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斗机一旦被锁定,基本就逃不掉了?

小庄兄477


战斗机被锁定就逃不掉?这个命题就是伪命题。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锁定”这个概念。空战中的“锁定”,指的是使用雷达跟踪并盯准目标。

一架战斗机如果被敌机或敌方防空雷达锁定,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摆脱跟踪:第一是通过进行战术机动动作脱离雷达跟踪范围,第二是使用自身或周边友机的电子干扰使敌方雷达失的,第三是自行或请求其他友军单位摧毁敌方单位。这三种方式当中,第三种较难实现,而第一种和第二种相对容易。

现代战斗机基本都采用静不稳定设计,并且在气动外形、飞控系统、动力装置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因此采用高机动脱离敌方雷达锁定区并非没有可能,此方面的效果与和敌方雷达的距离基本成正比。而在主动防御方面,现代战斗机普遍具有不错的自卫性电子干扰能力,一些新型战斗机甚至能够压制型号较为老旧的雷达,此时敌方雷达锁定战斗机相当困难,战斗机完全可以利用敌方雷达“被致盲”的锁定空白期从容摆脱锁定。

虽然目前搜索/火控雷达也在不但发展、并对战斗机形成越来越强的威胁,战斗机在应对雷达锁定时的对策也更加麻烦,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雷达提升性能的同时战斗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行升级,两者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过升级停滞状态。因此,说战斗机一旦被锁定就逃不掉完全是误解,没有任何一对互为矛盾的武器装备中一方会对另一方毫无办法。


军机图


为什么战斗机一旦被锁定就逃不掉了?

原因非常简单,在空战中为了确保能干掉敌方,通常对一个目标发射两枚空对空导弹,躲一枚已经算福大命大的,连躲两枚导弹的几率得多低?

美国的aim-120-D最大射程约200千米的,有效射程约130千米,不可逃逸区约80千米。

在导弹的不可逃逸区范围内,甭管谁都别指望跑

毕竟导弹无论是飞行速度,机动能力,抗过载能力都要碾压还需要坐人的战斗机,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下面这张图片


如果是后续的惯性段的话,战斗机还有可能逃出生天


毕竟在惯性段的时候,导弹已经没有动力了,全靠之前高速飞行时候带来的那点惯性在空中高速飞行,而在这个阶段,每当导弹作出大仰角机动的时候,导弹的动能都会发生急剧的衰减,在转两次以后,导弹就会因为动能不足以继续维持飞行,而成为一个大铁坨子,然后掉下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躲导弹就很容易,毕竟在空战中为了确保能够干点目标,通常会对一个目标,发射两枚空对空导弹。

好不容易躲过第一发,你就会因为大角度机动而导致速度降低,从而被第2枚导弹干掉。

当然了,还能寄希望于对面射完这两发导弹已经,黔驴技穷再无存货的。但是这个几率有多大,所以说在空战中最稳妥的还是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在对面还摸不着头脑的时候直接干掉我方(实际上那个印度飞行阿比南丹表示,我们还没发现巴基斯坦的枭龙的我就被打下来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疯狂,追求隐身性和超视距以及超信息能力的原因。


啸鹰评


战斗机一旦被火控雷达锁定,凭借现代导弹技术灵敏度的进步,基本上能够逃脱的概率非常低。即使现代战机拥有极强的机动性能,可以做到9个G的过载机动,但是空空导弹都能做到50G以上,相对而言,9个G的过载根本不算什么了。


打击作战飞机的导弹一般分三种制导模式,一种是红外制导的导弹,一般毁伤率都在90%以上。第二种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导弹,一般毁伤率都在80%以上。而第三种则是被动雷达制导的导弹,毁伤概率相对于前两者比较低,能达到70%左右。在这样的概率面前,几乎战机逃脱的概率非常低。
AIM-9X红外导引头

一,红外制导导弹,我们以空空导弹为例。红外制导就是通过战机向外辐射红外光,被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捕获,并且一直追踪到目标为止。而战机最大的红外辐射区就是机尾的发动机尾喷口,所以现在空战很多时候都是要占据对方的尾部位置。


AIM-9X
的红外导引头

随着现代战机的红外抑制技术的发展,单纯的依靠最大红外辐射信号追踪战机,已经被战机携带的红外干扰诱饵所欺骗。空空导弹的红外导引头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进一步升级。已经拥有可以捕获战机红外轮廓,这样即使再多的红外干扰诱饵也几乎不起作用了。在近距离空战中,一旦被对方的锁定,基本也就没有什么逃脱的机会了,只能拼命的释放红外干扰诱饵了。
释放红外诱饵的日本F-15战机

二,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这种导引头的导弹一般会装在中程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之上。主动雷达制导引头所以拥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依靠导弹自身携带的雷达系统搜索发现,跟踪,锁定目标,并发动最终的攻击。而目前这是中远程空空导弹的主流发展方向,比如我们的PL-15,美国的AIM-120这都是主动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
AIM-120主动雷达空空导弹

由于战机被对方的火控雷达锁定,发射中程主动雷达空空导弹就已经拥有了对手大致的方位。由于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随着导弹的逼近越来越大,主动雷达导引头锁定的概率越来越大,击落对手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主动雷达导引头。

三,被动雷达导引头(也叫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这是利用战机携带的火控雷达,或者说是地面防空火控雷达为导弹指引目标的导弹。我们留按战机火控雷达说话,当战机发现并锁定对手战机时,发射被动雷达导弹。需要战机火控雷达的持续照射目标,直到导击中目标。
F-16战机的雷达

在这个过程中,战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动,需要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为其修正目标导引信息。相比较前两者而言,弊端很大,最载机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处于逐渐被主要军事强国淘汰之中。被主动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所取代。面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战机脱逃的机会还能大一点。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对于现代作战飞机而言,毕竟其机动过载是有上限的,而作为导弹却完全不同,只有技术能达到,80个G的过载它也能做到。更加现代化的空空导弹已经让现代战机几乎很难逃脱,除非战机拥有超越“SR-71黑鸟”的速度,或者安装主动防卫系统,击毁来袭的导弹!


淡然小司


可能在二月二七日击落印度空军米格-21战斗机的“霹雳-5”EⅡ型红外制导“格斗导弹”。

空-空导弹是现在空战的最主要武器!飞行速度、打击目标的精确性是过去“航炮”不能比拟的!现代空战中敌机只要是被导弹锁定就非常难以逃脱了,因为在导弹的射程内飞机的飞行速度远不如导弹的飞行速度!
更主要的是现代空-空导弹的制导跟踪系统分成:红外制导(近距离“格斗弹”)和中段半自动、数据链制导+末端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离拦截弹)这两种制导方式都非常先进!比如:图片上的“红外引导头”,采用多点128×128红外光感材料基阵(锑化铟),红外线非常敏感!所谓“多点”设计就和“蜻蜓的复眼”一样,可以准确的发现/跟踪战机发出红外线光源,并且引导头可以安装在“万向支架”上可以随目标的飞行轨迹/角度的变化进行跟踪…直至将目标击落。

现代空-空导弹的制造工艺都很先进,让导弹自身的结构强度很高,这样才能做出大过载机动,否则在跟踪做复杂机动的战机时把自己撅断了!所谓过载简单的解释就是: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在突然变换飞行轨迹时自身所承受的重量,单位用G来表示,也就是自身结构强度可以承受几倍的自身重量。

现代的“格斗型”空-空导弹都能做50G的大过载机动动作,而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虽然有“抗荷服”,但是人最多可以承受9G的过载,超过这个数值飞行员身体就会承受不了,会马上失去各种知觉…。

所以,只要被导弹锁定了受飞行速度和大过载机动的影响,飞行员就算做出任何机动动作都不能和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大过载数值相比…所以是很难逃脱的!
另外一种空战中打击敌人飞机的方式是“中等距离”进行拦截,所谓“中等距离”指的是在25~200公里之间的距离,现代战机都尽量利用技术优势,要将敌机在“格斗导弹”的最远飞机距离外将敌机击落,因为敌机进入到格斗导弹的距离双方进行“狗斗”,自己和敌人被击落的可能性都很大!


美制AIM-120“中距离拦截弹”的制导部分,“中距弹”打击飞机先得由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对目标进行“照射”,并且将探测到敌机的各种数据通过数据链制导给飞行当中的导弹,直到导弹飞行的最后20公里时(不可逃逸距离),由导弹自身携带的雷达对目标照射自行跟踪(自末端制导)…直到击落目标,“中距离拦截弹”在飞行速度和机动过载能力上都大大战斗机,所以在“不可逃逸距离内”战斗机也很难“甩开”导弹。
米格25战斗机曾经躲避过四枚来袭的“响尾蛇”格斗弹。

现代格斗弹和中距弹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很多次的改进,性能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水平,而现代有人战斗机就是因为机体设计的关系和载人的关系,飞行速度和抗负荷量都远不如导弹,在被锁定后被击落的概率是很大的。

当然,事情也没有绝对的,目前世界仍然有个别几型战斗机即便是被雷达锁定,甚至发射导弹后也没有被击落。

导弹或者其它防空系统与各种飞行器之间的“斗法”,从一战时期开始到现代已经近百年的历史了!两方在技术水平的支持下胜率此消彼长,但目前来看,导弹一方的胜率在50%左右,没有太高的胜率!而飞机一方目前除了自身的机动性能在提高之外,各种软硬方式反击导弹一方的努力也在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还在继续。


皇家橡树1972


因为战斗机的机动过载没有导弹大。

飞机对付锁定最好的办法就是隐身,这是五代机最大的优势。


战斗机的机动过载没有导弹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战斗机并不是光要考虑机动能力,还需要考虑挂载和探测搜索等能力,飞机的重量和气动构型也更加复杂,导弹则比较简单了,第一是小,第二是轻,也没有复杂的气动外形,不需要考虑强度和挂载,不需要起降机构,也不需要考虑其他指标,它可以做到短小灵活,甚至可以实现过肩发射、360°攻击等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飞机难以作出有效的机动动作去规避导弹,因为你能飞出来的机动,导弹都能做到更加敏捷,所以飞机必须在机动时继续采取其他手段去规避导弹。

采用多机编队飞行,可以较好的掩护友机不被锁定。


其次是因为战斗机里有人在驾驶。这造成了两个影响,第一个影响是即便飞机还有机动过载的余量,但是人已经承受不了了,人可以承受的机动过载很难超过4-6个G,但是导弹可以进行的机动可以承受10个G甚至是20G以上的机动过载,就算是飞机可以承受10个G的机动过载,人也受不了,所以飞机很难作出超过人的承受范围的机动动作。第二个影响是人的反应问题,人的反应绝对没有电子计算机和机械系统的反应那么敏捷和可靠,人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不出现头晕、反应慢、紧张就是好的,至于能快速、敏捷的作出当时最正确的机动动作,还是不要指望了,所以飞机对付导弹的锁定是很困难的,一般近距离的锁定就等于击落了。

飞机的机动性再强也不如导弹,所以尽量不要仅仅依靠机动去规避导弹,而是要依靠机动去争取锁定敌人的飞机。


最后啊,是因为导弹并不是采用击中才能爆炸的碰撞式引信,而是采用近炸引信,也就是说,导弹并不需要一定就能准确命中飞机,他只要能在可以杀伤飞机的半径内爆炸就可以,他可以发射到一个大略的方位就可以,这对于飞机而言是很难躲避的,因为你无法判断导弹的杀伤半径,也许等到你准备机动的时候,他就已经爆炸了,他的碎片就已经损伤了飞机了,所以飞机很难躲避。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不见得!从历来有导弹参加空战的战争来看,发射导弹数量大约是被击落飞机数量的10倍左右,即每10发导弹才能击落一架战机。一般来说,一架空战的战机备弹量是4(中程弹)+2(格斗弹),也就是说需要两架战机同时锁定同一架战机,还得同时打光机载导弹才能击落一架敌机。所以说导弹锁定战机就一定能击落战机的说法没有任何依据,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战机躲避导弹的方式可以有很多,一个是可以利用自己机载的干扰器,比如航电干扰,机载干扰弹等,这些反制方式对导弹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其次,利用战机的近战机动能力与飞行员素质。导弹发动机工作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十秒,剩下的则靠惯性追击,如果能够躲过导弹初期的追击,导弹就只能越追越远最终耗尽射程自己掉了。所以,当苏27进行蛇形机动以及落叶飘的时候欧洲国家直接惊呆了,因为这种机动方式有很强的躲避导弹能力。

第三,导弹自己的故障。作为最顶级尖端的武器,又在做最高速的性能飞行,导弹的故障率是相当高的,以美国aim导弹为例,这款导弹的可靠率也不过85%,所以发射不出去或者发射出去后打偏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最后,击伤不代表就能击落。由于对空导弹采用的是破片杀伤,这使得导弹打中飞机的时候受伤情况不同,战机在战场上即便被导弹击中很多也不是致命伤,只要运气好爬回去还是可以的。


优己


战机一旦被锁定,逃脱的可能性确实是非常小的,难的是如何锁定战机。

现代人们研发的战机很多都是有着先进的隐形技术的,很多隐形战机在飞行过程中,在雷达上的显示就像一只飞鸟一样,这对于雷达而言想要锁定战机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情。但若是战机被雷达锁定了,导弹想要击落确实不难。

第一点,现代导弹的机动性一般都是远远优于战斗机的,如果美国的F22隐形战机失去自身的隐身技能,在机动性上是不如很多四代战机的。

第二点,导弹的飞行速度比现代战机速度要快很多,现在导弹的速度很容易就达到了高超音速,速度很容易就达到22马赫。但在先进战机的构想中,第六代战机巡航速度也只能达到6马赫,和导弹的速度完全无法比较,更不要说是第五代战机了。

第三点,由于导弹的型号不同,制导方式也有不同,有雷达、红外等多种制导方式,飞行员选择应对也比较困难,战斗机的被动防御效果也非常低。

并且导弹可以在飞机附近引爆,不需要完全正面击中战机就能起到巨大的杀伤力,更加让战斗机防不胜防。

总的来说,导弹相对于飞机而已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因此导弹命中率是非常高的。不过若是在中距以上的空空导弹命中率就不是很高,因为距离太远,战斗机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反应。


问军一杯酒



战斗机出现以来,空战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最初的机枪,到航炮,再到现在的导弹,可以说技术进步是日新月异。

导弹技术的发展逼着飞机从开始的强调机动性,向现在的隐身性转变。

目前的导弹的制导模式主要有红外制导和雷达制导。


红外制导就是,导弹本身的红外敏感元件去感受敌方飞机的红外特征,例如尾部发动机的高温热源,从而引导导弹追踪敌方飞机。

而雷达制导又分为主动雷达制导和半主动雷达制导,主动雷达是指导弹本身具有小型雷达可以自行搜索目标,而半主动雷达需要靠己方飞机上的雷达照射敌方飞机,为空空导弹提供指引,都是引导导弹追踪飞向敌机。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导弹的红外导引头,已经具备了凝视功能,通俗讲就是可以区分飞机和红外干扰弹,所以现在飞机在被锁定后,发射红外干扰弹,依靠红外干扰弹的高温热源来吸引导弹的做法,已经不起作用了。

而导弹得益于结构简单,尺寸优势,设计难度低和更大的推重比,直接表现就是导弹的速度、机动性成倍提升。现在的导弹可以达到10个G以上负载的机动,速度能达到3~6马赫。这相对于战斗机飞行员最大承受能力设计在9个G来说,就是战斗机的噩梦。

所以现代空战,发现即意味着击落!

各国在战机的研制中,除了增加发现敌人的能力,也就是雷达的能力,比如有源的相控阵雷达出现,可以发现更远距离的敌人。


另外一方面,就是减少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比如四代机的隐身性能,让敌人看不见。

这些都是被导弹逼出来的!


好奇而已716


战斗机本是就是一个发热源,一般导弹都会配备红外线跟踪器,你怎么飞它都会跟着你,加上导弹多,诱饵弹不够用的情况下,很多战斗机都会被导弹追上。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我就跑啊。没错,如果飞机飞行的速度比导弹快,导弹追不上,那么确实能跑的掉,可是大部分的导弹都比飞机快,尤其是先进国家的导弹,速度远远超过了飞机,所以不好摆脱。

那么被导弹锁定真的逃不掉么?答案肯定不是的,有很多技术高超的飞行员可以轻而易举的逃脱。


超低空飞行是躲避导弹最好的办法,地面的杂波对导弹的影响很大,地面指挥的雷达也扫描不到飞机,不能给导弹正确的直径,加上飞行员可以用障碍物躲避,所以很多逃生的机会都是在低空飞行的时候创造的,当然,很多战斗机还没有到低空飞行的阶段可能就被导弹打下来了。


娱乐叨叨团


欢迎关注“东北讲武堂”。空战的时候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战斗机再面对导弹锁定的时候并不是只能束手就擒,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首先要知道空空导弹是如何搜索战机的,目前空空导弹的制导模式主要是红外制导和雷达制导。

所谓红外制导就是,导弹本身的红外敏感器件去追踪敌方飞机的红外特征,例如尾部发动机的高温热源、机身再高速飞行中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源。

而雷达制导又分为主动雷达制导和半主动雷达制导,主动雷达是指导弹本身具有小型雷达可以自行搜索目标,而半主动雷达需要靠己方飞机上的雷达照射敌方飞机,为空空导弹提供指引。

这其中红外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都属于可发射后不管的空空导弹。

再面对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要想摆脱他的追击需要发射红外诱饵弹,红外诱饵弹的成分多为镁粉、硝化棉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燃烧时会产生高能热源,对导弹进行诱骗。

而面对雷达制导的导弹,则需要进行电磁干扰,或抛洒箔条干扰导弹的雷达信号使得战机逃脱锁定。

在被导弹追击的过程中肯定会做很多机动动作,来规避来袭导弹。不过导弹发射出去之后主要是靠本身的燃料进行追击,一旦燃料用尽导弹就会靠惯性飞行,所以再空空导弹刚刚发射出去的时候是最危险的,如果导弹燃料即将耗尽那么直接开加力逃走即可。

如果近距离被格斗弹缠上那还真是凶多吉少,导弹的过载远超战机,被击落的可能性非常大。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发射空空导弹的命中率还不到10%,可是英阿马岛战争时候,英国发射空空导弹的命中率高达90%以上。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战机要想摆脱导弹的锁定越来越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