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之前在怎麼投資理財致富的一篇文章中,我介紹了個人時間回報率,也就是時薪的概念。

那是從成長的角度來說,怎麼提升自己的時間價值來增加財富。

首先介紹下小編本人,是一個職業理財師,從事理財行業已有7年有餘,我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理財,下圖是本人今年一年的收益,從年初開始的

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理財說白了,就是用現有的錢去最大化的生更多的錢,同時,我們選擇平臺也應該擦亮眼睛,像小鹿做的這個平臺,不凍結資金,餘額寶模式隨時提現,而且門檻很低很低,100塊錢就可高收益理財,現在100塊錢算什麼?而且因為朋友推薦的,我仔細查閱了背景,感覺各方便都有實力,可靠,才做的,事實證明我的眼光沒錯,

今天我們從理財的角度,實實在在的說下“錢生錢”。

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再說一個概念:

理財收益回報率

也就是你做理財,投了多少成本,回來了多少收益,這個回報比例是多少,這個其實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追求多少的回報率合適呢?且看後文。

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一定要讓“錢生錢”

20世紀80年代有個詞叫作“萬元戶”。這個詞在當時是一個非常令人羨慕的詞。80年代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幾十元,吃一頓飯也就幾塊錢。所以說誰家裡有上萬元的錢,那絕對是過得非常舒坦的。

但是現在呢?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全國城鎮居民的2018年人均年收入都到82461元了。

1萬元也就是比一個月的平均收入稍多一點的錢,根本不算啥。

如果80年代有個萬元戶,把1萬元現金藏在家裡,那到現在,當初的1萬元還是1萬元,現金自己是不會增值的。

但如果這個萬元戶,用當初的1萬元買指數基金,那到現在這1萬元很可能會變成30萬元。

股票、基金等是資產,它們會自己“生錢”,而現金不是資產,請牢記這一點

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合理的讓“錢生錢”

  • 不要設定過高的投資期望
  • 太低也不行,起碼跑贏CPI吧!

那到底設多少合適?且看分析:

2018年央行發佈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是3%,但央行允許商業銀行最多上浮10%,那就是3.3%。這個年收益水平,可看成是中國當下投資市場的無風險收益,也就是預期年化收益小於等於這個數字,本金和利息一般都是有保障的。

  1. 和3.3%差不多的,大概3%~5%的區間,是具有高流動性的貨幣基金,也就是餘額寶們的正常收益水平,基本也沒什麼風險。
  2. 5%~6%,差不多是長期國債/債券型基金/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養老年金保險大致的年化收益上限,這個收益基本上也還是靠譜的,但流動性就不如貨幣基金了。
  3. 6%~7%,差不多是分級基金A類份額的約定年化回報率。這個收益一般也是比較安全的。
  4. 7%~9%,平均8%吧,差不多是比較靠譜的信託和P2P的收益水平。這基本上就是我們老百姓做無風險理財的收益上限了。

當然,你也可以炒股炒期貨,買各種高風險基金等做一定的資產組合配置來提高收益率。

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收益越大,風險越大

我們普通人就追求個8%-10%的年化收益吧,按複利計算,7到9年,資產就能翻一番的,關鍵是所承受的風險可控,大家不要小看虧損這個事。

如果你今年賺60%,明年虧損50%,後年賺40%,大後年虧30%,再後年賺20%,再再後年虧10%。表面上看,好像你前一年賺的錢都比你後一年虧的錢多10%,但實際上6年後你實際上還虧了15%!所以說保住本金真的非常重要。

我曾在多個回答或文章裡,建議大家追求8%-10%的收益,也是這個道理。

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8%-10%的回報率,能多年堅持收益也很可觀了,在事業的黃金期,堅持15到20年,回報高的可以8-10倍,差了也能翻兩番。

關鍵是財富成長的時候,自身先要成長,有個大點的基數,複利效果才會明顯。

這也是為什麼我先介紹個人時間回報率的原因。

翻10倍,1萬也就變10萬,多點開支而已,對現實生活很難起實質的變化,如果是100萬起步,變成1000萬,就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


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有1000萬的資產,靠投資收益覆蓋一年的生活開支就不難了,也就是說基本達到財務自由了。

合理的讓“錢生錢”,我們普通人做理財,多少的回報率比較合適呢

你現在都有做那些理財呢?你追求的回報率是多少呢?實際的回報率又是多少呢?歡迎一起在留言區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