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都是焦點問題,這一次突如其來的疫情黑天鵝,更是將中小企業和不計其數的私營個體推到了生死邊緣,為此,國家迅速出臺了一系列抗疫金融政策,要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

但是在政策落實的過程中,卻爆出美團、小米等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動輒就申請了四五十億的低息抗疫專項貸款,雖然目前央行已經出面聲明未將美團、小米等企業列入名單,美團和小米也否認獲得專項貸款,但此事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為什麼中小企業的融資還是那麼難?!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在網上搜索中小企業融資的方法,理論上存在幾十種,但是迴歸到現實中,卻沒有一種方法行得通。

不論多少種方法,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融資,最主要的還是債務融資。債務融資離不開兩個關鍵要素:信用和抵押。要麼你強大到人人都信你能經營好,大家都願意把錢借給你,即企業發行債券模式;要麼你有等價的抵押物,讓我放心一手給錢、一手拿證(抵押權證),即金融機構貸款模式。而<strong>信用和抵押恰恰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源。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有人會問,那些風風火火的股權融資呢?

資本是逐利的,股東是要承擔風險的。只有對大型企業,資本才願意共擔風險,只有對科技創新型企業,風險投資才願意介入。而對廣大的構成國民經濟核心力量的普通中小企業,

沒有資本願意接近風險。

1. 發行企業債券依靠信用

發行債券是債務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國家和政府的融資也都是通過發行國債和政府債券的形式來完成。對於國家、政府、大型企業來說,發債是特別容易的事情,原因是它們的信用可靠。你相信國家不會亡、政府不會垮、大企業不會倒,所以你會很放心的"借錢"給它們。甚至會因為它們太可信了,搶著把錢給它們。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可是中小企業呢,你什麼都不瞭解,你不知道它會不會倒閉、會不會跑路、會不會作假,所以你就不敢相信它的信用。如果你想要信任它,你需要增加風險成本。發行高成本(即高利息)債券,又是中小企業的能力做不到的。所以,發行企業債券是一條死路。

2. 獲取金融貸款需要抵押

另一種債務融資的主要方式是獲取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但是中國的金融機構對於企業貸款是相當保守的,跟金融機構講未來的美好藍圖沒有用,它們只認等價的抵押物。

想要貸款必須憑硬實力,你的地皮、廠房、機器、存貨,這些值錢的硬通貨,抵押權證給我,貸款給你。因為金融機構不信任你,也不想、不需要信任你,只有給了等價的抵押物,萬一你破產了,金融機構轉頭就可以拿去拍賣,減小損失,這是唯一能讓金融機構放心提供貸款的方法。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但是中小企業往往就是缺錢租廠房、買機器、購進原材料,這就陷入了悖論。沒錢哪有抵押物?沒抵押物又哪來的錢?

民間借貸,中小企業更是不敢的。正規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之間還只是單邊的不信任,單邊的風險,如果找了民間借貸,那就變成了雙邊風險。中小企業和民間借貸誰也不知道誰先完蛋,不要以為民間借貸垮了、企業不用還錢就是好事,民間借貸垮了會造成企業資金鍊斷裂,所以中小企業也只敢尋求正規的安全的金融機構貸款。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發達國家的解決模式

中小企業又不是中國特色,我們直接借鑑國際上成功的模式不行嗎?做得比較好的是美國和德國,我們來看看能不能直接搬來套用。

1. 美國模式:垃圾債

垃圾債又叫做高收益債,是指被第三方評級機構評為信用等級較低(BBB級以下或投資級以下)或盈利記錄較差的公司發行的債券。

垃圾債的發行主體又被分為兩種,一種叫做"墮落天使",指的是大企業因為業績下滑被下調評級,陷入財務困境,從而淪為垃圾債被市場低價拋售。股神巴菲特就因為曾經買入了亞馬遜的垃圾債大賺了一筆。另一種叫做"小天使",對應的是創業初期實力較弱、盈利記錄較差、現金流不穩定的中小企業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風險是需要通過收益來補償的。所以不論是"墮落天使"還是"小天使"發行的債券,對投資者來說風險都很大,但是為了高收益率,投資者們甘願冒險,所以也才被叫做高收益債。

但是,這一切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前提:美國的企業融資是以債券市場為主導的。也就是說發行債券融資是美國企業的常見動作,美國有這樣的市場環境。

但是中國呢?我們可能沒聽說過垃圾債,但是我們有"中小企業私募債",它的發行門檻很低,只要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的、沒有上市的、非房地產和非金融類企業都可以發行。這個債券起步也很晚,2011年才開始試點。可是國內的投資者一方面對中小企業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沒得到足夠高的風險補償,所以這條路沒能走得通。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2. 德國模式:以銀行為主導的分層次的金融體系

德國是一個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並且層次分明,大銀行對應大企業,中型銀行對應中型企業,小銀行對應小企業。這意味著彼此之間不會爭搶資源,也能在不同的層級、不同的規模上制定出同樣分層的標準。這麼說大家可能還不太明白,我們來看看國內的反面對比。

我國的金融體系同樣是以銀行為主導,自從2000年放開銀行牌照、鼓勵民間資本加入之後,也出現了眾多的中小型銀行,所以在我國也是有著不同層次的銀行體系。但是問題就在於,不同的銀行卻沒有做不同的事情,又或者做的事情不專業,流於形式,最終釀成風險。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在我國,大銀行不止要面對大企業,中小企業也是硬要擠上門。大銀行一方面有硬性任務要扶持中小企業,另一方面又在總行層面把企業准入標準定得太高,以致於在實際工作中陷入兩難。

隨著風控的日趨嚴格,大銀行的信貸審批基本都上收了,這就造成全國一刀切的企業准入標準非常的流於形式。比如說在西部欠發達省份,可能沒有任何一家中小型企業能夠達到總行的准入標準,但是又有硬性的扶持指標,於是就導致客戶經理擅自修改企業關鍵信息,通過放款。但是這樣一來企業信息是失真的,企業風險變得不可控,最終爆發風險,總行只能再製定更嚴苛的准入標準,中小企業想在大銀行貸款越來越難。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而小銀行呢,又走向另一個極端。一方面,小銀行也花了大力氣找大中型企業,企圖同大銀行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對於小企業甚至是私營個體的審查完全流於形式,盲目放貸。

曾經有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想走幫扶中小企業和私營個體的特色路線,但是操作過於簡單粗暴,只要有營業執照和鋪面的都能發放5-10萬元貸款,引來了很多人騙貸,最終形成大批不良壞賬,靠著當地政府兜底才沒出事。

這就是我國銀行業的現狀,金融體系有層次,卻沒有分工明確,彼此爭搶資源,消耗精力,最終造成與企業之間的信息差越來越大,所謂"瞭解你的客戶",成了一句空話。一次次的風險事件之後,中小企業融資也成了銀行頗為頭痛的難題。不是不想解決,只是現實環境把問題一步步推向惡性循環,無解。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解決難題,也許還得靠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

這一次疫情,爆出美團、小米、奇虎360紛紛申請低息抗疫專項貸款,然後馬上被人們質疑是不是轉手就要在自己的金融平臺上再放貸出去。其實,要想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或許真的還得靠美團、小米這些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對於中小型企業,特別是這次疫情中更難過的私營個體來說,這些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才是最瞭解他們的人。有的小企業自己都沒能力出具一份正確的財務報表給到銀行,但是美團們卻能掌握到真實的企業經營數據。

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沉澱了企業和消費者大量的數據,掌握了企業經營的真實信息,那些能騙得過銀行的虛假數據,騙不了大數據系統,所以美團們的貸款可以更精準、更有效、更安全、更可控,也能觸及到更多根本達不到銀行融資門檻的私營個體。

<strong>不需要抵押物,不需要證明自己的信用,一筆筆真實的數據積累,就是解決融資難的藥方。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不論美團們最終會拿到多少抗疫貸款,死亡線上掙扎的中小企業和私營個體最終只能依靠美團們。

希望大家都能挺過去,活下去。

別再罵美團、小米要貸款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想活下去還得靠它們

延伸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