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为什么迟迟攻不下巴普洛夫大楼?

奇葩历史大观


如果谈及这个问题,许多人就开始强调这个大楼如何难打了,德军如何如何难办,其实,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这个大楼只能说是战场上的一部分,只能算是一个战术目标,不是整个战役的全部,德军发动战役可不是为了攻占这一个楼。

这幢大楼只能算是苏军防线的一部分,德军没有能够突破苏军的防线,而不是德军没有办法去攻占一个楼,除了这个大楼本身附近还有不少苏军部队,构成一个完整的战线,仅仅攻占这个大楼对德军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德军的眼光不能局限于这座大楼了,需要突破的是整条防线,那么攻占的地方太多了。

许多人只是单纯讲这个大楼如何,却没有想过这个大楼之外的情况如何,这不是简简单单,德军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这个大楼就可以攻占的问题,把打一栋楼变成整个战役的目的吗?

德军的兵力分散在一个整个战线上作战,不可能保证对这个大楼进行投入多大的兵力,最后没有攻占也不算什么意外事件,不过要过分的强调这个大楼如何重要,这只是一个正常的表现。


麦田军事观察


德军迟迟攻不下巴甫洛夫楼,是因为苏军有高昂的士气,誓死不退的决心和灵活的战术,还有及时地支援等。

1942年9月,斯大林格勒形势危急!巴甫洛夫楼是位于“一.九”广场前的一座四层楼。这座大楼是附近地区的最高点,市内的敌人控制区都在这座大楼的观察范围与射程之内,战术意义重大。

巴甫洛夫中接受了任务,率领3名战士经过战斗,占领了这座楼房。德军发觉情况不妙,他们疯狂反扑。但想夺回大楼就不容易了,楼前是广场,冲过广场就要受到大楼内火力的阻击。巴甫洛夫等人凭借有利的地形,击退了德军的多次进攻,广场上留下了德军的一具具尸体。

经过几天的战斗,巴甫洛夫等人即将弹尽粮绝。在这关键时刻,团长派来了援军,来的是7人组成的机枪排和4名自动枪手组成的反坦克小组。过了几天,又有4名战士带来2门迫击炮赶到,这19名战士组成了这座大楼的守备部队,他们是一个多民族战斗集体。

这些英勇的红军士兵,日日夜夜地跟敌人战斗。每天清晨,德军都对大楼进行轰击,然后发起攻击,但每次都被战士们打退。德军对这座大楼的进攻越来越猛烈,甚至派飞机来轰炸,这座大楼已经千疮百孔。

根据命令,楼里的战士和相距一百米外,面粉厂的部队分头对挖,挖通了一条交通壕,两处驻军连成了一气。他们加固阵地,设置射击孔。即使被敌人包围了仍然可以坚持战斗。

战士们在这座大楼里,坚守了五十八天,没让一个敌人穿过广场。直到红军发起反击时,这座大楼仍在战士们手中。这座大楼不仅是苏军的前哨阵地,也是苏军战士大无畏精神的象征。


皖北隐士


这座大楼处在斯大林格勒的市中心。在它的周围都是残垣断壁。只有这座大楼挺立在这里,成为了周围数公里内的最高建筑,是观测敌情的最佳场所。

离这座大楼东面的不远处,就是伏尔加河上的一个码头,承担着苏军战略物资的转运,因此这座大楼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1942年的9月,这座大楼落入了德军之手。但之后,苏军为保证伏尔加河上码头的安全,下命令夺回大楼的控制权,

雅科夫·费多托维奇·巴普洛夫接到任务后。他带着一个6人组成的侦查小分队,趁着夜色潜入大楼。经过一番激战,消灭了楼内的德军,成功夺回了大楼。

德军又对这个据点进行了疯狂的反扑,6人顽强地抵御了德军2个昼夜疯狂进攻。随后,苏军的增援部队伍赶到,这样固守大楼的人数增加到了23人。其中,俄罗斯人11名,乌克兰人6名,格鲁吉亚人1名,哈萨克人1名,乌兹别克人1名,塔吉克人1名,鞑靼人1名,犹太人1名。这支小分队,在巴普洛夫的领导下,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坚守大楼达58天之久。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座大楼被德军占领后,德军就在楼内囤积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包括众多的枪支弹药和食物。,让他们有足够的物资和德军对抗。同时,巴普洛夫还从大楼内秘密修建了地下通道,通过地道可以获得物资补充。

大楼内还有30位居民,他们主动留下来,和巴普洛夫共同战斗。,这些居民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们帮助苏军修建工事,在必要的时候投入战斗。妇女则成为了战场上的护理人员。这些人还可以通过地下通道,为小分队运送物资和传递情报。

巴普洛夫在大楼外架设了几层铁丝网,同时绕着大楼挖了一米多深的壕沟,并将壕沟注满水。他们在大楼的周围还设置雷区。

他们在地下室的窗户上布置了一门反坦克炮,马克沁重机枪架设在窗台边的沙袋上。把步枪狙击手和观察哨安置在3楼,便于狙击敌人和观察德军的进攻情况。同时,他们还将一门大口径迫击炮布置在楼顶,既能避开德军坦克的攻击,还能在制高点向德军开炮射击。

他们将房间里的墙壁打通,这样能快速地出入各个房间,做到互相支援。通过这些方式,苏军坚守了58天,直到苏联援军的到来。

由于巴普洛夫的英勇顽强,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二战结束后,苏联保留了这座大楼,用巴普洛夫为其命名,并在上面,刻上了“58”的数字,以纪念这群英勇的苏联红军抗击德军的壮举。


时光隧道2019


原因如下:

第一,德军没有使用重炮和轰炸机攻击。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格勒都被炸平了,其实不是这样。

大家也许不知道那个年代的俄罗斯城市是什么样子?

斯大林格勒或者说伏尔加格勒,本来就是俄罗斯的重镇。

这种城市的主要建筑物都是老式建筑,主要使用石料建筑,非常坚固。今天俄罗斯很多房屋已经使用超过100年甚至200年,从外表看仍然是完好的。

普通炮击对它们没用,只能重炮连续直接命中才行。

而巴普洛夫大楼是苏联时期建造的4层大楼。

而苏联初期的建筑风格还是以前那套,建筑物外表普通但修建的非常结实。

德军一是难以有效摧毁巴普洛夫大楼这种坚固建筑物,二是他们也不准备摧毁。

因为巴普洛夫大楼是这里附近重要的制高点,距离伏尔加河码头,德军占领这里也是为了这个制高点。如果将大楼炸平,就没有意义。

第二,德军没有持续攻击。

德军只是一度杀到伏尔加河边,很快又被击退。

所以,其实巴普洛夫大楼承受的攻击时间是有限的,并不是50多天都在被攻击。

一说德军对于巴普洛夫大楼并不重视,不然不可能占领以后只派1个班部队驻守,被苏军反攻轻松占领。

而且,巴普洛夫大楼是当时这一片唯一的高建筑。德军炮兵需要利用巴普洛夫大楼作为地标进行炮击,也不愿意将它摧毁。

即便如此,德军零星炮击和轰炸,也让巴普洛夫大楼失受损严重,战后已经没有敢住。

第三,苏军防御战术很完美。

资料中这么写:最外层,苏军在大楼外修建了4层铁丝网,还设置了1米深的壕沟,因大雨里面都是水。

中层,苏军设置了大量地雷。

内层,围绕着大楼设置无数火力点,地下室有1门反坦克炮,顶楼还有PTRS-41反坦克步枪,敌人坦克火炮无法打到他们。

这里每个窗口都设置了机枪火力,部署了很多狙击手,还有迫击炮支援。

苏军将房间里的墙壁打穿,能快速便捷地出入各个房间,做到互相支援,迅速撤退。

第四,没人敢撤退。

为遵守斯大林的第227号命令——“不许后退一步”,巴甫洛夫中士奉命建立防御工事并死守大楼,没有人敢后撤。

他们只要后撤,一定会被枪决。


衡山老杨


二战时期世界战场形式变化莫测,每个细节对于每个参战国家来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世界灾难中,德国作为最为强势的参战国之一,几乎横扫了欧洲战场,成为不少欧洲国家的梦魇。然而,所向披靡的德军始终未能占领英国,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二战时期这德英双方给人的印象,德国像凶残霸道的的侵略者,而英国则像是身着西服温文尔雅的老绅士。这两个国家之所以会给人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在战争时期德国始终锋芒毕露,展现出无可匹敌的攻势,相反,英国则十分内敛,蓄势待发一味防守。

这一时期英国曾发生了震惊欧洲的慕尼黑阴谋事件,以及大撤退事件,纵观事态的发展,使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英国相较于德国处于弱势。从军事角度来看,德国的陆军与空军兵员素质过硬,配合发达的武器配备与闪击战术,在欧洲战场堪称无敌,英军在表面上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即便如此,德国最终还是没能让英国绅士们低下高昂的头颅,这就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了。实际上,我们被英国的某些举动迷惑了,英国的实力并不像该国表现出的那样弱势。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德等国跻身强国门槛,英国的进步着实有限,已经无法匹配原本的霸主之称,这也给了我们英国不进反退的错觉。

可是,身为瘦死的骆驼,英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同时经历了这场工业革命,虽然,世界局势发生巨变,但是,英国仅仅是发展不如几个新兴强国迅速罢了,并未被甩开距离,所以,英国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可能英国在陆、空两军不是德国的对手,可是,英国的海军在二战时期仍足以在世界上称雄。

二战打响之际,英、法二国并非直接硬拭德军锋芒,而是以示弱采取绥靖政策,使德军能够在侵略的路上畅行无阻。随着1940年德国侵占法国后,德国开始将英国定为下一步的侵略目标,并制定了“海狮计划”。

所谓海狮计划,实际上,就是德军惯用的速战速决战术,德国人希望通过强盛的空军在英国境内发动闪击,将英国击溃进而投降。然而,德国人最终无法如愿,因为,英国的地面雷达系统能够有效的应对德国的空袭,而英军非常高超的隐蔽作战又使德国空军很难锁定目标,英国人凭借着这两点成功翻盘,最终,粉碎了德军的意图。

在最经典的德英空战中,狂妄自大的德国空军派遣了二百余架轰炸机,并有六百架战斗机从旁保护轰炸机,横渡英吉利海峡打算给予英国致命一击,反观英军,仅出动了三百余架战斗机,在雷达的帮助下对气势汹汹的德国战机展开拦截。由于,双方的雷达水平差异过大,英国空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以二十六架战斗机的损失击落了德国近二百架战机,损失惨重的德国空军不得不选择撤退。

经此一役,德国的空军实力大损,海狮计划最终破产,闪击战术也被英军逼成持久战,德军失去了战略优势,最终,无法进一步侵略英国。

除了刚才讲到的德军战术选用不当以及德国人的大意外,还有一点因素导致德国无法得逞,那就是后来美方参战,最终,与英国联手对抗德军。对德国人来说,原本就日益严峻的英国战场在美军参战后更加危机四伏。英军的实力并未落后德军太多,加上有发达国家美国的援助,英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在陌生战场的德军更加不堪重负。

英国毕竟是岛国,即使英吉利海峡再窄,德军也不可能游过去。而两栖登陆或者空降作战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够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德海军根本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所谓制海权完全是幻想。不列颠空战虽有2:1的数量优势,德国空军依然不能打败英国空军,无法掌握制空权。

所以,德军即使如拿破仑一样,几乎占领了整个欧陆,也只能望洋兴叹。

现如今,德国之所以会给后人留下强盛的印象,有很大的原因是德军始终处于攻方,而所有战争中主动的一方都会提前做出完全的准备,所以,也就给人一种装备精良战术得当的感觉。二战时期德国最强大的其实是陆军,而德国的短板正是海军,这就是德国在整场二战中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却对英伦岛无计可施的最主要原因。

德国的陆军在海上战斗力大损,而德国的海军并不出色,只能选用相对强势的空军作战,却被英国发达的雷达技术和得当的隐蔽战术所制衡。事实证明,英国人不但军事实力很强,还能因地制宜制定针对德军的战术,最终,德军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在英国战场上大败而归,此后,就只能隔着大洋看着无法拿下的英国叹气了。

其实,从人类历史来看,大陆国家和濒海大陆国家几乎无法真正压倒岛屿海洋国家,即使不计成本建设大海军,也是事倍功半,无法长期维持。英过打败荷兰,西班牙,法国,德国得到300年海洋霸权,苏联在冷战中垮台,实际上败于美国,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回放机999


每当德军发起进攻时,驻守苏军就呼叫并指引对岸苏军的强大炮群炮击进攻中的德军,在强大的炮火下,进攻中的德军没几个能活下来,所以德军攻不下这栋大楼。


老赵大赵赵建明


首先,一个大楼在数不清的巷战中并不常见,苏德战争的巷战有一个十分惨烈的特点,那就是,白天一个占地的丢失在晚上时苏军一定会拿命来夺回,这是其一,还有就是一个大楼并不是什么要塞,仅仅是方圆1千公里的瞭望塔而已,如果德军认为此地十分的具有战略意义,那直接用火炮摧毁也不会多次进攻都失败而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苏军的宣传力度很大,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战役都会放大宣传鼓舞士气,但德军随时容克贵族,但也十分的没有白白牺牲的必要,试想,对方的高楼有重武器的火力压制,要是顶着火力点往上冲,是不是有点亏,闪电战的德军攻克了一个火力点之后是要继续向下一个站点前进的,怎么能够白白的浪费资源去攻占一个意义不大的大楼,所谓的宣传意义就是有也不是很大,贵族精神在战争之上恐怕存在的并不多,你有好的武器装备和战士就能向前突进,我们看巴甫洛夫大楼的千疮百孔就能够想象到部分的战斗场景


白不说


不喜勿喷,谢谢,纯属手打。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可以说在二战中的惨烈是没有哪场战役能比的。苏军和德军在这场战役中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双方也都伤亡惨重,在这场战役中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可以说双方是寸土必争,一条街一个个巷子乃至一座楼房,都进行了激烈的战斗,许多人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

战争是残酷的。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最经典的战斗当属“巴普波夫大楼保卫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个仅有4层的小楼房里,只有23个士兵却能面对自己数以倍计的德军苦战58天,这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巴普洛夫大楼因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重要性,成为苏军和德军争夺的对象。为了争夺这个斯大林格勒的至高点,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德军更是发起一次次进攻妄图拿下这座大楼,但是面对只有23个苏联士兵的大楼,却迟迟没有攻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在大楼里有充足的战备物资。巴普洛夫大楼在被德军战领时德军在里面就放置了大量的枪支弹药等军火物质。这就会为日后坚守这个大楼和德军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装备。不光有军用物资,楼里还有德军留下的食物,这样23个士兵的食物供给也有了保证。其实在这个大楼的地下室藏着一些苏联老百姓,他们也为坚守这座大楼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老百姓帮助士兵修地下攻势,还能救治护理伤员。在大楼内部挖掘地下通道,使外面的苏联军队给大楼里的士兵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补充。必要的时候,这些老百姓还能投入到战斗中去。

一场战争的输赢往往不是仅仅取决于人数的多少,并不是人多就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在胜利的背后还有许多密不可分的原因,就像坚守58天的巴普洛夫大楼一样。


我爱历史历史的话事人


实际上进入11月份苏军就可以击退德军。但是朱可夫意图在河东拖住德军,最后合围歼灭,故意在城区打拉锯战。为此斯大林为他准备了6个方面军,来对付保卢斯的2个集团军群。同时,这么多部队集结,需要时间。


离开铃兰


因为攻下来了他也不是元首所以没人愿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