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和孟获哭得最伤心?

天顺祥殡葬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和孟获哭得最伤心,刘禅哭得因素比较复杂点,孟获的哭则是真心的感怀悲伤,感念当年诸葛亮不杀之恩,悲伤就是这样一个仁德的人,如今,就这么永远的走了。孟获是真的伤心,因为诸葛亮赐予了他改过自新,改头换面做人的机会,想起当初诸葛亮多次释放他的情景,如今此人已经不在了,如何能不伤心呢?

至于说刘禅的哭比较复杂,主要是他对诸葛亮的感情比较复杂。诸葛亮是刘备最信任的人,所以刘禅几乎也是诸葛亮看着长大的。在刘禅的心里,诸葛亮像自己的父亲那样,是自己的依托。朝中大小事务都需要诸葛亮去处理,刘禅有时候就想,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一切的事务,又如何能够处理的井井有条?

在刘禅的心里,自己对诸葛亮十分的依赖。依赖他处理大臣关系,依赖他处理国家大事。而刘禅呢,他更多的是享受生活,和后宫的嫔妃宦官游戏玩乐。因为有诸葛亮,他才能玩乐的那么安心,他知道,诸葛亮会把所有的事务都处理好的,在处理事务的能力方面,刘禅是绝对的相信诸葛亮的。所以,现在诸葛亮死了,忽然感觉到没有依靠了,自己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东西,越想越悲伤,自然哭得很伤心。

但是刘禅的哭也有其他的成分。以前诸葛亮除下是他的依靠外,也是他的束缚,在诸葛亮面前,他不敢胡作非为,诸葛亮北伐,他不想让去,他喜欢和平,但是他又不敢不同意,他怕诸葛亮内心鄙夷他没有志向。他对诸葛亮有敬畏,而这种敬畏让自己内心有时又有点讨厌。现在这种束缚没有了,有种心中的窃喜,但是忽然转念一想,他是自己的相父,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自己有这种窃喜是不应该的,所以必须用更悲伤的哭来掩饰自己心中那偶尔跳出来的窃喜。

刘禅这种复杂的心里在后面也有体现,他不让人们为诸葛亮建宗祠,因为他不想让这个人的威望超过自己,他恨这种局面,恨人们心中只记得诸葛亮,似乎已经忘了他才是汉室江山的王。

所以,刘禅之哭,是复杂的哭,一哭失去靠山,心中怅然若失,以后恐无人像诸葛亮这样为君分忧,把事情处理的这么好了,二来为掩饰内心偶尔蹦出来的小窃喜,一种没有人再束缚自己的自由小窃喜,但这种小窃喜连他自己都觉得不该有,可是他也是人,他偏偏有这种念头,为了掩饰,他只能哭得更伤心。


历史小沙漏


诸葛亮是一代名相,名垂千古的人物。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染着无数人。在他去世时,天下人莫不同悲。而为什么刘禅跟孟获哭的最伤心,肝肠寸断而痛不欲生?


诸葛亮对于刘禅来说,不仅是国之丞相,更是托孤亚父。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俨然像一个父亲一样照顾刘禅,一手挑起了蜀国重担,将国家兴亡进取之任,全揽在自己肩上。

刘禅你可以说他昏庸,但绝不能说他是傻子,瞎子。诸葛亮的尽心尽力的付出和辛劳,他都是一一看在眼里的。所以他对诸葛亮的私人感情还是特别深的,对他也像父亲一样敬重。

而更重要的是,诸葛亮这一去之后,蜀国还有谁能有擎天架海之能,鞠躬尽瘁之心,替他排忧解难?而若外敌来犯时,谁又能如诸葛亮这般替他运筹帷幄,保住父亲留下的基业?

所以于公于私,刘禅就算哭的天昏地暗也是不足无奇。一是对诸葛亮的私人感情,二是对蜀国未来的存亡深深的担忧。

蛮王孟获,在演义中那是被诸葛亮服服帖帖的收服了。试想之,七擒七纵,这是多大的恩惠,多大的本事。若非诸葛亮仁厚不杀,任你孟获就算再多十条命,也不够死的。

所以孟获对诸葛亮不光是死心塌地的佩服,更是怀着感激涕零,无以为报的感恩之心,,将他敬若神明一般。因此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情绪能如此激动真挚,也属于正常,实在是动了真感情,就像失去亲人一样。

诸葛亮先生是千古伟人,其生平事迹,典故,精神,智慧,仍被后世传唱至今,不绝于口。千百年后,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另一个世界里,我相信他同样闪耀。


Ad哥哥


恐怕并不是,诸葛亮去世后,第一个痛哭并且非常伤心的人,不是刘禅,也不是孟获,而是李严。当然了,诸葛亮去世,也不仅仅只有这几个人痛哭,而是有很多人痛哭。

为什么第一个痛哭的人是李严?李严可是被诸葛亮所废掉的人啊。



这个李严,原来是刘备的托孤重臣之一,诸葛亮的副手,但由于李严性格孤僻,与人极其难相处,与李严共中的诸多同事,都与李严不和,诸葛亮由于为了顾全大局,一直忍让李严,但李严仍不悔改。

李严不仅想让诸葛亮把益州东部的几个郡单独划出来成立一个巴州,自任巴州刺史,可是诸葛亮不同意,这可是赤裸裸的搞分裂,并且李严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搞鬼,故意告诉诸葛亮没有粮草让其退后,又在刘禅而说故意说诸葛亮无故退后,这就触及了诸葛亮的底线,最终被蜀汉群臣联名弹劾,贬为庶人。



李严是被诸葛亮废掉的,当李严听到诸葛亮去世后,大哭一场,并生了病,不久就去世了,李严哭诸葛亮的原因是因为:诸葛亮是唯一可能起用李严的人,诸葛亮一死,整个蜀汉朝廷,包括后主刘禅,不会再有人起用李严,李严感到伤心绝望,于是痛哭而病死,李严直到临死前,还在乎的是功名利禄,他哭诸葛亮并不是因为诸葛亮本人伤心,而是为自已再也没有机会出来做官而伤心。




但是,刘禅、孟获与李严哭的原因显然又不一样。

当刘禅派出的使者李福回到成都,向刘禅告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刘禅闻言大哭:天丧我也”。哭倒在龙床之上,被太监扶入后宫。

刘禅为什么要哭啊?



诸葛亮是谁啊?是刘禅的相父啊,什么叫相父?是指新即位的一国之君对待丞相像对待自已的父亲一般,这可是刘备去世前交待的,前有周武王对待姜子牙为相父,后有刘禅对待诸葛亮为相父,这是一种介于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之中的一种特殊关系。

虽然诸葛亮总揽朝政,可是诸葛亮对待刘禅可是毕恭毕敬,依法行事,哪怕是诸葛亮做错了事,也得受罚,同时诸葛亮也对刘禅严加管教,刘禅自小就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的身边如果是小人,刘禅就会学坏,他的身边如果是贤臣,刘禅就是一个圣明的君主。



而有诸葛亮在一天,刘禅基本上不用操心任何国家大事,本来刘禅也不是权力欲望重的人,反而乐得清闲,让诸葛亮统管一切,刘禅本人只负责祭祀祖先,这皇帝当的也是优哉游哉,无事一身轻。

现在诸葛亮去世了,虽然立了接班人,但刘禅感觉整个国家的担子一下子就压到自已身上,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经常依靠的靠山突然间就消失了,巨大的压力一下子全压在身上,刘禅的痛哭是对这种压力无措的反应,和对诸葛亮这么多年来建立的近似于父子之间的感情而痛哭。



两汉以孝治国,刘备建立的“汉”在名义上延续了前汉和后汉,所以刘禅需要表现出足够的孝心,以示天下人,如何表现呢?唯有痛哭伤心,才能表达刘禅的孝心。


刘禅哭了,还有刘备的皇后吴太后也哭了,满朝文武百官都哭了,就连整个蜀中的百姓也都哭了,当然还有孟获也哭了。



吴太后哭,是因为蜀汉政权失去了一个顶梁柱。满朝文武哭,是因为诸葛亮名义上是整个益州官员的上司,按照当时的礼法,下属是需要为上司守孝并奔丧的,守孝和奔丧当然要哭了。

整个蜀中的百姓哭,是因为诸葛亮以法治蜀,所有人都按照法律来办事,而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是弱者,正是由于诸葛亮的秉公执法,才没有人敢随意欺负蜀中的百姓,保证了百姓的权利不受欺犯,现在诸葛亮去世,百姓心中的保护神去世了,百姓们当然要哭了。



而孟获痛哭伤心的原因显然又不一样了。

孟获是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在刘备去世时,孟获随其他南中地区的汉族豪强一起反叛蜀汉,诸葛亮率军平定了南中的叛乱,对于孟获来说,诸葛亮以攻心为上,七次擒获孟获,又七次放了孟获,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彻底征服孟获的心。



很显然,诸葛亮做到了。少数民族兄弟一般生活简朴,感情真挚,只要真正收获了他们的心,他们是会以诚相待的,而不像那些汉族政客们尔虞我诈,孟获是被诸葛亮征服的,他一生中只服诸葛亮一个人,孟获把诸葛亮当成自已的好兄弟,现在好兄弟去世了,孟获很伤心,他就是为了诸葛亮这个人而痛哭伤心的,孟获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就是自已的真情流露,为失去一个兄弟而痛哭,仅此而已!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诸葛亮去世,蜀国上下一片哀悼,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为蜀国失去了一个好丞相而痛哭流涕,其中哭的最惨的居然是刘禅和孟获——当然,这是电视剧情节。

电视剧基于《三国演义》改编,因此我们不能以《三国志》等正史分析,只能以《三国演义》和电视剧的背景分析为何刘禅、孟获哭得最伤心。

刘禅之哭,哭在无人倚靠

刘禅小名阿斗,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意思是说他资质平庸,碌碌无为,即便有诸葛亮这样的千古名相尽心辅佐,依然“扶不起”,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这么评价阿斗其实有点求全责备。

刘备死前留下遗嘱,将蜀国和阿斗全权委托给诸葛亮,甚至说如果阿斗无才,诸葛亮可以将阿斗“取而代之”。刘备当然知道以诸葛亮的忠诚,绝对不可能干出这种事情,但阿斗却把老爹的话记在心里,当了皇帝后对诸葛亮十分尊敬,军国大事全部交给诸葛亮处置,对诸葛亮没有任何怀疑和掣肘,而诸葛亮也投桃报李,为蜀国鞠躬尽瘁,六出祁山,不断北伐。

但即便如此,蜀国在刘备死后,仍然没有取得大的成就,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勤勉能干,都无法成功北伐,恢复汉室,我们又怎能苛责年轻的刘禅能励精图治呢?实际上,刘备死前,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三国实力相当,谁也不能消灭谁,就算刘备再活五十年,蜀国也灭不了魏国、吴国,所以不是“阿斗扶不起”,换任何人当蜀国皇帝都“扶不起”。

阿斗才能平平,庸碌无为,有诸葛亮这样无比忠心的劳模辅佐,他当然可以放心逍遥自在,诸葛亮一死,刘禅没了最重要的左辅右弼,就要自己亲政,处理纷繁复杂的国事,也难怪他哭得最为伤心。刘禅一方面缺乏权力欲,另一方面才能有限,只能把国政交给其他人,但继任者没有诸葛亮的品德才能,所以才导致奸佞小人得道,蜀国江河日下,最终灭亡。

孟获之哭,哭在感念恩德

孟获是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在当地很有威望,原本和蜀国相安无事,诸葛亮为了巩固蜀国后方,开发当地经济,才率军队南征,在南征过程中和孟获发生战斗冲突。

对付这种蛮族首领,汉人政权一般是既打又拉,诸葛亮也是如此,他对孟获七擒七纵,让孟获对他心服口服,被彻底降服,此后再不叛乱,南中地区得到开发。

孟获是少数民族中的精英,既有少数民族天生的忠厚质朴,又有知识分子的忠诚仁义,对诸葛亮的人品才能极其钦佩,而诸葛亮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政策让百姓受益匪浅,所以孟获十分感念诸葛亮的恩德,听闻诸葛亮去世,禁不住痛哭流涕,实乃人之常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与孟获哭了一个昏天黑地,的确令人动容。

丞相远行,别人不好说,刘禅与孟获好好哭一下是合情合理的。

夷陵之战惨败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把年幼的太子刘禅和濒临灭亡的蜀汉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苦心经营五年后,蜀汉总算恢复了元气,得以继续维持下去,诸葛亮可谓居功至伟;南中平叛,无论诸葛亮是几擒几纵孟获,毕竟给孟获留了一条生路,还把他带回了成都,任命为御史中丞,摆脱了饮毛茹血的野蛮环境,过上了体面的文明生活。

因此,刘禅与孟获在诸葛亮去世后,出于感恩之心,大哭一场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没有多少异议,也没啥好多说的,但究竟史实如何呢?豹眼就说一下这事吧。

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遵照他的遗嘱,就把他埋在了汉中定军山。

汉中与成都相去甚远,没有史料证明诸葛亮的灵柩是否运回成都。

演义的说法是,杨仪按照诸葛亮遗计斩杀魏延之后,扶着诸葛亮的灵柩回到了成都。刘禅率领文武百官,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然后,后主刘禅亲自扶着灵柩入城,停于丞相府中,让诸葛瞻守孝居丧。

罗先生如此安排,没啥毛病。

但在豹眼看来,这恐怕不符合史实。汉中与成都相距很远,来回折腾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不太可能把诸葛亮的灵柩运回成都,然后再运回汉中安葬。

当时,后主刘禅曾经下诏禁止大臣前往奔丧,但由于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

豹眼专门查阅了《三国志·蜀书·谯周传》,对于这件事并没有记载。谯周是陈寿的老师,这件事应该是很重要的事,陈寿没有记载,很可能是认为这事并不确定。

但起码说明了一点,就是刘禅下诏禁止大臣前往奔丧。

如果诸葛亮的灵柩被运回了成都,也就不会有刘禅这个诏书。

因此,豹眼断定演义的说法不可信,那是老罗自己虚构的事。

诸葛亮的灵柩没有运回成都,但不影响刘禅与孟获为诸葛亮哭丧。哭得是不是最伤心不好说,哭一下恐怕是很可能的。

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逝后,刘禅诏策曰:

“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联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令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从刘禅这个诏策看出,人家刘禅也说了,诸葛亮病逝,他”肝心若裂“,心情很难受是真的,不会有假。

从这个诏策也看出,当时刘禅命左中郎将杜琼使持节,去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这也说明诸葛亮灵柩没有运回成都,否则也不会专门派遣使者去赠印绶和谥号。

这些都不影响刘禅及大臣们哭得很伤心,比如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就因为伤心,直接哭死了。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北伐,命李严督运粮草。由于连降大雨,李严运输供应不上,被诸葛亮上书免去了官职,废为庶人。

李严听说诸葛亮病逝后,激愤而死。李严认为,诸葛亮病逝后,再也不会有人启用他为官了。据此推断,恐怕李严是哭得最伤心的人。

总之,诸葛亮病逝,对于蜀汉是极大的损失,许多人为此哭丧是必然的。

究竟是谁哭得最伤心,这不好说,而且哭得目的也不尽相同。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绝不会像有些电视剧所描述的那样,扶着诸葛亮的灵柩,哭得死去活来的。


豹眼看历史



路遥lgy


诸葛亮五丈原去世后,刘禅和孟获哭的撕心裂肺,感天动地。


刘禅哭的伤心很好理解,诸葛亮作为刘禅的托孤之臣,对内谆谆教诲亲贤臣远小人,对外亲率蜀军六出祁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刘禅生性懦弱贪玩,每次诸葛亮出征都当面满脸不舍的甚至痛哭,扭头就像脱了缰绳撒欢的马驹子,但是心里对诸葛亮十分依赖。诸葛亮在,他可以安心做个甩手掌柜,一旦真的撒手人寰,他就真的落单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事实证明也是如此,最终葬送了父辈们来之不易的蜀汉江山。尤其亲自到丞相府验证诸葛亮家产清贫,粗茶淡饭不及平民以后,刘禅哭的痛彻心扉,不仅是失去了父亲一般的亲人,更是哭自己将来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希望。


孟获哭的厉害,这就显示了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成效了!如果孟获哭的假惺惺,心里乐开花,那么诸葛亮何必费这么大劲折腾啊!杀人诛心,诸葛亮做到了让孟获心服口服!换做别人,孟获早就死了七次,他心心念念的子民们也都没有安身立命之处了。一旦走进蛮人心里的人去世了,他的哭必定是表里如一发自内心的!诸葛亮当初火烧藤甲兵的一哭也是发自内心的!人心换人心!


墨梅逸清寒


大家好,我是解闷日记,我来回答!


诸葛亮去师,刘禅与孟获哭的非常伤心,确实是这样。究其原因,乃是情深所至。为什么呢?

诸葛亮出师表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自公元223年10月6日刘备去逝,至诸葛亮公元234年10月8日去逝。共辅佐刘禅11年零2天。在这11年零2天的时间里,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后出师表》。

诸葛亮呕心沥血,举躬尽瘁,死而后已。竭尽忠诚地辅助蜀汉刘禅。那么诸葛亮一死,刘禅既痛失诸葛亮,又失去一大靠山;既感念诸葛亮的忠贞,又担忧蜀汉失亮是否久长!所以刘禅恸哭!



诸葛亮七擒孟获于公元225年云南曲靖境内(《三国志》记载)。用七种计策:1抗天兵蛮王初受执;2渡泸水再缚孟获;3识诈降三擒孟获;4武乡侯四番用计;5南蛮王五次遭擒;6驱巨兽六破蛮兵;7烧藤甲七擒孟获。诸葛亮七擒七纵又不不杀,反而使孟获臣服于其帐下,让其做南蛮头领。诸葛亮可谓仁之义尽了。所以孟获在诸葛亮死后感恩痛哭是出于敬佩爱戴之情。


在三国里只有刘禅与孟获蒙受诸葛亮恩庞最深!所以诸葛亮死后刘禅与孟获哭的最伤心。


日记哥爱读书


在诸葛亮离世后,孟获和刘禅哭得十分伤心,在影视剧中这个场面的描绘的很让人动容。诸葛亮深受众人的爱戴,他的离世自然让大家都悲痛不已,但是其中有两个人表现得更加明显,就是刘禅和孟获,那么他们两人为什么会如此悲恸呢?

孟获被大家所熟知是因为受到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的影响,而且据说这个故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而不是完全的杜撰。让孟获感动的地方在于,诸葛亮是用过自己的德行征服他,而不是用威逼的方式。在诸葛亮抓住了孟获之后,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将孟获处死,这样做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也可以得到南方。可是诸葛亮却没有处置孟获,而是释放了孟获,后来还提拔孟获,让他在蜀国当官。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孟获对诸葛亮十分的敬重,同时也让诸葛亮赢得了更好的名声,所以在诸葛亮离世后,孟获感念当初诸葛亮的不杀之恩,自然十分悲伤。

再来看刘禅,其实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刘禅的形象很负面,将他形容成一个只会吃喝拉撒又胆小如鼠一般的存在,可是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却并非如此,虽然历史上的刘禅也没有刘备那么有才能,可是自小在刘备的熏陶下多少也懂得一些官场上的门道,他怎么会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能力和威望是无法和诸葛亮相比的。

而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做出篡位的事情,完全在于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约定,以及诸葛亮忠厚正直的为人。所以刘禅对于诸葛亮不仅有敬重,也有出于人性方面的敬意,所以在诸葛亮离世后,刘禅很是难过。

不仅如此,刘禅没有什么本事,而诸葛亮却一直在耗尽心血的谋划着,一过就是十二年,当时诸葛亮的身体并不怎么康健,本来就已经是患病之躯,因为每天要操劳大量的事务,导致诸葛亮身体更加虚弱,所以诸葛亮后来基本上就是被累死的。诸葛亮在生前一直都扶持刘禅,也倾尽心力的教他,这样的用心刘禅每日都看在眼里,更何况,因为一直有诸葛亮在身边,刘禅才可以安枕无忧,可是诸葛亮一旦离世,那么将来会怎样刘禅心中一点底都没有,他十分的惧怕,所以更加感念诸葛亮。


历史课课代表


话说卧龙诸葛在五丈原过世后,刘禅与孟获那个哭的天崩地裂、地动山摇,他俩儿还真不是演,是真的伤心了,动了真感情!

按说刘禅这个吊儿郎当的主儿,哭哭鼻子抹抹马尿什么的,并不奇怪,可人家孟获是谁?响当当的一名蛮王啊!他也忍不住嚎啕大哭,如果不是真的有切肤之痛,应该不至于此。

一、刘禅的无助之泪。

刘禅的爹地刘备,西蜀之王,也是一个爱哭的主儿。不过呢,刘备的哭基本都是有备而来的,往往他想办一件事,实在没辙了,他就用「哭」这绝招。只不过这种「娘」招儿,对于曹操这种老奸巨猾的三国枭雄,是没啥作用的。但是正派之士却受不了他这一套,刘备一哭,他们纷纷败下阵来。像诸葛亮、赵子龙、张飞、关羽等等,哪个没有见识过刘备「哭」之厉害?民间笑传刘备的西蜀是靠他「哭」得来的,想想也有几分在理儿。

可惜刘备儿子刘禅却没有遗传到他这个绝招,刘禅的哭纯属三岁小孩闹性子,吃不到棒棒糖了、听不见不到蛐蛐叫了,那就哭。嗯,类似于这种。

刘禅就这样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刘备看在眼里悔在当初,偌大的一个江山,就交给他?这该如何是好啊?

但凡还有多一个儿子,刘备都不会传位给刘禅。可不是没法子吗?当年兵荒马乱、颠肺流离日子里,刘皇叔也只剩下他刘禅一个种,冥冥中注定的,刘禅独孤求败,舍我其谁?

这刘禅再二笔总也是亲儿子不是?总好过把王位给与外姓之人吧?刘备想想也就罢了。所以在刘备还没有驾崩之前,早早的就将刘禅委托给诸葛亮,就是俗称「托孤于亮」。有诸葛亮这个大脑,任他刘禅再胡闹,这王位也是坐得稳当!

你不得不服刘备,他人虽爱哭,但人家够滑头的,死死抓住了诸葛亮死穴,知道他为人够义气,对于自己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自然而然他的「托孤之词」也是有人受了。刘禅也算是拼爹成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是妥妥的了。

刘禅也听他爹的,索性认了诸葛亮为义父,有他义父帮他照看西蜀,他这位西蜀后主倒也乐在其中,成语「乐不思蜀」由此诞生。

诸葛亮在刘备过世后,既当爹,又当妈的,刘禅虽然也闹过几次大的,但总归二人多年以来都是相安无事的。刘禅对于这位「义父」,自然也是十分依赖的。

所以当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刘禅方寸大乱,虽然他为人一直都是「烂泥扶不上墙」,但对于此刻厉害,他心里面应该是清楚的。刘禅的痛哭是真的怕了,就像一个无助的小孩找不到奶妈一样,除了痛哭流涕还能干嘛?



二、孟获的伤心欲绝之泪。

孟获原是南蛮之地的一方霸主,为人野蛮孤傲,长得五大三粗的一汉子,他有生之年没有服过谁,除了诸葛亮。

诸葛亮可以说是他的再生父母!为何这样说?你想嘛,诸葛亮七次用计把孟获擒获,然后又七次将其放生了,这不是再生父母是啥?按那时候的做法,诸葛亮足足可以杀孟获七回了!可他并没有那样做,证明他还是十分赏识孟获的,他不但要打败孟获这个人,还要收获他的心。

孟获就如同一头猛虎,给人收拾卑服了,它就会对这个人服服帖帖!况且诸葛亮也没有怎么样惩罚他,每次擒获都是好酒好肉招待,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在第七次诸葛亮将要放了他的时候,孟获终于忍不住大嚎,此生有他一天,就绝对不会对诸葛亮有二心。

因此,当他得知诸葛亮病逝,孟获真的伤心欲绝了,在他内心,他服诸葛亮同时也敬重他,在这个世间上,已经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如此的了解自己,器重自己,知己亡了,你能不痛哭吗?




感谢点赞关注!有您的支持,我会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