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西公桥遗址考古发掘

西公桥遗址位于滕州市官桥镇西公桥村西南约300米处,西北距丰山约250米,西距小魏河100米,南距薛河故道约400米。该遗址是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2011年公布为枣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公桥遗址于1998年进行首次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

  为配合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工程,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对西公桥遗址进行发掘。沿京台高速两侧布探方共34个,分为三个发掘区(东北、西北、东南三个区域),总发掘面积近2000平方米。

  本次发掘共发现墓葬26座,房址18座,基槽1条,灰坑近400个,沟3条。地层堆积较为简单,与98年发掘基本相同。从遗址年代讲,可分为历史时期、龙山文化中期、大汶口文化晚期三个大的时段。历史时期有部分汉、唐、宋代的遗迹,包括少量墓葬、灰坑及柱洞等。龙山文化遗存为之前发掘未见,仅发现4个灰坑。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遗存最为丰富,是遗址主体部分,以晚期阶段为主,极少数中期偏晚阶段。

  大汶口文化灰坑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较为规整,有的带台阶,废弃前多作为窖穴使用。大汶口文化墓葬共发现13座,没有发现较为集中的墓地,布局较松散。等级较低,规模小,随葬品较少,一般五件左右。均为土坑竖穴幕,头向一般朝东或东稍偏南。M7是本次发掘墓葬中最大的一座,土坑竖穴,有井字形葬具,随葬品多放置于右腿部二层台上,约20余件。

  房址形制较规整,均为长方形基槽式,基槽内分布较多柱洞。保存较差,居住面均不存。房址间打破关系复杂,共时性难以把握,搞清居住区的布局有较大困难。同时也说明此处居住区较稳定,被人类反复利用修建房址。居住区南侧有一条长基槽C1,目前暴露长度20余米,居住区的房址均位于其北侧,南侧地势渐低,似为居住区的围墙一类设施。

  西公桥遗迹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总揭露面积约3000平方米,对其聚落形态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本次发掘发现了较为明显的居住区,即及东北发掘区南部。目前共发现18座房址,居住区集中发现有13座。居住区再向东一带应为西公桥遗址中心,向西至小魏河一带为遗址外围,分布有较多灰坑。98年发现的两片墓地则分布于居住区以西及西北方向,与居住区有一定间隔。

  东南发掘区遗存较少,以少量灰坑为主,从文化层分布范围看是可以与西康留遗址相联的,而且时代也相当。但二者也存在一定的界限,比如西康留遗址北部的大坑。结合西康留疑似发现的城址,从遗址规模及等级看,西公桥遗址应该是附属于西康留遗址的低等级聚落。(汇报人:孙启锐)

滕州市西公桥遗址考古发掘


滕州市西公桥遗址考古发掘


滕州市西公桥遗址考古发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