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作者 | 猫叔


因为《大明风华》的带动,我们欣喜地发现,历史剧似乎正在复苏。

自开播以来,《大明风华》收视率和网络讨论度就不断攀升,不仅稳居优酷剧集热榜第一,而且csm全国网、城市网双网收视持续第一,连续占领晚间黄金时段收视榜第一,成绩斐然。


更重要的是,《大明风华》在创作中保持着一种历史的胆识、襟抱和恢宏的气度,摒弃了以往历史剧的创作套路和模式,拒绝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故事程式化的过往经验,而是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独特视觉和叙述文本,为历史剧乃至国剧的创新性表达,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如今《大明风华》已经收官,现在回头来看我们会发现,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历史剧,像《大明风华》这样引人瞩目。

网视互联(ID:wxs360)独家采访了《大明风华》制片人、好酷影视CEO姚昱竹,对《大明风华》进行了一次复盘,也聊了聊历史剧的现状与看得见的曙光。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题材创新:无法被定位的《大明风华》


在《大明风华》之前的这几年,整个行业一直面临着“只见古装剧,不见历史剧”的困境。

在姚昱竹看来,“只见古装剧,不见历史剧”会逐渐成为古代题材电视剧的一种常态,因为有大量网络文学进入影视行业。“网络文学为了最大化吸引读者,会降低门槛,架空历史,加入很多新奇的设定。那么根据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自然也就成了架空剧。一部类型剧集受到追捧,很快就会有大量的同质化产出,所以架空剧受追捧的阶段,自然也就会产生‘只见古装剧,不见历史剧’的一个行业现状。”

但是姚昱竹也表示,在调控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其实历史剧和时下流行的古装剧也进行了融合,架空剧向历史剧靠拢,历史剧向古装传奇渐进,大家在题材类型上其实一直是在维新、求变的。

而《大明风华》其实就是维新、求变的结果。《大明风华》在正剧表达之外,和其他类型进行了交叉结合,是古装剧五种类型模式以外的另一种全新模式。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按照观众的分类,古装剧领域大概分出正剧、传奇、戏说、架空、穿越等类型,但要用一个定位来定义《大明风华》是很难的。

如果说《大明风华》是女性向剧,但它的男人戏、战争戏一样浓墨重彩;如果说《大明风华》是男性向剧,它又把烟火气和人情味表达得传神且细腻。《大明风华》既没有把严肃历史变成宫廷权谋恶斗,也没有变成调笑煽情的花边趣闻。我们几乎无法用以往的任何一个历史剧类型去定位《大明风华》,也无法为这部剧寻找到一个对应剧目,更没法为《大明风华》贴上某个单一的标签,因为《大明风华》在历史剧里非常少见。

因为“少见”,所以新鲜。正是因为《大明风华》这种类型的剧集稀缺,突破了行业题材同质化的困境,打破了观众对历史剧的刻板印象,所以让观众产生了在类型上的新鲜感,也让《大明风华》在一众剧集中极具辨识度。

在姚昱竹看来,“我觉得用怎样标签化的称谓论定它不重要,故事精彩让观众喜欢、爱看、共情了才最重要。”


事实上,在创作之初,因为政策的需要,姚昱竹就拍板调整掉了原本的大女主结构,也摒弃了宫斗、弱化了权谋等元素。《大明风华》虽然开篇由“靖难之役”切入,但权谋争斗的戏份也都被压缩了,“我们其实是把叙事视角放在家庭生活当中,用接地气的人间烟火味去冲淡权谋硝烟味。”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以家写国,用皇族家庭视角打开中国历史的纵深空间


《大明风华》出现的意义在于,它突破了此前国产历史剧日益同质化的表达模式,探索了打开历史文本的另一种方式:以家事讲国事,用家庭视角打开中国历史的纵深空间。

这也让《大明风华》不仅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而且并不缺乏思想意蕴和生活气息。在《大明风华》中,我们看到帝王之家同样有着普通家庭的喜怒哀乐,朱氏家族的“家长里短”,记录着大明王朝的兴衰变迁。

姚昱竹告诉网视互联,在创作初期,整个主创团队就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详密严格的历史梳理和考证,创作中也有意恢复了九个重要历史现场:靖难之役、郑和下西洋、朱棣北征死于榆木川、朱棣秘不发丧、朱高煦乐平造反、喜峰口之战、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这九个历史现场环环布局下来,不仅保证了几代帝王的命运都囊括在里面,也保证了在历史大节点上不会游移偏离。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正是基于“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理念,《大明风华》对明朝历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都得以艺术表现和形象塑造。但同时也做到了打破历史幻觉,靠精彩的角色和情节去和当代的观众们做情感沟通。

“虽然是历史剧,但我认为创作过程中的第一要义还是去用情感的真实和人物的丰满去打动观众,完全可丁可卯的历史真实不会是艺术创作的最高目的。”

确实,历史剧一方面扮演着传递历史精神的重要角色,因此要尊重历史,不能篡改史实、张冠李戴,但另一方面历史剧毕竟不是教科书,艺术创作需要具有虚构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否则就成了历史的附庸。

以家写国,将历史人物人性化处理,对皇家亲情、人物关系模型进行了创新性的拆解和描绘,《大明风华》的主创团队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创作的。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因为秉承着这样的创作思路,《大明风华》赋予了朱棣更多的人性,让他在晚年纠结于曾经的过往,说出“自己是罪人”的台词,呈现出了帝王杀伐决断背后的内在情感,这是把皇帝拉回到人,拉回到家庭的小场景里,这样就赋予了人物更多层次和人性,让角色立体可感起来。


包括朱棣离世的那场戏,“我们拍皇帝驾崩,并没有拍一圈人在那里哭啼。而是用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手法,让朱棣的离去充满了英雄长存的气势和家庭的温情。先是太子朱高炽在梦中与朱棣相见,再以残阳如血的画面送别骑马远去的帝王,远处的天空是明朝的疆域版图。”这样的艺术化创新表达,在《大明风华》里随处可见。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在姚昱竹看来,创作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映射和改变,“在制作《大明风华》的时候,我们从筹备期就想要摒弃了一些如今看来可能有些‘过时’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形象,决定将‘小情小爱’放置在气势恢宏的国史层面。”


所以,“重生”之后的《大明风华》已然是一部以宏大视角讲述“朝堂之上,国变政乱,有爱亦会步履蹒跚”的古装历史大剧。在大部头的基础上有面向现代年轻观众的剧情,在历史剧的基础上进行了灵活多变的延展。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让“历史”照进现实


优秀的古装历史剧往往带有历史批判意识,并自觉承担传递主流文化的使命,它讲述历史,也启迪当下。《大明风华》便是这样。

关于孙太后,《明史》上只有392个字的记载,但是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她纵横数十载。这就要主创团队在宏阔的历史视野内,对历史真实作出巨大的艺术概括,以形成历史叙事的冲击力,在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中塑造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历史内蕴。

谈起孙若微这个关键性人物,姚昱竹表示,“在众多朝堂戏注重权谋相争、斗赢上位,把得到权势视为人生最高奖赏的时候,《大明风华》其实是希望去带观众参透权力争斗的可笑和荒唐的,而孙若微就是带领观众的那双眼睛。”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通过孙若微这双眼睛,我们看到她的勇敢果决,看到她的不畏权贵,看到她为了保护自己认为应该保护的人而义无反顾,也看到了朱氏家族的起起伏伏。更关键的是,从她和老皇帝和小太孙相处,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平等的态度,从释放战俘、化战为和,也可以看到她对于战争的态度。

《大明风华》里带出了诸多离愁别绪、国仇家恨,那么什么是能够破题的最终要义?“放下仇恨、与世和解,孙若微代表着繁华浮世之外的透彻” , “除了与世和解之外,就是放下恩怨,与自己讲和。”姚昱竹这样回答。

朱棣去见已成僧人的建文时,台词经典,直指人心。而在听完建文的开导,那一声“谢谢大师”,放过了建文,也放过了他自己。“包括孙若微,她给自己背负了太多,也是在那一次与建文的见面后,她才真的懂了和自己讲和。这些都是我们在保留人物和时代原有精神的基础上,希望同样映射时代价值观体系,在时代包裹下,与时代共鸣的精神表达尤为重要。”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大明风华》不仅给了“朱家五子”足够的戏剧空间,后宫女性角色也同样可圈可点。比如胡善祥,在一个男权社会里,她作为一个后宫女人,却可以做到不畏男权敢于直起搏杀,同样具有着很强的现代精神。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正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朱皓峰评价的那样,《大明风华》难得地兼顾了历史的厚重感与当下的社会性,摒弃了以往的常规视角。以孙若微的视角做串联,在尊重历史精神的前提下,用相对轻松、日常化的笔触来展现朱氏家庭的传奇。不仅让家国情怀这些宏大的主题、思想组合通过每一个具体的情节和对话,浸润到受众的视野和思维里面去,而且也在剧里深刻展现出了女性意识。

观看《大明风华》,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对历史走向和关键历史事实的尊重,通过真实或合理虚构的细节传递历史精神,传达人物神韵。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那些看似琐碎的真实细节蕴藏着饱满的人性光辉。

正因如此,虽然明朝那段历史已经过去几百年,但《大明风华》里的故事却并不让人觉得遥远,有太多的细节能够触动人心,有太多的场景让人感同身受,历史剧拥有了穿透历史、打动人心的力量。毕竟很多事情,古今同理,人性使然。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在过去,古装历史剧在影视剧市场上其实并不是很受观众“待见”,尤其是年轻观众。


但是,《大明风华》的播出,证明年轻人不仅喜欢观看历史作品,而且他们正以多元的形态转换视角,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理解、阐释历史剧,并赋予其更多的解读和更宽广的生命。


《大明风华》在高度还原历史的前提下加入了适度的情感戏,而且情感并非单指当下市场中主打的爱情元素,也包括国情、家情、兄弟情。于是,“老朱家的大明生活”应运而生,“若基cp”的爱情线、母女亲情线都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时代的包容性成为了《大明风华》与年轻观众之间的黏合剂,如果说《大明风华》是一位很好的“传达者”,那么观众则是能注入新灵魂的“回应者”。

这样的创新性表达,不仅吸引了一大波历史剧粉,而且对年轻群体也产生了明显的集聚效果。因为《大明风华》丰富饱满的情感表达和一定程度的现实参考意义,让每个观众的社会身份与家庭角色在剧中都可以得到映射,即便是年轻观众,也同样可以引发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我们真的很幸运,要感恩”


《大明风华》从筹备到播出花费了4年时间,经历了9次送审,两次撤档,反反复复不断地修改。

古装剧能够做到网台联播,确实不易,尤其是在2019年古装剧普遍受限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它的传播覆盖面更广,受众抵达率更高,影响力更大。

姚昱竹透露,其实当时一线卫视对《大明风华》都很看好,几家电视台都纷纷伸来橄榄枝,但是湖南台动作更加快,跟版权方优酷也是达成了一致的默契。于是《大明风华》最终选择了在湖南卫视和优酷平台播出,

事实证明,《大明风华》确实不负众望。

《大明风华》上线后,不管在湖南卫视还是优酷平台,都表现不错,在优酷是独播剧热度冠军,在湖南卫视是59城、全国网冠军,即便收官后,豆瓣、知乎等平台上网友对剧集的自发讨论依然源源不断,形势热烈。而且多次占据微博剧集榜首位,微博话题#大明风华#阅读数更是高达35亿。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不仅如此,很多同行朋友比如于正、汪海林、李星文老师均给予了《大明风华》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也发文肯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1月7日,在《大明风华》专家研讨会上,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朱皓峰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大明风华》是湖南卫视剧场2019的收官之笔,也是2020的开年首张,对于湖南卫视在2020年的电视剧市场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阿里文娱优酷总编辑张丽娜则对《大明风华》的势能进行了高度评价,“真正的好剧根本不需要迎合,大家都会认可这样好的内容,而且也会给整个市场一个坚定不移的士气”。《大明风华》作为内容与平台同频共振的优质范本,也将激励整个行业与市场的持续产出。

“《大明风华》能有现在的成绩,我个人来说是满意的,也是感激的。”谈起《大明风华》的播出情况,姚昱竹充满了欣慰和感激。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同行,他们跟我们一样努力地专注地做内容,但是由于市场的变化,还没有呈现的机会,相比他们,我们真的很幸运,要感恩。”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事实上,《大明风华》的成功,与姚昱竹以及好酷影视一贯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

不管是之前担任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交易管理中心主任,还是现在担任好酷影视CEO,姚昱竹一直都秉持着“优质项目求创新,匠心文化铸精品”的理念,而且与多位业内专业人士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包括金牌编剧、黑马导演且包揽中国影视最高奖项的张挺,顶尖导演御用美术指导、多次荣获美术设计最高奖项的赵海,著名影视剧编剧饶俊等。

姚昱竹透露,除了《大明风华》外,好酷影视目前还有多种类型剧集项目在推进开发,比如说以经典神话传说为蓝本的神话冒险故事《哪吒降妖记》;借助两位治河名臣靳辅、陈潢的一生,展现了康熙一朝所有关于治河冲突和功绩的《天下长河》,这个项目还是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重大题材项目;还有展现当下年轻人恋爱观、价值观、婚姻观的90后年轻夫妇故事《和你在一起才是全世界》;改编自阿里文学热门同名小说的优酷定制剧《妙手小村医》,以及芒果TV定制剧、根据豆瓣高分小说《我的妄想症男友》改编的《她和他的恋爱剧本》……

虽然好酷影视成立只有3年,但如今《大明风华》的播出,已经让我们对这个新公司的后续作品充满了期待。

让“历史”照进现实 | 专访《大明风华》制片人姚昱竹

尤其在历史剧遭遇创作瓶颈、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好酷影视愿意舍弃过往历史题材的程式化套路,大胆地用《大明风华》为行业探路,这本身就显得难能可贵。

在采访中,姚昱竹一直在强调,“对于我们创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一部好剧,是不是一部能牵动观众的心、能追下去、并能让观众对剧中的人物有所触动的剧,就像《大明风华》能让古装戏透过六百年的时间来打动观众,这个东西是我们最最最强调和最最追求的东西。”

观众在变得日益成熟和理性,作为创作者也必须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更多像《大明风华》这样的作品,更多像好酷影视这样的公司,能够不被所谓的市场绑架,不被既往的经验裹挟,勇于尝试新形式,敢于尝试新题材,用专业讲好故事,用诚意打动观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