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一周科技精选

NEWS


(2.10~2.16)

为你精选科技“新鲜事”

每周都有你不知道的内容

一周焦点


《柳叶刀》:

9名新冠肺炎孕妇的临床特征回顾分析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疫情的爆发,孕妇产妇的病毒感染防控和母亲会不会直接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在之前一则报道中,一名婴儿在出生后36个小时被确诊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是让新冠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成为大众关切的焦点之一。


近日在《柳叶刀》杂志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研究团队发表了对9名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 pneumonia)的孕妇的研究。研究数据显示,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怀孕后期妇女没有在子宫内感染胎儿。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并对这项研究的内容做了解读。

研究人员同时对日前一名婴儿在出生后 36 小时确诊被 SARS-CoV-2 感染的报道提出了看法。研究人员表示这例婴儿的咽拭子样本在出生后 30 小时被收集,因此不能提供直接证据支持子宫内感染。而且,羊水、脐带血、或胎盘等组织并没有接受检测来验证新冠病毒的感染是由于子宫内感染。因此,作者表明无法判定这例新冠病毒感染是否是由于子宫内传播导致。

前延点评:前方战事吃紧,还远远没到欢庆胜利的时候,但对于准妈妈们看到这样的结果,至少能松一口气吧?不过这一病例表明我们应该加倍小心,防止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传染新生儿。安心,稳住,我们能赢!


临床医学


迄今为止最大规模

新冠肺炎患者(含疑似)临床数据分析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2月11日,一个中外合作团队在medRxiv网站上发表预印本论文《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暴发的传染病学和临床特征》(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China),对截至2020年1月26日国内报告的所有8866个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这是目前为止关于新冠肺炎规模最大的一次研究,对风险人群特征、疾病流行趋势、病死率和传染性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评估。

最新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病死率为3.06%,远低于SARS,但传染性与SARS相当,基本传染数R0达到3.77,远高于先前同类研究的计算结果。 由于研究并未将26日之后的病例纳入分析,研究团队认为分析中仍有一些数据可能被低估,并且可能错过了一些疾病流行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前延总结:随着疫情的发展,相关数据还可能出现波动。同时,在症状发展为严重肺炎之前及早发现老年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对于治疗与防控十分重要。


medRxiv是一个免费的医学类预印本服务平台,用于分享完整但未发表的手稿(预印本),这些预印本不应被用来指导临床实践。medRxiv由美国冷泉港、BMJ和耶鲁大学联合运营,旨在提高科学发现的开放性和可访问性。


行星科学


系外行星特征卫星公布首组照片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日前,欧空局公布了CHEOPS拍摄的第一组照片。科学家表示,这组照片的效果甚至超出预期——虽然图片上的图像看似模糊,但这正是科学家追求的效果。


据了解,系外行星特征卫星(CHEOPS)是一颗由欧空局设计打造的系外行星搜索卫星,于去年12月发射升空。此后,CHEOPS将继续探索“从超级地球到海王星大小范围内的行星”,其数据可供天文学家分析系外行星的密度和半径、确定它们是否有大气,用以确定是否有可能维持生命的类地行星。


前延点评:了解遥远星球的知识,可帮助天文学家绘制更清晰的宇宙图景,同时揭示我们所在太阳系的过去与未来。我们也期待CHEOPS 的发现带来更多巨大的惊喜


细胞科学


恐龙曾患有与人类相同的疾病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近日,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研究首次在化石中发现了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一具白垩纪的鸭嘴龙化石时,在两节尾椎骨中发现了巨大的孔洞,其形态很像现代人类疾病LCH导致的肿瘤。随后,借助高分辨率显微CT扫描技术,他们重建了肿瘤及周围血管的3维图像,确诊这头恐龙的确患有LCH,这说明该病至少从白垩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前延科普:LCH是一种溶骨性肿瘤样疾病,主要存在于人类中,但也曾发现于老虎和树鼩。


量子物理


潘建伟团队实现相距50千米的量子纠缠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在发表于《自然》的最新研究中,潘建伟团队实现了两个相距50千米的量子存储器的纠缠。他们利用一种名为腔增强的量子效应来制备纠缠原子和光子,并将这些纠缠原子和光子转换为适合于电信传输的频率,最后在两个由50千米长光纤连接的节点之间实现了纠缠。


前延补充:量子通信需要传输纠缠粒子,此前,纠缠光子通过“墨子号”卫星实现了上千千米的传输,但由卫星传输中光子损耗严重,限制了光子分发的成功率;这项突破为实现多节点、远距离纠缠铺平了道路。

中国领先科技屡创新高,向潘教授致敬!


科学名人


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日前,美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单,共有87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当选。


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授予工程师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其目的是表彰那些对“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包括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工程文献的重大贡献”和“开拓新的和发展中的技术领域,在传统工程领域取得重大进步,或开发/实施工程教育的创新方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今年入选的共有6名华人院士,和一名中国籍的国际院士。其中,著名人工智能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电子集团创建人、首席科学家邓中翰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前延点评: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科研人员,如何留住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同时让我们也恭喜这些华人精英们。希望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更多的科学发明和创造,为人类做出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


科技企业


小米10线上发布会:一亿像素拍摄地球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等疫情结束,我要去武汉大学看樱花,还要吃一碗热腾腾的热干面。”2月13日下午,隔着屏幕,戴着口罩的雷军对着亿万线上的观众,动情地说道。


2月13日,小米纯线上发布会正式发布年度旗舰小米10系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3 日,通过长征四号乙火箭发射的天仪研究院TY-15 星,小米10 Pro进入太空,拍了一组回望地球的照片,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张用手机相机拍摄的“一亿像素地球照片”。


据悉,在核心参数上,小米10是首批搭载骁龙865芯片的手机之一,辅以X55基带实现双卡双模全网通。前置2000万像素,后置一亿主摄+1300万超广角+景深+微距四摄。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价格方面,小米10从3999元到4699元,而小米10 Pro更是提升到4999元到5999元区间,直接杀入了主要竞品最核心的高端价格带。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小米10的目标就是打破价格的束缚,不惜代价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全力冲击高端市场。


前延点评:雷军戴着口罩,进行纯线上的小米发布会!此情此景,难得一见,估计也将成为手机行业的一段佳话。


网友表示:你咋不上天?小米:已经上天了!


科技轶闻


如何泡一杯完美的咖啡?

一周科技精选|《柳叶刀》发表新冠病毒最新进展


爱喝咖啡的朋友们,是否都有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何在家里煮的咖啡和在咖啡馆买的味道如此不同?有时,同一家店的咖啡可能在一周之内味道也会变好几次?你或许会猜,是不是因为咖啡师改变了咖啡的配方?但在一篇最近发表于《物质》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这种变化源自于冲泡方法中所存在的一种内在不一致性。

近日,研究人员通过模型发现,若想做出美味的咖啡,咖啡师要做的是减少咖啡粉的用量,并且把咖啡研磨得稍微粗一点。这样就能实现可重复性高、萃取率高的咖啡冲泡。

另外研究人员根据数学理论揭示,减少咖啡的重量意味着水在流过更浅的咖啡粉饼时会流动得更快。被研磨得更粗的咖啡粉会造成一个相对更易渗透的咖啡粉饼,从而使得水流和萃取都变得均匀且可预测。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每一次都制造出味道相同的浓缩咖啡。

这对咖啡爱好者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好消息。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化,60%的野生咖啡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因此这一发现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前延总结:所以,最终减少咖啡的用量不仅能制造出更好更美味的浓缩咖啡,而且也有益于我们的环境。

---------------------------


本周名言: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卡尔·波普尔


声明:资讯及图片来源 综合各大网络及新闻资讯网站,内容仅作分享,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