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美背後卻是悲涼故事

昨天文章中,我們講到了孩子在學習古詩時,應該從那幾個方面去“知作者”,其中提到了講宋之問這個人,並且提到他的兩件事情。那麼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認識這個在當時也是轟動一時的大詩人吧,相信看了這篇文章,你會對宋之問這個詩人以及他的詩有更深刻的瞭解。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美背後卻是悲涼故事

宋之問到底是怎樣一位詩人呢

1.有才

說到宋之問,我們先來看看他留下來的著名詩作。

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首詩是宋之問的代表作,是宋之問被貶逃回家鄉途中,經過漢江時所作。直抒胸臆地傾訴出自己的欲回家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這也引起了很多文人墨客的共鳴,並且為後世所傳頌。

宋之問是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與陳子昂、盧藏用、司馬承禎、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由此可見,他在當時還是小有名氣的。當然,有事為證。那就是著名的“龍門賦詩奪錦袍”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美背後卻是悲涼故事

當時武則天在龍門這個地方組織了一場詩會。當時的政策很奇怪,就是誰寫完早就是勝出者,就會給誰獎勵,不管什麼內容質量。當時,比賽場上就有一位叫東方虯的早早地完成了自己的創作,呈給了武則天,理所當然的得到了武則天所賜的錦袍。而當拿著此袍捂還未坐穩,就有一人就把自己的創作交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看後非常高興,讚不絕口,認為東方虯的詩不過是“文理通順”,而此人的卻是“文理兼美”,又沒忍住度給了在坐的大臣們聽,聽罷“左右莫不稱善”。武則天當下就讓婉兒將錦袍從東方虯手裡收回,賞賜給了此人。此人正是宋之問。

由此可見,宋之問的才氣在當時也真的是值得肯定和稱讚的了,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一點不為過。但只看到此點當然會比較片面。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美背後卻是悲涼故事

2.為成功不擇手段

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中,詩人或者說是一些文人,大都是不慕名利,而是更沉醉於自身感受和文學創作的,就像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就像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但是,宋之問卻恰恰相反,他把趨炎附勢、不擇手段、攀附上位也是做到了極點。

因此當時還有人講,武則天名義上組織起來了文人研學堂實際上是圈男寵的,而最甚者就是宋之問了。但是宋之問有口臭不被武則天接納,又轉而獻媚於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從這些流言蜚語中也對他的處事為人風格可見一斑。要說他追求名利到不擇手段,有一件事最能證明,那就是和自己的親外甥關於詩作版權的問題了。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美背後卻是悲涼故事

宋之問有個外甥叫劉希夷,有一天他做了一首詩,就想讓舅舅幫忙看看寫的怎麼樣,幫忙給參考參考。誰知這個舅舅卻是個善妒之人,看到外甥的詩,頓時眼前一亮:好詩啊!好詩就想佔為己有啊。於是跟外甥商量,我給你錢,把你的著作權給買過來,軟磨硬泡之下,外甥就答應了。可後來宋之問竟又起了不給錢就佔為己有的心思,這算什麼事啊,劉希夷肯定不同意。這下惹惱了宋之問,做出了喪心病狂之舉,讓家奴用土袋子把外甥壓死在了別院。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美背後卻是悲涼故事

那麼是怎樣一首詩呢,大家也很熟悉了,就是下面的這首《代悲白頭翁》
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因為一首詩而做出的行為,也是讓人驚歎唏噓了。因此也有人講,宋之問在創作才華上確實是值得稱道的,但在做人上卻不怎麼樣了。

大概也是因為宋之問為人處事的方式,而致使他一生好多次被流放,幾乎在每一位皇帝上任時他都要經此一劫。但每一次流放,他也都能憑藉自己的手段成功回到朝野。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時期,他被流放到桂州,也在此結束了他的一生。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唯美背後卻是悲涼故事

瞭解了宋之問的一生,再去讀他的詩時,一定又會多了其他一些感觸。因此,我們在學習古詩時,一定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觸及背後,才能觸及作者的靈魂,才能品到別人品不到的詩魂。

(本文完)

這裡是橘子育兒課堂,一線在職教師,喜歡讀書,喜歡寫字。每天分享育兒故事及教育事例,感謝在此與您相遇。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