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半孩子不玩玩具吵人怎么办?

娟126562986


您好,很高兴能跟您分享自己的经验。

首先一岁半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开始的关键时期,不玩玩具吵人是因为她意识到得不到监护人的关注,想得到更多您的陪伴。是一种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

1.在自己的闲暇之余与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东西(比如游戏、看书、跳舞等)

2、自己忙的时候要跟孩子沟通要忙多久,把时间明确,忙完了再继续陪她,现在需要他配合自己独立玩一会。孩子肯定不会立马答应,要多方面换方法的沟通。一定要尊重孩子。忙完了要回来履行诺言。给孩子养成这个习惯。

3、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特别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可以规划每个周要带孩子去哪里,去这些地方可以丰富孩子哪方面的知识。

4、放下手机,一起与孩子完成一些她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然后鼓励孩子去挑战。

通过以上几点相信你会看见不一样的她。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当然也需要全家人的配合。

我家宝宝,我从小都是陪伴她做事,经常沟通,现在也一岁半,我忙工作的时候从家不打扰,这不是说宝宝天生就懂事,是因为她想做什么时候我会尊重他,跟她一起完成,然后再去做自己的事。所以后来我要忙工作的时候,跟她说清楚,她会理解,然后自己去玩。

其实孩子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很短暂,孩子总会在成长的路上渐行渐远,我们父母一定要在特定的时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育儿分享慕言


我也是一个宝妈,现在孩子两岁半了,你所说的我都经历过,孩子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我,目前最依赖的人也是我,你所说的一岁半的孩子不玩玩具吵闹,正常现象,因为一岁半的孩子这个时候慢慢的有了一些自我意识,但是还不回表达,很多想法都需要用肢体动作,或者用哭闹来表达,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很多方面都需要家长加以引导教育,家长要注重宝宝大动作比如学习走路,都需要家长鼓励引导。宝宝的一些情感发展也需要引起重视,孩子也需要家长的陪伴,这个时候不如陪孩子一起玩!


小鱼568


在第一年里,宝宝学的东西非常多且快。这种学习是在一种安全、充满乐趣并且回应迅速的环境里自然、自发地产生的。在这个阶段里,家长扮演的并不是“老师”的角色,不需要教宝宝太多东西,但却可以通过细微的活动采更多地了解宝宝。那么,在宝宝生命的第一年里,就好好享受你们之间的亲情吧。

  动作方面

  给宝宝自由的空间,放开他们的拳脚

  第一年里,宝宝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探索甚至研究他自己的身体。他发现原来他自己有两只肉嘟嘟的小手,而且可以通过它们来做很多事情,比如说抓东西,用手撑着在地上爬等等。同时,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他也在慢慢学习如何协调自己的肢体动作。

  ①给你一个空间

  把宝宝放在地板、垫子等平展、柔软的空间里,给他充分的时间自己玩耍。宝宝躺在一个较大的平坦空间时,有很》;的运动自由,他可以自然地伸展自己的腿、背部、脖子、腹部和手臂,从而让小小的身体得到锻炼和发展。

  ②适当的时候摘掉宝宝的尿不湿,让他自由地爬

  虽然这个时候宝宝的泌尿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尿不湿对于他来说还是生活必需品。但小爸小妈们还是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比如说宝宝刚刚小便完以后,摘掉他的尿布湿,这样他可以运动得更自由自在一些。不少妈妈告诉我们,有的时候,看着宝宝自由自在地挥舞着四肢或者高兴地爬行时,常常觉得他们是在跳舞。

  ③昼少把宝宝放在婴儿椅、婴儿学步车上

  不少父母在宝宝没出生前就买好了摇篮、婴儿椅、学步车等用品,准备在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派上用场。实际上,这些东西只是方便了父母,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虽然,少把宝宝放在婴儿椅、婴儿学步车上,会让父母很辛苦,但对宝宝的肢体发育和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语言、心理方面

  多和宝宝聊天,及时回应他的需求

  这个阶段,宝宝也在逐渐意识到他身处的环境是一个安全、充满乐趣且回应迅速的世界。当他的哭喊或其他声音在得到立刻回应时,当他的需要被满足时,当别人回应他的微笑时,宝宝会慢慢地萌生出一种信任感。

  ①请用尽可能的时间陪伴宝宝

  在建立父母和宝宝之间特殊的交流体系的过程中,花大量的时间陪伴宝宝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宝宝躺在地上,你也可以躺下,和宝宝面对接触。在宝宝开口讲话之前,你和他之间交流方式不仅仅是声音上,还有无声的交流。比例说,当你抱起他

  ②多和宝宝聊天

  当你要给宝宝换尿布、抱起他或者给他喂奶时,告诉他你要做的事。当你要离开他给家里的宠物喂食或者到计算机前做一会工作时,也告诉他。把你看到的宝宝的行为描述给他听,比如说,“宝宝,你为什么把大拇指放进嘴里?是想要找东西吗?”这样可以让宝宝感觉你在意他,他发出的任何信息都可以得到回应。又或者,宝宝哭的时候,可以这样跟他说,“哦,听起来你好像饿了,你是想告诉妈妈喂奶的时间到了?”这些对话和交流不仅仅能帮助宝宝学习语言,也有利手建立你们之间良好的关系。

  ③和宝宝同节奏

  如果你暂时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把你自己的生活节奏放慢,和宝宝同步。当你和宝宝一起时,你会发现很多你之前可能疏忽的事情,你可能会看见宝宝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的手指放进嘴里。如果有时间,可以把你的每一点发现写进日志或者宝宝的成长日记里,因为这些记忆随着宝宝的成长势必会淡忘。但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它确实曾经是最美好的瞬间和无价的回忆。

  游戏方面

  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游戏素材

  ①重复宝宝发出的声音并注意他的反应,这对于父母和宝宝来说都是非常有趣和开心的。

  ②和宝宝玩捉迷藏。虽然这个时候宝宝还不会走路,但可以用你的手或者手绢来做这个游戏。

  ③给宝宝制作影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到影楼给宝宝拍每个时期的写真集,留住每个阶段的美好回忆。或者也可以采取简单的方法,在家里DIY口个影集。只要把宝宝或者家里其他漂亮的照片(也可以加上其他宝宝喜欢的东西)用塑料片或者钩子之类的东西穿起来做成一个小本子。然后,把它放在宝宝的身边,让他自己去发现。

  记住:所有你给宝宝的东西必须是绝对安全的,不能让他把这些东西放进嘴里。因为这个时候,把任伺东西都放进嘴里也是宝宝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哦!

  ④放一台录音机,录下你和宝宝玩耍时他可能发出的许多珍贵的声音。在宝宝身边放一台录音机,按下录音按钮,录下你和宝宝玩耍时他可能发出的许多珍贵的声音。当宝宝长大时作为成长礼物送给他。


炸豆妈育儿


一岁半的孩子正是语言敏感期,处于对任何事情好奇的探索期。

如果孩子不玩玩具吵人说明孩子对父母(代养人)的信任,说明孩子有与人交往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固定时间跟孩子互动,做一些亲子游戏。

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玩具,他在玩的时候家人不要打搅他的专注力,还可以给小朋友找同龄的同伴。



早教老师Jenny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分享下自己的小经验,希望能帮助到你。

孩子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其实是挺可怜的,因为他不论是身体上或心里上不舒服时都没有办法向爸爸妈妈去表达,但同时呢他们又特别厉害,他们会用一些他们自己的“语言”去把内心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其中闹人(也就是你说的不要玩具吵人)就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之所以闹人,是在告诉我们大人他身体或者心里上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的,一定不能跟着孩子的情绪去一起情绪(整天带孩子的累难免会在哄不住孩子时心里着急上火),这个时候,我们要赶紧关注起来孩子的情绪的同时去发现孩子哭闹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孩子闹人无非就几种。

1、饿了(生理上)

2、急着大小便(生理上)

3、特别想睡觉(生理上)

4、着急出去转转(心里上)

5、想要爸爸妈妈抱抱(心里上)

6、穿戴的衣服帽子袜子等等不舒服

7、身体有些地方不舒服(也就是生病了,这个是最重要的)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哭闹不止时,怎么哄都哄不住时,基本上都是因为“饿了”、“特别想睡觉”“身体不舒服”这三点,如果孩子刚喂过奶,或者不想吃奶,也不睡觉,还哭闹不止,那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身体不舒服”了,你可以检查下,孩子身上,有没有因为肉肉多,褶皱处漆住(就是烂了,比如孩子吃奶时会溢奶,看看孩子脖子下面的肉肉的缝隙里有没有出现肉肉比较红,或者潮湿烂了。大腿根、小屁屁、腋窝处、脖子下面这几个关键位置都要每天检查检查,如果出现漆烂了,也不要太担心,买点软膏抹抹就好了,我那时经常用的是炉甘石眼药膏,一小会宝宝就舒服了)

另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容易肚子不舒服,每次吃奶后,一定要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轻轻拍拍后背,帮助他把排气,听到他打嗝了,也就说明气被排出来了,这样吃奶不容易引起肚子胀不舒服,而且每次喂不要太饱了(这就是所谓的七分饱三分寒),另外孩子穿衣服,不要穿太厚了,穿太厚,孩子也会很着急(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他冷[捂脸])尤其是孩子的头上不要给孩子带帽子,看似怕孩子冻着,或者有的宝妈觉得戴帽子可爱,其实孩子挺不好的(一位老中医讲的),不利于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除非天气特别特别冷,出门时不得不戴上,一般情况下,不要戴帽子,其实孩子们也不喜欢戴的,你戴上他抓掉,反而很容易生病)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享到这里,希望对你有帮助。



68陌上花开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你们想知道1岁半孩子为什么不玩玩具,很简单的,因为你没有给他选到合适的玩具,你叫他怎么有兴趣玩呢?不哭才怪呢?好像大人一样,对没有感兴趣的事叫你去做,想想是什么感受、滋味,你就明白了。

很多人肯定会说,宝宝这么小,怎么能比呢,所以这个就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早教期的忽略了,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这就要家长懂得怎么去玩,还要懂在哪个阶段选择哪种玩具给宝宝符合他的兴趣,对他的生长发育更好,不要小看这个玩,这个可不是乱玩哦,真懂得选对玩具跟宝宝玩对促进宝宝的手脑协调智力开发可不得了,聪明的宝宝都是懂玩的爸妈培养出来的。

想知道答案怎么做吗?太幸运太巧了,关注我今天发布的文章吧,赶紧用你们幸运之手打开,满满的干货,答案全部在里面!







智慧母婴育儿


很高兴回答楼主这个问题。宝宝自己不玩玩具,吵你是想让你陪他一起玩啊,我给楼主推荐几个益智小游戏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希望可以帮助到楼主。

瓶盖埋起来「图一图二」

面粉调入水和成面团,擀面杖擀平。让孩子用矿泉水瓶盖扣进去,压好。

完全嵌进去后,演示给宝宝看用手指抠出来,接下来的瓶盖就交给宝宝吧。手指抠取的动作是精细动作发育的标志,宝宝也会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

想拿糖果的请努力「图三」

楼主请看图片3,这可不是未拆的快递,而是专门给宝宝制作的玩具。把报纸揉成球,最外层包上一层泡泡纸,透明胶固定好,不需要固定得太死,稍微粘住就可以了。用双面胶贴在糖果底部,贴在小球上,让宝宝 撕下糖果。有的糖果可以粘在里层,宝宝撕扯泡泡纸找到糖果,超级好玩呢。

捕捉小蝴蝶🦋「图四」

将卡纸剪成小蝴蝶的造型贴在手电筒的玻璃上。夜晚,关上房间里的灯,家长将手电筒打开,照在地上,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瞧,小蝴蝶出来了。”鼓励宝宝努力去抓。

小月龄宝宝在练习俯卧的时候,鼓励他伸出手来抓一抓,看看能抓对位置吗?大一些的宝宝可以爬起来或者走动进行游戏,也可以让宝宝自己操纵手电筒,引导宝宝观察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小孩子吵着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玩那我们就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没有什么是比陪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事情了。






博文熙熙


宝妈可以把小孩抱在怀里哄睡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aa400000ce07c05bc18\

Jacky没有简单


大家好,1岁半的孩子对外界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也会经常转移,当他对一种事物产生厌烦时就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吵闹,做为孩子的监护人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换一种环境或者换一种游戏方式,孩子很快就会不吵闹,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了,同时,1岁半的孩子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很强的,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加强对孩子的关注。


憨豆成长记


吵人的意思是什么?是不是孩子爱发脾气,粘人等行为。

1.5~3岁的宝宝处于婴儿后期,这时候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均有突破性发展了,这一时期,孩子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心理上正处于分离探索期,孩子常见的表现是:一会儿跑到你身边让你抱,一会儿又跑到旁边自己玩。

大人最好的做法是,孩子要我们抱我们就抱,孩子想自己玩就让他自己玩。

大人不好的做法就是跟着自己的情绪走,高兴时想抱孩子,不管他想不想拉过来就抱,不高兴时不想抱孩子,孩子要抱也不给。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尝试更多的分离和亲近,由于生理发育、脑发育和语言等能力尚不成熟,不如意时,开始有自己的“脾气”,有时候显得不是那么好理解。比如你帮他穿衣服,你穿好了,他脱下来要自己穿,可是自己又不太会穿,穿不上就急切地要你帮,你去帮他,帮多了,他又不耐烦、生气。

其实孩子的心理是这样的,他迫切的想要自己尝试,当他不会不能的时候又迫切的想要你的帮助和支持,但是又不允许你过多地参与,因为那样他会感到你干涉和妨碍了他的自主尝试。

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跟着孩子的需要走,他要自己做,就让他自己做,他没主动要我们帮助,我们就不参与,无论他做成什么样;

但他要帮助,我们就马上去帮,他觉得够了,我们就停手,再让他自己做。不要在意一时一事的结果,而要重视这个过程。

这个阶段,父母既要关注并保护孩子,又要保护他们的自主性,不要事事代替,这种程度的把握是非常微妙的。

正常情况下,经过多次的交替尝试亲密和分离,孩子建立了初步的安全感,孩子就不会那么粘人,也不会排斥别人抱他。

从孩子一岁后,最需要改变的是妈妈爸爸,要从以前无微不至100分的妈妈变成逐渐学会放手做80分的妈妈。

依据依恋理论,妈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提供保护、安抚、悦纳及帮助整理孩子的感受。

形象的说,妈妈的角色就是做好孩子的“安全基地”与“安全港湾”。

安全基地:看顾好孩子,鼓励孩子出发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安全港湾:孩子遇到问题或需要时提供安抚和保护。

在这个阶段,如果妈妈不理会幼儿,而听任其自己探索,那么幼儿势必会遭受太多的打击,并最终形成“我不行,而且没有人爱我"这样一种意识。

    如果妈妈太害怕幼儿受伤,过分呵护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而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动或什么都替他完成,那么幼儿的自主性就会受到伤害,并最终形成种种不良意识,如“什么都会有人替我解决",“妈妈太能干了,但我什么都做不好”,等等。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