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而行,只為春暖花開

挺身而出,迎難而上

“曾醫生,這裡有個病人需要會診”。

“好的,我馬上就到”。

話未完,她抱歉地和我說,“要去會診病人了,我們找時間又聊”。邊說就邊小跑著,從樓梯上往下跑,我一路跟著,幾乎要小跑才追得上她。

這已經是她第52次會診病人。

逆风而行,只为春暖花开

保山市第二院呼吸科醫護人員

在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預檢分診處,曾雲燕拿起片子認真地看著,“這裡……”我看不到她的表情,只依稀通過口罩上面的雙眼猜測,這個病人情況不容樂觀。在她摘掉口罩的瞬間,兩邊的臉頰留下的是幾道深深的印痕。

曾雲燕是保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的主任,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和科室的同事們值二線班,主要職責是有相關的會診她們必須是隨叫隨到,當然,還要統籌好科室的治療工作,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左右。1月24日至今,她白天要上班,晚上有專家會診,夜裡一兩點看病是常事,睡覺對她來說是很奢侈的,最長的那天她睡了5個小時,經常每天只能睡3個小時左右。“昨天,我值班到凌晨兩點多,四點、五點又在收病人,五點三十分,又會診了一個病人。”目前科室共有3名醫生,他們的工作時間都是白夜下輪流的,沒有休息。現在又面臨疫情,他們必須是隨叫隨到。疫情期間,會診工作是重中之重,工作量較往常翻了幾番。現在每天最少會診五六次,最多時候達十幾次,每次會診最少半小時,最長一個多小時。

關於疫情防控,呼吸科是重中之重,每天都要“重複”很多的工作,重複很多的“話”。在疫情防控初期,她就已經在關注疫情防控專業知識,隨著疫情的發展,她從呼吸科醫生的角度細心梳理知識,給醫院職工講解。

舍小家,顧大家

疫情就是命令,“舍小家,顧大家,”這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裡演繹著的序幕。

“家裡面的生活,我肯定是顧不上了,1月28日我67歲的婆婆做膀胱手術我都沒有辦法照顧她。家裡小孩也顧不上,由父母照顧。每天24小時待命,手機從不離身,手機一響,不管在做什麼,都要第一時間看手機。只要收到會診通知,便第一時間進行病情診斷。”說話間,我又看到她眼睛的淚,是啊,“自古忠孝難兩全”。

逆风而行,只为春暖花开

保山市第二院呼吸科醫護人員

她的愛人在脫貧攻堅一線上,早早就按工作要求去到崗位上,夫妻倆都是獨生子女,67歲的婆婆做手術時只能由73歲的公公照顧。家裡的孩子由她自己的父母照顧,14歲的兒子也承擔起了給媽媽送飯的職責,每天走路到醫院給她送飯。

會診完病人,我和她回到科室。值班室裡,依然是一片忙碌,“醫生,你看看,我這張片子來了”,“醫生,我下午就要出院了,過來和你們說一聲,謝謝你們多日來對我的細心照顧。”“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科裡的醫生邊送治癒出院的患者出門。

曾雲燕臉上依然是恬淡的笑容,“你應該多采訪下我們的醫生,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團隊來完成,我沒有辦法一個人來工作,沒有他們的配合我們的科室沒有辦法正常運行。還有,現在醫院有志願者支持我們的工作,比以前好了一些。”

在疫情面前,有無數像他們一樣的“戰士”,選擇逆行,選擇站在患者的身邊,選擇遠離親人,選擇奔赴在一線。

在呼吸科,不僅是她一人捨棄了小家,今年40出頭的黃學娟醫生,有兩個小孩,大的14歲,小的3歲多,正在上幼兒園,丈夫也是衛健系統的,每天忙碌著,大量的工作任務讓她幾乎沒時間照顧孩子和家人,孩子只能由家人照顧。

護理病區也是一片忙碌,護士長董玲玲帶領她的團隊負責護理消化和呼吸兩個科的工作。呼吸科的患者有特殊性,存在細菌性肺炎伴發熱,需要進行近距離護理及排痰,她總是搶著幹,怕細菌感染傳染給其它護士。對科室環境消毒工作也經常親力親為。用她的話來說:“科室消毒環境很重要,給患者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是我們的責任,防止院內感染至關重要。”甚至在忙碌一天後,她還經常用休息時間,參加醫院的志願活動,和醫院其他志願者一起,奮鬥在一線。

說話間,曾雲燕又接到了會診電話,立即跑出門了,這一次,我沒能追上她。

雲南網通訊員 段杏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