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林沖對高俅父子無奈無脾氣,對待王倫時脾氣咋那麼大呢?

空中的小飛


《水滸傳》中林沖對高俅父子無奈無脾氣,對待王倫時脾氣咋那麼大呢?

《水滸》演繹的是北宋年間,奸臣當道,民不聊生。

山東境內,以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為首的108位英雄好漢聚義樑上,樹起“替天行道”大旗,鬥貪官、除惡霸,保一方百姓。後來,在首領宋江的帶領下樑山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他們報效國家,英勇善戰,屢屢禦敵於國門之外,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以太尉高俅為首的一批權臣卻為一己之私陰謀殺害了宋江、盧俊義、李逵等梁山將領,後被皇帝察覺,最終將幾個奸臣一一治罪的故事。

劇中林沖是東京人,生性耿直,愛交好

漢,武藝高強,慣使丈八蛇矛,但是為人安分守己,循韜規矩,容易被人欺負。

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馬軍五虎將中第二員,初充太尉府八十萬禁軍教頭。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兒子高衙調戲,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發配滄州時,幸虧魯智深在野豬林相救,才保住性命。

被髮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林沖殺了陸謙,冒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為白衣秀士王倫不容。晁蓋、吳用劫了生辰綱上山後。

王倫是以前梁山頭領,而且他是一個嫉賢妒能,心胸狹窄,小肚雞腸,氣度小的難以容忍,無真材實料以及本事,無遠大志向的人。

因為王倫不容這些英雄好漢,林沖一氣之下殺了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林沖武藝高強,打了許多勝仗。在征討江浙一帶方臘率領的起義軍勝利後,林沖得了中風,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後病故。







藝龍剪影


在《水滸傳》中,林沖武藝高強,曾是80萬禁軍總教頭,但是他面對高俅時委屈求全。而對白衣秀士王倫卻大發脾氣,其中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一,有些人可以得罪,有些人得罪不起。林沖不打調戲自家娘子的高衙內,因為林沖知道,如果打了高衙內,就等於得罪了高俅,而高俅是他的頂頭上司,位高權重,得罪了高俅,就等於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甚至會因此而家破人亡,因此,當他“恰待下拳打時,認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內,先自手軟了”。

但林沖在火併王倫時,林沖的武力值碾壓王倫,又有晁蓋等七人做後援,完全可以以絕對的優勢控制住梁山上的眾人。因而,林沖毫無負擔的火併了王倫。然後推舉晁蓋做了梁山上的領導。

二,心中有無掛礙。後來林沖誤入白虎帳,被刺配滄州,已經家破人亡,可是當他差點兒命喪野豬林,林沖仍然才取得委屈求全,是因為他心有掛礙,雖然他臨走之時,把自己的娘子委託給自己的丈人照顧,但他仍然擔心自己會給娘子惹禍,因此他不得不忍。

而林沖在火併王倫時,已經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縱然有,王倫也沒有能力去對付自己牽掛的人,因此林沖毫無壓力的火併了王倫。

當然,以上原因不能說明林沖勢利,卻能說明人生有時候很無奈,就是因為那一份無奈,有時不得不去做一些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萍風竹雨123


人都是為了生活,沒有遇到絕境,有一點忍耐,誰願意去拼命,高俅乃是林沖上司,當朝太尉,權高位重,高俅為了高衙內在白虎堂設計陷害林沖這件事上,林沖只有忍氣吞聲,委屈求全的份,就是到了草料場,他還想著等事過後,在回東京,重新生活,可當聽說妻子已死,又見高俅派人來追殺他時。感到萬念俱毀,沒有退路了,才在山神廟殺了人,上了梁山。

再說王倫,此人不可小看,落榜秀才,一介書生,能夠籠絡幾百人在方圓八百里水泊梁山上逞王,多次擊退官府征剿人馬,足見此人非等閒之輩,林沖的到來,王倫意識到將給梁山帶來二種不利因素,第一是林沖是殺人犯,而且殺的是高俅的人,官府會用力來拿。第二: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非池中之物,恐怕日後難於控制,對自己不利,所以才不肯讓林沖入夥。這事林沖早已心知肚明,只是自已勢單力孤,不便發作,晁蓋等人的到來,給他帶來了機會。火併王倫是早晚的事。王倫不留林沖的想法也是正確的。

主要是林沖對待王倫與對待高俅的處境不一樣,高俅那時還存在幻想,還有牽掛,殺王倫時孑然一身。





玉蝶侵梅


林沖是悲劇人物,人們形容走到低谷絕路時就會說"不逼不把梁山上"和"逼上梁山"就是岀自他的點典故,他的遭遇可謂一敗塗地,這也是封建勢力的摧殘和他懦弱的性格造成的,有的人可能就會問了,"林沖武藝高強,八十萬禁軍教頭還懦弱嗎?你真是胡說八道,去、滾一邊曬太陽去",大部分人會持這一觀點,那麼我就以林沖對高俅父子無奈、無脾氣、對待王倫的態度來分析這點。

捨棄封建勢力摧殘就那回事,咱不詳說,只說人的思想境介不同,方向和結局也是不一樣的,就說那同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的王進,因以前打過高俅那幫流氓地痞,高俅懷恨在心,剛上任就打了王進幾十棒子,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王進就分析呆不下去了,遲早會送了命的,於是收拾行李,攜家帶口逃走了,這就意味著己逃岀了魔掌,先是投奔弟子史進,後又投奔廷安府重經略處去了,這就是人們說的智勇之人,達則兼顧天下,榮順其身、不達則獨善其身,即逃離了事非,又保全自己妻兒性命。

而把林沖性格換在王進身上,做事就不同了,他可能就會岀現這樣一幕,林沖捱了打,嘆著氣回來,林娘子給他揉背換藥,他嘆著氣說"高俅打了我,這日子咋過呢?娘子勸他遠走高飛,他就會說”哪兒去呢,還是忍著吧!或者送他些好處就好了",過了段時間實在不行了岀走投奔史進,時間長了,在家三日不為客,史進也不耐煩了,這還算往好處想了,可惜他還沒這樣做,叫人家誣陷充軍去了還追殺,這就充分說了林沖有貪圖功名,放不下,委曲求全的性格,對狼乞命的理數他不懂,一味讓人加害而吞聲忍氣,以致家破人亡。

對王倫火併時,林沖的性格己由懦弱轉化為兇暴慘忍了,這種變性的殘忍是由長期的壓抑、煩躁和懷才不遇的憤恨積累起來的,這時的他己除了仇恨和不滿,就是麻木不仁了,因此也沒人和他親近接觸了,他的內心是自私的,他只考慮了他的立場,別人不同情他,他也看一切是和他過意不去。

火併王倫其實是內心焦慮矛盾的暴發,這一切的恨交織在一起,王倫成了他的活靶子,這一刀,洩了他心中積攢的恕火,原希望這一刀會是眾望所歸,以後他也可以揚眉吐氣了,然這一刀也讓大家看到了他的戻氣,他的無義、殘忍、暴露無遺。

林沖最終鬱鬱而終,也可能在眾叛親離中一撅不振,也可能是所做所為中悟岀了人生的不易,總之後來的歲月在淒涼和孤苦中了結。


木火燊輝




林沖是《水滸傳》108個草莽裡面,為數不多的“好人”。

這裡的好人,不是說林沖沒事幫窮苦人收個糧食打個水般的善良,而是他能夠剋制自己,恪守本分。

回想林沖上梁山的過程,似乎沒有枉殺過一人,均是在逼不得已時才為之。梁山好漢中,此類人等寥寥數人而已。

林沖是封建社會的“體制內”人員,而且是世家,也就說他爹也是幹教頭的,他老丈人也是幹教頭的。教頭這個職務,遊走在大宋官員體制的邊緣,說官吧,不像,說民吧,也有些權利。

所以,林沖的性格是豪邁中帶著壓抑的。尤其是面對上級時,他是從骨子裡有敬畏感的,何況高俅位高權重,豈是林沖能夠惹得起的。



對於高俅父子的責難,林沖從未想過反抗,因為他還有家人,幻想著自己的前程。沒脾氣,是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說實在的,要不是高俅父子太多咄咄逼人,林沖會安安問問在草料場上班,想都不去想落草。

落草之後,林沖上梁山。適時,梁山上做主的是王倫。要說明的是,林沖開始對王倫也沒有大脾氣,心情鬱悶的他,只求個容身之所,委曲求全理所當然。

直到晁蓋等人來投王倫,與林沖投機。也可能算不上什麼意氣相投,只不過林沖壓抑久了,當“好漢”久了,對兄弟情有所期盼。



晁蓋等人的到來,讓林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有了可以值得交往的對象。可是王倫不識時務,依然不冷不熱,想要趕晁蓋等下山。

王倫真是不識時務,都是當山賊,誰拳頭硬誰才有話語權。這一來,激怒了林沖等人。

原本林沖本領就在王倫之上,是他懦弱保守的性格才讓他不去露頭,俗話說,狗急跳牆,何況林沖這樣一個被王倫壓制的人。

林沖上了脾氣,後果很可怕。他直接把王倫給咔嚓了。



畢竟,王倫沒有高俅那樣名正言順的權利,能調動的人馬有限,再者說來,王倫時代的梁山,本是烏合之眾,沒有有效的行政制約體系,已經不再體制內的林沖,顧慮少也就是必然了。


請關注風舞鷹翎。


風舞鷹翎


《水滸傳》中林沖對高俅父子無賴無脾氣,對待王倫時脾氣咋那麼大呢?林沖是一個心機慎密,且自私之人,表面仗義知禮義,內心極有心機和看重自己利益。只是他時運不濟,運氣不好,其貌美之妻意外被極好色你高衙內撞見,高俅父子是持強凌弱之徒,對一個小小教頭又屬高俅治下小人物,那把林沖放在眼裡,高衙內數次調戲林妻未得手,終下滅林沖之心,陷害林沖幸被開封府正直的孔目孫定勸府尹才發配滄州保得性命,林沖在離開封時執意寫了休書休了妻子,其用心也顯然是為自己考慮。林沖為啥對高俅父子無脾氣,主要是面對極強大的高俅父子,林沖雖有點武藝,但地位卑微,又毫無權勢可言當然就心生畏忌,也怕丟了飯碗,所以表現極其軟弱,那敢有什麼脾氣。而上梁山時王倫居於自身利益考慮不願接納林沖為難過他,但推不脫時還是接納了林沖,林沖並座了頭領交椅,但林沖為此種下了仇恨種子。後晁蓋等七人上山後欲投梁山,林沖絕頂聰明,知晁蓋這夥人勢力強大,王倫不接納是拒絕不了的,王倫已成弱勢,所以林沖避王倫私見晁蓋等,有意暴露他和王倫矛盾,正式投靠晁蓋一夥,當然對勢力孤單王倫,又有晁蓋一夥作靠山,林沖可以說把受高俅的迫害,和當時王倫為難過他的氣,全都爆發出來殺害王倫以洩氣、出氣。又為晁蓋這夥人立功,所以林沖殺王倫底氣十足,前後判若兩人,這就是典型欺軟怕硬之徒的德性,只記仇不記好的小人行為。


老夫常談


感謝題主的厚愛。收到題目多時了,一直沒有回覆。一則想回答認真一點,二則近日小忙。

首先說一下這三個角色。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性格上,大家多有錯覺,多認為林沖懦弱,其實不然。您看《水滸傳》是怎樣寫林沖相貌的,豹頭環眼,慣使丈八蛇矛,他對應的是三國時期張飛。關勝對應關羽。而且在梁山上,林沖的綽號之一就是“小張飛”。顯然,林沖是火爆脾氣。

為什麼給人懦弱的感覺呢?小說家就有這種本事,一方面他武藝高強、脾氣火爆,一方面又處處委曲求全,這種矛盾更激發了您對林沖的故事的濃厚興趣。反差越大,入戲越深。

高俅,本來是潑皮無賴,後來官居太尉,是林沖的上司,比林沖官階高太多太多。高俅的乾兒子迷上了林沖的娘子,高俅抵不住乾兒子哭鬧,就設計陷害林沖,經過誤入白虎堂、暗殺野豬林、火燒草料場,幾番欲置林沖與死地。幸虧林沖人脈廣大,幾次絕處逢生,最後逼上梁山。

王倫,林沖逼上梁山前後的梁山寨主。他原本是個落魄書生,綽號白衣秀士,手下只有兩個不入流的好漢。

林沖來到梁山,王倫有自己的考慮。王倫不想因為林沖而與朝廷作對,這是其一;其二,林沖武藝高強,王倫感覺難以駕馭。王倫只想安安穩穩地做寨主,過逍遙日子,從不想樹大招風。

馬未都說過一句很詼諧的話,“見到慫人摟不住火,見到火人摟不住慫。”話糙理不糙。識時務者為俊傑,誰都有個勝算評判,何況林沖?林沖雖說不慫,但是也不敢亂來。

面對高衙內,他以為以後不會有事,就忍了;面對高俅,他殺不出去,也是忍了。您看他在山神廟忍了嗎?火力全開。只要他有機會,他可不會忍的!

林沖的隱忍也跟他的出身有關,他從官場走來,而且曾經是春風得意,在火爆脾氣之上又多了一些貴族氣。比如他面對高衙內,面對董超、薛霸,都是寬弘,忍了。面對洪教頭也是一忍再忍,這是貴族氣質的一面。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林沖是雙重性格。人是性格的統一體。林沖上山時,已經走投無路,王倫三番五次相逼,林沖也是忍了。骨子裡誰想落草為寇?林沖可不是草莽之人。

晁蓋等人劫了生辰綱,無處逃遁,也來投奔梁山。此時的王倫更加顧慮叢叢,如果留下這幫人,比留下林沖更可怕。事實也是如此。這幫人打家劫舍更專業、更猖狂。所以他們也是打破王倫寨主夢的。

林沖此時不高興了。他曾經與晁蓋同病相憐,對王倫做法自然不認可,又受了些吳用蠱惑,所以他火併了王倫。

理性分析一下,林沖火併王倫,不是為己,而是為人。而且,林沖出手絕對有勝算,這才是武林高手。為了留下晁蓋等人,殺了王倫,這種火力正是林沖脾氣的完美展示。他不怕王倫和其他兩個首領以及一干嘍囉。

我個人認為,這就是林沖,這也是人們同情林沖、喜歡林沖的原因所在。不知道我的觀點符合不符合您的思路。


履和齋


說出真相真的是挺殘酷的。林沖骨子裡是膽小怕事,欺軟怕硬的。

林沖是個精細的人。他非常清楚誰能惹得起 誰惹不起。高俅父子他是真的惹不起,高俅地位高,人又詭詐。林沖鬥不過。這一點林沖非常清楚。他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所以他隱忍。

而王倫的無能,林沖看得一清二楚。火拼王倫這事在林沖心裡指定是想過好幾會了,只是沒有機會。

只要時機成熟,殺了王倫並沒有任何風險。況且晁蓋沒有上山之前,王倫這幾個人的關係,這幾個人的能耐,林沖是心中有數。林沖是不會幹沒有把握的事。

所以從中可以看出,當年王倫不希望林沖入夥,也不失為正確的主張。不狠不陰也是壓不住林沖的。林沖與楊志廝殺之際,王倫也想請楊志上山,與林沖相互牽制。所以只能說王倫絕不是像林沖說得那麼不堪。只能說是命運不濟。段位太低。

林沖身上的奴性的確很可憐。可憐一身高強的武藝。可憐一腔心細如髮的精細!

一生無害人之心,一生為他人做嫁衣。最後落得個孤家寡人,從來未暢快的活過一天。

林沖的弱點其實我們的大多數都有,這也是人活著的悲哀。林沖是真老實,真懦弱。

也是真真正正的愚笨。


靈迅風水出謀劃策


在小說《水滸傳》中,林沖之所以對高俅父子無奈、無脾氣,而對待王倫時脾氣那麼大,主要是因為,林沖在這一前一後兩件事情發生的時間段裡,他的性格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其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都應該是隨著人物的經歷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的,林沖就是這樣一個塑造的比較成功的藝術形象,比如說他的性格,就在風雪山神廟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一個隱忍的體制內的小軍官,變成了充斥著暴力的江湖豪客。

林沖對待高俅父子沒有脾氣,是因為那時的他,還貪戀著自己的穩定的生活,以及那份微薄的俸祿。

林沖趕到調戲自己妻子的那人身邊時,一手搬過那人的肩膀,一手舉起來就要打,可是,當他發現那人竟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高俅的義子的時候,舉起來的那隻手,就慢慢地放了下來。為什麼呢?

林沖在回答魯智深的疑問的時候,說的很明白:“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

後來,即使是小衙內繼續設計林沖的娘子,林沖也沒有敢對小衙內下手,僅僅是想要報復陸謙一下,就如同有人欺負了他,而他卻只敢回擊人家的狗一樣。

後來,林沖被髮配到了滄州的草料場,遇到了以前的舊相識李小二,說起前事來,都是一口一個“高太尉”,可見,即使是到了被髮配的時候,林沖還希望能夠再次回到以前的生活狀態呢。

在山神廟裡,林沖聽到了陸謙的計策時,被徹底激怒了,就在這個時候,林沖的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因為颳大風,所以林沖不得不用一塊大石頭頂住廟門,也正是因為這扇關著的廟門,才能夠讓林沖聽到高俅對他的趕盡殺絕的計劃。林沖終於暴怒了,跳出門外,殺了陸謙等三個人,把他們的頭割下來,祭奠在廟裡的供桌上。從此,林沖也改變了自己以往的謙謙君子的行事作風,用一種新的面貌開始行走江湖了。

林沖在路上遇到柴進的莊客的時候,就是一個明證,他在向眾人多次討酒吃未果的時候,開始發起了脾氣,用花槍把炭火向眾人身上一攪,接著又用槍桿打跑了他們,自己快活地吃酒。這在以前的時候,林沖是幹不出來這樣的事情的。

林沖之所以能夠火併王倫,除了他在王倫的手下,長期地受到排擠以外,還有他善於審時度勢的因素。

林沖到了梁山以後,在王倫的手下,過的也是很憋屈的日子,但是他只能忍著,因為杜遷、宋萬以及朱貴,都是王倫的人,自己畢竟是寡不敵眾。再說,即使是自己能夠殺得了王倫,那以後呢?林沖並不是一個能夠領袖群雄的人物。所以說,此時的林沖,並不是像以前那樣的隱忍,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正是晁蓋一行人的到來,才給了林沖火併王倫的勇氣,自己既有了幫手,事成之後,還能夠有義薄雲天的晁蓋來領導梁山,所以說,林沖的火併王倫,也是有他自己多方面的考慮後才做出來的舉動。


煙雨江南話紅樓



不是林沖無脾氣,而是王倫把林沖逼到了絕路。

林沖在對待高俅父子的事情上,一忍再忍,直到了風雪山神廟,才迫不得已殺了陸虞侯和差拔幾個,雪夜上了梁山。

而在山寨之上,林沖也是忍氣吞聲的忍了好久,甚至被白衣秀士逼到了走投無路的邊上,也不曾動怒殺人,只怨自己身乖運蹇,不逢明主,一直壓制著心中的怒火和不平,甘做梁山泊的第四把金交椅。

若是論及林沖的能力和修為,起碼也是佔山為王的材料,就是因為林沖的忍耐和退讓,才讓王倫把自己逼到了牆角,一時間無路可走,無計可施。

但林沖的肚子裡分明蘊含了發洩不出去的怨氣,只是隱忍著不發作而已,就像他在草料場,若不是那幾個人火燒了他的棲身之地,甚而要撿幾塊他的骨殖去邀功請賞,他也不會衝出來槍挑了那三個傢伙。

而梁山之上豹子頭手刃王倫,實在是王倫把事做絕 ,逼得托塔天王和林沖沒了轉圜的餘地和空間,這才迫不得已懷揣利刃火併了王倫。

翻檢書中一應描述,也不會看到林沖血灌瞳仁的憤怒狀,除了他的絕對仇人高俅陸謙等人。能忍耐一時則會忍耐下去,直到憋得不能再行忍耐下去,才怒焰沖天的爆發出來,這也符合他在整部書中的一貫形象。

只是白衣秀士趕上了這個倒黴點,也碰巧晁天王一干人等英雄聚義,林沖是英雄相惜,自然會看不慣王倫的所作所為,臨時爆發也是情理之中,要怨也只能怨王倫這老小子太不識抬舉,一介腐儒窮酸,卻硬要充大作妖,只能是自取其辱,自尋死路。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