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付出最多的最不受待見,是因為付出後無休止的抱怨,所以千萬別抱怨",對嗎?

農在天涯


這句話我是認同的,犧牲必然伴隨著控制,一開始的付出是出於真心,後來漸漸的就開始疲憊,就有了犧牲感,一邊付出一邊嫌棄,對於他人來說原本是心懷感激,可偏偏被拒絕被數落難免心生怨氣。舉個例子,一位母親在家裡做飯,孩子回家後到廚房幫忙,母親就開始把他往外趕,或許是出於心疼,想讓他多休息,孩子到客廳裡看電視玩手機,母親心裡又開始特別委屈,自己這麼辛苦卻沒有人關心,自己總想著別人,卻總是被忽略,然後開始嫌棄家人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會,家人感到委屈和莫名其妙。

當我們付出的時候,明明做了很多,可就因為情緒上的發洩反而變成了出力不討好,既然要做就不要邊做邊抱怨,如果心有不甘可以告訴大家一起來幫忙,如果不想麻煩別人那就是自己的選擇就別發洩情緒。

如果情緒不好,可以告訴親密的人發生了什麼,自己的感覺,自己的狀態,而不是將別人當做情緒垃圾桶。

很多時候不是別人不感恩,而是自己的扼殺了這份感動。


咖啡酸奶116647406


感覺這個話題很有普遍意義,因為許多女性朋友把家務活都做完了,感覺很累,就會情不自禁地抱怨幾句。而她的抱怨如同催化劑,會迅速催化家人心中的反感。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我的母親就是一位勤勞的人,她總愛把家裡收拾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但是母親有個習慣,她總是一邊做家務,一邊抱怨,讓我們心裡很不舒服。記憶最深刻的是我上學時不愛整理書桌,經常書扔的桌子上到處都是。母親看見書桌亂了,就會過去幫我收拾,她一邊收拾著,一邊說落我,嫌棄我懶惰,不講好,等等。手不停,嘴也不停。本來她把書桌給我收拾得井井有條的,我應該十分感激母親的,可是因為她的抱怨,讓我心生不悅。

家,應該是一個溫馨的港灣,不應該是一個抱怨的泥潭。當我們為家庭做出貢獻時,應該任勞任怨,快樂奉獻。如果你感覺累了,完全可以停下來歇歇,或者邀請家人共同工作,齊心協力,做好家務,沒有必要帶著不良情緒工作,給家人心理蒙上陰影。

所以奉勸各位為家庭付出辛勞的朋友,想付出時就付出,不想付出就休息,千萬不要做怨婦。抱怨,讓我們失去的不只是朋友和親情!


琴聲悠揚258


家庭中付出最多的最不受人待見,這句話說的對,我贊成,在我家就是這樣,婆婆是個勤快人,家裡大小事她都管著,比方說我孃家人借我點錢,婆婆可就急了,拉著臉就叨叨幾句,婆婆說話尖酸刻薄,就連她兒子女兒也看不慣她的一些做法,我是個內向的人,嘴笨,習慣了婆婆的一手遮天,總是想想她挺辛苦的,也就不跟她一般見識,得過且過。


約定幸福32


是的這是典型的,我就是這麼一個例子,老公是個只顧幹活掙錢的男人。從不知道體貼關心人,我家所有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我來操心,包括什麼買房裝修都是我要操心的事情,兩個孩子就更別提了,每年過年家裡的門聯買貼都是我的事,用老公的話說,他就只顧掙錢,可是我也沒看他掙多少錢回來,最重要的一點,我做的再多,再辛苦,再委屈,他回來了,我都不能跟他說說道道。,如果我說了幾句,他就會說你怎麼那麼羅嗦?怎麼那麼多抱怨?他也不想想到底是為什麼?




銳欣媽媽生活記


的確如此,從小在家裡排行老二,是最不待見的一個,七歲放牛坐飯,八歲下田插秧,弟弟妹妹都要帶,還有包攬所有的家務事,做飯洗衣打掃衛生等等,姐姐弟弟妹妹都有學上,唯獨我沒有學可上,我是在父母的偏心中長大的,上班是窯廠,工地,都是一些苦活累活,還從來沒有見到一分錢的工資,整個童年都是在父親的大罵中過來的,本以為長大了會好點,姐姐說對象父母都是隨著姐姐喜歡,而我說對象都是要父母喜歡,因為不喜歡,不公平,所以即使出嫁也什麼都沒有陪嫁,婆家人笑我,說你孃家真喜歡你啊!連一個手電筒都沒有陪嫁給你,我的解釋,說,是我不需要父母任何陪嫁,姐姐妹妹戶口結婚都牽走了,只有我的戶口在家裡,後來因為要拆遷,父母居然通知妹夫回家蓋房子,我卻全然不知,本來打算按揭貸款在郊區買房子,因為賭氣我把本該買房子的錢拿回去蓋房子了,媽媽經常往妹妹家送雞蛋和雞蛋,而我連一個雞毛跟雞蛋殼也沒有看見,這些東西我從來都沒有計較過,本以為我生孩子媽媽會來照顧我,或帶點雞蛋跟雞給我坐月子,沒想到我期望高了,在孃家所有的好處沒有我的,所有費用卻要我平坦,家裡姐妹三人弟兄一個,弟弟15到二十歲一直都是供著,吃喝穿住用都是我的,可媽媽姐姐妹妹包括弟弟從來沒有說一句謝謝我,反而還說我不好,每個回家兩次到三次都會給媽媽錢,一般情況下都是五百到一千,可父母依然沒有感激之心,當然給錢或回家看望父母都是我應該的,但我不喜歡弟弟妹妹姐姐那種態度,什麼東西都給了他《她們》,父母生病照顧要一樣的,拿錢要一樣的,這些都可以,因為是父母,但就是不喜歡那種理所當然的態度,我一個帶孩子本來就很不容易,不說照顧我,當然我也不需要照顧,但應該體諒一下我的不易吧!媽媽生病我首先籌錢兩萬轉給弟弟,然後看望媽媽的時候我又給了三千,天天來回兩趟打車去醫院照顧媽媽,買的衣服小東小西的,這些我都沒有怨言,我不喜歡所有人說,父母給的東西都是一樣多的,這樣的話不能忍受,媽媽生病期間兄弟姐妹明明付出的都是一樣,媽媽卻把姐姐妹妹妹夫整天掛嘴邊誇的不停,卻從來沒有聽見一句二閨女的付出,家裡最不待見的,給的也是最多,付出的也是最多,為什麼待父母兄弟姐妹再好,都不能得到公平二字呢!我不需要誰的回報,但我需要肯定二字,我需要公平對待……



請做好人


我不會選擇抱怨,在整個家我為家裡人付出最多,2008年剛開店的時候,想想那個時候自己去拿貨自己趕公交想想都怕?但是這些我家裡人都看在心裡,都看到了我的努力,都看到了我的決心,要努力賺錢養家,每個人都是有情感的,雖然你不用去說,他們心裡也是知道的,你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付出多一點何況不好了,因為他們也是會懂得感恩的…結婚了就應該把責任給擔起來,給彼此一個溫暖的家,和氣生財…



色彩的創業路


這是個假命題。可能發生在你自己或身邊人身上。我相信這事不是個例。但我朋友就是個例子。她這職業女性,生了老大後,老公上班,公婆沒文化也上班,知道她帶孩子累,婆婆找了個離家近的保潔工作,休息時把家裡收拾的乾乾淨淨,做好飯讓娘倆吃,把一家人包括小倆口的內衣都洗了,孩子大點了,上幼兒園了,還時不時給她錢,她也上班了,對公婆也加倍的好,又生了老二,老人讓她歇完產假去上班,自己家裡家外的忙和,小輩也更尊重關愛老人,一家人都和和睦睦。付出是相互的,人心換人心,有的人愛操心,是付出型,也要看收到的家人是否領情,懂得感恩,無論是用語言還是行動回報對方,表達"你辛苦啦!”人暖了,少了心寒,又怎麼會報怨。抱怨是個人問題,也是家庭問題,多點關愛,少點抱怨。



線在零點日出


我認為是對的。現代家庭組成都相對比較簡單,不想古代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大多都是一家三口,再加幫忙帶孩子的老人。然而夫妻兩個有一個勤快的幹活多的就很明顯的比較出另一個的懶惰,抱怨肯定就會少不了。原本我剛結婚時也想做這做那,主要是我一直上學,畢業了就在公司上班,家務活平常媽媽也不讓我做,沒什麼基礎,做飯總是不盡人意,老公就不滿意總是叨叨我。我想我辛辛苦苦地做飯,還要受氣,越想越委屈,後來慢慢的就不做飯了。大多時候婆婆做,老公在家就老公做飯,他確實做飯很好吃,我也不挑剔,沒事就誇誇他,他做的就更帶勁了。時間久了,他就抱怨有老婆跟沒老婆一樣,叨叨久了,我就煩了。其實在家裡老公是付出最多的,不管是對我還是寶寶,我都應該感激他,但他總是抱怨,我就嫌棄他跟女人一樣。希望他以後生活中少點抱怨,多給我一些指導,讓我脫離生活白痴的行列。


微笑低思


家庭中付出最多的未必最不待見。這要看個人。在一個家庭裡不是所有人都一個樣。我在家庭中是付出最多的一個,在兄弟姐妹中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我母親就特別理解我。無論什麼人對我的評價,我都無所謂,我就是做好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兄弟姐妹,對得起天地良心,做個心安理得的人。


用戶9140114318662


家庭中付出最多的最不受待見,這從側面體現了人性欺弱怕勢的心理活動。並不一定是刻意的,是人性,人的思維活動慣性。


人,在正常情況下是很分分辨是非黑白的,誰對你好,誰對你不怎麼樣一目瞭然。可是如果你一味的付出,無止境的付出,你的行為在家人眼裡就會成為一種理所當然,一種習慣,不管這種習慣是對還是不對,只要需要付出的時候家裡的人就第一時間想到你了。你的行為會為家人埋下一種心理暗示,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你。


當然,既然是家庭,你有能力、有精力去付出那也證明了你的實力!家庭,是不求回報,不怕付出的地方。都是你的親人,用心做了就心安理得。至於抱怨,不是很能理解,既然肯無私的付出,為什麼要去抱怨呢?做與不做,都是自己自由決定,沒有人能夠強迫你。既然做了就不用後悔。


如果你的無私無度的付出,得不到家庭的尊重和認可,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的做事方式了。畢竟,每個獨立的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要求家人付出是一種道德綁架,而家人付出了你還不待見,這就有點情感犯罪了。


家庭中,最理性的處事方式不是一味的付出,而是應該適當的留出一些機會或製造一些機會給別的成員來體會嘗試,一來是尊重成員的個人能力,二來讓他體會到你付出的重要性,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明白你對他們無私的愛。有給予就有尊重,有給予就有理解,這樣才能體現正常的付出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