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为何600多年都没人敢挖?

黄益坦


第一、清朝作为非汉人的统治者,想要很好的统治汉人,就必须尊重汉人,而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汉人对他十分的爱戴,如果清朝擅自对陵墓进行破坏,那么肯定会导致汉人对清朝的厌恶,可能会引起兵变,所以在清朝统治期间,不仅没有去破坏朱元璋的陵墓,反而对它进行了很好的保护。

第二、

当时为了防止陵墓被挖掘,朱元璋的陵墓主墓道被修建在一个比较偏僻的位置,所以盗墓贼就算是打算盗掘,也可能找不到主墓的位置,而且在陵墓上方放置了大量的鹅软石,这是一种流沙式的防盗系统,几乎没有破解的方法。


栋栋说史


古代不少人为了发财而打起发死人财的主意,既是盗墓,在盗墓界中,最令人惊喜的就是发现帝王陵墓,相比官员、贵族的厚葬,帝王更是陪葬有数不尽的金银珠宝,其价值连城,使得普通人能富贵三代。所以历代很多帝陵如何没有得到保护,皆成为盗墓贼的主要光顾目标,然而明朝的朱元璋却是一个例外,据说他的陵墓600多年来都没有人敢动,这是为什么?

朱元璋驾崩后被举行盛大葬礼仪式,之后在南京附近的紫金山的皇陵下葬,并且被称为明孝陵,现今已经过了600多年一直未受盗贼侵扰。相传当年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让风水大师找了到位于紫金山麓独龙阜的一处绝佳风水宝地,可惜早有一个南北朝时代的高僧安葬在那里,其名字为宝志禅大师,后来朱元璋听说此宝地只能兴旺一人,于是就把宝志禅师的遗骸遗走。

明朝洪武14年,明孝陵开始动工,历时二十五年才修建完成,里面架构基本模仿明朝宫殿,有楼阁有望台等,而且周边种满青松,陵墓依山旁水,气候怡人。

据说朱元璋当年还叫人在自己的陵园山林里养了1000多头鹿,每一头鹿都被系上了一只银质牌子,写着:“盗宰者死”,后来明朝皇族担忧先祖的陵墓被人骚扰并且鹿被人猎杀,就陆续派遣了一万多士兵前去看守明孝陵,最终这批军兵就在那里生根繁殖,后代子孙就成为了明孝陵的守陵人,那么一些盗墓贼敢摸进去盗墓无疑是作死。

1998年,我国南京文物保护局派出考古人员采用近代设备对明孝陵进行精密勘察,前后花费6年左右时间,终于大概摸懂了明孝陵的结构。首先,明孝陵当年开建的时候,是从石山中间腰斩垒挖,因此工程异常艰巨,因此内部的架构十分隐秘,从外面根本无法勘察出地宫入口,所以就连近代的技术都很难对朱元璋的陵墓开挖,何况古代的三五个盗墓贼。

另外明孝陵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明朝帝王都经常来祭祀,并且一直拨款派人坚守,容不得任何人靠近,就有专人负责打扫落叶,去除杂草等,可以说是一个皇家禁地,所以使得明孝陵能充分完整的保存下来。

可惜这种保护维持到清朝初期就结束了,满人执政后,开始追杀朱元璋的子孙,欲斩草除根。当一切办妥当后,清朝为了稳住民心,彰显自己的大恩大德,于是就拿明孝陵作文章,重新下命令派守陵人来保护明孝陵,以及明朝的十三陵等。

后来康熙游江南的时候,还特意跑到朱元璋的墓前对其举行祭祀仪式,还叫工匠刻了一块“治隆唐宋”的石碑立在那里,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帝游玩江南的时候,听说自己的先帝也曾拜过朱元璋,于是也一样模仿,前去明孝陵祭祀,还说了一堆感概的话语,如果朱元璋九泉有灵的话估计会被气得吐血。

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也带部下去到明孝陵祭祀朱元璋。不过这些帝皇都祭拜朱元璋陵墓也起到一些防贼作用。毕竟受到当今执权者的尊重,使得明孝陵长期有人看守,百姓也敬重几分,一般盗墓贼在打主意之前,也会考虑到当今帝皇的感受,不敢随便去盗挖明孝陵。最主要是朱元璋陵墓建造得犹如铜墙铁壁,入口难找,盗挖难度非常高,因此才得以完整的保存600多年。


猫眼观史


朱元璋的陵墓为何这多年都没人敢挖?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明十三陵中埋葬了13个皇帝,而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那三个没有埋在十三陵的皇帝是谁呢,朱元璋就是这三个皇帝中其中一个。


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在南京,叫明孝陵,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朱元璋生前选择的陵寝位置在玄武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这可是一个风水宝地,相传这里只能兴旺一人。


(明孝陵石像)


这还有一个小故事,南朝梁代的一个名僧叫宝志禅师,他生前发现这儿风水极佳,于是死后就把自己安葬在这儿。


朱元璋发现了这个风水宝地,也听说了这个宝地只能兴旺一人,于是就把这个禅师的墓迁走了。


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命令民工开始修建自己的明孝陵,开始修建的第2年马皇后就去世了,所以马皇后被提前葬入了明孝陵。


马皇后的一生以“慈孝”出名,奉行“以孝治天下”,封号“孝慈高皇后”。所以把这个陵墓命名为“孝陵”。


明孝陵的修建先后动用了10万多人,到永乐三年正式修建完毕,经历了整整25年的时间。


明孝陵的面积170万平方米,也是规模最大的陵墓之一,参照了唐朝和宋朝帝王的地宫设计,整个建筑恢宏大气。


明孝陵亭台楼阁样样具备,整个陵墓四周松柏错落有致,四季常青,陵园整体上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明孝陵石像)


当年陵园刚建成时还放养了数千头梅花鹿,每个路都有银牌标志,还印有“盗宰者抵死”的字样。建成后为了保护陵园,安排了一万多人专门来看护陵园。


数10年后,太平天国战火烧到南京,明孝陵差点毁于一旦。 到了清朝同治年间,曾国藩奉命修复明孝陵,使得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寝得以恢复。


一直到今天,明孝陵经过了600年的战火纷飞,除了墙漆有些剥落,墙体局部轻微坍塌,个别地方出现细小裂缝,其他都保存完好没有任何破损。当然地宫中的宝物也一样完好无损。


那明孝陵为什么能够安然度过这600年呢?


1、特殊的防盗措施


明孝陵本身就是由一座坚固的石头山改造而成,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独龙阜,以往的石头皇陵建造都是从上向下扒开,一直扒一个深穴,然后在这个深穴内建成一个陵寝,建好后再封顶。


可是明孝陵建造时采用的是对着山体横向凿开,把内部挖空建成一个悬宫,然后再把这个横向墓道封好。这样的建筑是坚固无比的,如果没有炸药盗墓贼从顶部盗墓那是行不通的。


这样的一个横穴式设计,横向墓道就是通向陵墓的唯一通道,而对于这个横向墓道的位置也是经过了充分的考虑和反复的推敲,墓道口偏向一侧而并非在正中间,进入这个墓道口后,墓道就像迷宫一样弯弯曲曲没有一点规律,这也增加了盗墓者的难度。


最关键的是地宫口到底在哪、是怎么样被封住的,这都是个谜,盗墓者根本就找不到入口,就更谈不上盗墓了。


(明孝陵导图)


再者设计者采用了古代流沙防盗的方法,那就是在墓顶上人工填充了鹅卵石层,一旦受到震动,鹅卵石便会发生滚落,鹅卵石滚落就有可能把盗贼活埋,这也是增加防盗的措施之一。


可见明孝陵的设计堪称完美!


为了防止盗墓,还有一个迷惑人的事情:朱元璋死后,出殡当天有13支送殡队伍同时出发,这13支队伍车马、人数、规格都相同, 除了少数几个知内情的外,其他人就不知道哪一个的棺材中是朱元璋了。


2、历史机缘


明孝陵能够保存完好也有历史原因,明朝初期守护皇陵的军队就一万多人,朱元璋死后都是他的子孙作为历代皇帝,出于他们对朱元璋的爱戴肯定对皇陵倍加保护。


到了清朝,清政府为了收买民心特地下令保护明十三陵及明孝陵,康熙继位后,每次南巡到达南京,必定到明孝陵祭拜。


康熙皇帝的态度和礼数,出乎了父老乡亲数万人的意料,没有不受到感动的,同时他也派人保护明孝陵。


(明孝陵)


即使一直到了民国,孙中山也带着官员到南京明孝陵,祭拜这位明朝开国皇帝。 从康熙到孙中山足以看出历代对明孝陵的重视程度,这不仅反映了每个朝代对这个古建筑的重视,也反映了对这个明朝开国元君的尊重和爱戴。


到了民国蒋介石定都南京,明孝陵就在南京市区附近,自然就使得明孝陵得到了有效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国泰民安,中国日益强大,国民素质也有了很大提升,文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所以说从朱元璋死后,一直到明朝灭亡,还有接下来的清朝及近现代的每一个政权,都对明孝陵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3、地理位置


明孝陵的位置在南京政府的附近,即使在动荡年代也有军队驻扎在这里,这个位置本身就是对明孝陵的一种有效保护。


(明孝陵)


明孝陵坚固无比加上它特殊的防盗措施,凭当时的盗墓工具是是很难打开的,除非使用炸药。


即使如果遇上孙殿英那样的盗墓大贼,他也得顾及明孝陵的地理位置不会制造出太大的动静。

所以说明孝陵有了靠近南京政府这个优势,盗墓者即使有贼心也没有贼胆。


作为我国明皇陵之首的明孝陵,代表了明朝建筑和石刻的最高成就。明孝陵被列为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点,理应受到特别保护。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凝时空


历史漫谈君


朱元璋的墓虽然建得也不错,但是那里有不透风的墙。

你再牛的墓,总归是墓,历史上官盗的事情多了去,你一两个盗墓贼挖不开,人多了可就保不准了。我们想想慈禧墓,虽然也异常坚固,但是被孙殿英炮弹一炸还不是挖了。

不敢挖其实说到了重点,不是说里面有多复杂,有多强大的机关和鬼神使盗墓贼害怕,这些虽然有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敢挖的人除非活腻味了。

得以保存,我们得从历史上找真相。

没胆量挖的“陵墓”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第一任皇帝,他的陵墓自然属于明朝第一个帝王墓。而朱元璋陵墓的选址在南京紫金山,就山而建,是典型的唐宋风格。帝陵(孝陵)从洪武十四年建,历经25年完成。

建成后的第二年,马皇后去世葬于孝陵。1398年,朱元璋也去世后与马皇后合葬入陵,由建文帝一手操持葬礼。

从那以后,建文帝便在帝陵组建驻扎了护陵军队――孝陵卫。从这时开始,孝陵卫一直伴随到明朝灭亡。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孝陵卫由5所够成一卫,和当时的锦衣卫制度差不多,每所的人数为精挑的1120人,整个孝陵卫为5600人,实行世袭护陵。这种严密的把守,除非真是盗墓贼活腻味才会打陵墓主意。

陵墓保护得当

虽然明朝覆灭后,李自成占领北京,但是为了笼络人心,不仅葬了吊死的崇祯皇帝,更命人去孝陵祭拜,自然也不会打明孝陵主意,要是挖了,自己民心难服,也就真的成了强盗了。随后清军入关,清朝建立。

清朝建立后,清政府对明代皇陵的保护也被纳入政治课题,而且还对草草下葬的崇祯明思陵进行过两次修善。同样也是和李自成一样,笼络人心,但还有个目的,为后世树立保护帝陵之标榜,毕竟古代死者为大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



就这样,在两朝政府的保护下,明陵里包括朱元璋陵墓在内的所有皇帝陵墓都得以保存未被盗掘。

清朝覆灭后,明清两代的帝王陵墓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像孙殿英这些不法分子借助国内混乱,国民政府无暇顾及打起了陵墓主意。才有了后面的清东陵被盗之事。


挖清陵和挖明陵是两码事,至少像孙殿英要找个借口。你说你恨清朝,恨慈禧而挖坟听起来有那么几分道理。明朝和你十万八千里的年代,挖明陵自然说不过去,就这样,明朝皇陵又躲过洗劫。


壹点论史


不是不敢动,而是没机会动。

先说主因。

明孝陵能历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共和国五个时期600余年而不被盗挖,究其原因在于各个时期的政府对于明孝陵的保护。



首先明朝自然不用多说,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陵墓自然是受到明朝历代皇帝的严格保护,有着专门的护陵军队,初期为5600人,隶属于亲军卫指挥使司,受南京中军都督府节制,嘉靖四十一年(1562),裁撤至500名,归神宫监节制,所谓“神宫监”是指掌太高各庙洒扫、香灯等事的十二监之一,为宦官衙门。当然,即使是守卫力量降为500人,守卫孝陵亦也是完全可以的,毕竟孝陵位于南京城中,作为陪都,守卫南京的兵力绝对不弱,三省六部皆在此,因此500人专门守卫明孝陵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同时,明朝对于孝陵的守护不但是表现在派兵守卫上,还表现在律法上。《明史》曾有这样一段记载,“车马过陵,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明朝定制无论是谁,就算是守陵的大臣也需在外郭大金门“数百步外”下马,然后步行至陵区,而违者则以大不敬论处,轻者杖责,重者问斩。



明律还定,擅自入孝陵陵门者棍击一百,未入陵墓门,而入太社门棍击九十,未入太社门则减一等。与此同时,负责守卫孝陵的官员亦要受到责罚,如果被认定是未尽责的,则与犯人同罪,犯人棍击几下,官员亦棍击下,如果被认定有失察的,则减三等。

此外,以上是擅入陵寝的刑罚,如果是擅入孝陵且还有谋毁陵墓之举的则是满门抄斩的重罪,不论是主犯还是从犯皆论死,同时其家族的“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不论笃疾、废疾,皆斩;其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若女许嫁已定归其夫,子孙过房与人及聘妻未成者,俱不追坐。知情故纵、隐藏者斩”,就是上至祖父,下至兄弟老婆,不分表兄弟、堂兄弟,十六岁以上皆斩首,十六岁以下,为官奴,家产也全不部充公,而对于女儿、未婚妻、过继于他人的子嗣,只要不是知情不报的,一律可免连坐,反之如果是知情的,则处死。



而如果并没破坏陵墓,只是偷窃孝陵的金银器、牲牢、馔具等财物,虽不至于满门抄斩,但却也是斩立决的刑罚,只不过是不祸及家人。此外,若盗挖孝陵的树木也是要判刑的,处“棍击一百、判刑三年”,若是盗采孝陵的石头,则处“带枷锁一个月,发边疆充军”,若是故意在孝陵的内放火的,则处“棍击八十、判刑二年”。

同时明廷为了彻底杜绝人为毁坏孝陵的可能性,还鼓励臣民举报那些可能或者已经在进行的毁坏孝陵的行为,只要朝廷查证属实,若是百姓捉拿的,则授以文职,若是士兵捉拿的,则授以武职,同时他们不但能得到官职,还能得到犯人全部的财产。当然,若他们只是举报,之后是官府捉拿的,则不给官职,只给财产。与此同时,如果百姓不但不举报,反而是刻意隐瞒的,那朝廷一旦查明,则处“棍击一百,流放三千里”之刑。



如此,就是在明朝如此严格且严厉的防范下,朱元璋的孝陵别说是动,就是能不能进去,敢不敢进去都是个问题。

到了清朝,虽然此时明朝已经亡国,但当时清朝皇帝为了拉拢汉人士族和百姓的心,对于朱元璋的孝陵亦是主动的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给予孝陵应有的待遇。自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开始,顺治就让豫清王多铎多次南下南京,亲谒孝陵。七月,顺治又派太监2人、陵户40名去守护孝陵,防止孝陵被破坏。

康熙年间,康熙更是无比的尊崇朱元璋,南巡时曾五次亲往谒陵,六次遣官拜祭孝陵,且每次祭拜时都行三跪九叩大礼,可谓是礼敬有加(乾隆六下江南时,也得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并也行三跪九叩大礼),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对于孝陵的尊重,是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而也就是从康熙开始,清廷对孝陵开始立碑保护,禁止樵牧,禁止百姓私自入陵,更是严禁盗挖,同时令督抚地方官严加巡察,并派遣兵士前往守陵,因此在清朝统治南京期间,孝陵都被清政府严密保护着,如此也就无人敢去盗挖。



太平天国期间,南京作为清军与太平天国的主战场,因此明孝陵也不能幸免,深陷战火之中,其地面木构建筑悉数被毁,但好在太平天国虽对朱元璋没啥崇拜,但也没有让人去盗挖孝陵,亦也不准他人去盗挖,如此孝陵虽饱受战火,但除地表建筑被毁,其他都安然无事。

此后,清朝收复南京后,清廷又下令两江总督曾国荃对孝陵文物加以整修,并曾建地表建筑。到了清末,在内忧外患下,清朝对于明孝陵的保护虽然已不如从前,但亦没有放弃对于孝陵的保护,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曾联袂在孝陵竖起一块保护孝陵的“特别告示碑”,这块告示牌用中、日、德、意、英、法、俄等七国文字书写而成,其大意是“两江总督端方大人为保护明孝陵的文物不被人恶意涂抹、破坏,所以下令在明孝陵周边设立围栏,以此来保护明孝陵,此后任何来明孝陵参观游客均不能跨过此栏”。



民国时期,民国政府对于孝陵也是秉持着保护的政策,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临时大总统孙文亲自前往孝陵祭奠朱元璋,并上表祭文,在祭文中孙中山称呼朱元璋为高皇帝,并以“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口语来报告自己“光复汉室”的喜讯,由此可见,孙中山对于朱元璋的尊敬,因此,从中亦可窥知民国政府对于明孝陵的重视,及保护的决心。

而后,孙中山去世,民国政府遵循孙中山临终遗言:“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1929年孙中山被葬入与明孝陵同一地点,也就是在这一年,明孝陵被民国政府划入总理陵园,与中山陵一并妥善保护。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先后出台了《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南京市文物保护条例》等对于明孝陵的相关保护条例,如此孝陵得到了全面的保护,随后在1961年,国务院又将其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陵更是得到更为全面,更为严格的保护,同时成立中山陵园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对明孝陵进行24小时不间断防护。

总得说,明、清、太平天国、民国、共和国五个时期的政府对于明孝陵是始终秉持着保护的态度的,因此就是政府对于明孝陵不遗余力的保护,才确保了孝陵600余年都无人敢盗挖。

当然单凭政府的保护,并不能完全的保证明孝陵不会被人盗挖,而孝陵能保证600余年不被盗,这其中还有孝陵自身的原因,那就是孝陵坚固的防盗设计。



据相关考古人员的勘探,朱元璋陵寝所在的独龙阜原是一座十分坚固的石头山,当时修建孝陵的工匠有别于之前的皇陵是从上往下凿出一个地宫,他们是从横向凿入山体,然后从内部掏出一个地宫,这样做虽然很耗时间,但却可以让地宫变得十分的坚固,盗墓者要想盗挖,除了用数十万的民工去用数十年的时间去挖空这座石头山外,就只能用大量的火药去炸开,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动静太大,很容易引起周边的守卫力量的注意,这样他们势必逃脱不了,这样的盗墓又有何意义呢?

同时考古人员还考证得出,独龙阜山体表面至少60%的地方是经过人工修补、堆填的,在明孝陵宝顶高高的封土堆下遍布着有规则排列的大量巨型鹅卵石,这样一旦盗墓者试图挖开独龙阜,其顶上的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把洞填满,这样盗墓者非但出不去,而且连之前他们挖的洞都会不复存在。



如此,就是在这样严密的防盗措施下,及各个时期政府的严密保护下,明孝陵被盗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除非是政府亲自下令挖掘,不然明孝陵永远都不能被盗。


澳古说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是有明文记载以来出身最低微的一个皇帝,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朱元璋幼年时靠为地主放牛打短工为生,1343年朱元璋十六岁时因为家乡发生旱灾和蝗灾并且随后发生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哥哥相继死去,朱元璋在邻居的帮助下才安葬了亲人。随后朱元璋又到皇觉寺出家为僧,其实是在寺庙里做奴工。随着灾害的加重寺庙里也没了粮食,主持只好遣散了众人。

朱元璋以和尚的身份到处化缘乞讨为生,在乞讨过程中朱元璋受尽白眼见识了社会的种种不公。1351年白莲教徒刘福通等人率先发动反元起义,起义军以红巾裹头号称红巾军。红巾军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徐寿辉起蕲州、芝麻李起徐州、郭子兴起濠州。朱元璋受到好友汤和的邀请投奔了郭子兴,朱元璋加入义军后作战勇敢,为人机智灵活逐渐受到重用。

(元朝末年群雄割据形势图)

1355年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掌握了这只队伍,朱元璋采纳老秀才朱升的建议实行“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渐强大起来。第二年朱元璋率兵攻占江南的政治经济中心集庆路(今南京),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以应天府周围为根据地逐次消灭了南方的元朝残部和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中原大破元军,元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明朝极盛时疆域图)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同年徐达攻克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于民修养生息奖励垦荒,恢复发展经济惩治贪腐澄清吏治,史称“洪武之治”。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终年七十一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朱元璋死后葬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的孝陵内,因马皇后谥号孝慈高皇后故名孝陵,后世称明孝陵。

《陶庵梦忆》记载了一个关于朱元璋选择自己和功臣陵墓的故事。

钟山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藏焉。高皇帝(朱元璋)与刘诚意(刘伯温)、徐中山(徐达)、汤东瓯(汤和)定寝穴,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陶庵梦忆》·明·张岱

明孝陵在南京城外钟山风景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孝陵也是中国少数几个没有被大规模破坏盗掘的皇陵,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明孝陵几百年来没有被盗掘呢?

(明孝陵风景)

原因有三,第一,历代政府对明孝陵的保护修缮。明孝陵建成后明朝政府设置了孝陵卫守卫明孝陵,孝陵卫5000多名大明精兵一直守护着朱元璋的陵墓直到1645年南明弘光政权灭亡。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就设置了护卫和太监守护孝陵,《明史》记载太祖驾崩后孝陵设神宫监并孝陵卫及祠祭署。

(明成祖朱棣像)

明朝政府对于明孝陵的保护是十分尽心的,不仅设置太监军队守陵而且制定了严格的法律。仅仅是毁坏陵墓周边树木就要从严治罪,更无论有人敢盗掘皇陵了。明朝政府在孝陵周边修筑了长达四十五里长的围墙,加上还有常年驻守在孝陵的5000名孝陵卫的守卫,终明朝一朝明孝陵得到了很完善的保护。

(洪武)二十六年令,车马过陵,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

正统二年谕,天寿山陵寝,剪伐树木者重罪,都察院榜禁,锦衣卫官校巡视,工部钦天监官环山立界,十年,谒三陵,谕百官具浅色衣服,如洪武、永乐例。

1645年清兵南下进攻南明,南京城的勋臣和文武大臣开城投降,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南京城的投降,客观上保护了南京城和明孝陵免遭战火的破坏。清朝初年摄政王多尔衮下令保护明孝陵,并派遣内官两员陵户四十守护明孝陵。

(康熙帝手书治隆唐宋碑)

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出于怀柔汉人缓和民族矛盾安抚明朝遗民的目的,下江南巡视时多次到明孝陵祭拜朱元璋。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亲自书写“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刻碑立于明孝陵,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明孝陵祭拜。这两个清朝的皇帝对明孝陵的祭拜远超过对普通的帝王,都是行三拜九叩大礼一如明朝皇帝祭祖礼仪。并且康熙皇帝下令孝陵周围禁止樵采,对明孝陵的保护也一如明制。

(清康熙帝像)

清末咸丰皇帝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攻占南京。当时清军江南大营就设在孝陵卫,由于双方来回拉锯作战造成明孝陵部分地表建筑毁于战火。曾国藩攻克南京后也曾奉命祭拜明孝陵并加以修缮,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财政紧张实际上只对明孝陵做了小规模的修缮。

清朝末年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各国纷纷进入中国内地。当时南京也有很多外国人,这些外国人到明孝陵游历参观。其中有很多外国人随意在明孝陵的石刻石碑上涂抹乱画,两江总督端方着人在显眼处用英、法、德、意、日、俄六种文字警告游人不得随意破坏孝陵草木和石碑石刻等文物古迹。并且端方还下令用木栅栏,把石刻石碑围起来杜绝游人破坏。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祭拜明孝陵并下令地方政府保护修缮。孙中山死后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于明孝陵比邻而居,国民政府对明孝陵也进行了保护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把明孝陵定位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政府先后投资三百多万对明孝陵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保护。今天明孝陵是不仅是重点文保单位,更加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

第二,明孝陵在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朱元璋驱逐蒙元光复汉家河山,在国人心中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一般那些盗亦有盗的盗墓贼也会避免去盗掘那些历史上的英雄贤臣的陵墓,因此出于对朱元璋本人的敬畏盗墓贼也很少打明孝陵的注意。

(明太祖朱元璋像)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南京城。太平军所到之处到处毁坏佛寺孔庙等古建筑,但是对明孝陵却保护有加。不仅如此洪秀全还亲自祭拜明孝陵,并亲读祭文。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就职后第二天孙中山就到明孝陵祭拜朱元璋,可见朱元璋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民国政府规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规定清明节当天南京各机关单位官员都要去中山陵和明孝陵祭拜扫墓。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南京国民政府于当年清明节祭拜明孝陵激励国人团结一心抗击日寇。

南京沦陷后日军也没有对明孝陵进行大规模的破坏,一方面是顾忌中外舆情压力怕激起国人的反抗和国际舆论抨击。另一方面可能是日本人对明太祖的敬佩之情,加上战事紧张的缘故。

朱元璋在国人心中有种特殊的地位,所以无论南京城被谁统治。当政者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都必须对明孝陵进行保护,一般盗贼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盗掘明孝陵。

第三,明孝陵特殊的建造方法和地理位置。

明孝陵位于南京城外,距离南京城内仅仅不到两公里。从明代南京城地图中可以看到,明孝陵就在明南京城的外郭城里面。

明孝陵自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建造到永乐三年完工,历时25年先后动用军民十万余人。明孝陵规模宏大占地17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帝王陵墓。明孝陵神道弯曲完全不类传统帝王陵墓的通直墓道,经过现代航拍技术才发现了明孝陵和南京皇城是按北斗七星的布局来建造的。

(明孝陵陵碑)

明朝政府在明孝陵四周建有围墙共长四十五里长,明孝陵的墓室位于独龙阜山体的中心。明孝陵仿照汉唐帝陵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将山体掏空作为墓室大大增加了盗墓的难度。这种设计从根本上杜绝了盗墓贼打盗洞进入墓室,这种设计除非找到墓道入口否则无法进入墓室。

(明孝陵地图)

明孝陵的墓道设计曲折隐蔽用巨石填塞,寻常普通盗墓贼受人力限制无法盗掘。由于距离南京太近,动用人力过多会惊动南京城的官民。就算侥幸找到墓道盗墓贼也会面临墓道内的种种防盗墓机关,通常的有流沙和鹅卵石等,一旦打开墓室就会有流沙或者鹅卵石落下。

由于明孝陵建成后受到历代政府的有效保护,以及朱元璋本人在国人心中特权的地位。再加上明孝陵设计的巧妙距离南京城又近,使得明孝陵成为少数没有被盗掘的皇陵之一。


湘泪飞蝶


明朝皇陵主要分布在南京和北京,而明朝选择皇陵有个特点,就是离首都很近,明十三陵,南京明代皇陵都位于城市的近郊。因此,皇陵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城里立马知道,并做出反应。应此盗明朝危险数比较大。

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如此恢宏的建筑,地宫一定是非常可观的。由于孝陵是不能挖掘的,地宫情况能否知道呢?

使用精密磁测技术对明孝陵,陵区2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探测,终于揭开了一个隐藏大600余年的谜团~明孝陵确实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并弄清了地宫的形状,地下埋藏物的基本分布情况等。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为了防止够人盗墓,曾于同一天从南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而且车马仪仗相同,使人难辨真伪,所以有传说孝陵的地宫中是空的,朱元璋并没有真的在这里安葬。民间还有朱元璋真身葬在南京朝天宫北京的万岁山的说法。他们的成果融合进了南京大学与中山陵园。

关于朱元璋的地下宫殿建筑,由于史书记载缺少,又缺乏必要的档案资料,加之民间还有关于朱元璋葬于南京朝天宫或北京万岁山以及下葬时13个城门出殡,等历史记载和传说,所以几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个谜。

首先,朱元璋是从满山火海中杀出来的,前朝皇帝陵墓被盗的事看得太多了。轮到自己建造陵墓了,自然是建造的牢不可破。根据考古专家勘察明孝陵,发现此墓被设计的堪称完美。

明孝陵采用的是山中橫腰凿入,施工难度非常之大。关键一点就是不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把内部的地宫给封口的就算有人去盗墓,怕是连入口都找不到




彬彬侃历史


挖朱元璋的墓葬,谁有这个胆子?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泥腿子皇帝。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原名重八,当时元顺帝残暴,百姓民不聊生,年幼的重八家中父母早亡,不得已当过乞丐出了家,后来参加红巾军,逐渐显示出其极好的军事才能,先后破陈友谅,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都南京,创立大明皇朝,实现了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理想。

朱元璋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令人敬仰。这份光荣被他带到了死后,在中国几百个皇帝中,强如汉武帝的地宫都被破坏过,但是朱元璋的没有,这不得不说十分幸运了



为什么朱元璋的陵寝没有被破坏?我们分四个时段来说。

第一个就是明朝,这个时候自不用说。第二个是清朝,清朝皇帝,尤其是康熙之后为了收汉族之心,对明朝皇帝的陵寝十分在意,多次下令修缮,这个时期也不用担心。第三个是民国,民国之父孙中山算得上是朱元璋的后继者,民国宣言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朱元璋的原话,这时候也不用担心,最后是新中国,自从万历皇帝的陵墓被开发后引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如墓葬中的文物被空气腐蚀等等,文物局发布通知,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所以朱元璋的陵寝自然能够保存到现在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小说可以说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让中国人开始真正的接触并了解盗墓这个行业。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了一种关于考古、盗墓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墓葬里的东西都值钱,而规格越高的墓葬就越值钱,可以凭此发家致富。

而且由于王国维先生提出“二重证据法”:认为应当将考古挖掘的实物资料与文献资料相映照来研究历史,那么如果我们要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就是挖那个皇帝的墓。

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利益角度,还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似乎皇帝的墓都逃不过被挖的结局,但是朱元璋的墓迄今为止仍旧没有被无论是盗墓贼还是考古学者进行大规模的开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实际上就挖墓本身来说,并不是什么高难度或者是需要高技术的活,真正的难度在于我们怎样能够把从墓葬中挖出来的东西保存下来。我国古代墓葬特别流行土葬,也就是将死者与随葬品埋入地下,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尸体和随葬品在被埋入地下后不接触空气,因此不会氧化老化,可以得到很好的保存。

但是一旦贸然开挖,就会导致随葬品接触空气后迅速氧化,如果是竹木纤维产品便会立刻碳化,在竹木纤维制品中主要包含两种,一种是随葬的书籍,这种产品一旦碳化,如果没有在碳化后进行合理的保存,那么是无法复原书上原有的字迹的,即便是经过了保存,我们现在也只能通过红外扫描技术,得知原先记录的大致内容而无法清晰的阅读,另一种产品是随葬的木质雕刻品,这种产品,往往会进行上色和雕刻,但如果发生碳化,那么会改变其原有的形状,并且严重地破坏色彩,这种破坏同样是不可逆的;而如果是原先具有色彩的陶制品就会产生从现有技术来说几乎不可逆转的褪色,这种褪色只能通过后期上色来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而不能还原到原先的色彩。

因此以朱元璋的墓为例,大部分的皇帝的墓都没有进行过大规模开挖的原因,其本质在于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很难保护这些重要的实物资料,我们对于古墓的挖掘,往往是为了获得这些食物资料,无论是出于收藏家的收藏需求还是出于学术研究的实际需求,都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尽量完整的保护这些珍贵的材料。

实际上,我国早期的很多考古活动都是破坏性挖掘,比较有名的有两个,第一个是秦始皇兵马俑,在刚被挖掘出来的时候兵马俑是有颜色的,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注意保护,导致颜色迅速氧化退去,使我们现在看到的兵马俑全部都是灰突突的;另一个则是朱元璋的子孙万历皇帝,他倒霉地被选为了考古学家挖掘明朝皇帝墓的练手作品。

结果虽然我们在挖掘后,确实获得了很多稀有的新材料,并且对于明朝皇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墓葬当时挖掘,由于是练习性质的,导致其破坏严重,而且很多材料当时的技术无法保存,因此相当一部分文物,在后期因保护不到位而产生了永久性的损坏。因此,如果技术条件没有达到随意的挖掘历史遗迹,就是破坏历史遗迹。

而且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时期的墓葬都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我们对于皇帝的墓葬了解,实际上还是不到位的,如果贸然的进行开挖,很容易造成破坏性的挖掘,破坏墓葬原本的状态和形制。


无笔


无意中看到这个问题,斗胆按照明孝陵出现的时间顺序,从多个角度回答一下,答的不对的话,各位看官不要打我啊!

第一,朱元璋得国很正,他率部灭亡了蒙古族占据绝对优势统治地位的元朝,重新恢复汉室,建立汉族人最后一个王朝,也就是明朝,获得无数人的敬仰。

因而,他和马皇后的合葬墓,也就是明孝陵,没人没势力敢冒天下人的口水去盗。

甚至,所谓的理论研究,也没有专家敢提。

第二,朱元璋是贫苦出身,了解底层人的生活,因而极其怨恨贪官污吏。

他在位期间,花费很大精力,严厉打击敢于贪污腐败的官员。

效果不错,虽然贪官污吏并没有彻底消失,但却是数量最少的时代。

为此,好多人,尤其是从底层做起的大型盗墓贼,也不好意思盗取明孝陵。

第三,为防止有人盗取明孝陵,朱元璋在生前,派遣大批人力资源,耗时25年建造了极其坚固的陵墓,用海量炸药才能炸开。

并且,因为派遣大军追杀元朝残余的时候,大军没少挖掘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朱元璋有了好多保护陵墓的经验。

例如,陵墓内机关重重,有人盗墓的话,很有可能会死在里面!

除此以外,还专门成立了保护明孝陵的单位,其中就包括明面上的部队,以及传说中的守陵人。

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相信有神论,相信轮回等,并且对朱元璋极其忠诚。

朱元璋死后,明朝其余皇帝更是加大了保护祖先陵墓的力度。

第四,为迷惑有心人,在朱元璋下葬的时候,南京城13个城门,各有一支送葬队伍出现,因而迄今为止,都没人确定明孝陵的位置。

甚至,好多人都说明孝陵并不在南京附近的紫金山,而是在南京朝天宫,或者是北京的万岁山。

第五,无论是朱元璋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杀死好多人,因而好多人都说他杀气太重。

就算是去世了,陵墓内的杀气甚至会更加浓郁。

而盗墓贼大都相信这些玄学知识,因而没有盗墓贼敢寻晦气。

第六,明朝灭亡后,朱元璋的明孝陵已经成了无数汉族人心目中的圣地,因而就算清朝皇帝敢盗取其他明陵,但却不敢惹怒天下人,并盗取明孝陵!

例如,乾隆敢盗取在位48年、陵墓内宝贝众多的明神宗的陵墓,但却不敢打明孝陵的主意。

相反,他和康熙一样,借巡游南方的功夫,为安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还不忘假惺惺的吊唁。

甚至,为收敛人心,他还专门下达保护明孝陵的文件。

第七,清朝中后期,主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为收买人心,同样很明孝陵,严禁所有部下动心事。

第八,清朝灭亡后的军阀混战时期,包括民国时期,各个军阀、以及孙中山先生和蒋介石,都同样注意保护明孝陵。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军阀孙殿英,敢于派一个军盗取慈禧墓,并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相反,他还表示这是为汉人报仇雪恨!

结果,除了少部分有心人外,很少有人敢于指责孙殿英。

第八,日本侵略者占据中国期间,和满清一样,为防止彻底激怒所有中国人,同样还注意保护明孝陵。

第九,中国建国后,历代领导人为表达对朱元璋的敬仰,考虑到文物保护水平远远不够,就算是挖掘明孝陵,也无法保护好挖掘出来的各种文物,因而拒绝了各种想要因而出名的所谓专家的挖掘明孝陵的猥琐建议。

原因肯定还有好多,但这些原因都加起来,造成明孝陵的地下部分一直保存完好无损的事实,虽然地上部分遭到了无数战火的毁坏。

并且,明孝陵还成了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而恢复汉室的朱元璋,则更方便后人顶礼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