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風,致所有楊凌一線工作者

在專業自行車比賽中,負責最後衝刺的“衝線手”需要前面領騎的“破風手”協助配合,以減小沿途受到的空氣阻力,並將節省體力實現最後的短途衝刺。

儘管,“衝線手”是唯一能夠站上最高領獎臺的自行車手,但榮譽背後的“破風手”功不可沒。

今天,我要講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公安民警。他們是舉國上下在“疫”戰中奮力拼搏的“破風手”之一,為這個充滿苦難、慌亂、冷寂、無助,且極不平順的春節增添著微光和暖意,護衛著國殤下的家園。

他們的名字是許喬石、鄭惠。

“逆行”返崗

大年三十,武漢正式封城。

全國各地陸續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響應,一場全民抗“疫”的決戰正式打響。全國各地的援助物資、醫護人員,紛紛向武漢馳援,無數的仁人志士和普通民眾用各自的力量譜寫人間大愛,各級安防等相關職能部門火速上崗,全員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一線。

戰爭已經打響,硝煙正在瀰漫。此時正在延安志丹縣老家過年的許喬石和鄭惠從網絡上鋪天蓋地的信息中瞭解到形勢的嚴峻,坐立難安,無法靜心在家。大年初二下午,他們正式接到單位取消休假的通知,許喬石當即表示第一時間返崗,鄭惠也沒有遲疑,二人決定立即動身。

然而,當天陝北下了一場雪,高速封閉,出行受阻。無奈等到初三早上,雪仍舊在下,許喬石片刻不停地用手機刷新著路況信息,內心焦灼,等到中午12點,高速終於允許通行了,他們即刻駕車出發。行至洛川,降雪突然增大,路況不佳,車輛行進緩慢,夫妻二人都揪著心,但至始至終未曾停歇,毅然返崗。從志丹到楊凌,原本四個小時的車程,愣是用了八個多小時才艱難抵達,等回到家中已近晚上九點。

返程途中,隨行的9歲兒子很不解,為什麼別人家都是一家人守在家裡不出去,我們卻要趕回來,回來就意味著爸爸媽媽又要把他一個人放在家,後面的這句話兒子沒有說出。許喬石給兒子解釋道,“這就是爸爸媽媽的工作,也是警察的職責,只有把這場戰役打贏了,保衛住了楊凌,才能保衛住自己的家。”鄭惠心知兒子沒說出口的那句話,轉頭,硬生生逼回去了眼底泛潮的淚,她只能祈盼,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初四大清早,七點剛過,許喬石就去了單位,替換前一天晚上執勤的同事。鄭惠給兒子煮了包方便麵當早餐,隨後也去了單位。那一天,許喬石在崗點執勤了14個小時,鄭惠全天在崗。因為倉促回來,家中沒有儲備啥食材,兒子一天中吃到的除了方便麵,就是母親中午匆匆回家簡單做的那點吃的。

為避免交叉傳播,從那天起,許喬石夫婦便給家門口放了一個紙箱子,回家進門前把警服脫了放進紙箱中,讓兒子先躲進臥室,等他們把手洗乾淨了才和兒子碰面。

採訪過程中,問到這個春節有沒有什麼遺憾的?“團圓飯吃過了,年算是在家過了。只是外婆去年走了,匆匆來去,還沒來得及去墳頭給上柱香”,這是許喬石這位錚錚漢子唯一的遺憾。

奮戰一線

許喬石是楊凌交警支隊新區大隊城區中隊指導員,所在中隊主要負責隴海線以南,五胡路以北區域的交通管理工作。自楊凌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鋪開以來,許喬石就在楊凌高速東口的防控崗點擔任執勤任務。

高速東口是楊凌目前管控壓力最大的查控點,也是出入楊凌的兩大通行要道之一,工作強度很大。“每天進入約900輛車,進入1500人,勸返200輛,”這是正月十六許喬石告訴我的保守數字,實際遠大於此。他們的任務就是守好楊凌東大門,嚴防疫情輸入,管控非需人員流動,既要保證卡口通暢不擁堵,還要確保排查防控得當、有力。對經過卡口的每一輛車進行消殺、登記,詳細問詢司乘人員出行緣由,是否有與疫區人員接觸經歷,身體有無不適症狀等,並一一進行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同時對於非需外來車輛及人員進行勸返。

工作雖然簡單,但是針對有的外來車輛,碰到人員不配合、強行闖關,只能一遍一遍地耐心解釋,非常時期,唯有通過防控宣講和政策解讀爭取對方的理解,而不能像平時查酒駕、處理交通事故一樣,採取果斷性的命令式執法。車輛多的時候,執勤人員就要進入收費站內,對排隊車輛進行核查提示和分流。

破風,致所有楊凌一線工作者

許喬石領隊值守的崗點,每班帶4個人,每天工作8小時,輔警是3班四運轉。他的班大多是晚班,到凌晨12點,本來白天可以補充睡眠,但是因為高速東口執勤點只有2個正式民警,碰到車多、壓力大的時候,也就沒上下班時間了,白天黑夜就都在崗點上。一天下來,不光口乾舌燥,嗓子沙啞,長時間的站立,饒是他們這些有執勤經驗的資深民警也是腰腿痠疼,車流壓力大的時候在崗點執勤來回走動,微信步數都能上萬。

連日來,吃飯也都是在工作間隙解決,當問及伙食如何時?許喬石笑言,“崗點的後勤保障這次還行,方便麵管夠。”那一天是大年初八。隨著楊凌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推進,來自兩級政府和愛心人士的關懷也從農科城的四面八方匯聚到“疫”戰一線,慰勞我們的戰士,為他們供給能量。應我的再三要求,他發來幾張為數不多的工作照,他說不愛照相,都是從工作群裡找到的,其中有一張是他們將盒飯放在執勤車的引擎蓋上吃飯的場景,他說中間那個是他。那是我第一次隔著屏幕“見”到我的採訪對象,卸下了口罩,俯下身子狼吞虎嚥,臉上是藏不住的疲憊。

“做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為全區人民群眾服務,疫情不退、警察不退。”這是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黑貓警長”的誓言,也是他們身體力行的真實寫照。

接下來說說鄭惠,這同樣是一個堅守的故事。

破風,致所有楊凌一線工作者

鄭惠是治安支隊的戶籍民警,開始在公安局疫情防控指揮部負責核查有關人員信息,初五值班的時候,回到家已經晚上10點。從正月初十起,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調轉至戶政大廳辦公,主要負責給有急需的群眾辦理業務,同時進行辦公區域消殺作業,對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進行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

目前楊凌公安系統僅戶籍窗口對外服務,其他業務窗口都停止窗口辦理,只受理網上業務。每天朝八晚六,沒有絲毫懈怠,雖然工作事務細小繁瑣,但鄭惠能急群眾之所急,細緻周到,工作範疇內能解決的決不讓群眾為難,一次能辦理完成的決不讓群眾跑第二次。

看著照片,口罩掩去了她的臉龐,看不清容顏,略顯憔悴的雙眸透露出女性專屬的淑雅,明淨、整潔的戶政大廳承載著她助力“疫”戰的執著與堅韌。

截止正月二十三,許喬石和鄭惠已經持續在崗位上奮戰了二十天。

鐵骨柔情

許喬石和鄭惠先後於04年、08年來到楊凌參加工作,這對自高中起就結緣的民警夫妻,截止目前已共同守護了這座城市12個年頭。

雙警家庭,本來是很榮耀,很讓人羨慕的,但是對於許喬石和鄭惠來講,卻有著錐心的苦楚。因為他們都是陝北人,在楊凌沒有親戚,自己工作加班加點,苦點累點沒關係,就是委屈了兒子。

就拿近期來說,由於夫妻二人都在崗位值守,兒子每天一個人在家。除了鄭惠每天中午馬不停蹄地趕回去給做頓簡餐,親子陪伴的時間很少。大年初八那天檢查學習情況,把兒子誤解了,兒子放聲大哭了一場。大過年的,兒子這些天實在太孤獨了。

每年的馬拉松、自行車賽,他們都是凌晨五點上崗,兒子小的時候,一個人不敢在家裡呆,鄭惠就帶著他執勤,把他反鎖在車裡。從去年八月份開始,新中國七十華誕、農民豐收節、農高會一系列大型活動安保,他們一直沒有休假,兒子就獨自在家,有時候實在忙的顧不上他,老家父母臨時趕不過來,就把他放在同事家裡。

“我們平時虧欠孩子太多,想在節假日好好陪陪他,可往往是節假日比平時更忙,就連去年的六一兒童節也是和我一起在單位加班中度過的。希望有時間能多陪陪孩子,不要錯過他的成長。”談到此處,同樣身為母親,我能想象得出鄭惠心底的那抹酸楚。值得夫妻二人欣慰的是,兒子從來沒有怨言,很能理解他們的工作,比別的孩子更懂事,生活、學習上都比較獨立自主,每天上班前還叮囑他們戴好口罩保護好自己,感覺明顯長大了。

作為一名公安民警,通過我的採訪,許喬石呼籲廣大群眾:目前在重點疫區的群眾暫時不要回楊凌,或者回來後要如實報告,要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上千人日夜守護著楊凌,不要把這些人付出的所有的心血全部歸零了。

一場疫情,為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慢進鍵”,很多人都在內心期許著疫情結束後最想見的人和最想幹的事,當我向許喬石徵詢問題的答案時,他給出的回覆是“沒啥特別的,大家都平安就是最好的結果”。

按照單位安排,疫情防控期間我的陣地從值班在崗轉換成居家辦公,加上家有稚子需要看護,採訪基本上都是在“線上”進行的,我時刻關注著他們的動態。一天,鄭惠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圖,畫面中是一隻溜進戶政大廳的貓咪,附文:這個小傢伙不知道是要辦什麼業務呢?許喬石在評論處留言:沒戴口罩,讓出去。那一天是2月14日,西方情人節。那是他們朋友圈停更很長時間後出現的第一條信息。兩位可愛的大朋友用詼諧的語調給沉重、壓抑的抗“疫”氛圍增添了些許輕鬆和溫情。

再次向我那兩位未曾謀面的採訪對象致敬!

我的故事講完了,他們的工作仍在繼續。

窗外的萬家燈火已起,暖融融的,透著安心的舒適。我相信,有了這些在平凡崗位上貢獻光和熱的“破風手”們,終將會匯聚成戰勝“疫”情的強大的力量和火炬,指引、幫扶我們迎來嶄新的春天,明媚、無恙。

屆時,我想鄭重去看看許喬石和鄭惠,在沒有口罩的阻隔下,在春天的陽光中,看看他們舒展的眉眼與笑臉。

如果可以,我想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擁抱。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