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是你来到上海之后才知道的?

何兴才


来上海也快5年吧,14年来的上海,对我们那个农村的地方人来说,真的是让我有一种大的眼界,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什么大的城市。然后,来到这里的时候呢,找工作也找了很久很久,大概三个多月吧,才找到了一份一般的工作。跟同事的相处你会发现,因为很多都是在本地上学的同事,没发现他们处理事情的时候反应能力,速度就是思维活跃,都很强,你就觉得他跟你不是在同一个档次。我的感觉就是,他们会利用在大学的时间去打工,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他们的眼界也比我们那里的大学生要高很多。而我们那时候大学生就知道平时逃课睡睡懒觉,偶尔打打临时工也是去超市那种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不知道上海的毕业生是可以落户,更不知道上海落户这么难,上海的房价这么贵。上海的人才这么多。怎么说呢?其实,嗯,我觉得应该是居住证吧,因为从刚开始工作就从来没有想过,嗯可能在上海买房啊,或者定居这样的事情,所以一直也没有去你想办这个事情,房东也不是很配合。然后都快5年了嘛,因为后面才知道,嗯,上海那个居转户可以7年吗?然后又在上海买房的打算,这样的话居住证确实没办,是个很可惜的事,我认为不管你是不是想在上海买房或者做什么居住证,还是一定要想办法去办一下。会牵扯到很多事情,比如说有的事情你在上海办身份证什么的呀,你需要个居住证,你电瓶车办个牌照的话需要居住证,你的小孩上学的话也需要居住证。

反正我说的是你来上海一定要想尽办法办一个居住证,因为有时候未来的事情真的说不准。


开心姐姐生活录


我就是传说中的上海土著,至少四五代人在郊区生存发展到现在。经过多年观察,有一些心得体会。

我在郊区城区长大的,甚至一直到大学都没有出过郊区,只是换了一个区(大家应该猜到了是哪个区)。小时候以为世界就这么大了,郊区市区没什么差别,只是少了一些购物商场和饭店。过年过节的时候会去市区买年货吃大餐,其他日子在郊区自给自足(当然不是种田的意思)。很多市区人对郊区的印象还停留在种田养猪,当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务农了一辈子,年轻人就几乎没有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户籍是上海,但是我们似乎没有把自己当成上海人,因为我们把去市区叫做”上上海”。我们的方言也和上海话不一样,我们都能听懂上海话,市区人听不懂我们的方言。我还记得上初中高中的时候,特别是理科老师,说着说着就开始说方言,而同学们甚至没意识到他们开始说方言了。郊区就像一个封闭的小世界,外面的人不会来,里面的人也不想出去。每一代人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生子,甚至没想过去市区闯一闯。初中毕业去市区玩连坐地铁都不会坐,而家乡的地铁是这几年才通的。

后来渐渐长大和市区的往来就变密集了,等我意识到区别的时候是找工作的时候,因为不想跟爹妈一样找个稳定的铁饭碗,就去市区面试了很多工作。交通的便利,各种公共设施比如医院学校娱乐等等,要知道从我家到市区坐地铁都要至少一个半小时,而市区之间的交通很少有超过一小时的。家乡只有一个二甲医院,身体真遇上什么大问题还得去市区的三甲医院,而且不同医院的专场项目不同。到了大学更是翘课哪怕来回要4.5个小时也要去市区逛逛街。身边很多小伙伴到了高中就去市区读书了,到了大学很少有同学会去北方的学校(特别好的大学除外)。这个时候有些埋怨父母当初为何不留在市区发展,也许我现在的生活可以便利许多。当然我依然热爱我长大的这片土地,至少让我有一个独特的视野来回答今天的问题。

最后还是要认真总结一下排外的事,作为郊区人我也受到过市区的偏见,作为上海户口没少享受过它带来的福利。作为90后(当然也不年轻了),我观察的是至少我的同龄人大部分和我一样,既充满包容性,又忍不住抱团,但我们的抱团是出于老乡见老乡的心情,毕竟现在的上海不论市区郊区,本地人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大家都说普通话的情况下,交朋友只看人品,聊天只看话能不能投机。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朋友来自哪里,即使已经认识很久了。

又要过年了,这个时候应该是上海人最想念外省人民的时候。整个城市瞬间空了,也失去了运转的动力。昨天坐飞机到上海,不用地图我也知道我到家了,因为只有这个城市凌晨依旧灯火通明,如星云密布,机上许多外国人都忍不住拍下这浩瀚的景象。这样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又哪来上海的今天呢?


丹果查理小姐


我是2006年来上海的,来上海已经12年了。看到这个标题,我脑子里面努力回忆来上海以后才知道的事情。

1,来上海以后才知道有地铁,那时候上海的地铁只有1,2, 3,4, 5号五条地铁线。

2,来上海以后才知道每天上下班来回 4小时是常事,来上海以后才知道公交是按路程收费的,而且空调车 2元起步。之前在老家公交1元随便你坐到哪里。

3,来上海以后才知道大街小巷超多的便利店,盒饭卖得比老家饭馆的菜还贵。后来才发现,在上海,吃便利店是最低消费。

4,来上海以后才知道肯德基麦当劳是平民消费。如果男女朋友约会带你去吃肯德基,那是看不起你。然而在大学时候,吃顿肯德基那就是奢侈。

5,来上海以后才第一次吃虾,蟹之类的海鲜。以前老家在内陆省份,很少有机会吃到虾蟹。

6,来到上海以后才知道逛街买衣服不起因为你需要,有时侯是为了排解工作压力,打发休息时间。

7,来上海以后,看到老的石库门的房子,看到没有卫生或者公用厨房洗手间的老房子,看到一家几口挤在10来个平方的房子里面才知道,上海底层的居住环境是多么的窘迫。

8,来上海以后才知道,男人做家务疼老婆很正常,原来上海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

9,来上海以后,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这里汇聚了全世界各地的小吃,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

10,来上海以后才知道,有钱的人太多了,有钱有闲,有文化,有修养,有内涵的才叫富豪,而且低调的有钱人很多,否则只能叫做暴发富。

11,来上海以后才知道,做一个独立,有思想的女人比嫁个有钱的男人靠谱得多。

12,来上海以后才知道有钱人培养孩子比没钱人培养孩子更努力,更拼。

13,来上海以后才知道上海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的城市。

还有好多,好多……


nikki曹薪颜


不去上海,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家乡和上海有多大的差距。

我是80后,小时候也去过上海,但是那时候没有什么思维,也不会说看看高楼大厦,只是觉得跟着爸妈看哪里好玩就往哪里去。



毕业后去过好几次上海,特别是开车行走在上海市区的高架上才能发现什么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对了,我来自南京,应该也算不错的地方了,可是只有去了上海,我才知道那个差距真的是太大了。南京也有好几个商圈,高楼大厦也不少,但是我在上海感觉到处都是购物商圈,极少能看到那种每个都市都有的“贫民窟”,太繁华了。



另外,横跨黄浦江上的那一座座大桥,每一座建的都很好,特别是卢浦大桥,能让我感觉到现代化建筑的精髓,这是南京几座跨江大桥所不能比拟的。



还有,上海人也都挺和善,很少说会有粗暴的人出现。素质体现在细节上,晚上开车,对面极少会出现远光灯的车辆,这一点我很佩服,在别的地方这不多见。


魔都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我国经济的走势,希望他越来越好,向国际友人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良好素质!

没有去过上海的朋友也可以去玩一次,只有认识到了差距我们才会更努力的去奋斗!


南京小不点


我是2017来上海的,之前没有来过,有心酸,有震撼,有喜欢,简单说下几点吧

1.晚上11点多到的上海,在火车上定的住处,刚开始房东说是床位,我没有概念,700一个月,二房东(后期才懂这个概念)也是安徽人,来地铁站接我的,到了才发现太震撼,一个3室1厅住了30多个人,我以为有被子,什么都没有,不敢洗澡,觉得不习惯,差点哭了,一夜没睡,玩手机玩到天亮,去公司报道,当天加钱900一个月,换了个客厅不住人的地方,住了2个月。

2.中途外派到福建,2018年才回上海,住火车站边上,中海万锦城,1000一个月的青旅,还有老外合租,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3.现在换到惠南镇,1000一个月,独立卫生间厨房,只是去公司要1个小时,感觉已经很好了。

4.在上海也待了很久,说实话,没有去一些景区玩过,没有时间,上海的生活节奏真的很快,压力很大。

5.地铁,之前只在南京做过地铁,在上海,天天地铁,感觉真的很幸福,比开车方便多了,就是太挤

6.上海人,我现在的房东就是上海阿姨,人真的很好,对我们外地来的年轻人很好,给我们做饭,洗衣服,中秋节还给我们准备了月饼和大闸蟹,天天看到我都说真的不容易,太辛苦了,很感动。

7.上海是一个相较公平的城市,不会像小城市那么黑暗。







客如云智能管理系统


我在上海生活十多年,最大的感受是,最看不起外地人的,多数都是在上海站稳脚跟的外地人。

哪里都有各种人,素质不分地域。带着无脑偏见对待上海人本身也是一种歧视。

我江苏人,被祖籍同是江苏的“新上海人”歧视过,也被在上海的河北土豪轻视过,也被上海人慢待过。

但隔壁邻居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跟我分享过零食,雪糕,小吃等等美食。帮我收过快递和外卖。

上海人收入高,福利好。比如出租车司机,这些人多数是隐形百万甚至千万富翁,但迎来送往,都很客气有礼。

你再看看那些在阿迪,新百伦,耐克专卖店的外地人服务员,他自己也是一个打工的,看人的眼神确充满傲慢。

还是那句话,哪里都有各种人,素质不分地域。


半明


本人家内蒙古的,家里处了个男朋友,在上海打工,就是那种不是正式的特警,合同的。本以为在老家一个月一万块钱那就是相当高的工资啦,没想到去了一趟上海才知道天壤之别。

去年第一次去上海,到了上海以后我第一次知道鱼不是一条一条卖的,而是一块一块卖的,上海人不吃鲤鱼吃草鱼,在老家买鱼都是买一条,在上海他会问你要什么部位!我这种农村来的人真是懵逼,胖头鱼卖鱼头,草鱼也卖鱼头,请问鱼头也没肉啊,怎么下口吃!

我头一次吃三十八一碗的面条,而且很普通,他们管卤子叫浇头,上海的一碗面条,在我们老家能吃五碗了,还外加一个鸡蛋,

最让我心跳的厉害的是,上海的出租车计价器表,晚上打车绝对赶上你的小心脏跳的快啦!从虹桥机场到三林镇花了我两百多块啊!别提了,两百块在我们老家赤峰市能转遍整个赤峰市了!

不到上海是不知道人有多少,我现在才知道那年上海外滩为什么会踩死那么多人了,你想象不到的多啊,比我们农村赶集是多多了!

最坑人的是上海迪士尼乐园,听我的话,外地的朋友千万不要去,太坑爹了,每一个节目都要排队两个小时,门票四百块,拍两个小时队坐了一圈旋转木马,拍两个小时看一出话剧,从早上去的排队排到下午六点,一共玩了六个项目,水还往死贵,一瓶矿泉水十块钱,太坑爹了,就当见识见识,照张相片证明我去过了!

对于我这个小小小市民来说,上海真让我长见识了,虽然这样,但大家还在往上海涌入因为在家里发展确实没上海好发展,大城市人文素质比乡下要高得多,钱也比普通三线城市好赚,想要好的生活就要去大城市不断努力,回家才能过上好的日子。


莫莫桑107873186


这个我就要说道说道了,但不是地域歧视,纯粹的说出来大部分人心中所见所闻。

我头一次去上海,我才知道的,原来中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上海人,另一种是外地人,相信很多人都是听过的。

上海人(本地人)特别的排外,倒不是歧视外地人,只是一种本能上的排斥,其实这就跟北方人认定的南北方是一样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辽宁的,他认为的北方就是辽宁往北,而南方就是辽宁以南???我头一次听说的时候,真的,他仿佛就是一个傻子。

这些是跟人所生活的地方差异有关的,上面提到的对上海人的看法,也就是我去了上海才知道的!


姬不凡


作为从高考大省浙江考到上海来的学生,到现在自己的孩子开始接受上海的教育,上海的教育,可能是被全国人民误会的一个大点。

以前听说的是,上海考分低,400多分可以上复旦交大,随便一个高中班里90%的人都能上大学。上海的学生也不愿意离开上海,反正本地的大学多得很。

到现在才知道,上海有一半的学生,在中考时就被刷下了,得去读中专、职校。上海的教育竞争,是从怀孕就开始的:

首先得是学区房,不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非常大;

一两岁就开始早教,爬也得比别人爬得快一些;

三岁开始上外教英语,这几乎是标配,再鸡血一些的家长会逐步加上钢琴课、识字课、拼音课、书法课、围棋国际象棋课、乐高机器人课等等,另外一到两门体育运动的培训也是少不了的。上海的培训市场可谓是红的发黑。

从中班开始,准备考民办的家长就开始一路发奋图强了,之前有各大奥数杯赛和英语等级证书,现在停止了,但仍然阻挡不住家长奋进的步伐。以前从来不知道上小学还得准备孩子的简历,到了上海,你作为家长,没有一手做漂亮简历的能力,简直连心仪学校的敲门砖都递不进去。

初中,开始分化了,上海的很多学校,都是双语学校,这就意味着其实你在初二左右,就得定下是走国内路线或者国外路线了。两种培育方式都不同,老师也会各有侧重地安排你的学业。

如果确定的是国内路线,各种补习班请上起来,家教请起来,因为家长根本已经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了。我们附近的一所初中以数学见长,什么意思呢,就是几乎所有的数学都是奥数题,我在孩子预初的时候,就看不懂他们的数学卷子了。(这里补充一句,上海的小学是五年,初中四年,其中第一年称为预初年级。)也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我的邻居,补课费用每周是8000,包括2000的物理补习、2000的数学补习、1000的英语和3000的陪读。

中考,上海的中考现在也开始变革,好的初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内推名额可以上好的高中。而好的高中也有很多自主招生内推的名额上大学。所以看起来是大学的竞争,其实70%的比例在初中已经奠定了基础。

经过中考的分水岭,到了高中,能考上区重点、市重点的孩子,基本上大学是稳妥了。但上什么大学,常春藤名校、北清复交,还是一般的本科,还是看你的学校本身了。好的高中,申请海外名校是有自己的渠道和优势的。比如上海著名的神仙学校,每年参加高考不过几个人,大部分人都在高考前就申请到海外名校走掉了。

上海教育的竞争大,还体现在一点:积淀。如果说全中国最优秀的人才都汇聚在上海,那么人家不仅是从父辈开始汇聚的,至少爷爷那一辈就开始了。所以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培养,都是家里6个大人齐上阵,谁擅长什么教什么。

所以,当你来到上海读书,发现,上海的本地生源怎么那么牛,不仅英语好(3岁开始学)、活动能力强(上海四大金刚高中毕业的孩子几乎都是社会活动家)、学习能力强(人家的独木桥竞争很早就开始了),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独立人养成号


说来有点可笑,地铁这个东西在我去上海之前从来没有坐过,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乘坐地铁的,但是到了上海,我的出行又不得不乘坐地铁,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世界上怎么有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啊,又不用等红绿灯,而且速度又快,在里面还不用晒太阳,真的很神奇,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地铁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还有就是,我刚出火车站,在一会的时间里,就看到天空好多架飞机飞过,虽然在农村也看到过,但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大上海的科技真的是又刷新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后来,我们去外滩游玩,当时到了那里的时候,已经接近凌晨一点了,但是来玩的人还是很多,我觉得这个特别不可思议。还有就是这一带的繁华,高楼大厦真的是看得我目不暇接,太多了,太高了,有生以来见过最繁华的地方。

还有就是上海科技馆了,从没觉得一个科技馆会如此好玩,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后来去南京科技馆玩了一下,真的是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

除此就是这边的消费了,我们在路边吃了一盘盖浇饭,20多块,还是最便宜的,这个也是我来上海之前没见过的。




拍几张图片大家看看,地铁第一次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