佳人雖遭不幸,尚能潔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泉水在山裡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侍女賣珠再次照應前面的家族衰落,也能夠說明佳人此時的生活很艱苦,家族中無人可依靠,丈夫狠心拋棄自己,只能依靠變賣首飾度日。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摘下來的花不願插在頭上,喜歡採折滿把的柏枝。天氣寒冷,衣衫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結尾這幾句使女子的形象得到昇華,她不僅僅是一個美貌的女子,她還擁有士大夫的高貴品格。“百”“竹”都是耐寒高潔的,文人雅士往往以此激勵自己。杜甫以此比喻佳人,這位命運多舛的女子,就像松柏綠竹一樣經寒不衰。


杜甫寫美女入選《唐詩三百首》,兩句寫盡男人無情,男同胞要讀讀


有人覺得“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是這首詩的經典,但我更喜歡這最後一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不等待、不自憐,即使哀愁,也要堅強;看盡汙濁,也要高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