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为什么能秒杀法国,法国当时这么弱吗?

皮卡Giao


法国之所以被德军秒杀,其实在战前就已经注定了。

首先,当时法国当局的举棋不定,在指挥方面就暴露出来,但这绝不是执行任务者的无能,相反的,法国领导各部工作的大多都是才华十分出众的人物,可惜法国人沉迷于政治斗争,消磨了他们的时间,使他们变得麻木不仁,当时的法国当权者刚一上台就遇到无数的苛求,批评和说情等等,虽然竭尽全力也还是穷于应付,更谈不到掌握全局了。


议会不支持他,对他只是暗中陷害和离弃。他的政敌,舆论报纸和党派都把他当成一个当然的抱怨对象。人人都知道他只能在位很短的时间,他自己也事先都知道这一点,事实上过不了几个月他就要让位给别人了,至于国防问题,这种情形便是当事者无法把许多小计划,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然后成熟的决定和措施,使之成为政策而贯彻实行。

因此,法国军队便只能从国家当局接到支离破碎和相互矛盾的指示,于是只好退而崇尚空洞的理论,当时的法国陆军仍保守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盛行的一套观念,同时在职的将军,又都年岁日高,他们顽固的死守着已有的光荣和错误,这更加重了上述的趋势。因此“固定而连续的防线”这一概念便支配了法军未来作战的战略,一切组织理论,训练和军备都是直接从这一概念中产生出来的。


当时一般都认为一旦战事爆发,法国就将动员后备役的军人,尽可能建成许多师,这些都不是为了激动的调遣,进攻和扩大战果,而是为了坚守各段战线,把这些部队都部署在法国和比利时的边境据点上在这里等着敌人进攻,至于坦克,飞机,榴弹炮这些新式武器,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几次战役中显示出的突击和袭击能力,这些新式武器都只被打算用来加强防线和在必要时做局部反击,已恢复在线。

法国武器的生产都是有了这种概念之后确定的,重型坦克都装上了轻型的和射程较短的武器,用途只是护送步兵,而不打算进行迅速和独立的行动,飞机的设计只是为了保护领空,除此之外,法国空军就生产了为数不多的几架轰炸机,至于俯冲式轰炸机则一架都没有。设计大炮只是为了从固定的地点向有限的水平区域射击,既不能适应各种地形,也不能以所有的角度发射炮弹,此外前线也预先沿着马奇诺防线延伸至比利时的要塞被划定了,导致全国武装起来以后,就将被动的守住这道屏障,法国统帅部盘算着在这后面等待用封锁来消耗敌人,然后用整个自由世界的压力使敌人屈服 。


这种战争的概念很适合法国当局的胃口。由于法国政府的弱点和政党的纷争,当局寸步难移,因此便只好采取这种静守的体系了。同时,这种万应灵药式的定心丸也十分适合国情,任何人要是想当选、受到人们喝彩或是想在报纸上出风头,就不得不说上这么一两句。当时的法国舆论都不愿意进攻,只幻想着用战争来震慑战争就可以使好战者不敢发动战争。总之,一切都汇合起来使被动主义成为当时法国的国防政策的原则。

因此,从战略上来讲,法国在战前已经将主动权全部拱手送给了德国。从政治上来说,法国公开宣布自己的意图是要把军队保持在国境线以内,就等于鼓励德国人大举向萨尔区、莱茵区、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沿岸诸国、波兰等薄弱地区任意进攻,因为这些国家或地区在那时早就被孤立起来了。而意大利也因此确信,不论它做什么,法国都不会制止它的罪行。轴心国可以放开手脚侵略了。

1933年10月,希特勒和国联彻底破裂了,在军备方面开始独自采取行动。1934年和1935年间,德国在制造业和招募兵员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德国当局毫不隐讳地决定要夺取“生存空间”,从而破坏了《凡尔赛条约》。为了实现这一政策,就必须拥有一个战时军事体制。希特勒实际上已在准备战争总动员。他掌权以后不久就实行了兵役制,接着又实行了征兵制。


1934年11月间,德国建立了三个装甲师。1935年3月,戈林宣布德国将建设一支强大的空军,其中除许多截击机以外,还将有大量的轰炸机和一支强大的俯冲轰炸机机队。这些措施虽然在许多地方明目张胆地破坏了条约,但当时的西方世界却只满足于由国联在口头上提出一个空洞而绥靖的抗议。

法国举国上下都陷入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麻痹状态。法国军队的当权者为了抵制组建机械化部队的主张,不惜对他进行歪曲,完全不顾技术的进步,忙着否定这种事实。第1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陆军总司令,德贝涅将军强调任何欧洲冲突中的关键都在法国东北方的国境线上,所以问题就在于坚守这一防线就行了,而魏刚将军也提出了意见,他认为法国已经有了机械化摩托化和骑兵化的后备,没有什么可建立的,贝当将军也认为坦克飞机并不能改变战争的基本因素,法国安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塞加固的连绵防线。有一位法国将军,竟然声称德国人是天生的侵略民族,自然就必须有装甲车,而法国人是和平与防卫的民族,所以就必须反对摩托化。

因此,法国的悲剧命运在战前就已经注定了,希特勒那个时候已经开始策划一系列的武装侵占,1935年,在萨尔的公民投票问题上,他就制造了紧张空气。墨索里尼也悍然不顾日内瓦方面的制裁,向埃塞俄比亚进军,1936年3月7日德国军队突然跨过了莱茵河。而当时法国,所有的飞机,设计都是截击用的,而不是攻击用的,至于坦克十之八九都是“雷诺”式的和1935年“哈乞开斯”式的,这些坦克都十分笨重而缓慢,火炮也都是短射程的,只能和步兵配合作战,而不能以大规模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装甲集群。


1937年5月1日,一个完整的装甲师在柏林阅兵,上空飞过几百架飞机,观众所产生的印象尤其是法国大使大使馆武官的印象是这样一支军队只有同类军队才能阻挡他,但他们的报告并没有使巴黎政府改变既定计划,法国非但不从这次粗暴的示威中吸取教训,反而用嘲笑的口吻描述有几辆德国坦克在这次急行军中怎样抛了锚?想用这种方式来安定人心。

1937年9月,希特勒利用伦敦和巴黎的复杂局势,进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在柏林体育馆演讲时,希特勒曾在狂热的笑声与欢呼声中详细的阐明当时的局势,他大声喊道:“现在我可以公开宣布你们都已经知道的事实,我们已经拥有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兵力。”

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法国军队被如何被德军的机械化装甲集群摧枯拉朽的过程,就不在此赘述了,总而言之,法国输在了骨子里的保守和傲慢,当发现局势已经急转直下时,又过于天真的相信“舆论”的力量了!


读行的凯撒


二战德国为什么能秒杀法国,法国当时这么弱吗?


众所周知,二战前期,德国凭借“闪电战”横扫英法等国,要知道作为老牌列强,法国在一战中就是战胜国,曾打败了法国的侵略,获得了法国的割地赔款,按道理说,二战前的法国国力也是很强的,为什么被德国迅速的打败呢?

其实,当时的法国确实是国力很强,二战爆发时,法国有300万正规军,连同预备役超过600万。法国装备了3250辆坦克、3000多架飞机,上千艘舰艇,军事实力世界名列前茅,特别是法国的陆军,号称世界第一。但由于法国对德国奉行绥靖政策,再加上军方思想僵化、过于保守、不稳定的政治因素,不注重运用新战术,最终使得自己一败涂地。具体原因是:

一是因为二战前法国对德国奉行绥靖政策,削弱了国内反法西斯德国的信心和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作为战胜国,打败了德国赢得了战争,获得了割地赔款,对于当时法国来说大仇得报,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思想较重,再加上一战法国损失惨重,年轻一代大多死于战场,所以不论是法国政府,还是法国人民,都对战争深恶痛绝,不愿意再卷入战争当中。但法国很清楚,德国力量并没有被摧毁,只是被暂时束缚,必须寻找同盟保障自己的安全。于是便与英国结盟,但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此时,法国也盲目的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甚至主动与德国和解想减少仇恨和对抗,避免战争。但法国却不知道绥靖政策虽然暂时延缓了战争的爆发,但严重削弱了国内的反法西斯信心和力量,使得法国政府疏于迎战,军心涣散,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二是因为法国的军事思想僵化,以一战的验来打二战,导致战略的落后和战术的失误。一战结束后,由于法国取得了胜利,所以法国人认为,战争中防御大于进攻,过于迷信阵地战,于是便耗费巨资修建了马奇诺防线,从瑞士边境一直修建到卢森堡,到阿登森林停止,企图以坚固的要塞阵地防御阻滞德军的攻势,全军上下对马奇诺防线期望极高,导致法军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并且当时英法两国都错误地以为德国会重蹈一战时的施里芬计划,对于阿登山区疏于防卫,导致此地成为德国打败法国的突破口。同时,在战略上,法国军方思想僵化,不重视装甲部队和空军的作用。他们认为坦克必须配合步兵行动,没有组建和德国一样的强大装甲集群。在使用坦克时的思路将其定义成步兵的火力补充或者说是移动堡垒,因而法国的坦克不是集中的使用,而是几乎完全平摊给了陆军使用。因此,面对德国的闪击战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三是因为法国军队素养、作战能力与德国相比太低。在军队人员方面,因为法国没有预备役制度,战争时无法向军队提供大量的优质兵源,法国的士兵多为临时征召的普通市民,甚至是殖民地人口,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军事知识,对武器的熟练度也不尽人意。尤其是在武器的使用上,相比于刚刚从波兰、挪威浴血而来经验丰富的德军来说,法军单兵素养和整体作战能力都不行。比如在坦克的运用上上,虽然法军的坦克质量好于德军,但落后的使用方式导致在面对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和装甲军团的进攻时损失严重。所以,法军在面对德军的闪电进攻时毫无招架之力。

四是因为法国军队军心不稳,面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德军,溃不成军。我们知道,德国打败波兰拿下丹麦后,军心高涨,开始着手进攻法国。而法国在二战初期虽然早已对德国宣战,但却宣而不战长达半年之久,导致军队战斗士气低落,军心不牢。再加上英法联军过于迷行马奇诺防线,结果面对德军出其不意的进攻,打乱了部署,德军的突破给法国军队的心理造成巨大打击。在战争迷雾作用下,法国军队无法真正了解德军的实力,难以做出正确的局势评价,各种谣言四起,手足无措的指挥官,让普通士兵士气顿消,无心继续作战,失败主义蔓延,加剧了法国军队的崩溃,大量法国军队在恐慌情绪的感染下放弃阵地逃亡或者轻易投降,从而导致了法军大败。

五是因为法国国内政局不稳,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核心。二战前的法国,虽然也是三权分立制度,但三个权力却不是等值的互相制衡,他们的国会可以制约内阁,而内阁却不能制约国会,致使二战前的法国政府,非常的窝囊。各个党派为了自身利益经常吵得面红耳赤,政府政令也是朝令夕改。4年里内阁如走马观花一般轮换,对外政策也跟着轮换,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核心。数次对德行动无果而终后,法国对于德国的外交政策变得软弱而混乱起来。甚至在战争爆发的前夕,法国政坛还在为了是否重新武装法国激烈争论。因为这种不稳定的政局,致使法国错过了遏制德国的时机,并极大的消耗了普通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俗话说“打仗打的就是气势”,可以说,法国当时就已经在气势上输给了德国。

所以,综合以上几方面原因,最终导致了法国的失败,被德国碾压打败。只可惜法国空有强大的武器与国力,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


葛大小姐


法国并不弱,法国输也不是输在弱小上了。他打输的原因不少,但是唯独不包括弱。要说弱,也是法国人比较弱,是性格上的弱,而不是不健全。


我们看下法国战役中的实力对比。盟军这边,有144个师,14000门火炮,3500辆坦克,3000架飞机,330万军队。德军这边有141个师,7400门炮,2400辆坦克,5600架飞机,335万人。

这个实力对比上看,地面部队,法军英军是占据优势的。尤其坦克部队,法国有400多辆B1,还有几十辆2C超重型坦克。而对面德军坦克主要是一号二号这些小坦克,都是一些小脆皮,和法国没法比。

但是空中力量上,德军碾压法军。德国的闪电战依靠的就是飞机+坦克。德国坦克打不过法国坦克,那好,用斯图卡去解决,打不过,遭遇了,也没事,一群德国坦克打一个法国坦克,这就是优势。当时德国人很有前瞻性的组建了装甲师、装甲军,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局部优势?

其实从法军三四千辆坦克来看,法国当时那个欧洲第一陆军其实也是实至名归。但是第一归第一,打输了也不在他是第几。那个时候,武器没有代差,双方实力差不太多,这个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就是战略战术,法国就是输在这个上面了。

战术天差地别、战略严重失策

我们看一下,一战是在1918年结束的,距离1940年也就20年多一点。这个期间,飞机坦克开始广泛应用,随之改变的就是作战理念。

法国人就是典型的思维还在一战时期,德国人思想比他超前一大截。法国人当时还在琢磨堑壕战什么的,德国人玩的是装甲集群快速突击。这就相差太多了,德国人思想超前,这有赖于他们那些军事专家。


法国战役在制定方案的时候,哈尔德提出的黄色方案一号,类似于施里芬计划。主要是在荷兰比利时通过,和法国打消耗战。但是在评估的时候,德国预计损失500万人,1942年才能全面进攻。希特勒非常失望,他要求打闪电战,像打波兰一样。而这个主张,哈尔德和布劳希奇都反对。但是坚定这一看法的是希特勒,后来出现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这个我们后面再提。

而法国人制定的方案,也是这样。他也主张和德国人打一场消耗战,在荷兰比利时和德国人打。法国人在前面的德法边境修了个马奇诺防线,想通过马奇诺防线迫使德军从荷兰比利时进攻,这样自己打消耗战胜算非常大。

这里我们说一下法国人的防御计划。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是为了避免德国人直接深入法国腹地,让德国人绕路荷兰比利时。法国人主力是部署在法国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地带。原本,法国人打算直接进去,但是被比利时拒绝了,比利时不想成为战场被入侵,但是法国人也做了准备。
(实线+虚线为法国人的防御策略)

按照曼施坦因的镰刀计划,德国C集团军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B集团军北上进攻荷兰比利时。这两步都是在法国人计划内的,而这是德国人的圈套。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谁都知道是佯攻,但是德国人戏要做的足。

(方案变化)

而进攻荷兰比利时,法国人认为是主攻,但是依旧是佯攻。德国人进攻荷兰比利时的目的是,调动部署在法国北部的盟军主力,这是希特勒最担心的,担心法国人不上钩,希特勒当时据说是非常紧张,非常严肃。等他收到情报,说法军已经越过比利时边境的时候,希特勒非常高兴,知道法国人上当了。

这会儿,法军主力被调走了,中路空虚。这会儿,德国人的A集团军从阿登山脉穿过,阿登守军只有几个师的兵力,缺少反坦克武器,完全不是A集团军对手。

这是法国人怎么都没想到的,要知道,法国人曾经在一战结束后,准备应对二战时期德军入侵的时候,在30年代曾经长期考察过阿登山脉,他们当时得出的结论是:阿登山脉不可逾越,固守马奇诺防线,在荷兰比利时阻击德国,法国可以高枕无忧。

但是,古德里安在一战时期,在1914年和1918年曾经穿越过阿登山脉,对该地地形了如指掌。法国人是考察,德国人是实践,输就输在这里了。当时曼施坦因制定方案的时候,恰巧古德里安来了,俩人一拍即合。这是两个人在非正式场合制定的计划。


(阿登地区)

就是这样,盟军主力被调走,A集团军直接冲入法国内部。等A集团军穿越了色当,那叫一个轻松愉快,空虚的法国,零散的后方法军完全打不过。德国人直接出现在了前线法军的背后,法国内部守军打不过。

这个时候,法国人的难题就是

1、前线法军背对德军,随时可能被包抄。

2、法国腹地兵力不足,巴黎岌岌可危。

3、法国内部守军打不过德军

这三点难题摆在法国人面前,这会儿法国人完全慌神了,英国人也慌了。丘吉尔飞到法国,问法国人咋打成这样的,法国人满脸惊恐+无辜,完全不知所措的状态。而前线的法军,也慌了,法国北部就不必说了,背后被抄截了。法军这边饭碗刚端起来,那边一大堆坦克冲过来了,你害怕不?也就是说,法国从上到下,都处于紧张慌乱的局面,不输才怪。

穿过色当之后,德国人就没有打什么硬仗了,一路赶鸭子一样,将法国人赶到了英吉利海峡边上,俘虏都不抓,没时间,拿着喇叭喊话:让开,没时间抓你们。等回头杀向巴黎,巴黎宣布不设防,而C集团军也是顺势越过了马奇诺防线。

法国,完蛋了。

这是战略战术上法国吃的亏,而法国人另外一个吃亏的点在于战前的经济大危机。

那个时候的经济大危机里面,德国人是最先走出来的,这会儿德国人能吃饱饭,有钱弄军队。但是法国这边没走出来,他还得时间。得走出经济大危机了,他能更好的建设军队。为啥之前一直绥靖政策,就是因为准备不足,他的很多东西还在图纸上,包括军营。

当时布劳希奇告诉希特勒,现在咱们没从打波兰的战役中完全恢复,打法国的事情再放放。希特勒坚决反对,原因在于,等你恢复了,那边准备好了,趁现在还有优势,赶紧打,再晚,他法国实力更强了。
(投降不?)

小结一下,法国并不存在什么实力弱,但是准备依旧是不足的,这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法国人的战术失败,战略失败,抱着传统思想的法国人,遇到了已经完全革新了的德军,再加上法国人丰富的性格,怎有不败之理?


军武文斋


法国并不弱,世界陆军第一强国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德国闪击法国之前,法国陆军与空军实力不弱于德国,海军更是远胜于德国。

德国进攻法国,是一场豪赌,也是无奈之举,最终胜利,有运气的成份。

一战时,法国崇尚运动战,但是在战争中发现了要塞的重要作用,于是转而崇尚阵地战。于是在一战结束后,法国人修建了工程浩大的马其诺防线。

由于一战法国损失惨重,导致法国人普遍厌战。

二战前,法国本来有很多机会,德军渡过莱茵河,来到非武装区的时候,此时德国军力远弱于法国,法国就应该以此为借口占领德国,二战便可避免。

当德国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时,法国仍然可以阻止。德国吞并苏台德区时,法国又一次姑息。德国吞并捷克时,法国仍然纵容。法国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德国不断的壮大了实力并剪除法国的羽冀。

当德国闪击波兰时,英法终于对德宣战,但却坐视波兰灭亡,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

1940年,德国闪击丹麦、荷兰、比利时与卢森堡,英法比三国联军被迫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

德军南线对马奇诺防线痒攻,北线从比利时进攻法国,牵制法军主力,中线翻过阿登森林,绕到法军背后,切断补给线,并包围法军,法军只好投降。

贝当元帅在法国南方的小镇维希建立政权,北部则由德军占领。

德国能够秒杀法国,原因很多。法国人厌战,德军出奇制胜,德法军事思想存在代差等等。

法国投降后,维希法军成为历史上的最强伪军,其战斗力依然强于意大利。



当代曹植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

虽然这个相关问题回答过很多次,但是还是忍不住进来进行小编自己的理解,二战时期的法国其实并不弱,二战德国能够秒杀法国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且听我讲解一二。


看一组二战法国数据

二战时期的法国被号称是“欧洲陆军第一强国”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打败法国(数据显示)在战争还没有动员时,法国陆军就拥有超过94个师团,坦克超过3000辆,各种类型作战飞机达到16000多架,海军实力也是不分上下,按当时海军数据显示,法国海军甚至比德国海军实力还要强,而且法国拥有大量的非洲殖民地,所以法国在二战的实力其实是很强大的,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


(德国在法国作战)

我们在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到,法国其实是非常强大的,可是为什么在二战中那么不堪一击?德国仅用38天就占领了法国全境呢?其实是很复杂的。

军队理念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全面胜利,胜利将全体法国人冲昏了头脑,导致陷入无休止的和平当中,同时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最能形容当时的法国,开始走上了轻浮路线,开始追究权利和欲望,完全对军队和军事置之不理,再加上当时德国对法国巨额的赔款,更是让法国人陷入了癫狂之中,导致在军事上无限的搁置,而德国和法国则是截然相反,德国一直想要报仇,所以一直卧薪尝胆。导致德国和法国产生了不同样的结果,同时也注定了二战法国的失败。再加上欧洲纵深本来就小,德国人开始奉行闪击作战,而法国人处于盲目自信当中,一直还是一战时期作战理念,认为自己的防线天下无敌,可谁知,德国只要突破防线,法国就无力回天。(德国攻占法国)

法国人的尚武精神的缺失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的大量损失,法国人举国上下都产生了投降主义,恐战、怕战。所以举国上下都恐惧战争的再一次爆发,这也是为什么英法两国都对德国进行“绥靖主义”的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再和德国作战,这就直接导致战争还未开打,法国人就已经输一半了。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投降主义思潮漫延全国,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法国投降)


鹏正


当时的法国军事实力并不弱,战前,法国拥有94个师,加上并肩作战的英国9个师、荷兰10个师、比利时22个师共计135个师,坦克3000余辆、飞机16300多架,所以说实力不弱。

但是为什么不堪一击呢?一般认为有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国防观念淡薄。一战后,法国处于繁荣稳定时期,国民歌舞升平,坐享繁荣生活。统治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缺乏对快速发展的德国的警惕,缺乏对军队的建设和全民国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长期混乱动荡。军队决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成为保持荣誉和禄位的军人政客。爱国主义和尚武精神泯灭,投降主义思潮漫延,使法国在开战前,全国陷入混乱和惊慌。

第二,战备不足。一战法国虽是战胜国但也是惨胜,国家经济也要到重创。政治上,领导者推行绥清政策,对战争的准备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根本就没有作抗击侵略的准备。

第三,军事思想落后,战略防御单纯消极,适应不了“闪电战”的新战法。设想法军依托马奇诺防线,把战争拖向持久,然后慢慢地研究对策。在这一保守思想指导下,把50万守军配置在马奇诺防线上,而总预备队只有9个师,这便形成了法军静守防御的消极战略体系,缺乏纵深防御。法军的战争指导,远远落后于战争的实际,这是法国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石门光影


二战德国不只是秒杀法国这么简单,还把英法联军整个赶下了海,要不是敦刻尔克撤得快,40多万败兵全得让德国人包饺子。也就是说当时的德国在欧洲大陆上可以把英法绑一块打。所以不是光法国一个弱的问题,而是英法都很弱。

那么一战还能与德国抗衡的英法,怎么二战这么不堪一击呢?其实还得说回到一战。面子上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赢家,但实际上法国真的是血亏。法国当时一共只有3960万人口,死亡人数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4.3%,而德国6500万人口,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3.82%。也就是说法国人口本来就少,死亡率还更高,战争潜力相当于是进一步被削弱的。不光是人口,一战后法国的经济和工业恢复的速度也远不及德国。这主要是因为一战的西线主战场就是在法国境内打的,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这两场至关重要的大型会战都是在法国境内。所以一战德国把法国北部的基础工业区给毁的差不多了,而德国国内的工业城市几乎没怎么受到影响。因此战后重建和恢复两国的起点是有很大差距的。人口不如德国,工业基础不如德国,结果必然是比德国要弱的多,而且越落越远。

一战西线战场最重要两次大型战役,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都是在法国境内打得。。。悲了个催


所以当大家日常乳髪,拿马奇诺防线开玩笑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其实法国也是没的选择。法国真的是没有那个实力再跟德国打野战,打机械化战争,所以只能靠马奇诺防线消极防御,企图用坚固的工事和无法突破的火力网吓退德国。而德国一旦没有被吓唬住,那就什么都白搭,法国注定打不过德国,无关战略。

法国人坚持建设耗资巨大的马奇诺防线,并不是法国人不知道机械化战争是趋势,而是他们打不起


纸上的宣仔


二战时的法国可不弱,如果英国号称世界第一海军,那么法国也号称世界第一陆军,但在面对德国闪电战的时候,法国还是被打崩溃了,德国人在战术上完克了法国!当然不仅仅是法国,二战前期,英国军队不也在非洲被仅仅3个德军装甲师的隆美尔打得抱头鼠串吗?苏联不也抵挡不住闪电战,被几个月兵临莫斯科吗?

一战法国和德国就是死敌,不过一战双方都玩堑壕战玩了好几年,双方除了连绵不绝的堑壕“长城”外,堑壕之间还布置了好几道铁丝网,还有上百万颗的地雷,堑壕后方则是火炮阵地,如此严防死守简直就是谁进攻谁倒霉。在沙俄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后,新成立的苏联割地休战,德国东线战场结束。自信过头的德国将东线士兵调集到法国前线开始大举进攻,结果伤亡100多万;这时候正好流感在欧洲肆虐,双方又损失差不多100多万士兵,再加上英国新武器坦克的出现,最终反推了德国并取得了胜利!

一战堑壕阻挡了德军的步伐,这样的战术在法军战术体系中根深蒂固,于是法国与德国南部交界位置修建了马其诺防线,从瑞士边境一直修建到卢森堡,到阿登森林停止。原本是要越过比利时和荷兰一直修建到英吉利海峡的,由于比利时不同意这个方案就此作罢!

而德国准备进攻时,英法联军也是胸有成竹的,诺曼底防线是世界最坚固的防线,整个法国难度不用太担心,至于北方的比利时防线则有英法比荷四国联军重兵把手,再和德国玩一次堑壕大战不就可以了!但是法国人忽略掉了中间的一个缺口阿登森林,法国人认为坦克从这里根本无法穿越,这里的防御也是相当的薄弱!

但是德国战术鬼才曼斯坦因却给希特勒制订了一套完美的战术突破口,德军以主力的装甲军团从阿登森林为突破口,另外以少量兵力牵制诺曼底防线和比利时防线,再加上德国陆军一直贯彻古德里安的装甲闪电战,德法战争一开始德国将军们就在比赛坦克飙车游戏,阿登森林防线很快取得突破,并快速突进。法军撤退准备组建的第二道防线在德国装甲师的紧追不舍下根本无法建立,撤退变成了溃逃!

而关键时刻,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在战略上产生了分歧,法国认为应该赶快撤回去救援,而英国将领则认为应该先撤退到英国去修整,双方将领争吵不休,结果既没有撤退去英国也没有退回法国。而宝贵的几天时间里,德军却完成了对英法主力军队的包围,如果不是关键时刻希特勒想将这份功劳让给空军(不让陆军一家做大),暂停了德军装甲师前进的步伐,可能就不会有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事情发生了!

英法主力军队逃亡英国,这为盟军的后来的反击留下了主力军队,但这个时候却是对法军的士气极大打击,而且在德国闪电战面前,法国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虽然法国的坦克比德国更多也更先进,但他们的坦克全部编制起来用于支援步兵使用,而德国的坦克和装甲车则是攻城拔寨的矛头,法国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应付德国闪电战!而德国坦克在法国土地上就好像飙车,尤其是像隆美尔这种喜欢每天给老婆写信的将军,总是在信中提到今天飙车多少公里,明天飙车多少公里,结果也就仅仅38天时间德军便兵临巴黎城下,法国也没有抵抗的勇气便宣布投降了!

二战前的法国军队是相当强大的,而且还有英国的支援,但是面对闪电战这个全新的、未知领域的战术,法军刚一接触便溃败了下来,如果稍微给法国一些踹息的机会,让法国巩固一下自己的防线,恐怕德国要想拿下法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历史回放机999


历史上二战时期,德国大军入侵法国的法兰西战役中。法国只坚持了39天就被德国所击败。法国战败的消息传来让世界上其他国家大跌眼镜。但法国的迅速战败真的是法国不堪一击吗?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在战争前夕,法国一度被称为世界陆军第一国。虽然在一战时期法国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但一战后的利益瓜分也使得法国实力得到了非常的发展。二战时期法国的迅速战败,一方面是因为德国实在太强了,尤其是其闪电战战术,在当时来说简直是无解。另一方面,法国士气低落,抵抗意志不高,法国军民普遍厌战,这也是法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军事实力上讲,二战时期法国常规部队的规模一直维系在300万左右,一度位居世界第一。战争打响后,法国紧急召集国民参军入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将军队总人数扩充到699万。武器装备上讲,当时法国陆军装备精良,机动性很强。二战前夕,法国军队在前线共有约58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562架飞机。如此实力在当时世界上来看也是顶尖军事强国了。但法国的问题在于体制僵化和固步自封,在1934年,戴高乐就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了利用更强大的装甲骑兵支持机械化步兵的新战术,但没有提到任何空中支持。但这种作战方式已经很类似于闪电战了。但戴高乐的新式战法并没有得到当时的法军高层的支持。

当时,法国军队全部由征召入伍的士兵组成,只有军官才是职业军人。许多军官都是由于家庭传统和社会地位而应征入伍。他们在军事学院学到的战术都是基于一战的成就提炼而成。而法国一战时期的战争经验就是壕沟战,阵地战。法国的兵力配备,武器研发,军事思想建设都是围绕着堑壕战开展的。所以法国在面对强大的机动化部队时根本没有抵抗之力。花大力气修建的马其诺防线更成了摆设。所以当德国突破阿登森林,突然出现在法国侧翼时,法军统帅部一片慌乱,组织部队防御已经来不及,阿登方向根本就没有多少兵力,德国长驱直入,把北线英法联军围困在低地敦刻尔克,仗还没打,法国已失先机。闪电战经过波兰之战的洗礼后,在法兰西战场上显得更加的游刃有余。所以法国死在闪电战之下一点都不足为奇。

在德国对法国用兵之前,法国政府一直宣传德国对法国不构成威胁。所以很多法国的平民对于德国的重视程度并不强。一战时期虽然法国战胜了德国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但法国人却从心底里不愿意再和德国打仗了。毕竟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法国人自己也害怕。而且法国政府完全低估错了法国北部居民在上一次战争中遗留下创伤。德国军队尚未抵达,法国北部的几个省份已经陷入了混乱。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加剧了法国北部居民的紧张情绪,数百万法国人毫无准备地冲进了战争的当中。一场没有准备的战争,那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即使战争爆发后,法国政府也一直在夸大宣传,法国的宣传基调就是盟军的力量强大,防线无法打破,盟国很快就会赢得与德国军的战斗。法国人民一直被法国当局所编织的虚伪的假象中生活。很多地区直到战争爆发才意识到战争离法国已经如此之近了。所以说从根本上法国人就没有准备好全面战争。等法国人意识到战争的迫近的时候,法国实际上已经被德国打的喘不过气来了。所以法国人的抵抗意志也在迅速消融,这才是法国迅速战败的根本原因。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二战初期的法国实力并不弱,无论是士兵手中的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都是比较先进的,而火炮榴弹炮也是世界先进水平。最重要的是当时只有英法两国拥有轻重两型坦克,就连刚刚发动战争的德国,当时也没有重型坦克,当时德国最重的估计就是四号坦克了,但是开展初期并没有大规模列装,基本上都是靠着一二号坦克和三号突击炮来打仗的。

既然法国的军事装备并不弱,可为什么六个月就被彻底大白了呢?其实还是因为法国军事高层对于现代军事作战并不敏感。在德国入侵之前,法国沿用的还是一战的陆地作战模式,说白了就是挖壕沟装重炮,然后就是大量的铁丝网外加重机枪阵地防守。可没想到的是等德国陆军真打过来的时候,竟然打的是新型的闪电战,如同钢铁壁垒的马奇诺防线,竟然被德国陆军饶过而不是硬啃。

另外法国当时虽然拥有重型坦克,但是自身并没有空地一体作战。相比之下德国在空地一体作战方面可谓是十分的得心应手。如果遭遇法国的轻型坦克,那德国就会使用轻型反坦克炮击毁。如果法国的重型坦克出现,那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就会将其歼灭,再加上法国的坦克设计依旧研究一战思想,也就是坦克的速度不许太快,要让步兵跟上坦克的速度。相反德国的坦克则是集中利用,宛如一把锋利的钢矛快速刺穿敌人的防线,然后再把敌人的方向冲散。

终上所述:其实二战初期法国的军事能力并不弱,而是军事思维太落后了,结果跟德国打起来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如果当时德国正面硬啃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估计要想攻破这条防线就得使用半年时间,而这时法国后方也做好了万全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