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醫療精英 硬核支援湖北

<table> 派出醫療精英 硬核支援湖北

第二批梅州支援湖北疫情防控醫療隊隊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table><table> 派出醫療精英 硬核支援湖北

醫療隊的隊員們在臨時搭建的辦公區域工作。受訪者供圖

/<table><table> 派出醫療精英 硬核支援湖北

帶著全市人民的囑託,醫療隊隊員們依依不捨與家人道別,奔赴前線。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table><table> 派出醫療精英 硬核支援湖北

為了方便工作,避免交叉感染,醫療隊隊員、大埔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剃掉了頭髮。受訪者供圖

/<table><table> 派出醫療精英 硬核支援湖北

第二批梅州支援湖北醫療隊全體成員寫下的《告家鄉人民書》,他們說:“客都兒女馳武漢,不滅瘟疫誓不還。”

受訪者供圖

/<table><table> 派出醫療精英 硬核支援湖北

醫療隊隊員們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寫下名字,併為自己加油。受訪者供圖

/<table>

“武漢這座繁華的大都市,因為病毒而變得病懨懨的。但是,從全國各地彙集而來的支援大軍,又給這座城市重新注入了愛和希望。所以,武漢,你再等一等,你再堅持一下,我們會把你治癒。”這是梅州首支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護士鍾敏從武漢發回來的日記。

“兄弟別怕,我們來了。”新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從湖北向全國各地蔓延,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傳播擴散的風險趨勢,讓所有人意識到這場“戰爭”的嚴峻。在這場戰疫中,廣東目前已派出2000多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前線,其中51名來自梅州。他們是梅州全市各級醫療機構感染科、呼吸科等科室選出來的“精英部隊”。

聞令而動、義無反顧、積極請戰,他們前往武漢,前往對口支援的荊州公安縣,在疫情防控前線,帶著醫者仁心,客家溫善,溫暖著冬末初春的荊楚大地。

●南方日報記者 張柳青 黃培強

通訊員 吳銳文 曾嶸

三度集結馳援荊楚 疫情防控最前線有梅州力量

1月28日,大年初四,春寒料峭。一大早,梅州市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21名隊員,在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市委副書記王慶利等梅州市領導,以及親人家屬的歡送下,帶著梅州人民的囑託和期盼出發廣州,在廣州與全省的醫療隊匯合,逆向而行,支援疫情最嚴峻的地方湖北武漢。

時間倒退兩天。當天晚上,一條緊急通知,讓梅州市人民醫院的各大醫護人員工作群裡瞬時“炸了鍋”。“接通知,省政府要求梅州市成立醫療隊,支援湖北,請有意者報名。”數秒後,“主任,我願意。”“主任,我也自願報名”……一條條信息陸續出現在屏幕上。僅10多分鐘,便有100多名醫護人員報名。

經綜合考慮,梅州市人民醫院最終選出了8名隊員,經過一天簡短的培訓後,於1月28日奔赴武漢。同樣積極報名的還有中山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也於1月26日晚迅速集結13人的隊伍,毫不猶豫奔向武漢。

2月8日,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當晚11時,梅州市再次接到廣東省衛健委緊急通知,要求再次組建醫療隊於9日出發武漢。通知來得緊迫,但梅州僅用1小時完成隊伍報名組建,半小時完成物資調集籌備,用“梅州速度”帶去“梅州溫度”。

“梅州速度”的背後,是梅州充足的準備。第二批醫療隊主要由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及蕉嶺、大埔、五華、豐順的縣級人民醫院13位醫護人員組成,主要負責武漢東湖客廳方艙醫院的治療工作。

“接到組建後備醫療隊伍的通知後,我們醫院第一時間向全院發出倡議。一時間,‘我報名’的信息接起了長龍,廣大黨員幹部、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五華縣人民醫院黨總支部書記李惠濤說,早於2月3日起,該院便對後備醫護人員進行診斷、治療、防護等方面再加強培訓,隨時待命出發。

僅兩天後,梅州又按照省裡的統一安排,迅速集結起第三批馳援湖北醫療隊,這是廣東對口支援荊州的首批隊伍,也是梅州援助荊州醫療隊“先遣隊”。“先遣隊”由梅州市人民醫院、梅州市中醫醫院、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及興寧市人民醫院、蕉嶺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組成,共17人。按照統一調配,梅州醫療隊與江門、雲浮醫療隊一同,對口支援公安縣人民醫院。

不到1小時完成報名組隊,再現“梅州速度”。此外,在梅州市公安局、衛健局等多個部門的努力下,“先遣隊”需要的乾糧、行李箱、保暖衣物、防護和日用物品也迅速配齊。

“其實我也怕。”梅州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大埔縣人民醫院醫生黃森昌自疫情發生以來,就一直在一線工作,已近20天未曾回家與家人見面。“但這是作為醫生的使命和責任。醫護人員不衝在第一線,誰衝在第一線呢?”他說。

重重困難擊不退 梅州溫度溫暖寒潮中的城市

雖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前線工作的困難、壓力、繁重還是超出了隊員們的想象。

由於梅州市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支援的漢口醫院病區,是臨時設置隔離病房,所以沒有真正的清潔區、半汙染區等設置,沒有更衣室,全部醫務人員不論男女均只能在公共走廊上更衣換鞋。

然而困難才剛剛開始。護目鏡緊緊壓在鼻樑骨上帶來陣陣刺痛,額頭上和N95口罩裡不斷有汗珠湧出。臉龐汗如雨下,眼前時常模糊。即便這樣,梅州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黃壽新依舊堅守崗位近10小時。“好不容易把60多個病人查完,坐在電腦旁才發現模糊的視野幾乎看不清電腦屏幕上的字體。”黃壽新進入漢口醫院完成第一天的工作後,在日記上接著寫道:“但再困難也要上,大量的病人仍等著我們救治!”

為了不影響工作,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剪去了長髮,理成了光頭;穿著層層疊疊的工作服不能上廁所;常常8個小時不吃不喝,穿戴著成人紙尿褲,渾身不舒服。

“特殊時期,形象一點都不重要了。在這裡,自己不再只是自己,每個人都相互關聯。你一個人因為病毒感染倒下了,周圍很多醫護人員也會因你而被隔離。所以我們一定會服從組織安排。”黃森昌為了讓同行的兩位女同事在剪頭髮時,心裡好受些,陪同剃了光頭。

湖北確診病患多,醫護人員緊缺,醫療隊隊員們時常要承受高負荷的工作,高強度的壓力。“我們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治療工作,還需要給予危重病人生活上的護理。從拿飯到餵飯,再到處理,都需要我們獨自去完成。人忙得像陀螺,加上穿防護服消耗大量體力,一天下來,已經沒有力氣說話了。”這是醫療隊成員、梅州市人民醫院護士郭苑秋的感受。

雖然困難重重,但在互相支持和鼓勵下,醫療隊隊員們依舊以堅定的信心,醫者的仁心護理著被病魔折磨的每一位病人。

他們心存大愛,大家同樣牽掛他們。為了前線能安心、安穩地工作,梅州市委、市政府及梅州各醫療機構,也依照前方隊員們的需求,不定期寄些物品到前方。

“前幾天收到了市委、市政府寄來的即食煲仔飯,很好吃。”郭苑秋說,因為生活不規律,有時下班回到酒店不是平時的睡覺時間,會睡不著。“武漢也很難買到藥,還好最近後方寄來了助眠藥,能睡好覺。”

湖北當地的黨委機關及群眾也很關心醫療隊的生活。當前武漢天氣寒冷,讓常年生活在溫暖南方的隊員們十分不適應,湖北當地的相關部門特地為醫療隊隊員們居住的房間裡準備了地暖。“還有許多熱心的武漢市民,為我們送來盒飯及其他物資,表示對我們到來的感謝。”醫療隊隊員、梅州市人民醫院護士謝婕琪說。

在武漢的工作雖然很繁忙,但有了後方的支持和武漢當地醫院、政府部門的關心,及隊友們的互相鼓勁,大家充滿幹勁。

“感謝你們的到來” 梅州擔當獲“點贊”

醫療隊隊員們的努力工作,讓病患看在眼裡,也獲得了被支援城市居民的點贊。

“感謝你們的到來,感謝你們願意來充滿風險的武漢,給予我們幫助和救治。”治癒出院後的重症患者,武漢當地醫護人員回到家後,給梅州醫療隊的隊員們發來這樣的感謝短信。

這名受感染的醫護人員入院治療時,身體和心理狀態都欠佳,心理上已處於抑鬱的狀態,對治癒不抱希望。“我們和她聊天,鼓勵她、安慰她。”患者的血管很細,對於戴著護目鏡、穿著沉重防護服的醫務人員,打針輸液十分困難。但是梅州醫療隊的隊員們並沒有放棄,經過近兩小時的努力,終於成功為患者打好針。“看到她心理和身體狀況都逐漸變好,我們很開心。”醫療隊隊員郭苑秋說。

2月11日下午,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生態研究所所長、我國著名的鱘魚研究專家常劍波從漢口醫院治癒回家。“廣東醫療隊的治療方案非常有效!”“他們離開家人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幫助我們,非常不容易!”走出病區,常劍波一再向來自廣東的醫護人員表達感謝。

常劍波的經治醫生是梅州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梅州市人民醫院醫生曾偉堅。“患者常劍波入院時為危急重症,經廣東醫療隊全力搶救,能夠順利康復出院,我感到很欣慰。作為醫療隊隊員,我們一定會盡全力去救治更多的患者,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梅州力量’。”曾偉堅說。

在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先遣隊”中有來自梅州市中醫醫院的4名中醫醫護人員。臨走前,醫院特地準備一些特色中醫藥劑讓隊員們帶去。“新冠肺炎治療講究中西醫結合,我們將發揮梅州中醫的底蘊和特色支援荊州,提高治癒率。”醫療隊隊員、梅州市中醫醫院醫生張博說。

“感謝廣東和海南的親人們,派來了醫療隊,還捐贈了物資,真的感恩大家!”“荊州人感謝廣東和海南的兄弟姐妹!”“謝謝海南和廣東,自己也難還來幫荊州,謝謝大家,希望一起平安渡過”……對荊州的支援,獲得了當地網友們“點贊”。

在支援湖北疫情的關鍵時刻,梅州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展現了救死扶傷的責任和擔當,梅州企業則發揮自身優勢,踐行企業使命和擔當。

2月9日開始,由梅州鄉賢朱氏家族旗下企業合生創展集團、珠江投資集團、新南方集團、鄧老涼茶藥業集團、珠光集團聯合捐贈價值3000萬元的物資陸續寄往湖北省;2月11日,大埔縣梅州萬川千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捐贈8噸,價值10.8萬元的梅州金柚,分別送往廣東支援湖北醫療隊和廣東省對口幫扶湖北省的荊州市;2月15日,梅州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向湖北捐贈價值近7萬元的“陳小鴿”熟製品2000份……

這場戰疫拐點還未到,依舊有源源不斷的“梅州力量”向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前方支援,他們第一時間衝上跑道與病魔賽跑,用醫者仁心溫暖病患,用行動詮釋梅州擔當。

■相關

價值3000萬元的醫療物資運往湖北

2月9日下午,由梅州豐順鄉賢朱氏家族旗下的合生創展集團、珠江投資集團、新南方集團、鄧老涼茶集團、珠光集團聯合捐贈價值3000萬元的醫療物資將分批運往湖北省。其中,首批醫療物資包括6.2萬袋中藥濃縮浸膏,1萬盒鄧老涼茶沖劑將發往黃岡中醫院,用於防疫一線。

據悉,在積極響應廣東省委、省政府馳援湖北的號召下,梅州豐順廣東新南方青蒿藥業生產基地依託企業最新成果,加快生產。“整個春節期間,我們都在生產,實行三班倒的生產機制,每天提取三十多噸藥材原材料,主要產品是鄧老涼茶和中藥濃縮浸膏。”廣東鄧老涼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梓寧告訴記者,此款中藥濃縮浸膏由廣東新南方中醫研究院——國醫大師鄧鐵濤師承團隊十多位中醫專家,在鄧老學術經驗基礎上,吸納一線專家的觀察分析,根據新冠肺炎的發病特徵,結合溼毒瘟疫的發病規律,研製出對付新冠肺炎的防治方,鄧老涼茶集團將其製成中藥浸膏,方便防疫一線人員使用。

朱梓寧表示,廣東鄧老涼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發出三批共2.6萬箱鄧老涼茶至湖北。整體計劃是捐贈27萬箱鄧老涼茶和50萬袋中藥浸膏,後續將根據實際情況繼續捐贈。

華銀醫藥:

24小時趕工捐贈醫用試劑5萬人份以上

“分裝好立刻送成品組裝室。”“小樣檢測結果出來了嗎。”“馬上把這個成品送到質量部檢測。”……凌晨三點,廣東華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梅州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內,時鐘的嘀答聲伴隨著繁忙的生產:試劑調配、小樣送檢,分裝、貼標籤、成品檢測……每一個環節都緊緊扣在一起。

作為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重點生產企業之一,廣東華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主動進行研發,於1月13日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隨後多省多家醫療機構均向公司緊急採購該產品。1月27日,公司生產的5000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便在廣東省工信廳的幫助下,按時發往武漢疫區,供一線醫院使用。

“按照以往的生產週期,我們平均需要耗時1周。現在特殊時期,我們優化了生產機制,縮短至2天。”公司相關負責人陳耀明說,當前,在全面復工復產的號召下,公司已率先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四重檢測試劑盒,助力全國防疫工作,將捐贈醫用試劑達到5萬人份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