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走進《出師表》背後的諸葛亮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歷史偉人,是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稱頌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他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並且官至丞相,在處理軍政事務之餘,他還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留下了很多優秀的詩歌和散文著作。

最為有名的文章應該要屬《出師表》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讚《出師表》“志盡文暢,表之英也”,這部作品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報國決心以及智勇雙全的文治武功。諸葛亮二十八年如一日,盡忠於劉備父子,搏鬥與亂世之中,殫精竭慮,忠貞不渝,難怪後世人都說,不讀《出師表》,就不知道什麼叫忠。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走進《出師表》背後的諸葛亮

一、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表”屬於章奏一類的文體,是古代君臣對於君主有所陳情而使用的一種上行公文,《出師表》作為一篇千古傳誦的奏表,誠懇真摯、流暢深刻、感人至深,自問世以來就備受讚揚。諸葛亮曾經為了感激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提出《隆中對》,為劉備的稱霸大業確立了東聯孫權、北拒曹操的方針和先取益州、荊州,再出師北伐興復漢室的戰略。這篇《出師表》是蜀漢建興五年,諸葛亮率軍北伐之前給蜀主劉禪的上表,主題是勸劉禪保持蜀漢政治清明,以便他可以專心北伐而沒有後顧之憂。

整篇《出師表》,諸葛亮主要陳述三方面的內容:

第一,誠懇進諫。針對後主的闇弱平庸,諸葛亮提出“不宜妄自菲薄”,“誠宜開張聖聽”的建議。並且分析當前“益州疲弊”的危急形式,鼓勵劉禪繼承劉備的遺志,勵精圖治,如此才能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第二,親賢遠佞。諸葛亮在奏表中列舉了“先帝簡拔”的一批“忠良死節之臣”,希望後主可以親之信之。另一方面告誡後主歷史上一些昏庸闇主,親小人,遠賢臣,才會導致亡國滅種,希望後主不要重蹈桓、靈二帝的覆轍。

第三,表明忠誠。自受遺託孤以來,已經21年諸葛亮表示,自己本來沒有“聞達於諸侯”的想法,只是承蒙先帝的恩情與信任,才“奉命於危難之間”。自己的目標就是幫助先帝完成他奮鬥一生仍然沒能實現的夙願,希望後主也積極努力,以期待“北定中原”,統一天下。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走進《出師表》背後的諸葛亮

通讀《出師表》,全文風格質樸,很少引經據典,甚至沒有華麗辭藻的修飾,但起筆崢嶸、文勢跌宕,聲調和諧、氣韻流暢,首尾呼應、條理分明,充分顯示出諸葛亮高超的治國用兵才能。更重要的是全文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飽含忠貞的思想情感和堅定決心,極富感染力,一位忠臣報國報主的忠心躍然紙上,從而使《出師表》不僅存之典冊,而且燦然於文苑,不愧為“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二、《出師表》與蜀漢政治

在漢末戰亂之際,劉備三顧茅廬,接受了諸葛亮提出的《隆中對》的戰略構想,並以此指導劉備政治軍事集團戰爭活動的方向和方式,最終於221年建立了蜀漢政權。但是,建國後不久,劉備與孫吳大軍鏖戰以失敗告終,退至白帝城,不久後便病故。太子劉禪繼位時年僅17歲,建興五年,諸葛亮準備率大軍北上伐魏,臨行前寫下了這篇《出師表》,蜀漢政權的運行軌跡從總體上來說,與《出師表》的內容是契合的。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走進《出師表》背後的諸葛亮

1、君臣權力的界定

諸葛亮作為丞相,對於政事,有著十分大的控制權力,正如劉禪曾言:“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作為後主,並不具有軍國大事的決策權力,政事的大大小小,均需要詢問諸葛亮。整個諸葛亮參政的期間,甚至後來蔣琬、費禕掌握權力的階段,劉禪都被排斥在實權之外,扮演者影子皇帝的角色。

《出師表》對君主的權利範圍進行了明確的限制,“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這就是在告訴劉禪,不能因為自己是一國的君主就可以為所欲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對於政治上的事情,大大小小都要諮詢過之後才可以施行,對於軍事上的要事,也要詢問將軍向寵。諸葛亮要去北伐,必定十分擔心蜀國的政治,他如此限制劉禪的政治權利,一方面防止後主由於缺乏經驗、用權不當而導致蜀國政態的惡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君權與相權之間產生衝突和摩擦,產生內部的隱患。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走進《出師表》背後的諸葛亮

2、自覺忠君的政治道德觀

另外,在三國鼎立時期,對政治人物的道德要求也十分嚴格,往往是決定一個人生死存亡、職位升降的重要依據。在蜀漢初建時,諸葛亮等人就共同制定了一部法律——《蜀科》,以此來改變漢末以來鬆散放任的社會習氣,樹立劉備統治集團的政治威望。因此,諸葛亮即使才能過人,執政帶兵的能力卓越,也要忠誠守法、盡職盡責,如此才可以成為蜀漢最高權力圈的人物。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自始至終也在樹立一個忠於君主的政治道德形象。從一個普通的布衣,成為一國的丞相,多虧了先帝的賞識和知遇,自己原來也只是求得在亂世之中能夠保全性命罷了,所作所為也是報答先帝的恩情。此外,率兵北伐不僅僅是形勢所需,也是在完成劉備的遺願,盡到自己做臣子的本分。這樣一來,北伐活動也就消除了劉禪與朝中大臣的疑慮,附和忠君報國的中樞大臣形象。

這一點在《後出師表》中也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後出師表》中,諸葛亮對北伐一年來的戰爭活動進行了總結和反思,對百官大臣的政治權利和君臣倫理進行概括解釋。他再三強調,不論北伐戰爭的結果如何,以自己為首的百官大臣都是先帝遺願的忠誠執行者,誓死效忠蜀漢。讀之,不禁令人為這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形象而感動,又還有誰會忍心苛責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過失和不足呢?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走進《出師表》背後的諸葛亮

三、諸葛亮的文學特色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更是一位卓越不凡的散文大家,器識與文筆俱佳的評論家。大約因為他的政治謀略過於優秀,使得他的文學風采反而被淹沒,但從《出師表》這篇自然純樸、字字珠璣的章奏和其他作品可以看出,他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1、本色自然的文風

所謂本色自然,就是重情理而輕文采,語言質樸,不求浮華,這是西漢以來公文寫作的優良傳統。《出師表》在寫作的文風和情感的表達上,確實是質樸又感人,對劉禪的諄諄教誨和殷殷的囑咐,是他對受託之命的責任,也是他身為人臣的本分。近代吳曾祺曾言:“一字一句,都從肺腑流出,不加修飾,而自為文章之盛。”這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卻體現了一位謀國大臣的忠誠之心,這非但不是劣勢,反而更加加分。

縱觀諸葛亮的作品,從《街亭自貶疏》中請求自貶三級,到《論交》中不同友誼的對比,大多實用性都比較強。這種質樸典雅的文風不同於曹操的自由豪邁,也不同於陳琳的文采盡顯,確實諸葛亮忠貞誠摯情感最為恰當的體現。也正因為他對蜀漢的忠誠和鞠躬盡瘁的精神,歷代人對諸葛亮才更為敬仰尊重。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走進《出師表》背後的諸葛亮

2、語言簡約,結構完整

諸葛亮的文章如行雲流水,言簡意賅,自然流暢,句句體現出他過人的膽識和謀略,在整體的謀篇佈局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如赫赫有名的《誡子書》,全文勸誡兒子勤學勵志,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切忌荒唐浮躁。信中分析了修德、立志、治學、才幹的關係,教導諸葛瞻要加強修德、樹立志向、勤奮學習、增長才幹,這樣才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

父親教導孩子,雖為老生常談之事,在諸葛亮的筆下卻不見絲毫累贅,句句充滿殷切的希望,更是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千古名句流傳萬世。這種語言的結構的篇幅的排布,令人佩服,是諸葛亮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

總結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因《出師表》而名列古今散文大家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的文章質樸典雅,上承先秦諸子的敘事說理,下啟唐宋八大家的古文運動,對後世不僅是文學上的滋養,更是信念上的激勵。他亂世躬耕不求嫌貴的高雅志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人格、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思想品行、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愛國情操……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人為了理想和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在一生的戎馬倥惚、東奔西走之下,他一直都無愧於“智聖”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