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形似“高爾夫球”,可惜宇宙沒有那麼大的高爾夫球棒

1802年,德國天文學家海因裡希·奧爾伯斯觀測到了他認為是主小行星帶內的一顆行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文學家們將這一小行星命名為帕拉斯,這是來自希臘武士女神雅典娜的另一個名字。隨後科學家在主帶發現了更多的小行星,於是帕拉斯將被重新歸類為一顆大型小行星,是該帶僅次於穀神星和灶神星的第三大小行星。

小行星形似“高爾夫球”,可惜宇宙沒有那麼大的高爾夫球棒

幾個世紀以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觀察帕拉斯,以進一步瞭解其大小、形狀和組成。直到到本世紀初,天文學家才得出結論,它是一個扁球體(一個拉長的球體)。近日多虧了一個國際團隊的最新研究,帕拉斯的第一張詳細照片終於被拍攝下來,這張照片顯示,帕拉斯的形狀更像是一個“高爾夫球”,有著濃重的酒窩。

法國馬賽天體物理實驗室的皮埃爾·韋納扎是該小組的主要調查員,該小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的21個研究機構。Michaël Marsset是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的博士後助理,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

小行星形似“高爾夫球”,可惜宇宙沒有那麼大的高爾夫球棒

這是來自太陽系內部和木星的小行星。其中環形小行星帶位於木星和火星軌道之間。

幾個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們都知道,與主要小行星帶中的大多數天體相比,帕拉斯的軌道是高度傾斜的。這些天體中的大多數繞太陽的軌道大致呈橢圓形,軌道傾角小於30°,而帕拉斯軌道相對於太陽平面的傾角為34.837°,不過這個原因到現在仍然是個謎。

為了進行研究,韋納扎和他的團隊獲得了11張帕拉斯的圖像,這些圖像是由ESO超大型望遠鏡(VLT)上的光譜偏振高對比度系外行星研究儀器(SPHERE)獲得的。這些照片拍攝於2017年和2019年,當時研究小組保留了組成VLT的四臺望遠鏡中的一臺,以拍攝帕拉斯在其軌道上離地球最近一點時的圖像。

小行星形似“高爾夫球”,可惜宇宙沒有那麼大的高爾夫球棒

由於球體儀器的極端自適應光學系統,研究小組觀察到一個表面被隕石坑完全凹陷,看起來像一個高爾夫球。科學家開玩笑:可惜宇宙中沒有這麼大的高爾夫球棒。至於為什麼呈現的是高爾夫球的形狀,研究小組考慮了帕拉斯的傾斜軌道之後猜測,它在完成繞太陽的一個軌道週期需要四年半(1686天),在這個時間內很可能會經歷多次撞擊的可能性。他們計算,這些撞擊的破壞力將是同一軌道上兩顆小行星碰撞的四倍。正如馬塞特向麻省理工新聞解釋的那樣:“帕拉斯”軌道意味著高速撞擊。從這些圖像中,我們可以說帕拉斯是我們所知的小行星帶中彈坑最多的天體。就像發現了一個新世界。”

研究小組利用從不同角度拍攝的11幅圖像,對它們進行編輯,生成小行星形狀的三維重建圖,以及小行星兩極和赤道部分地區的隕石坑圖。從中,他們能夠識別出36個直徑大於30公里(18.64英里)的隕石坑,這大約是殺死恐龍的撞擊隕石坑(奇克蘇魯布隕石坑)直徑的五分之一。

小行星形似“高爾夫球”,可惜宇宙沒有那麼大的高爾夫球棒

與地球和其他天體上發現的隕石坑相比,帕拉斯隕石坑雖小,但似乎覆蓋了小行星表面至少10%的面積,這表明它有著相當悲慘的歷史。為了確定到底有多暴力,研究小組進行了一系列模擬,模擬了帕拉斯(以及穀神星和灶神星)自大約40億年前形成以來與主帶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

這些模擬考慮了小行星的大小、質量和軌道特性,以及主帶內物體的速度和大小分佈。然後,他們記錄了與這三個物體中任何一個的模擬碰撞所產生的至少40公里寬的彈坑(帕拉斯上大多數彈坑的大小)。他們發現,帕拉斯上40公里的隕石坑可能是由一個比灶神星上任何一顆穀神星都小得多的物體形成的。

小行星形似“高爾夫球”,可惜宇宙沒有那麼大的高爾夫球棒

由於小行星帶中小型小行星比大型小行星要常見得多,這意味著帕拉斯比其他小行星更有可能經歷高速撞擊事件。研究顯示帕拉斯的碰撞次數是穀神星或灶神星的兩到三倍,它傾斜的軌道是我們在其他兩顆小行星上都看不到的非常怪異的表面的直接解釋。

根據帕拉斯的最新圖像,科學家還發現了南半球的一個亮點和赤道附近的一個巨大的撞擊盆地。雖然研究小組不確定亮點可能是什麼,但他們推測,這可能是地表上一個非常大的鹽層。這部分是基於他們的三維重建,這提供了對帕拉斯體積(他們結合已知質量)的最新估計。

從這一點出發,研究小組計算出帕拉斯在密度上與穀神星或灶神星有很大的不同,它很可能是由數十億年前的水冰和硅酸鹽組合而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冰融化,會使硅酸鹽水化,在內部形成鹽沉積,這些鹽沉積可能會受到撞擊。另一個可能的證據是雙子座流星雨。

小行星形似“高爾夫球”,可惜宇宙沒有那麼大的高爾夫球棒

每年12月,當地球穿過小行星Phaethon的碎片雲時,這一事件就發生了。Phaethon是一顆近地小行星,被認為是最終進入地球軌道的帕拉斯的碎片。考慮到雙子座的鈉含量有一定的範圍,馬塞特和他的同事推測,這些可能來自帕拉斯內部的鹽層沉積。

至於測量約400公里(250英里)寬的撞擊盆地,研究小組模擬了赤道沿線的各種撞擊,並追蹤了可能產生的碎片。根據他們的模擬,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撞擊盆地很可能是17億年前與一個直徑在20至40公里的物體發生碰撞的結果。這次撞擊會將碎片射入太空,然後落回小行星上,形成一個恰好與最近觀測到的帕拉斯身後的一系列碎片相匹配的模式。這大概是帕拉斯的起源之謎吧!

小行星形似“高爾夫球”,可惜宇宙沒有那麼大的高爾夫球棒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高爾夫小行星就可以獲得你所需要的知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