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何不联合南明抗击满清?

历史天空星光闪耀


吴三桂是不可能联合南明反清的!南明倒是曾经对吴三桂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才会在吴三桂以借虏兵以报君父之仇的旗号,引清兵入关赶跑了李自成后,不惜对吴三桂封爵赐银,梦想着吴三桂能够重回明朝怀抱,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吴三桂早就看透了南明的虚弱,因此对其早已不抱希望了。

首先是:吴三桂曾经为明朝力抗清军扣关,基本上稳定住了明朝的东部防线。然而明朝却仍然难以避免被农民军推倒的结局!这说明了明朝大势已去,终究还是要被历史所淘汰。而声势浩大的闯军在清兵的追击下,几乎连喘息之机都没有了。

当看到了这个结果时,大汉奸吴三桂又岂能不为自己抛弃明朝、大顺,投靠清朝的“英明”决断所窃喜!吴三桂做为一个政治投机客,当然不难判断出:从当前的形势发展看,目前唯一具有扫平中原实力的,只能是清朝!所以吴三桂出于为自身利益做考量,当然不可能选择联合南明反清了!

其次是:大汉奸吴三桂本就是个投机政客,当初在崇祯自尽京城失陷之后,吴三桂本来已经决定投靠李自成了!然而闯军在京城的胡作非为,令吴三桂感觉到这群乌合之众,终究还是难以成就大事的!

因此吴三桂才会转而投靠了,因处于上升期而显得富有朝气的清朝。既然已经卖身投靠了清朝,而且清朝又很优待吴三桂,那么吴三桂还有什么必要抛弃充满朝气的清朝,转而去和暮气昏沉的南明去联合呢?让吴三桂出于对明朝的忠诚之心,联合南明抗清的设想,未免过于高估吴三桂的节操了!


北疆同心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人物,许多艺术作品中都有吴三桂的形象。吴三桂在明朝担任重要职位,28岁时就担任了宁远团练总兵,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一把手。吴三桂后来投降清朝,并未在明朝末年拼劲全力抵御外敌,保护明王朝,这是为什么呢?个人观点,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1.明王朝从万历皇帝开始,已经逐渐堕落,呈现颓势。到了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明王朝已日薄西山。所以吴三桂觉得,自己有这样的能力,担任着这么重要的职位,可一旦明王朝灭亡,自己现在的一切都会消失。这让他对为明王朝卖命的想法产生动摇;

2.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又是在洪承畴的举荐下升官的,在清军入主中原的过程中,祖大寿和洪承畴先后投降清朝。一个是他的舅舅,一个算是他的恩人,纷纷降清,这也对吴三桂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波动;

3.据说,与秦淮八艳之一的名妓陈圆圆有关。吴三桂本身是在山海关,随着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向北京进发,崇祯派吴三桂回京防守,可还没回到京城,崇祯皇帝就自缢于煤山。此时,吴三桂得知自己的宠妾陈圆圆成了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的人,顿时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决裂。但考虑到自己一边是农民起义军,一边是清军,自己处境尴尬,于是在被李自成强攻时,吴三桂终于下定决心投降清朝,击溃了李自成,而李自成则杀了吴三桂父亲。

4.吴三桂确实在降清之后对明朝残余势力仍有联系,但南明政权的腐败不堪,使吴三桂实在难以接受。最终,还是吴三桂出师缅甸,杀掉了永历帝朱由榔。


远去


明朝松锦会战失败后,最后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不仅是士兵,大量的将校也损失了。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松锦大溃败中逃出生天的吴三桂,没有被治罪,反而被授予重任,带着他收下保存下来的几千关宁军,重建关外明军,组织山海防线。


(吴三桂成为硕果仅存的山海总兵)

当时吴三桂才不过30岁,已经贵为明朝九边中最重要的辽东总兵。朝廷在艰难的情况下给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使得他在短时间内重新拉起了一支三至五万人的劲旅,成为明朝北方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李自成进攻北京时,由于瘟疫、民心等原因的影响,大顺军的推进速度很快。崇祯急调天下兵马进京勤王。吴三桂离京城最近,又手握重兵,自然在征召之列。崇祯为了催促吴三桂,还加封他做了平西伯。当时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已经投敌,也写信来劝降。可能吴三桂心里有犹豫,可是他最终还是决定勤王,因为他的父亲和爱妾都在京城。

当吴三桂的军队到达距京师不远的丰润时,传来了北京城陷落的消息,于是他下令部队返回山海关驻扎,等待京城的消息。他明白,乱世当中,手里的兵最重要,他手中有五万精锐士兵,他需要李自成开条件。而且,他的兵马存在,也能使李自成保全他在北京的家庭。

(李自成进京)

占领了北京的李自成将吴三桂的家人扣为人质,让吴三桂的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如若归降大顺,不仅可以搭救一家人的性命,还可官封王侯。随信一同送到吴三桂军营的还有白银万两,黄金千两。吴三桂经过几天反复考虑,决定先试探一下部将们的想法。

于是在一个例行公事的碰头会上,吴三桂说,现在闯王的使者已经来了,我们是杀了他们还是欢迎他们呢?众将纷纷表示,无论吴三桂是战是降,他们都将誓死效忠,永远追随。吴三桂心中暗喜,他听到了想要听的话。投降,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可是,在关键时刻,出现了改变了这一正常历史进程的一个叫陈圆圆的女人。

陈圆圆原姓邢,生于江南,家境贫寒,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姨妈收养,姨夫姓陈,故改姓陈。姨妈家生活也很拮据,陈圆圆十岁那年被卖到艺馆,学习歌舞伎、琴棋书画,由于天赋聪颖,美艳绝伦,且吹拉弹唱样样俱全,很快就出类拔萃,成为风月场所中“色艺双全”的大红人。当时陈圆圆在江南一带名噪一时,不少达官显贵为之美色而倾倒。


本为昆山歌妓的陈圆圆后来被国丈田弘遇赎身,在一次国丈的家庭宴会上与吴三桂相识。吴三桂被她的美艳震惊,一见倾心。田弘遇为了结交这位手握兵权的少壮实力派人物,慷慨地将圆圆送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与陈圆圆度过了一段短暂却美好的时光,当吴三桂启程返回边关时,因前线战事吃紧,并没有将圆圆带在身边,而是让她暂时住在父亲的府中。

陈圆圆艳名远播,李自成手下的悍将刘宗敏派人来到吴府,掠走了这个吴三桂最为心爱的女人。消息传来,吴三桂勃然变色,拍案而起,大喊:“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天下人?”一代枭雄怎能忍受戴绿帽子的耻辱,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当即决定与李自成决战到底,以雪此夺妻之恨,于是有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经典名句。

吴三桂派人杀掉李自成派来的使者与官吏,扯起大旗为崇祯帝复仇,全军带孝。5月3日,李自成派唐通出征山海关,大败逃至永平。5月10日,李自成再派白广恩部与唐通部联军,对山海关发起攻击,吴三桂再次获胜。经历了两次失败后,李自成决定御驾亲征。

吴三桂骑虎难下。如果硬打,他肯定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双方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可是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不打,又该怎么办呢?忽然吴三桂脑海中灵光一闪,向关外的大清借兵?几乎就在一念之间,吴三桂就下了借兵的决心。


(清军入关功臣:多尔衮)

早在一个月前,当吴三桂放弃宁远时,摄政王多尔衮就发现,建立伟业的机会似乎来了。随着明朝政府的崩溃,范文程力劝多尔衮进取中原。范文程认为,李自成的军队虽然强大,但进入北京之后,逼死了明朝的皇帝,虐待前朝的缙绅和官员,纵兵在城内四处抢掠,天怒人怨,已经失去了人心,这是大清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

多尔衮认为范文程说得有道理,果断决定全民动员,“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5月14日,摄政王多尔衮以讨伐叛匪为名,率领八万大军离开盛京,前往山海关方向。5月20日,吴三桂的使者到达了清军大营,表示愿以财物和割让领土为酬谢,请摄政王多尔衮出兵共剿李自成。但是吴三桂还是留了一手,他提出清军由密云、喜峰口等处绕道入关,伏击李自成,而自己坐镇山海关,以对李自成统领的大顺军形成合围之势。

多尔衮当然看穿了吴三桂将山海关紧紧抓在手中不放的用心。他在给吴三桂的回信中,不仅对吴三桂的来信表示高兴,还提出所率军队已到达宁远,与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的部队会合后,定能击溃叛匪。

5月25日,李自成的主力抵达山海关城郊。已经没有时间讨价还价的吴三桂,不得不同意了多尔衮进入山海关的要求。可是李自成与吴三桂作战正酣,吴三桂快要支持不住时,清军还在按兵不动。吴三桂不得不杀出重围,亲自前往清营借兵。

多尔衮趁机加价:吴三桂的部队与大顺军装束相似,无法辨认,恐致误伤,要吴三桂命令其将士剃发以相区别,要按照满族习俗,订立正式盟誓。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接受了这个条件,也就是从这时起,借兵变成了投降。



当清军进入山海关,已经实力大损的吴三桂无法与占据了优势兵力的清军再论长短,清廷也在坐实了吴三桂的投降之后,对吴三桂的军队进行了限制使用,吴三桂至此已经成了满清的前锋打手,回不了头了。

南明朝廷当时腐朽不堪,江北四镇没有任何恢复之举,依然在争权夺利,甚至左良玉要东征清君侧,杀掉独揽朝政的马士英等人。从南明体制里混出来的吴三桂,自然知道南明虽然占据南方半壁江山,可是腐败不堪,难以扶持。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已经剃发降清,不可能再为南明效力。

数年后,永历帝还多次对吴三桂进行了拉拢,劝告他养贼自重,不将自己赶尽杀绝,吴三桂一概不听。在吴三桂看来,清廷统一中原的大趋势基本已成定局,自己为清廷卖力血拼,挣得一笔政治资本,这样才能在清廷统一后获得一席之地。

吴三桂不会奢望清廷会像重用范文程、洪承畴那样重用自己,他也不一定对在朝廷中任职感兴趣。事实上,吴三桂早就有了打算。他要学习明朝初期的西平侯沐英,世代镇守云南,为大清王朝守住西南国门。 因此,吴三桂断然拒绝了永历帝的拉拢,对他进行穷追猛打。甚至当永历帝逃到缅甸后,还极力说服清廷,出兵缅甸,将永历帝抓回来,以一根弓弦将他勒死。以此取信新主,与南明决裂。吴三桂的做法,连满清统治者都认为过于残忍。


而知而行的历史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得出一个结论。吴三桂就好比一个打工仔,原来的大明公司破产,他就得重新找工作。现在招聘公司其实一共有两个,一个呢,是身处关外的满清集团;还有一个是南方的南明集团。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家公司的情况。

我们先说说满清集团,满清集团最开始作为一个关外的小公司,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属于大明集团旗下的分公司。直到出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总经理努尔哈赤,这位总经理一心一意要单干,不愿给别人打工,于是就生拉硬扯出所谓的“七大恨”与大明集团对着干。刚开始是吃了不少苦头,创业嘛,哪有那么容易。但是人家肯吃苦,敢拼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改革,从原来关外的一家小公司征服了整个建州,成为了关外一家独大的上市公司。后来还在萨尔浒击败了对手大明,硬是把大明集团搞得也很头疼。满清集团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型上市公司,一心一意谋发展。碰巧,在1644年关内的大明集团内部发生内讧(农民起义),大明集团员工李自成不满工资待遇,带人闹事,硬是把董事长给逼死了。大明集团群龙无首,瞬间成了一盘散沙。这真是天时地利人和都让大清集团占全了,人家不想成功都不行。

接下来说说南明集团,这个南明集团其实真的可以用可怜来形容,他的公司规模,硬件软件设施和他的前身大明集团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啊。董事长崇祯皇帝朱由检出意外挂掉了。原来跟着老董事长的那些总经理啊,总经理助理啊,各个部长啊,那个愿意放弃原有的职位和薪水啊,一家老小还等着穿金戴银呢。为了借原来老董事长的名声,掌握原来的客户,就把老董事长的弟弟啊,表叔二大爷啊扶持上董事长的位子。借此招揽客户。大家都知道职场如战场,在这里应该反着说哈。别忘了满清集团可是一心一意要打进关内市场,吞并关内的企业的。刚才我们说创业难,现在不得不说,守业比创业更难啊。在董事长位置栽下来的不胜枚举,例如福王朱由崧弘光帝,唐王朱聿键隆武帝,桂王朱由榔永历帝,历任董事长都被满清集团坑惨了。

我们再站在打工仔吴三桂角度上来看一下形势,他手中有原东家大明集团的大量优质资源(关宁铁骑),现在老东家不在了,小员工李自成又抢了自己的女人陈圆圆,这公司待着还有啥意思。跟着那些被扶持上来的董事长亲戚干?这些人哪懂得经营啊,自己都是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跟着他们有啥前途?不如拿着自己的资源,迎合满清集团打进关内市场,反正自己业务熟,在这混下去,绝对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人生在世不仅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吴三桂虽然跟着满清集团混了个总经理当当,但是外企怎么会容忍其他员工进入高层呢?


燊旭


首先,要清楚南明是在李自成进北京崇祯自缢后,吴三桂降清,导致清军入关。明朝宗室和士大夫官员南逃,于南京建立的第一个南明政权。随后吴三桂就南下成为了清朝统一南方的重要力量,吴三桂最终打到缅甸把逃入缅甸的永历帝朱由榔带回,并于次年被吴三桂处决。

这里应该就明白了,吴三桂降清在前,南明政权建立在后。吴三桂不光没有联合南明,他还是灭亡南明的主力军。

还有一种理解,你问的是三藩之乱时吴三桂为啥没有联合南明,准确的说南明灭亡于1662年,三藩之乱是在1673年,这时南明已经不存在了,想联合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刀飞天下


吴三桂只是个臣子,给谁做臣子他都是臣。

这么一个精明之人,自然会将自己利益最大化。吴三桂不救明朝有三个原因,一没粮、二没钱、三是中心不在!

打仗除了拼人、拼勇外,最重要的就是军饷,然而此时明朝都快亡了,南明国库哪里还有军饷。明朝到了南明的时候,明军主力基本上已经全军覆没了,明军著名的边军,关宁军,戚家军等等都已经全军覆没,不复存在了。

南明没有稳定的政权,它只不过是在明朝灭亡后,明朝宗室所建立起来的零散政权,短短十九年就换了四任帝王,更像是清朝初年地方割据的小政权。南明唯一剩下的都是些不听招呼的军阀,还有,那些临时抓农民组成的诸如左良玉,到处抓壮丁,建立起号称80万人大军,其实是不堪一击的。数据实话,吴三桂实力都比这些小军阀强,跟着明朝赢还是个问题。

跟着大清朝,吴三桂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捞个开国功臣,最后也就藩平西王!


小豹看天下


实力不允许,清朝实力上强于同时代的各方势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1.清朝入关之后,实力大增。明朝投降的军队官僚充实了清军。

2.清入关之后土地人口大增,财政收入各方面加强。

3.各地农民军有的和南明朝相互攻击,两败俱伤。因为李自成农民军直接推翻了明朝有矛盾。

4.南明当局者更加腐败。贪污更加严重。比崇祯皇帝时更加腐败。不得人心,军队战斗力差。当然也有些全力抗清的。

5.吴三桂领清军入关。在南明王朝心中已经是反贼。有人疼狠吴三桂。所以吴三桂和他们合作比较难。


巨风说史


两方能开出的最高筹码都是王,而吴三桂又不愿意久居人下。单干又没有实力。所以选择大腿粗的那边,是最好的选择。


超哥侃古今


其实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吴三桂之所以要扶清灭明,是他得知正统崇祯皇帝自缢,天下无主,于是起了私心,要自己做皇帝,如果联合南明抗清无论输赢,清楚认识到得天下当皇帝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小,即便得了天下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结局……如此以来,还不如勾结联合满清势力消灭能够阻碍他得天下所有势力,然后赶走满清成为天下之主。说到这里也是吴三桂对局势错误的判断,认为满清不过是鞑虏,无法在中原长期站脚立足,平天下以后驱而赶之,得天下做皇帝大事必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尽,到头来给他人做了嫁衣,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个千古骂名


天堂的另一面


明末皇帝的作派早已让才士寒心·。看看熊廷弼 袁崇焕的下场 皇太极拢络有术 驭人有方 雄才大略 远比南明一帮庸官烂将厉害 良禽抉木而栖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