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出来的学生上大学后表现如何?

我爱看看2006


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2003年我高一,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成绩很不错的,再加上家里面比较有钱,后来他父母通过关系把他送进了当时的“高考加工厂”衡水中学,就为了他高考能够考取更好的成绩。

后来转校成功,他也确实进入了衡水中学,假期里面有一个同学过生日出来一块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他说今天的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不能长时间和我们一块吃饭了,于是便回家了,饭桌上听他说在衡水中学里面,除了吃饭,其他时间都在学习。吃饭排队时记单词,体育课在背书,早操的口号就是语文古诗词,睡觉前被窝里面做题,平常回家的路上在车上也是看书,基本所有人都是这样,在这里学生们好像被洗脑一样,即使成绩稍微差点,时间长了成绩也一定会提高。

不负众望高考结束后,他考进入武汉大学,在国内也算是很厉害的高校了。在学校他不谈对象,不参加学校的实践活动,每天就是学习。我们当时那个时候考研的同学也不算太多,本科结束后,很多学生选择了踏入工作,而他由于口才很差,平常不注重打扮,面试都没有通过,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选择考研。现在研究生已经毕业了,但是找工作还得很困难,后来决定考取公务员,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很快他就考过了,面试的时候还是不行,后来通过家里找关系花钱才去了我们当地的民政局上班。

后来由于社会的变革,他父母做生意也没有之前那么顺利了,慢慢的家族没落,甚至还欠了很多债务,而他今年已经30多岁了,却依然还是单身。由于工作能力有限,平常不善于人际交往,工作几年了还是一线小科员。

所以会读书并不一定是好事。我一直认为衡水中学的教育是有一定弊端的,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完全不考虑学生自我的生存能力和实践能力。要知道读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以后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如果单纯的追求分数,肯定是不科学的。我觉得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绝对不仅仅只看分数,重要的是考虑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否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等。衡水中学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也没有之前的那么厉害了,过于追求利益,只要有钱,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进去,现在的衡水中学也只是一所普通的中学了。


星期久看点


有的时候我们比不上别人,就会幻想着他们将来会不如我们或者他们现在某些方面不如我们。写在文前。

我看了一些答主的回答,比较片面。有的朋友认识几个衡中毕业的学生发展不好,就觉得衡中毕业生不行;还有的朋友认识几个衡中毕业的学生发展的不错,就说衡中毕业的学生挺厉害的。其实关于衡中毕业的学生上大学后表现如何,我们谁都没有大数据,衡中自己也没有。学校在统计校友时,一般只统计杰出校友,所以你要去衡中看看,那衡中毕业的学生肯定老厉害了。我们在没有大数据支持的前提下,很难去判断一个学校毕业生的发展情况。

老李也无法断言衡中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老李给朋友们讲讲衡中吧,至于衡中的学生毕业后发展如何,大家可能会有所体会。

很多人不了解衡水中学,以为衡中是靠严格管理才出的成绩,这是对衡中最大的误解。

衡中能成功靠得是学生自发学习和自主学习。

所谓自发学习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并不需要靠严格的纪律去约束。当然衡中的纪律是很严格,但是衡中的纪律只是用来约束个别不爱学习的学生的。衡水中学大部分学生是主动学习的。至于为什么衡中学生能自己主动学习,这是衡中的诀窍。衡中主要就是学生思想工作做的好,整个学校学习氛围搞的好。

老李讲的自主学习指的是衡中独特的课堂模式。衡中的课堂主要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学生有学习小组,课堂学习主要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老师在课上只讲十分钟左右,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衡中学生对知识理解比其他学校透彻,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衡中毕业后有主动追求进步的上进心,有自主学习能力。至于他们毕业后的发展,我想不会太差吧!


物理老师老李


12年的努力,才得以进入大学,这中间需要每个孩子多少努力,面临多少激烈的竞争压力,才突出重围。衡水中学在应对当前环境下,给了很多愿意努力学习,意志力强大,并且成绩好的同学一个更好的平台。

暂且不说毕业出来怎样,我们了解教育影响的都知道,为什么从小学就开始给孩子选择好学校,其实是在选择好老师,好管理,更是好的学习氛围等等,所以在衡水的同学,面临的压力比起一般的学校也不知道大多少,甚至很多从一进去,就已经被给予了很高很高的期望,所以在这样的磨练下,我们去如何评价如此艰苦努力的孩子呢?

至于办学来说,他们有了办学成绩,自然就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面对是就是全体学生,如果你成绩好,或许你也可以轻松拥有,如果没有,或许你才会说面对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这其实就是孩子未来的人生,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前进,如果孩子自己都不努力,你替他不公,又能怎样?

所以在这里走去优质大学的同学,至少在很多方面比别人多了一种选择,更多了未来的一种竞争力。


思维数学小课堂


我是河北人,其实我不想谈衡水中学这个话题。

就你提问的问题,衡水中学培养的孩子未来的发展怎么样?我可以谈一谈我的看法,我身边有的孩子就在衡水中学就读,有的已经毕业考入了大学。

和他们聊天儿,我听到衡水中学与外界所传说的衡水中学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衡水中学并不像外界所说的是学生机械性的学习,好像一个学习工厂一样,孩子们还是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的。

因为衡水中学集中了全省,甚至是一些周边省份最优秀的孩子,所以这些孩子进入了大学以后仍然是非常优秀的。

但我不赞成衡水中学这样在全省招生的模式,它破坏了整个河北省的教育生态,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中学的发展。

每年清华和北大在河北省招生的人数是固定的,没有衡水中学每年也是固定的人数上清华和北大。有了衡水中学,直接推高了清华北大在河北省的录取分数,2018年两所学校等录取的分数线都超过了700分,其他的学校学生考上清华和北大变得越来越艰难。

我相信在全国的每一个省份,如果这个省愿意,一样可以建成像衡水中学这样的一所超级中学。相信大家还记得衡水中学去浙江被浙江教育厅阻拦的事儿吧。

衡水中学之所以成为今天的衡水中学,原因在哪里?可能有衡水中学当时刚刚起步的时候,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模式,抑或是河北省教育厅放任其肆意发展,抑或是高考的压力让广大家长趋之若鹜,大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

但我总相信,一枝独放不是春,满园花开才更美。

衡水中学校长怒怼嘉宾,揭示高考“工厂”的是与非


高锋老师


我是不喜欢孩子的童年被过度的学习压榨的,我觉得心理健康更重要,所以不让孩子学奥数也基本很少上课外班。不可否认,高分数能进入好的教育平台,结果是职业起点高一些,但不代表终点高,终点还要看毕业后努力程度,机遇,情商和天赋,甚至情商(包括心理健康)更重要,当然如果兼具是最好的。

不喜欢归不喜欢,但我不反对鸡娃和衡中模式,因为每个人的条件、目标、能走的路不同,自己有路走,也得让别人有选择的权力和选择的目标。

在中国,靠读书上大学、好大学还是相对能够通过自己努力改变未来职业方向、城市、收入和身份的有效方式,努力程度也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所以高考才被认为是最公平的。

高考真的公平吗?其实只是形式上的公平,不是真正意义上实质的公平。因为从实现高考目标最重要的条件~教育资源来说,是存在严重鄙视链的,把掌握和享受不同资源、不同起点的人放到一起去竞争和比较,这使得高考本身就又是不公平的,甚至是最大的不公平,就像让拐子和短跑运动员比赛百米一样。唯一公平的只是追求高考结果的权力,但必须有不同的路径。

由于家庭出身、地域决定了掌握的教育资源、可选择的路径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城乡差异是天然的,那么有不同的实现路径是合理和正当的。你有钱的家庭孩子孩子衣食无忧,有的对教育和分数的需求可以低一些,有的可以规避国内高考的竞争压力而选择出国,因为人家供得起,也有资格重视分数之外的素质,谁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不该,很少有人批评。

中产阶级,很多父母有好的理念和能力教育孩子,同时能够通过学区房、培训班上名校,以保证未来高考有好的结果,也有资格谈谈素质和有能力搞搞素质,这部分人也是批评衡中模式和应试教育的中坚力量。

但对于农村,多数人所处环境的教育资源,家长的能力,决定了他们出生时的起点就低了很多,想达到同样的高度,他们要跳的更高。但他们有权力追求同样的高考升学目标,也有权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无疑衡中给了他们机会,能够帮他们实现。

衡中的这些孩子,多数人不仅出身时起点低,甚至义务教育阶段也相对于教育发达地区落后,也就是说在学习上他们前半程甚至又落后了,因此必须集中经历用高中三年来弥补和追赶先天不足和落后,但他们怎么才能实现呢?唯有比其他人更努力和拼命学。这种选择对他们来说是无奈也可以说是唯一的,除非放弃追求高考的权力,所以衡中模式就是他们的宿命,无论有没有衡中存在,即使没有衡中他们也只是换所学校追求这种模式和效果。衡中模式也就是衡中的使命,这也是为什么衡中一边被舆论批评一边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因为这也是衡中的宿命。也是为什么还那么多中学学习衡中和引入衡中,因为社会的需求。

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实这之前一直是争议很大的概念,为什么?因为没有统一公认的标准和定义,各按自己的理解片面解释,所以用一个本身就规制有问题的尺子去丈量,结果也就毫无公信可言了。

国务院和教育部最近在推进教育改革,前几日教育部副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素质教育”,这算作是官方解释了吧。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尤其强调了目前教育“劳”的缺失,和后续教改“劳”的重要性。

按照德智体美劳这个素质教育的标准,去对比农村的孩子以及衡中模式下的孩子,与大城市名校的主流孩子,一定是互有胜负的,至少衡中模式包括了素质教育因素,其他学校的教育也有素质教育的缺失。所以,素质教育绝对不是衡中与非衡中的本质区别。

衡中模式的对社会是有害的吗?这个问题看从哪个角度看。衡中模式其实有所有名校的优点和不足。名校的掐尖和聚集效应,对周围普校来说影响肯定是负面的,任何一个名校都如此,非衡中特有。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不是衡中问题,是社会问题,准确地说是政府教育投资不均衡和鄙视链造成的,也是社会发展阶段集中资源办大事和急需解决的事的历史必然,更是户籍制度与户籍身上捆绑的利益(社会福利、教育、车房)造成的。所以现在的教育生态,绝不是公平合理的教育生态,只是暂时的假稳定状态,平衡状态都不算,不然不会有学区房价节节攀升和家庭教育投资越来越大,也不会有高考高招的农村专项。但名校又确实帮一些人实现了梦想,也培养了一些不完美的人才。

名校和衡中对教育生态的破坏肯定有的,但衡中被夸大了。衡中有更高的北清率,在河北绝对的巨无霸,因为衡中可以全省掐尖来维持自己的优势。但既然掐的是“尖”,也就意味着这些尖子生即使不来衡中,在其他地区重点中学也最有可能上北清,只是衡中机会更大一点点儿,所以有没有衡中,或者衡中再变本加利军事化管理,上北清的群体也变化不大,这是由苗子决定的。但推高分数作用是有的,因为其他重点中学怕分数被拉的更开,必须更努力。如果不努力呢?可能某一分数断拉开大一些,排名部分变化但是不会有彻底变化,这取决于生源和衡中招生规模。

我们有没有必要过分害怕衡中和谴责衡中,我觉得没有。因为衡中并没有强迫任何人选择它的模式和去衡中就读,它是为接受它选择它的群体服务的。你接受并有机会选择的就去衡中,不接受和不需要接受和选择它的,不去就可以,它再没人性也不会作用到你身上啊。但是你没有权利剥夺别人选择的权利和实现教育目标、升学目标的权利。这是一种饱汉子不知道恶汉子饥,以及何不食肉糜的现象和心理。有的时候,我们批评的不是衡中,是衡中的学生选择的权力,是衡中学生追求高考公平的权力,是对衡中学生的鄙视链,也是阶层固话的思维。

衡中学生如何?没有人有统计数据,肯定的是优秀和不优秀的都有。但我们往往是,心理不接受他、鄙视他甚至怕他,我们就希望他们不好,至少要没有我好,这是酸葡萄心里和内心脆弱的表现,甚至有一点点鄙陋和傲慢,以及一些自我安慰和无奈,这种心理是素质教育的结果吗?

这个社会需要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人,就应该给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和权力,走自己的路,也得允许别人走不同的路。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批评和鄙视。


同辉老刘


emmm 衡中毕业,02年高考 很早前了,我成绩还行。那年全省600分以上3000多,衡中有350多个占10分之一。我的同学大都出国留学或工作。国内的很多在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工作,还有不少高校教授硕导,博导还没听说估计资历还不够。我本人志愿没报好,专业也没选好,高学校60分进了一个985平台211,和同学们比起来比较失败,但是仍然没忘衡中精神,仍然刻苦奋进。现在混还行,可以说超过绝大多数同龄人吧。就说这么多吧


大肚


大家好,我是“佐佑de妈咪”,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衡水中学,在全国都是十分有名气的。有些人说:“进入了衡水一中,就等于一只脚踏入了一本的大门。”

不得不说,衡水中学在教育方面确实是很厉害的。有些人佩服衡水中学,但也有的人说它培养出的就是一群考试机器,只会考高分,上了大学尤其踏入社会后,就差强人意了。

我个人认为,题主的提问,有点难给出精确回答。

因为,优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成功,也是有多重因素构成的。

成绩好的人,他们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如果再提高下其它能力,那么他们完全有过得好的基础。如果,只会考高分、死读书,那么也很难有其它成就。

而一个人,虽然不擅长学习知识,但是却爱好钻研,并持之以恒,他也可能活得很精彩。

所以说,全盘否定或者过分称赞,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砺和不断的学习及改善的。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段、不同经历都会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从衡水中学出来的学生,都需要不断努力和提高才能混得出色。否则,即使是天才,也只会“泯然众人矣。”

我的回答结束了,谢谢大家!


佐佑de妈咪


衡水中学连续多年高考全国第一,我作为衡水人感觉很自豪。

全国对于衡水的了解也就是老白干,六个核桃,衡水中学。

衡水是一个很小的地级市,建市很晚,境内没有山没有林也不沿海,一个种满农田的大平原,经济发展一般,也就是穷。

关于衡中的讨论由来已久,各地有各地的情况,衡中现象不是偶然,存在即合理。

衡中的教育到底有没有问题?有没有为国家提供有用的人才?某些教育学家不要只谈反对,我建议对已经参加工作毕业生进行调查研究。衡中大概连续成为全国高考第一16年了,2003年毕业的学生35岁左右,2014年毕业的学生24岁左右,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如果他们大多碌碌无为那就证明衡中模式不可取。反之……

我接触的衡中孩子,三观正,积极乐观,面对困难绝不逃避,抗压能力超强。我最见不得一些教育学家崇洋媚外,谈所谓的人权。一个个的都经常出国,世界名校的高材生都可以不刻苦?

衡水是我的家乡,也是衡中高材生的家乡,我热爱我的家乡,衡水这块天地不大,但希望衡中毕业的高材生不忘故土,给衡水的建设添砖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