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春秋青铜附耳蹄足蟠螭纹(铭文)列鼎

滕州市春秋青铜附耳蹄足蟠螭纹(铭文)列鼎


滕州市春秋青铜附耳蹄足蟠螭纹(铭文)列鼎


滕州市春秋青铜附耳蹄足蟠螭纹(铭文)列鼎


滕州市春秋青铜附耳蹄足蟠螭纹(铭文)列鼎


滕州市春秋青铜附耳蹄足蟠螭纹(铭文)列鼎


滕州市春秋青铜附耳蹄足蟠螭纹(铭文)列鼎

国家一级文物,滕州市薛国故城发掘,口径40cm、高31.9cm,重18926g

附耳直立,马蹄形足,有盖,平顶,盖顶四周有三个长方形钮,中间一半环形钮。子母口,微敛,唇厚,腹微鼓,圜底近平。盖顶及腹上部饰蟠螭纹,腹下部饰垂鳞纹,耳外饰s形纹。

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代,鼎是青铜礼器器中的主要食器。具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燕享等多种功能,是古代社会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商代墓葬中发现的鼎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等级差别,到了西周时期,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等级森严的的列鼎制度。

据《礼书》记载:西周时期祭祀和宴飨时经常以奇数的列鼎和偶数的列簋配合使用。

天子用九鼎(三陪鼎)八簋,第一鼎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

诸侯七鼎(一陪鼎)六簋,称大牢,减少鲜鱼、鲜腊两味。

卿大夫五鼎四簋,称少牢,鼎实为羊、豕、鱼、腊、肤。

士三鼎二簋,鼎实是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