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緊縮之下,誰還會為零跑汽車埋單?

若不是“前途K50低價28萬出售”爆紅朋友圈,或許我已經遺忘了另一款造車新勢力的存在:零跑S01。雖然這兩款“國產電動跑車”在產品定位上不能同言而語,但悲慘悽迷的命運也可以算是惺惺相惜。

市場緊縮之下,誰還會為零跑汽車埋單?

據可查尋到的信息,零跑S01截止到去年10月份只賣了692臺,相比於同年月份的小鵬14107臺、蔚來16276臺根本沒有存在感可言。當然,這也並非只是一味的貶低零跑S01,只是過於狹隘的產品定位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記得有位網友的點評很有意思“這都什麼年代了,產品設計只顧及自己的審美口味”,不得不說,零跑S01在最基礎的視覺感官上就已經跳出了廣大基數的消費者需求,溜背式身段配雙門四座,固然是迎合了主流趨勢,但隨性而為的細節刻畫(糙)只會適得其反。在個人看來,新車所營造的第一印象並不是“小眾跑車”的新鮮感,而線條過於生硬、外形過於粗獷更多反襯出來的是廉價、低端。而在這個在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其實這輛零跑S01已經輸了一半!

市場緊縮之下,誰還會為零跑汽車埋單?

當然,最讓人拒之千里之外還得是整車尺寸參數,4075/1760/1380mm且不說讓整個身形變成“矮挫胖”,關鍵性的2500mm軸距竟和A00級的歐拉R1(2475mm)相差無幾。後者通過較為方正的造型還可以儘可能的放大空間,但對於雙門四座的零跑S01來說“後排純屬於雞肋”。

誠然,官方想通過這種稀缺性的“小型轎跑”定位來填補市場的空白,一來可以避免小鵬、威馬等一眾新勢力的排擠,二來博得更高的關注度。從戰略規劃上來講確實具備很好的發展潛力,但從最為實際的市場需求出發還是太高估自己的產品力。如果說,前途K50敗北的主要因素是因為“窮人買不起,富人看不上”,那麼對於零跑S01來說可能連窮人都看不上,因為嚴重脫離中低階層最為看重的“居家實用”需求,必然承擔不了走量的重任。

市場緊縮之下,誰還會為零跑汽車埋單?

當然,從官方最新消息可以看出,新品零跑T03很大程度上將充當“居家實用”的角色,而3620/1652/1577mm的整車尺寸完全是將歐拉R1視為競爭對手,定位A00車型。

值得考慮的是,零跑T03即便是上市還需面臨定價的考驗(參考歐拉R1補貼後6.98-7.98萬),而想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其售價區別必然要做到只低不高。從先入為主的概念來說,歐拉R1已入市1年之久,無論是品牌價值、產品實力還是用戶基數都能經得起推敲,而想要從老虎嘴裡奪食吃,零跑T03不擺出一定的誠意那肯定是不行。

市場緊縮之下,誰還會為零跑汽車埋單?

不知道是因為“跨領域”所造成的信息斷檔,還是對於汽車文化的過於自信?零跑T03全然拷貝Smart四門版的行徑實在讓人捉摸不通。在“眾泰時代”的浪潮褪去後,還敢玩這種模仿手段,實屬是想被千夫所指。而在零跑汽車看來,或許還在賭人們對“豪華品牌”的崇尚。

市場緊縮之下,誰還會為零跑汽車埋單?

更為關鍵的性質,有媒體爆料零跑T03與2016年北京車展上EV逸酷的2400mm軸距完全一致,這所牽扯出來的信息就是EV逸酷隸屬於長江汽車,而長江汽車又是零跑S01的代工,這就不免讓人懷疑使用老舊平臺進行拉皮的行徑。

正如站位零跑汽車的媒體解讀“在造車這事情上,零跑採用的是綜合模式,即用國內提供的底盤和內部件、日本的覆蓋件,務求達到綜合成本最低、實現性價比”。

市場緊縮之下,誰還會為零跑汽車埋單?

寫在最後:

相比於前途K50,體量相對輕便、資金相對充實的零跑汽車或許還有一絲扭轉戰局的機會。但伴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縮緊,以及諸多傳統車企的入局,無論是技術儲備還是品質把控,似乎讓前者都會變得力不從心。而開局沒有把控好“搶先體驗”的優勢,後半場誰又會為名不經傳的產品埋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