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低質量學習陷阱,成為一個高效學習者

01 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學習時代

為什麼說我們正處在一個最好的學習時代呢?


如何擺脫低質量學習陷阱,成為一個高效學習者

我們正處在最好的學習時代


第一點原因是信息和知識的極大豐富性。現在每天產生的信息和知識數量是過去的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知識和信息多的讓你永遠都學不過來,你不用再擔心找不到提高某一方面能力的知識和信息,只有你想不到的知識和信息,沒有你找不到的知識和信息。

第二點原因是找到知識的便捷性。我們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輕鬆找到你想學習的大量知識和信息。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搜索知識和信息的工具。

第三點原因是學習工具的可移動性。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的出現,方便大家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知識,不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學習工具的可移動性和多樣性更方便了碎片化時間學習,使我們進入了碎片化學習時代。

第四點原因是學習渠道和平臺的多樣性。各種線上和線下的學習渠道和平臺,為大家提供了多種選擇和形式,可以看視頻學習,可以閱讀書籍,可以網上看文章學習,可以聽音頻學習,也可以在線看大師直播學習,各種線上線下學習平臺和學習形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正是由於以上幾點原因,使得我們處在一個最好的學習時代。

02 最好的學習時代,為什麼很多人卻陷入了低效學習的陷阱?

我們雖然處在一個最好的學習時代,然而大部分人的學習質量卻並不高,很多人都陷入到了低效學習的陷阱中,這又是為什麼呢?


如何擺脫低質量學習陷阱,成為一個高效學習者

低效學習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學習質量,評價一個人的學習質量高不高最主要的就是看:在一定的時間內,你學會了多少,內化吸收了沒有,是否把知識轉化成了自己的能力。簡單來講,學習質量的高低反應的是學以致用的效果。

其次,我們要從學習的整個過程入手,通過總結,我們發現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影響學習質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學習的內容質量、學習的專注程度、知識的內化吸收程度。

現在我們再來回答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很多人學習質量不高,導致陷入了低效學習的陷阱這個問題。

第一,選擇的學習內容質量不高,導致學習低效。

隨著移動閱讀的人群越來越多,甚至許多年輕人群把它作為了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人們接受的信息數量的確是在大幅增加,然而信息的平均質量卻在不斷下降。

網絡中,有太多的信息其實質量並不高,這些信息都是由自媒體人生產的,而大部分自媒體人的專業性明顯不足,但是每天仍然製造著大量的低質量的信息,充斥在互聯網的每個角落。

現實生活中,有一大部分人將主要的學習內容集中在低質量的碎片化信息上,看似在每天學習,其實學習的質量並不高。我們不排除互聯網上有很多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但是總體平均來說信息的質量並不高,再加上每個人的鑑別能力存在差異,導致長期陷入在低效學習而不自知。

其實生活中,有那麼一些人美其名曰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其實根本就沒有學到什麼東西,只是在證明自己在學習,證明自己很努力罷了。

第二,學習的專注度不高導致學習低效。

移動閱讀和碎片化學習正在成為年輕人的主要學習方式,而這種方式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很難讓人全身心地專注進去。

生活中的職場人士,每天忙於工作,經常利用坐公交車和地鐵、吃飯、跑步、甚至開車等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充電,但是這樣的學習場景其實是很難實現高度專注的。

而我們也知道,學習知識是需要在高度專注的情況下才能更有效率,也才能更容易理解和內化吸收的。

無法做到專注,學習質量就會比較低,在這方面我有親身體會。每週限號的那天,我就去選擇做公交車去上班,路上大概有50分鐘車程,每次我都想利用這個大段時間去聽一本書,正好差不多能聽完。表面上看,我很好地利用了這個時間在學習,而實際上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打擾,無法做到高度的專注,其結果就是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很差,無法對學習的知識與自己的經驗和舊知識進行聯繫,更無法做到內化吸收,甚至很容易過一段時間就忘記得一乾二淨了。

要想做到有效地學習知識,確實需要高度專注,而碎片化時間的學習環境有時候很難做到高效專注。我並不是否定利用碎片化時間去學習這一行為,事實上,碎片化時間可以去處理一些不需要高度專注就能做的事,比如做個簡單的工作計劃,瞭解一些新聞信息等。

我經常看到一些人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在學習、看書等,但是如果無法做到專注的話,就會陷入低效學習的陷阱,反而等於是在浪費時間。

第三,雖然專注學習了,但是無法內化吸收,也會導致學習低效。

我們說學習是以學會,並且能夠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為目的的,其他的說什麼都沒用。生活中很多人也很愛學習,看了一輩子書,但是可能他仍然缺乏洞見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學習不能說一點用沒有,但是仍然是低效的。


如何擺脫低質量學習陷阱,成為一個高效學習者

學以致用


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的學習,其實也是一種低效。你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也很專注,最終卻沒能內化吸收這些知識,只是暫時地存儲在大腦裡,時間長了也就忘了,這樣的學習質量一樣不高。

生活中也的確有些人是在這樣學習,他們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只是看到別人在學習自己也要學習,報了很多課程,購買了很多書籍,更在意的是追求數量,而忽視了學習質量,忙碌了一年下來,真正將學習的知識內化吸收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的很有限。這種低效學習更像是大家所說的撫慰焦慮型學習。

03 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們的學習質量呢?

一是選擇高質量的學習內容。

這個世界上知識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超越每個人的學習速度。知識總量越來越大,增長速度越來越快,而我們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卻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提高學習質量首先一步就是要學習那些高質量的內容和知識。

什麼樣的知識更有用,質量更高呢?

可以肯定地說不是那些碎片化、雞湯式的二手甚至三手信息,雞湯式的道理似乎放到哪裡都對,但是這些知識和信息並沒有告訴你使用條件和適用邊界,沒有說清楚前因後果,就是簡單的幾句激勵人心的大道理,對你的知識體系或認知能力起不到什麼作用。

所以我們說,在各種各樣的知識當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那麼有用,也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夠讓你變得更智慧和更有洞見性。但也的確存在這樣一種知識,掌握了它們就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能夠更有效率地提升你的認知能力和洞見力。

這樣的知識就是投資大師查理·芒格所說的“普世智慧”,他認為你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知識,你只要吸取各個學科最傑出的思想和那些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原理或規律就行了。

這樣的知識我們通過叫底層知識,這些知識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比如大家比較熟知的“複利原理”、“二八定律”、“規模效應”、“進化論”以及“陰陽之道”等等。這些知識的學習需要我們拓寬視野,跨學科去學習,而不是侷限在某一個領域。

除此之外,高質量的學習內容往往更具有完整的體系,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學習者理清前因後果和適應邊界,閱讀書籍其實就是比網絡和手機上的碎片化信息質量更高。

二是找到自己最有效的專注時間段去學習最重要的知識

提高學習質量第二個有效途徑就是在自己最為專注和高效的時間段內去學習。

高度專注才能產生心流,而產生心流時的學習效果才更好。心流在心理學中是指一種人們在專注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也就是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研究發現,學習一旦進入產生心流的狀態就能夠大大提高我們學習效率和質量,也更有利於我們對知識的內化吸收。

只有在專注的情況下,我們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才能去反思、聯繫自己的過去經驗,進而內化吸收。

要想找到自己最有效的專注時間段,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分析和管理,找到自己最能夠專注下來的那段時間,這樣的時間段不能太短,應該至少在30分鐘以上。

每個人能夠專注下來的時間段都不同,有的人是在上午、有的人是在下午,有的人是在晚上,還有的人是在早晨。其實我發現,能夠專注學習的稍微大點的時間段就是晚上和早晨。而晚上往往受到一天工作下來導致的意志力下降,大腦比較疲憊,學習效果也不是最好。反倒是我認為早上如果能夠早起一小時,是非常好學習時間,也是大腦得到休息後最為清醒和專注力最強的一個時間段。

當然了,每個人的最為專注的時間都不一樣,最主要的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更為重要的是,要養成在固定的時間和場景專注學習的習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習的質量。

三是能夠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才是高質量的學習

學習知識最終的目的是學以致用,學習知識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能力,也就是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學習新知識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的學習質量才是高效的。

學習知識不是看你學習知識的數量多少,而是看你最終內化吸收多少,這才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

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內化吸收能力呢?

一是帶著目的去學習,帶著問題去學習。這樣當你遇到新知識時就會自然帶入到自己的問題當中,看看新知識是否對於解決自己的問題有幫助,這樣內化吸收就好。

二是建立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繫。也就是說當你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要去反思自己的經驗,聯繫自己過去的經驗和知識,看看是否能夠建立聯繫,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就能做到新知識的內化吸收。

三是將學到的新知識拿到實踐中去體驗。這樣的過程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利於真正地掌握新知識,鞏固內化吸收的效果,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04 結語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如何不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低效學習上,就要求我們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學習質量的高低是一個人學習能力強弱的重要體現,跳出低效學習的陷阱,不妨試試上面的幾個方法吧。

\u000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