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肩!他們是留守武漢的安徽人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你就是個傻子,人家躲都來不及,你還往前衝!”

“我是自願的,你就好好在家待著吧,也算是為國家做貢獻了!”2月1日早晨,滴滴司機連振福給朋友回完這句話,刪除了手機上所有有關疫情的朋友圈,他怕再與關心他的親朋好友發生不快。

如果沒有發生疫情,連振福肯定在臘月二十九日那天,搭乘親戚的私家車回到老家渦陽縣標裡鎮,與父母和10歲的兒子團聚。

中安在線記者瞭解到,在武漢封城前,有一群像連振福這樣的安徽人選擇留守,與這座城市同呼吸、共抗“疫”。

他們中,有堅守一線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有每天開車十多個小時,為社區百姓“跑腿”的滴滴司機;有大年初四返回武漢,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的工人……

留守武漢

並肩!他們是留守武漢的安徽人

連振福,30歲,安徽渦陽人,滴滴司機

半年前,30歲的連振福從建材銷售轉行,成為武漢市一家公司的滴滴司機。

“一年多沒見到兒子了,挺想他的。”儘管父母也多次打電話催他回老家,連振福卻在離開武漢的前一天遲疑了。

武漢封城之前,很多老家在外地的和武漢本地人,紛紛選擇離開。這時,連振福意識到了疫情嚴重,他覺得自己不能回去。

“萬一我也被感染(新型肺炎)了,回去不是禍害家人嗎?”連振福壓根兒不想給家裡添麻煩,決定等疫情過去了,再回去看望父母和孩子。

和他做出同樣決定的,還有40歲兼職滴滴司機姜峰和50歲的武館老闆周永軍。

姜峰的老家在滁州,早年在武漢讀完大學後,便留在了這座城市。工作之餘,他在一家汽車租賃公司兼職做滴滴司機,“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做個兼職司機也挺好的。”

淮南人周永軍來武漢的時間就更早了。自小就喜歡武術的他喜歡走南闖北、行走“江湖”。1993年定居武漢後,一直從事武術教學和推廣。

與年輕一些的連振福相比,姜峰和周永軍更早就意識到武漢疫情的嚴重性。

1月17日那天,他送兒子去漢口學習京劇時,聽說了一些有關新型肺炎的“傳言”,便在網上搜集有關新型肺炎的消息。更讓周永軍感到後怕的是,兒子學習京劇的地方距離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到10公里遠。

同一天晚上,姜峰跟父母商量,今年過年不回老家了。“父母平時跟我們一起在武漢生活。每年除夕,我們都要回老家陪爺爺、奶奶過年。”

據統計,春節之前,相繼有500萬人離開武漢。而這三位互不相識安徽人卻在武漢封城前,不約而同地選擇留守。

招募保安

並肩!他們是留守武漢的安徽人

周永軍,50歲,安徽淮南人,武館老闆

疫情的發展,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1月20日,周永軍買來兩包口罩交給妻子:“這幾天把兒子看緊了,哪兒都別去,老老實實在家待著。”

“你不在家帶孩子,瞎跑什麼啊,這是該你做的嗎?”看到丈夫準備出門,妻子大聲喝止。

“現在好多醫院都缺口罩,我得想辦法去籌集一些。”說完這話,周永軍轉身離開,“我就不回來了,你們安心在家,有事兒打電話。”

那天,周永軍跑了整整一天,卻沒買到一隻口罩。回家的路上,他擔心自己接觸的人太多,可能感染了新型肺炎,便在離家不到300米的路邊停下腳步,買來兩箱方便麵和餅乾,就近找了家小旅館住下。

1月23日下午,武漢市新建蔡甸火神山醫院的消息不脛而走。當地一位安保公司的朋友打電話給周永軍,讓他幫忙物色200名安保人員。

“安保公司的朋友覺得我朋友多、人脈廣,請我幫忙找人。”可唐讓周永軍沒想到的是,他至今才找到15個,這讓平時廣交好友、一身俠肝義膽的周永軍頗受打擊,“很多朋友都是被我感動了才做安保志願者的,還有很多答應來了,又被家人勸回去了;還有一些外市的朋友,他們想來卻進不了武漢……”

白天跑藥房,尋覓口罩、防護服;晚上在小旅館,打電話、發微信,勸朋友加入志願者。一個星期以來,周永軍忙得身心俱疲,卻收效甚微。

不過讓周永軍欣慰的是,在他的爭取下,甘肅一位朋友捐助的6000只口罩已在運往武漢的途中。

2月4日,周永軍將接替前線隊友,在火神山醫院一線做安保,“可能一時半會都不會撤下來。”

逆行支援

並肩!他們是留守武漢的安徽人

潘定邦,32歲,安徽懷寧人,人造草坪銷售

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向世人展現了中國力量。這其中,也包含著安慶懷寧小夥潘定邦的一份付出。

1月27日大年初三,“不串門、不訪友”的呼籲在安徽農村得到有效落實。32歲的潘定邦坐在家裡,不停地刷朋友圈瞭解武漢疫情。當他看到武漢的一位朋友多次發佈招募工人和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圖時,潘定邦終於坐不住了。

五年前,潘定邦前往武漢發展。數年打拼之後,他不僅事業有成,還娶了位武漢媳婦兒。這些年,他一直在武漢做人造地坪銷售,微信裡招募工人的朋友,正是他的合作伙伴。。

潘定邦心想,在家閒著也是閒著,便給對方打去了電話,詢問前方還缺不缺人。

次日下午,潘定邦聯繫好9名湖北當地工人後,立即自駕前往武漢,將這些工人接到距離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兩公里外的活動板房裡住下。

“第二天一早趕到現場的時候,醫用病房還在工地外圍組裝,我們就在現場幫工,從大貨車上幫助卸載其它材料和輔料,一直幹到凌晨。”從1月31日上午開始,潘定邦和9名工人正式鋪設醫用病房的地膠。

潘定邦告訴中安在線記者,今天(2月2日)中午,他們將完成7000多平方米地膠鋪設任務。忙完這事,潘定邦決定將自己關在武漢的家裡,“先自我隔離一段時間,休息休息。”

“不讓他看”

並肩!他們是留守武漢的安徽人

姜峰,40歲,安徽滁州人,滴滴司機

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市決定封城的同時,全市所有公交、地鐵全部停運,並要求當地市民儘量不出門、不離開武漢。

滴滴公司迅速召集1300多名網約車司機,組建“社區保障車隊”,交由相關部門和社居委統一調度,為武漢各社區民眾提供免費出行服務。這些司機中,也包括連振福和姜峰。

姜峰瞭解到,每天早晨6點鐘後,武漢市有大量醫護人員出行,市內僅有的出行資源遠遠不夠用,於是他每天早晨5點鐘就起床,搶單運送醫護人員去醫院,“他們是在一線治病救人的,耽誤他們就是褻瀆生命。”

9點鐘之前,姜峰會根據社區要求,將車開到武漢市洪山區南湖街道華錦社區,等待居委會的調配。與此同時,距離武漢市武昌區塗家溝社區20公里外的連振福,也會提前趕到這裡,等候社區安排。

“從早晨9點到晚上10點,平均每天跑七、八趟。”姜峰介紹說,除了送病人去醫院換藥、做透析,他們的大部分時間是給社區居民買菜、買藥,“社區居民有任何需要外出跑腿的,我們都可以代辦。”

幾天前,連振福為一位社區居民購買羅氏血糖儀、試紙、電池及兩種降血糖的藥片。跑了兩個多小時,問了十幾家藥房,還差其中一種藥片。後來,連振福在群裡向同事求援,“我同事也找到兩個多小時,天黑的時候總算買到了。”

白天,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為百姓奔波跑腿。晚上,他們將車停下,先用84消毒液給車內車外消毒,再往自己身上噴上兩遍。進家門前,他們再把外衣和褲子脫下,裝進密封袋裡放在門外,然後鑽進衛生間,將熱水調至燙手,搓洗半個小時才出來。姜峰說,這些是醫生教的。

有空的時候,連振福總喜歡跟遠在老家的兒子視頻通話。看到屏幕裡躲在一角的父親盯著自己,他總會安慰道:“爸,我沒那麼傻,安全得很哩,你就放心吧!等疫情過去了,我就回老家。”

父親並不知道,連振福在參加抗“疫”前,早就將微信里老家親友的朋友權限設置為“不讓他看”。

記者手記:多想看看你的臉

疫情之下,很想知道留守武漢的安徽老鄉情況。於是,我通過QQ群、微信群,聯繫到了少數堅持抗“疫”的安徽人。

他們分別是:亳州市渦陽縣的滴滴司機連城福,滁州市琅琊區的滴滴司機姜峰,淮南市大通區的武館老闆周永軍,安慶市懷寧縣逆行小夥潘定邦,黃山市歙縣的滴滴養車(武漢疫線)負責人胡斌,六安市金安區的消毒工潘明柱,馬鞍山市當塗縣的武漢市第九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的年輕護士胡家華……

他們都是生活在武漢的普通百姓。令人敬佩的是,當新春佳節與疫情蔓延不期而遇,他們原本可以選擇離開武漢,與家鄉親人團聚。然而,他們卻選擇了留守,與這座城市同呼吸,和這裡的百姓共抗“疫”。

採訪中,安徽老鄉在武漢“疫”線的一幕幕恍若眼前。

周永軍告訴我,十多天來,他一直住在離家不到300米遠的小旅館。除夕夜的晚上,他一邊吃著泡麵餅乾,一邊打電話給朋友,勸對方加入安保志願者。

胡斌告訴我,臘月二十八至今,他白天行走在武漢三鎮的倉庫之間,指揮公司所有來漢車輛和物資運輸,晚上卻只能睡在自家雜物間自我隔離。

連振福告訴我,他給做完透析的老人送回小區,老人再三央求他去家裡吃口飯,他只能婉言拒絕。最後老人迫不得已,讓家人將水果強塞進他的車裡,聊表謝意。

潘明柱告訴我,因為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忙著給救護車和確診病人家裡消毒,所以他一直不方便接我電話。

“國家有危難,我們有義務站出來。說大點,是為國家;說小了,是為自己。只有配合政府處理好這次疫情,我的家才是安全的。”正如姜峰所說。

在我的請求下,他們發來了的照片,個個“全副武裝”。我知道,疫情當前,我無法看清你的臉。只希望,你們一定注意安全。(記者 胡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