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备真备:深谙儒学的日本改革先驱

在日本历史的武家政治之前,对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有突出业绩的人士多如过江之鲫,其中,吉备真备向日本广泛传播了中国先进文化,特别是儒学思想和文化,对奈良时代的日本封建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吉备真备:深谙儒学的日本改革先驱

吉备真备出身于没落的小贵族家庭,其父曾是下级军官,其亡妣有移民血统。他本人22岁时被选拔为赴唐留学生,在唐居留长达17年。

他“留学受业,研览经史,赅涉众艺”除认真学习五经、三史外,又研兵法、法律、教育及天文、历法、音乐、礼仪及建筑等。在所有遣唐的留学生中,真备以刻苦钻研、省吃俭用攒钱搜购典籍、科技仪器、武器等著称。

735年真备随遣唐使团返日,向日本朝廷献上的计有:“献唐礼一百册卷、太衍历经一卷、太衍历立成十二卷、测影铁尺一枚、铜律管一部、铁如、方响、写律管声十二条、《乐书要录》十卷,弦缠漆角弓一张、马上饮水漆角弓一张、露面漆四节角弓一张、射甲箭二十只、平射箭十只。”

吉备真备:深谙儒学的日本改革先驱

在留唐学生中亲自带回日本并献给朝廷如此众多文典、武器者,在真备之前从无先例。

吉备真备返日后被委任为大学寮中的大学头之助。他亲自执教,开设了明法、五经、文章、算学、音韵、书法等六科。

在日本,对中国的《史记》《汉书》《后汉书》进行系统讲授的,是始于吉备真备。真备在孝谦女皇当皇太子时,他还担任她的导师。

吉备真备:深谙儒学的日本改革先驱

吉备真备对大学寮的教育制度和祭孔均有改革。他力主入学者不再按是否贵族出身和等级之高低,凡年龄在13-16岁的官吏子弟只凭学识选定即可,以传授儒学思想为根本,祭孔的服装、仪式等均仿唐制不变。

吉备真备尤为突出的业绩是在军事、政治和司法上所进行的改革,他对中国古代的兵圣孙武极为推崇,热心传播《孙子兵法》,并在解决764年9月“惠美押胜之变”(即藤原仲麻吕的军事叛乱)的历史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仅用17天,便平定了叛乱。

吉备真备:深谙儒学的日本改革先驱

功勋卓著的吉备真备72岁时由中纳言晋升为大纳言,后又升任右大臣。此后他再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计有:废除《垦田永世私有令》,以解决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化。奖励种麦、安定民生准备应付各种灾荒,为了对国司、郡司官员考核业绩,令在奈良壬生门西边,竖立起两根大柱,一边写道:凡受官吏欺凌虐待者可来申诉。另一边写道:百姓遭冤枉而无辜受罪者,可来此上告,统由弹正台受理。

综合来看,吉备真备的一生,就是从事中日友好交流的一生。他毕生辛勤、廉洁自律,本人从无显贵姻亲关系。

他坚持儒学、佛学并用,厉行文武兼备,深入推行政治、司法改革,在将盛唐文化传日过程中有突出贡献。

吉备真备:深谙儒学的日本改革先驱

在他本人原著的《私教类聚》中,要求严教子孙应厉行“内外五戒”,对“仁义礼智信”,言行必遵。

他与自青年时就赴唐入仕的阿倍仲麻吕(晁衡)等至交挚友,在中日交流历史上贡献卓著,中日的历史学者们应对吉备真备等贤哲的伟业进一步研究、论析和广为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