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战片里,战机摆脱导弹时在山中飞行,接近山体时拉高,导弹撞山爆炸,这现实吗,为什么?

jinye1


这一幕是正常的,以电影《空天猎》为例,中国空军派出的歼-11双机在作战中为了避免被对方远程警戒雷达探测到,降低飞行高度进行低空突防,没想到却遭到地面萨姆-6防空导弹的攻击。

萨姆-6导弹是一款比较经典的防空导弹,采用固体冲压一体化发动机,发射时固体火箭发动机首先工作,将导弹速度提升到1.5马赫,然后冲压发动机接力,将导弹加速到2马赫以上,最大射程为25千米,对于低空飞行的歼-11战机来说是颇具威胁的。

面对萨姆-6防空导弹的突然攻击,中国空军歼-11战机主要采用两个措施:第一,俯冲加速。第二,利用地形进行摆脱。在电影中,歼-11战机发现来袭的萨姆-6防空导弹后,马上进行加速俯冲,用飞行高度换飞行能量,让战机很快就突破超音速,延长导弹追击时间。

当然,加速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毕竟萨姆-6防空导弹的最高速度已超过2马赫,仍然可以追得上歼-11战机。所以,歼-11战机马上采取第二个措施,巧妙利用山坡地形,引起萨姆-6导弹撞山坠毁。

萨姆-6防空导弹之所以会撞山坠毁,主要是因为它“聪明过头”。要知道,萨姆-6防空导弹采用的是末端雷达半主动制导,追击作战时使用比例导引法。比例导引法的意思就是萨姆-6防空导弹在目标背后进行追击时,如果发现目标进行拐弯等机动,它不会傻傻的按照目标原来的飞行轨迹进行追击,而是会走捷径,抄近道直奔目标,这样往往可以吓目标一大跳,成功拦截目标。不过,萨姆-6防空导弹在抄近道时并不会理会近道有没有“陷阱”,电影中的萨姆-6防空导弹正是在抄近道的过程中一头撞上了突出的山脊。

除了引起防空导弹撞山,传说中战机还有一种战术可以用于应对来袭的防空导弹。资料显示,美军有一种比较奇异的“对冲战术”。那就是在战机航电系统提供相关数据下明确来袭导弹的速度、方位时,假如判定战机无法跑得掉,那么战机此时不是加速逃离来袭导弹,而是加速冲向来袭导弹,在极近距离内和导弹擦肩而过。此时战机和导弹的相对速度往往会超过导弹的最高迎头攻击相对速度,等到导弹好不容易拐弯调头飞回来时,战机早已经逃之夭夭。


科罗廖夫


现实中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在现实中战机发射导弹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距离目标很远的地方就发射了,而这个距离一般都是十多公里或者更远,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战的并不会像电影中表现得那么激烈。

比如美国目前装备的AIM-120中距离空对空导弹,最大射程就达到了120公里,敌机在发现目标之后,就会在120公里以外就会发射导弹攻击你,在这样的距离下你说战机一边机动一边撞山?这种情况可能么?想一想就是不可能的。

哪怕是在战机进行近距离空战的时候,导弹从发射到命中也只有短短的几秒事件,在这几秒时间里,战斗机也基本上没有多少机动的时间,所以根本就不可能出现接近山体时拉高,然后导弹撞山爆炸的情况出现。

因为导弹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一般都是3马赫左右,战机根本就没有时间拉起来,就会被导弹击中。

所以在实际空战中,战斗机在遇到导弹锁定之后,一般情况下是采取抛射干扰弹,然后做左右机动,通过山谷的复杂地形来干扰敌机雷达的方式躲避打击,但绝对不会向上拉起来,因为一旦战机拉起来了,就会更容易被敌机发现和锁定,就更容易会被击落。

此外在一般情况下,现代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速度都特别快,在山谷中进行贴地飞行的时候,只要一个轻微动作就有可能会撞到山上,所以别说机动了,就算是照直线飞,都会很容易出现坠机的事件。

因此,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之所以会出现战斗机在峡谷中反复追击和躲避导弹的镜头,实际上只不过是出于对电影情节上的需要罢了,拍这些尽头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调动观众的紧张情绪,而不是真实的空战就是这样。

其实电影中的空战镜头和飙车镜头的意思差不多,只不过是工具有所不同而已,你要是在现实中像拍电影那么飙车,别说一条路开下来,大多数时候开上两分钟,你就要么撞车,要么翻车,根本就不会像电影镜头那样潇洒。


落下m


空战片中,战机发现自己被导弹锁定以后,急忙压低飞行高度在山间穿行,并且尽可能的靠近山体,在导弹即将来袭的时刻,拉升让导弹躲闪不及撞在山上。



这是可行的,但是,可行性高达史无前例的0.257%。

首先,战机在低空飞行的时候风险是极大的,因为你不知道前方会出现什么障碍物,而且指望躲导弹那么就证明,飞行速度少说也得有一马赫,


一马赫的速度就是每秒340多米,而且在低空由于战斗机的雷达普遍下视能力较差,而且地面的杂波极其严重,雷达在这个距离上表现非常糟,也就是说在飞行过程中,只能依靠飞行员的眼睛来确保前方并没有障碍物。

还是那句话,一秒三百米,等你反应过来已经凉了。

第二,为什么要在山地打空战,你的飞行高度有那么低吗?如果不在山里打空战,你来得及么?空对空导弹的速度,要是不能把战斗机吊起来打他都不好意思出门

第三时间把控能力要求及为精准,早一秒的导弹能反应过来,迟一秒的战机拍山上的

第4点,在战争中为了确保毁伤率,所以通常会两枚导弹攻击同一个目标,而这种大仰角机动,将会导致速度急剧降低,等于1块靶子。(俄罗斯苏30战斗机被aim120-c-5锁定,但是做30件的利用,其优异的机动性能甩掉的一枚导弹)

所以说,那情况就有可能发生的不可能事件,就跟如果战机的机动性足够强的话,他完全能够像上面这张图一样各式各样的,超机动的躲导弹。但是但是可能吗?你能扛得住吗?

发现自己被锁定了,老老实实的扔热诱饵就得了,然后赶紧机动接着祈祷,甭管什么基督和玛利亚上帝佛祖观世音的,有一个算一个,万一准了呢?


(当然了,还有一个更安全选择,那就是直接跳伞....


啸鹰评


根本不现实!这不是拍电影、玩特技!为啥说不现实,其实电影里面导弹在山中飞行,一般情况都是指的巡航导弹,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低,而且离地面也比较低。但是飞机要躲过去,难度非常大,几乎不可能!

飞机一旦被巡航导弹锁定,生还的几率极低

大家都知道,巡航导弹通常采用惯导、地形匹配制导、GPS制导和景象匹配制导等组合制导方式。命中精度非常高,达10—30m,因而可以有选择地攻击高价值的目标。且可实现隐蔽飞行、绕道飞行,有效攻击目标。空中的飞机一旦被锁定,想逃脱巡航导弹的追击,非常难,除非干扰它的GPS定位系统。

现在的巡航导弹制导更先进,想解除锁定,想法有点天真

目前比较先进的巡航导弹,在制导方面,导弹依靠其前端的双波段导引头搜寻目标。导引头内的主动寻的制导装置可在需要“开工”时1秒内启动,发射探测敌方目标的信号并接收反射信号。这种导引头内还有一种被动制导装置,它能根据敌方武器装备发射的脉冲式雷达波搜寻目标,所以一旦被锁定,在高超的飞行技能也无济于事。

飞机体积比巡航导弹小很多,想接近山体时拉高,不可能。

军迷朋友们都知道,巡航导弹可以低空飞行,比飞机能低很多,飞机只要能在山中飞行,巡航导弹肯定也可以。再说了飞机体积比巡航导弹大多了,说不定不躲过了“头”,飞机尾部就被导弹击中。

总结分析: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实现可能性比较小,除非飞机干扰巡航导弹的定位方式,要不靠飞行技能逃过导弹追击,让导弹撞山体爆炸,有点不现实。


深山利剑


还是有可能的,只不过这得飞行员水平很高的情况下才能办到!导弹从识别战机转弯需要反应时间(战机是主动转弯,导弹是被动追击转弯),在同样反应时间里速度越大的一方由惯性产生的制动距离越远。导弹的速度比战机来得快得多,这使得导弹的转弯半径就会比战机来得大。一旦战机突然转向,导弹必须绕前飞个好远的距离才能调头回来,而这时候很可能就得要撞山了。

正常来说,战机的速度大约是2倍音速左右,大约是每秒730米,导弹的速度则在3.5~4.2倍音速左右,大约是每秒1200~1500米。由于在山体里机动,受气流影响,战机的速度会降到1倍音速以下,大约是300多米。如果两者同时转向,装备矢量发动机的战斗机响应时间是0.2秒,也就是说惯性转弯距离是60米;而导弹的响应时间则是0.22~0.3秒左右(导弹轻),0.22*1500米等于330米(导弹速度大)。

其次,战机是人工驾驶,导弹是无人控制,所以导弹是无法提前预判战机即将转向的,正常来说是跟踪战机尾焰来实现,战机转弯与否导弹并不知道,只有尾焰离开导弹跟踪方向后才会发觉转向。空空导弹的误差范围大约是10~60米左右(破片杀伤),也就是说,战机在极速转弯的时候,导弹并不知道,只有尾焰离开10米以上的时候导弹才会觉察出来。10/300米,等于0.033秒时间,1500米*0.033秒等于50米。

所以,综合计算导弹的转弯半径会比战机多出来380米左右的距离。如果战机驾驶员能够把握住机会在距离山体380米内极速转弯确实是可以让导弹炸山引爆的。


优己


电影中经常出现这种情节:一架战机被导弹锁定,战机始终无法摆脱导弹的追踪,关键时刻前面有座山,战机直奔而去,接近山体时迅速拉高,导弹速度快,来不及反应撞山爆炸,战机脱险……可以肯定的是:这架战机的飞行员,一定是主角。

理论上,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现实中,至少还没有任何权威资料、信息记录过有这种事情发生。也就是说,电影中的情节根本就没有事实依据,全是凭导演那脑袋想出来的。

采取干扰措施、机动摆脱,方为上策。仅凭飞机的速度、机动性,那就祈祷上苍吧

战场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几率无限接近于零。仅凭战斗机的速度、机动性,想要摆脱尾袭的导弹,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截止到今天,仅美国的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可以“无视”导弹的尾袭——根据官方资料,其曾被导弹多次拦截,但无一被击落。SR—71的最大飞行速度达3.35马赫,而且能以3马赫的速度进行长时间飞行。

SR—71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在各国上空可以说是“光明正大”的进行侦察——包括前苏联在内多国的雷达在几百公里外就能发现它,就是打不下来。SR—71拥有的“双三”标准,至今还没有第二款战机能够达到。

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

现今,随着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导弹的性能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在速度、机动性这两方面,战机根本就无法与导弹相比。但是并不是说战机对于尾袭的导弹就没办法摆脱,现代战机针对来袭导弹有多种干扰措施,包括:红外干扰(热诱弹——针对红外制导导弹)、电磁干扰(铝箔——针对雷达制导导弹)等。实施干扰、机动摆脱,这需要飞行员具有准确的判断、果断的行动能力。




释放红外干扰弹,是对付红外制导的导弹最有效的方法

锁定不等于摧毁,但是能够成功摆脱导弹威胁的几率并不高。战场上能够做的事就是:尽可能的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真要是被导弹在屁股后面追着打,那只能是自求多福了——敌人绝不会傻到像影视导演那样,只发射一枚导弹。


强如美国的F22,也怕导弹锁定。图为美国F22战斗机释放干扰弹


儒道之主


先来说一下战机是怎么发现被导弹锁定的,通常在现代战机上都会有个雷达告警系统(RWS),不过这玩意针对的主要是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当战机被对方的火控雷达或者导弹导引雷达锁定后,就会通过座机发出信号告知飞行员;不过雷达告警系统(RWS)对于被动制导导弹是发现不了的,比如红外制导导弹,但是被动制导的导弹打击距离通常比较近,需要在十公里或者几公里内锁定目标,中远程打击同样需要复合制导,不过据说有个叫红外告警的东西,可以告知飞行员高速靠近的目标!

再回到问题,现实中的战机能不能靠机动性来摆脱导弹,或者像题目说到的那样让导弹撞山呢?额,不敢准确的说一定可以,只能说有一定的概率,并且这个概率不会很大,首先,对于空空导弹来说,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去分,在它的全射程内包括不可逃逸区和非不可逃逸区,顾名思义,在导弹的不可逃逸区无论怎么机动,战机也是躲避不了导弹锁定的,下场基本上就是被击落,因为此时导弹的发动机仍处于工作状态,不管是速度还是机动性,都不是战机能相比的,尤其是机动性,飞行员能承受的极限过载不会超过9个G,但是对于导弹来说,轻轻松松就能达到30个G的过载!


所以,在不可逃逸区战机想靠自己的机动性使导弹撞山完全是想多了,再说了,导弹根本不会完全跟着飞机的轨迹去飞行,而是有个拦截半径的,导弹的拦截半径远小于战机转弯半径,就相当于“抄近路”去拦截战机差不多,不然,你以为导弹的大过载机动是摆设么?不过,当导弹的射程已经达到全射程的1/2或者2/3的时候,发动机就会因为燃料耗尽而不再工作,此时的导弹完全是依靠惯性在飞行,是一个减速的过程,并且空气的密度越大,导弹减速就越严重,而在这个导弹依靠惯性,飞行到最大射程的阶段被称为非不可逃逸区,在非不可逃逸区战机是有一定概率依靠自身的机动摆脱导弹的,至于让导弹撞山这样的骚操作,如果当时导弹能量损耗已经非常严重了,做不出高机动动作,还是有可能的吧!

因此,战机能不能摆脱导弹,就看此时是不是在导弹的非不可逃逸区了,当然了,以现在的空空导弹技术来看,基本上都能做到在不可逃逸区就把战机干下来,不会给机会让你飞到导弹发动机耗尽燃料的,电影里的剧情大家看看就好,你要是跟现实混在一起你就输了,毕竟现实中可没有主角光环!


哨兵ZH


这纯属扯淡。

这都是写小说的想象而已。

看了一些回答,那些说可以的、可能的,连导弹怎么回事,什么原理都不明白。

导弹能够击落飞机,首先是具有速度上的优势。因为导弹体积小,重量轻,用较小的发动机也可以获得较大的速度。

其次导弹是无人驾驶的,承受的过载只受导弹弹体结构强度决定。导弹可以飞出比飞机更高的过载。过载大小,决定了导弹跟踪目标的最大角速度。

飞机要想摆脱导弹,有以下几种办法:一是速度更快。比如米格-25躲避以色列战斗机发射的空空导弹。二是进行红外/电子干扰。红外干扰容易做到,雷达干扰目前还难以做到。金属箔片对付多普勒雷达就是糊弄鬼呢。第三就是依靠机动摆脱。这是目前的主要方法。第四是主动防御,用导弹拦截来袭导弹。这个难度太大了。

依靠机动摆脱导弹就是靠转弯,垂直导弹飞行方向飞行,直到飞出导弹导引头视界范围。导弹攻击飞机的弹道是一条形状简单的单调曲线。一般不会在中途进行忽左忽右的机动。这种左右摆动本身就是一个阶跃信号,对导弹的制导系统冲击很大。

空对空导弹也不可能进行蛇行机动。也就不能在山谷中绕来绕去的。目前导弹还不能预估目标的未来状态,别说下一时刻位置了。这么说的是科幻小说看多了。最优制导需要大量目标信息,求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近似最优解。

只要战斗机摆脱了导弹,导弹自己就会启动自毁程序进行自毁爆炸。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在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主角驾驶战机利用山谷的复杂地形进行低空机动,迫使追击的导弹或飞机撞山坠毁。当然这种情节在现实中可能发生,只不过对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和飞行技术都有极高的要求。

(F15战斗机低空略过山谷)

战斗机超低空飞行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在山区或山谷中飞行难度更大。战斗机的速度很快,山谷中地形又复杂,飞行员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而且对每个动作都要足够的熟练敏捷,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失误,否则稍有不慎,自己也会撞到山体,出现机毁人亡的结果。更何况是在导弹追击的情况下,这对飞行员的技术和心理抗压能力要求更高。例如,在电影《绝密飞行》中,飞行员亨利·珀塞尔在山谷追击失控的无人机艾迪,由于过于专心,在瞄准艾迪以准备击落时便中了艾迪的圈套,这最终导致亨利·珀塞尔的战机因撞山而机毁人亡。

(山区和峡谷地带地形复杂,对飞行员操纵和心理素质要求很高)

(电影《绝密飞行》中对于战机山谷追击有着紧张刺激的刻画)

导弹在追击飞机的过程中,并不会直接在后面追。一般,它会根据飞机的机动路线进行预判,从而计算出最佳的攻击路线,然后沿此路线进行机动攻击。不过导弹的确不会考虑地形的影响,所以在地形相对复杂的情况下,导弹在机动过程中的确有可能会撞上山体等障碍物。

(空战中导弹的攻击路线往往经过计算)

话说回来,这种方法在现实中还是有着诸多限制。除了某些特殊情况下,战斗机在空战中很少会在超低空的山地展开,这样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利用地形。飞机钻入山地或者峡谷地带,风险非常高,很容易因操纵失误而发生事故。就在最近,美国海军一架F/A-18E战斗机在死谷国家公园进行超低空飞行时,就撞上了一座山崖,这造成周边7名游客受轻伤。即使是在飞行训练或者飞行表演时,战机飞行的高度和地形也会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在现实中只有极少数飞行员可以完成这种惊险的飞行,毕竟在导弹追击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做到全身而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美军F18战机撞山坠毁)

(歼10战机进行“马赫谷”训练)


战情解码


作为dcs玩家的看法:这是很现实的。

1、不管是红外制导还是雷达制导的导弹,目标要在导引头扫描范围内才能攻击,目标超低空钻山后,由于山体遮挡,导引头无法锁定目标,自然打不中了,地空导弹更容易被遮挡;

2、导弹追飞机不是直接对着目标飞的,会有个提前量,空空导弹一般在4马赫左右,目标飞机向下俯冲,追他的导弹意味着也要向下俯冲,而且角度更大,速度还是目标飞机的几倍,导弹自然容易撞山;

3、地面杂波很多,导弹自上而下发起攻击容易被杂波干扰,目标飞机配合干扰弹和箔条,有很大几率让导弹脱锁而撞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