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為什麼感覺價格越來越貴了?

麥了個冬


是因為受市場不同階段需求以及技術迭代更新因素導致,一般都會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進入期Ⅰ

智能手機剛進入市場,由於大家對新的產品缺乏瞭解,只有小部分人為了追求稀奇或者“求異心理”去嚐鮮購買,大部分受消費方式以及消費水平決定,勢必導致對新產品的需求量很低,加上企業發展技術不成熟產能過低,因此在此階段上價格比較貴。

進入期Ⅱ

價格貴,需求更少。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需求的變化以及資本的湧入投資,手機廠商為了擴大銷量,就會營銷推廣,做促銷活動,做補貼,以用來教育和培養市場,所以這個階段手機的價格會回落下跌,但是企業面臨著銷售業績增長,卻沒有有利潤或者處於虧損狀態。

成長期

經過一系列市場需求的培養,消費者開始對產品熟悉瞭解,大量的人開始購買,手機也成為了大眾需求品。而此時市場需求規模變大,技術逐漸成熟,產能大幅提升,企業開始有利潤。看見有利可圖,所有能參與競爭的都湧入了進來了,瓜分蛋糕,互相競爭打壓,最終導致手機嚴重同質化嚴重,產量過剩,因此價格下跌很猛。

成熟期

競爭激烈白熱化,一方面由於而市場趨於飽和,潛在消費者很少,另一方面由於經濟的發展,成本投入和營銷費用越來越大,而利潤率比較低,無法做到成本優勢的手機廠商大都逐漸被市場淘汰和踢出局,比如中興金立酷派等等。這時市場格局基本確定,OV米菊。廠商就會對消費者進行劃分,三六九等,做差異化,於價格出現梯度,低端,中端,高端,適合不同的消費水平,滿足不同的消費心理,消費結構進一步完善,所以平均價格升高。

“”寡頭化”時代

市場大浪淘沙,優勝者才能笑傲江湖。等到最後市場會逐漸寡頭化,全球能剩下就那麼幾家,如果能搞壟斷自然手機價格就上去了,可以想想移動聯通中石油。如果不能搞壟斷,那就就繼續劃分用戶群體,價格梯度更多,價格1000~10000不等,比如專門適合拍照的手機,適合遊戲的手機等等,越發細分市場。

而我們目前就處於成熟期或者寡頭化時代,這也就是讓大家感覺手機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價格越來越貴。

題外話:相比於手機市場已經進入收尾階段,但PC端市場還處於群魔亂舞,各種品牌(戴爾華碩鴻基小米華為三星微軟蘋果……),各種價格(1000~20000),各種使用場景(入門、商務、輕薄、遊戲),對於消費者來講,實打實的是一件好事。


互聯網創業筆記


為什麼國產手機越來越貴?

OPPO R17售價3199元起,比R15貴了500元,vivo X23起售價為3198元,比其同系列的X21高出200元。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機市場整體平均單價同比漲幅達15.0%,另一家數據調研公司GfK在其發佈的《2017-2018年中國手機市場年度報告》中預測,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均價將突破2500元,比五年前的數據增加了將近1100元。

按照摩爾定律,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在足夠長的時間內,電子產品的價格應該呈下降趨勢,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

手機越來越貴,這背後究竟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外部環境

從大環境上看,手機漲價潮和國際形勢的變動有著密切的聯繫。

今年3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7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首次跌破6.8關口,8月甚至臨近破7,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國手機廠商在供應鏈端的壓力。

“對於企業的影響有兩個方面:首先它們非常依賴進口,那麼在人民幣的匯率下挫的情況下,他們的成本會提高,漲價也是一種必然手段。”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講師高蓓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高蓓還表示,目前人民幣仍然存在貶值壓力,由於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匯率波動對手機價格的影響將繼續維持。

智能手機的產業鏈很長,涉及到芯片、電池、攝像頭、屏幕、存儲、面板等多個組件,而國產手機大多關鍵元器件仍嚴重依賴進口。

以核心處理器為例,雖然華為已經開始採用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小米的澎湃S2處理器也已正式量產,但其他多數廠商囿於技術限制,仍然不得不購買來自美國高通的驍龍處理器,低端產品則主要依賴臺灣聯發科。

手機屏幕市場也把持在國外廠商手中。在智能手機競逐全面屏的時代,三星生產的AMOLED屏幕幾乎霸佔了全部市場份額。好消息是,國產屏幕廠商京東方、天馬已經開始在AMOLED屏幕生產上發力,並表示能夠向小米等品牌的高端機型供貨。

除此之外,手機內存市場也被三星主宰,相機組件中必要的傳感器市場則幾乎被索尼壟斷。近年來消費者對手機內存和成像功能要求越來越高,國內廠商的技術水平暫時還無法滿足市場需要。

由於這些關鍵組件都是用美元結算,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不可避免地造成BOM成本上升,產品售價也就隨之上漲。

不過,匯率變化倒給中國手機品牌的海外業務帶來了機會。深圳一家硬件企業的市場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在國內,成本以人民幣結算;在海外,產品銷售以美元結算。匯率的變動會使企業實際上獲得更多的收入。”

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在印度這個中國手機廠商競相角逐的賽場,小米在2018年第二季度以28%的市場份額暫列第二,與第一名三星只有1%的差距,vivo、OPPO和榮耀則緊隨其後。

品牌升級

國產品牌有意識地提升自身品牌形象,是手機漲價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從全球手機市場的形勢來看,華為、小米、OPPO、vivo已經開始和蘋果正面對抗。”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颷表示。他認為,在產品創新方面,國產手機品牌正在迫近甚至超越蘋果。

vivo和OPPO兩家廠商在這方面的動作最為頻繁。

這兩年,vivo不斷增加產品的科技感,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發佈X21時,vivo首次推出了全新的人工智能品牌Jovi,通過感知用戶使用場景,為用戶提供更為深入的智能服務。

而到了vivo NEX發佈之時,vivo開始將這個功能落實到一顆按鍵上。只要用戶按住機身左側的實體鍵,就能在不同場景下調出這個人工智能助手,從而讓手機更加直接地完成一些功能,比如發微信紅包、匯率兌換、中英文翻譯等等。

vivo已將AI提升到戰略高度。在2018年初的vivo戰略規劃會上,vivo高層對內宣佈,成立承載人工智能戰略落地的實體組織“vivo AI全球研究院”。隨後,vivo的人工智能研發團隊急劇擴張,現已在深圳、北京、杭州、南京以及美國聖地亞哥5座城市投資設立AI全球研究院,vivo副總裁周圍出任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長。

這些投入,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vivo的研發成本上升。

除了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之外,改造銷售渠道也是提升品牌調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今年8月10日,OPPO在深圳開出了全國範圍內的第二家超級旗艦店;9月14日,OPPO又和天貓達成合作,在廣州開設了全國第一家OPPO天貓智慧場館。

不同於OPPO“簡樸”的傳統零售網點,這兩家門店更注重店面設計和智慧元素,店內運作也不再以銷售作為主要的導向,加強了與用戶的互動。

OPPO中國區銷售負責人嚴濤表示,這種變化旨在優化用戶在店內購買產品時的體驗,“用戶想要的不僅僅是便捷地買到手機,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更多”。

目前,OPPO在線下共有20多萬個零售點,其中不少是設立在街巷中的社區店。嚴濤表示,在零售渠道升級的過程中,OPPO將打通部分重複店面,或精簡部分地區的門店數量。“我們需要對渠道體系進行重新定位,而不是關注具體的門店數量。”嚴濤說。而這部分成本,最終也會體現在手機產品的售價中。

爭奪上游供應商

隨著國內手機市場整體縮減,競爭日益激烈,各大廠商紛紛在產品微創新上下功夫,對上游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OPPO的Find X為例,其推出的蘭博基尼特別版的電池後蓋需要一種精密度極高的紋路打印技術,根據OPPO的說法,一片電池後蓋的成本就達到了1500元。

屏幕的成本也有所提高。來自臺灣的兩家手機顯示屏廠商——彩晶光電和華映光電均在財報中提到,目前的生產排單中,全面屏手機顯示屏的排單量佔到了產能的六到七成。與傳統的手機顯示屏相比,全面屏的尺寸增加了0.5-1英寸左右,因此在同樣投片量的情況下,全面屏手機顯示屏的出貨量會相應減少15-20%,這使供應商不得不提高產品售價來保證利潤。

在今年6月的股東會議上,華映光電的代表就曾經提到,由於手機行業的客戶需求急切,手機面板部分型號還會繼續漲價。

存儲器價格也有顯著上漲。過去幾年,市場上的主流手機內存越來越大,從2G、3G跳升到6G、8G,這使存儲器供應商對顆粒的需求暴漲,價格因此出現波動。

手機廠商方面不得不接受這種背景下的漲價。在OPPO R17的發佈會上,OPPO助理副總裁、中國大陸市場營銷負責人沈義人表示,如果手機廠商過於壓縮供應商的利潤,供應商就不得不壓縮生產成本。出於社會責任的考慮,手機廠商應當為供應商留下合理的利潤空間。

隨著手機廠商需求不斷提高,技術實力雄厚的供應商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資源。

2017年4月,vivo邀請行業內頂尖的供應商到訪東莞總部,共同探討新的合作方式。vivo承諾,將和供應商們共同佈局前沿技術領域,如果投入造成虧損,vivo將和供應商對半承擔損失。

這種強捆綁的策略雖然有風險,但也為vivo贏得了供應商的大力支持。vivo今年推出X21手機,在國內率先使用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就得益於這一合作模式。

從手機玻璃蓋板龍頭廠家藍思科技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手機廠商積極支持供應商的跡象。今年上半年,藍思科技獲得8.32億元的客戶研發補助,從而實現盈利4.58億元。

藍思科技在財報中表示,為了備戰下半年的生產旺季,公司配合各大品牌客戶進行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等研發試製,投入了大量研發費用。

“供應商的研發都是在配套客戶的需求,因為前期的研發投入費用比較高,客戶會給供應商提供一定的研發補助。”孫燕颷表示,這樣的情況也會造成手機產品成本提升。

不過,這一輪手機漲價潮可能持續不了很久。孫燕颷認為,手機價格和供應鏈關係緊密,上半年的漲價潮主要是因為元器件供不應求,隨著供求關係逐漸平衡,手機產品的成本將在今年年底左右逐漸回落


機不釋手


自信一點!把感覺去掉!

一:手機發展遇到瓶頸了,沒有什麼大的創新了,於是廠商開始加大宣傳力度!廣告費提高了。

二:手機市場現在已經是一個存量市場了,一家品牌的銷量提高就必定伴隨著另一家品牌的銷量降低,所以為了活下去,提高售價是最直接的辦法。

三:現在的手機廠商都是宣傳各種各樣的噱頭,這樣做也是為了提高售價!但其實大部分都是為了營銷而營銷!並未對消費者帶來什麼益處。

四:品牌溢價太高,定位高端的手機定價必然趨勢是上漲。

你的感覺應該是看到了小米旗艦手機系列不再有當年1999的定價才有的吧!

但是我覺得小米手機

成也性價比!敗也性價比!對小米而言唯有提高利潤率才是唯一出路,性價比已經成了小米的桎梏!

喜歡的話可以點個關注,謝謝啦!







優1良


我認為手機的價格是越來越便宜了。

手機進化史

相當初最早接觸的手機,是那種翻蓋的非智能機,除了通話和短信功能,就是一些基本的小功能,而且屏幕很小。到後面,發展成去掉了翻蓋,屏幕也越來越大,操作系統也發生了變化,直到現在被安卓和蘋果統治,就是所謂的智能機。原來的只能打電話和發短信,現在可以直接視頻通話、體驗大型遊戲、操控家居,手機的發展,經歷過的人都不會忘記吧。

手機的替代性

手機發展到現在,漸漸取代了很多生活中的產品:相機、電視、移動磁盤……,一部小小的手機,節省了很多資源,把原來麻煩、臃腫的東西全部取代掉,讓自己成為了不可取代的日用品。

手機的價格

手機的價格,從以前的幾百到現在的幾千,甚至過萬。價格看起來是漲了好多,但實際卻不是這樣,我認為衡量漲價的標準不能只看價格這個數字。從數字上看,確實是上漲了,但是從擁有比例來看,全國手機用戶所佔的比例明顯是提高了,說明很多人都能買得起手機了,那說明手機沒那麼貴了,不然也不會成為大眾產品。

以前的非智能機,也有幾千塊的,比如諾基亞,但是到現在,還用這幾千塊也能買到手機,而且是比以前要好很多的手機。同樣的價格,擁有的物品價值卻高了很多。所以,我覺得手機的價格是越來越便宜了。

我是“霧裡看花最是迷人”,專注分享生活和工作中的經驗,如果回答不周,歡迎補充填坑。


霚裡看花最是迷人


我覺這個問題不單純在於手機變貴了,從另一方面看也可能是錢不值錢了!物價變高的背後有多種因素,通貨膨脹是肉眼可見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通貨膨脹是指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由於貨幣供應量過多,超過流通中對貨幣的客觀需要量,導致貨幣貶值,從而引起物價水平普遍持續上漲的經濟現象。

下面我舉個例子,能讓大家清楚的認識怎麼造成的通貨膨脹,也就是錢不值錢了!

假設一個島上有 100 個人,每個人有 100 元,這時島上一共有 1 萬元,並且存在 1 萬件商品,那麼,相對應的每件商品的價格就是 1 元。每個人都可以拿出他的 100 元來購買 100 件商品。大家和諧生活,社會也非常公平。

突然有一年,島上的商品增加了 1 倍,變成了 2 萬件,但是島上增加了 3 萬元的貨幣。也就是說,最後島上會有 2 萬件商品和 4 萬元貨幣。

這時,每件商品的價格變成了 2 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通貨膨脹。本來 1 元可以買一件商品,現在 2 元才能買一件商品,商品變貴了,錢沒有原來那麼值錢了。

總結:感覺商品價格越來越貴,不單純是商品本身的問題,還有其他多種因素造成的,我只是單一的從通貨膨脹的角度解釋一下你這個問題!



工作室日常


第一,手機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競爭也是越發激烈,app程序功能也越來越多,導致需要的手機配置更高,造成成本也越來越高,好比剛開始的智能手機內存只有512,現在最大的內存都16G,成本增加成幾何態勢!

第二,手機廠商營銷成本擴張,越來越多的線下體驗店,越來越複雜的網絡營銷增加了成本!

第三,研發經費,廣告經費,上市股東追求利潤等都促使手機價格往上走!


文三山


貴的是有核心技術,要不就是在某個科技領域有自己專利,形成壟斷的手機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只會拿來主義的手機企業,只會打價格戰,價格不會太高,利潤也不會太高,也不利於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蘋果,華為貴,自有貴的道理,華為面對美國的全球絞殺,依然堅挺,不正是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嘛


活著是一種修行81


手機越來越貴的原因有多個

1:消費者對手機功能的要求越來越多,2g時代是以功能機為主的,能打電話,待機長,信號好即可,現在的旗艦手機要求外形,待機,充電速度,屏幕素質,信號,運行速度,等等都要做到比較高的一個水平,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才能完成,這些成本都要均攤到每一臺手機上,直接的體現就是手機的價格升高了

2:新硬件的研發費用升高,例如:"據傳麒麟990的單次流片測試費用高達3000萬美元"這緊緊是處理器,現在的手機還有其他很多硬件研發費用同樣很高,這些成本同樣會推高手機的價格

3:廠家和硬件供應商的定價策略趨於高利潤!擁有較高利潤的廠商和上游供應商才能在競爭中勝出,沒有高利潤的支撐廠商和硬件供應商就沒辦法在新技術上投入研發費用,就會在接下來的競爭中被淘汰!這也是推高手機價格的一個重要原因


玩機大師小郭


技術剛研究成功、需要批量生產,就要建廠、引進新機器、引進人才、等等。這些手機在沒有賣出去之前是要自己花錢的,成本很高。所以剛發售都會很貴,等賣的差不多回本了,價格也就開始慢慢降下去了。

其實在我看來現在手機技術已經開始到達瓶頸了,沒有以前發展快了。以前每發售一部手機都有十分強大的功能比如“觸屏”到“指紋識別”再到“全屏覆蓋”再到“面部解鎖”屏下指紋。都有很大的技術進步、現在都是換湯不換藥。但是還是在進步的就是沒有以前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