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當一個作家需要什麼?

歸土666


這個問題我試著來回答你吧,雖然我不是作家,只是個教中文的老師。

寫作這個事情放在現階段,似乎是全民都在參與的一件事,我們看新聞會刷到“農村婦女自媒體寫作月入十萬元”這樣的標題黨文章,好多人會被鼓動起來,覺得既然這樣的話,那我好歹是大學生啊,好歹是識文斷字比較強的啊,那我應該也要做個作家了。

其實這樣想就犯了一個錯,作家≠自媒體寫作者,為什麼我這麼說呢?下面我就把當作家和自媒體寫作的差異說一下,再給你說明作傢俱體需要具備的知識和技能。

現在的自媒體寫作者有一部分是在寫網絡小說

這個還是可以和作家在未來搭邊的,畢竟網絡文學也作為和傳統文學互為補充的一個門類確立下來了,也有很多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獲了獎,出版了單行本,比如上海作家金宇澄的長篇小說《繁花》從在網上連載到刊登在文學雜誌《收穫》上,再到出版了單行本發行,一共獲得了以下各類獎項:

  • ①2012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

  • ②2013年憑藉《繁花》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13年中國好書第一名;

  • ③2013年獲得首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

  • ④2013年獲得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

  • ⑤2015年8月《繁花》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 ⑥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⑦2019年10月11日,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推介的25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主題網絡文學作品暨2019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名單。

還有很多有些的網絡文學作品最後被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形成了網絡文學IP的變現,與影視作品共贏,這個比較多,《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少年的你》《盜墓筆記》《法醫秦明》《東宮》《甄嬛傳》《錦繡未央》等作品都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單純的多平臺跟風寫流量文掙錢的自媒體寫作者和作家創作是兩碼事

自媒體寫作現在是全民寫作項目了,沒有什麼門檻,開了多平臺的自媒體寫作者,一般也是同一時間多平臺同時發文,目的是掙那個閱讀量帶動的廣告流量,就是我們說的點擊率和收益是掛鉤的。

這種文字要想讓流量達成爆款文的程度,那就意味著要既是跟風並保證緊跟熱點,才可能搶到時效性,所以我們會看到自媒體寫作者往往要追著熱點寫作,並且要快速成文還要有新聞敏感度,這個和傳統寫作不是一回事。

我一個朋友寫了明星的一篇文章,春節期間多平臺點擊率加在一起超過了五百萬,結果這篇文章的流量給他帶來了合計10000+的收入。還有個朋友寫的文章並沒有深度,可是正好引發了爭議,很短的一千字文章也成了閱讀量三百萬的爆款文,這一篇就是幾千塊錢的收入,所以,前面說的農村大媽們做自媒體月入超過萬元,如果指的是寫作就是這類型的。

自媒體營運還有一個就是視頻的拍攝或者是直播帶貨帶來的收入,這個跟寫作就更沒有什麼關係了,惟一相關的是拍攝前需要寫出來一定的大綱吧

這種自媒體的拍攝有時候也需要寫一點少量的文字介紹什麼的,所以有人做這個也說自己是寫自媒體的,但是精髓不在寫作上,在尋找創意上。

你只要找到別人看到你的標題或者是視頻封面就想點進來看的慾望,你差不多就能在收入上實現月入過萬,但是這種和我們說的作家完全不是一碼事。

真正的作家需要的是什麼呢,區別剛才說的那些門類的寫作,要想成就一個作家需要的是以下幾點

①持續不斷的閱讀輸入是保證創作的源泉

要想寫出來好的作品,必須有閱讀的積累,閱讀量上來了,你才知道作品的好壞,有自己的評判標準,知道自己的閱讀喜好是什麼,“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才有用文字來表達的慾望。

②要有生活的閱歷和看法,不一定指年齡帶來的,也有閱讀帶動的思考和生活環境帶來的感受

張愛玲說什麼是作家呢,作家就好比是園子裡的一棵樹,院子裡的草長鶯飛、花開花落,這棵老樹、大樹全都盡收眼底,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和場合,它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娓娓道來就可以了,這個就是作家的寫作了。

也有些文化名人表達過類似的思想,有人乾脆說大學中文系不是培養作家的,而是培養文化學者的,作家需要那種自然的、“野生”的東西,就是我們說的原生態的感受吧。張愛玲自己是因為親身經歷帶來了與眾不同的生活感受,家庭、父母、學業、上海、香港、婚姻都帶給了她很多講故事的新視角。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寫的《我與地壇》成為散文名篇,他自己也成長為很著名的作家,是因為即將出國留學的他在騎車回家的路上因為一隻茄子摔了一跤,出了車禍,最後高位截癱,一個健康活潑、生龍活虎、多才多藝的人,突如其來遭此橫禍,這種痛苦如何發洩呢,文字是最好的手段,這才有了史鐵生作為作家的重生和涅槃。

生活本身裡面是有人生困惑的答案的。池莉,一個寫武漢的著名女作家,武漢這個城市的精神和她的生活息息相關,她每天都感受著城市裡的各類人群,經歷帶來思考,閱讀帶來順暢地表達,後來的愛情和婚姻的苦楚和甜蜜使她更快速地成熟,成長為一個出色的作家。

還有,北京一個鐘點工範雨素,寫了一篇文章,在微信上轉載瘋了《我叫範雨素》,我們也能看到生活的閱歷帶給人們的很多思考是可以通過文字傳播開來的,前提是你要有思想,要有傳播的價值。

③要有自律的精神,板凳坐得十年冷,要持續不斷輸出

既然是要做一個作家,就要進行文字表達上的訓練,要自律,要學會講故事、或者是敘述和議論的手段。

著名作家嚴歌苓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了寫作碩士,其實這個寫作就是我們國內現在說的創意寫作和非虛構類寫作這種細分下來的寫作訓練。

嚴歌苓是個非常自律的寫作者,她從文藝小女兵在文工團跳舞走到現在國際上聲譽斐然的著名作家、美國好萊塢認可的編劇,這是需要持續不斷的寫作來保證作品的成文速度和數量的,當然質量也同樣過硬。

嚴歌苓說我們每一個人如果想要寫作,就要持續不斷地加以訓練,天才的作家一定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是資質平平卻一直在堅持寫作的作家們,比如日本的村上春樹。

他最初有職業,業餘時間寫作,等入迷了就全職寫作,每天長跑至少十公里,每天至少寫作多少字,這都是必須要堅持的,否則寫作的狀態就很難保證下來。

④要有自己的創作特色,形成無可替代的風格,同時有強大的心理支撐

想要成為作家,要有好的心理素質,要有自己的創作特色,不能人云亦云,要形成自己無可替代的風格,不要管別人的評價,你只需要持續不斷地去做你認為應該做的事情。

西安的格格作家葉廣芩在寫作之前是一名護士,但是從決定寫作開始,她就被人看成是天才作家,至少也是有天賦的作家,彼時她應該是48歲了,她的自己的家世給她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優勢,她就娓娓道來,現在已經發表出版了大量的作品,《採桑子》《去年天氣舊亭臺》《夢也何曾到謝橋》《黃連厚朴》等都得到了廣泛好評,被稱為京味作家代表人物之一。

還有新疆的散文家李娟,主打就是散文,她的文字辨識度很高,裡面的格局和文字表達很有個人特色。殘雪也是在寫作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特點的作家,這都是堅持自我的典型。

寫作者應該這樣,找一個自己擅長的方向持續不斷地發力,自律地寫作並堅持不懈,相信你可以成長為一個作家的。給自己加加油吧,你可以的!


十里荷塘秋水長


作為一個180線的出版物作者,我認為自己並沒有資格自稱作家。滿打滿算寫作10年,其中撰寫出版物7年,從編著到著,一路走來,也只能算個出版物作者。

下面我立足自己這十年寫作經歷,以出版物作者的角度,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百花齊放:當出版寫作遇上自媒體時代

出版寫作和自媒體寫作有什麼區別?

在自媒體的流量時代,全民寫作成為當下最盛的風口。多少人自幼懷揣一個作家夢,在這個時候終於透過“互聯網”看到了實現的可能。但事實上,出版寫作與自媒體寫作有著極大的差異。

  • 自媒體寫作講究的是“快準狠”——熱點追得快,讀者心理抓得準,爆點爆得狠。

2014年時,我曾與從事運營的朋友探討過自媒體稿件撰寫,那時我們一致得出的結論是:自媒體時代是讀圖的時代。如今隨著小視頻的興起,自媒體的時代又開始漸漸過渡為小視頻時代。在這樣的大形勢下,文案撰寫更追求的是短小精悍、標題吸引、直擊痛點。其中最標誌性的就是咪蒙。當咪蒙締造的“女權”泡沫破碎,當咪蒙化寫作看似成為過街老鼠,我卻還是認為咪蒙派的自媒體寫作有著可圈可點之處。譬如,如何在眾多流量文中脫穎而出,如何用寥寥幾個字的標題抓住人家的視線。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需要每個自媒體人自行提煉總結。

  • 出版寫作更多是沉浸式寫作。很多跟我一樣從傳統出版寫作轉入自媒體創作都會遇到一個瓶頸:沒閱讀怎麼辦。

與追熱點不同,出版創作流程長,規範更多,新聞素材等到出版時早就是舊聞。這也造就了出版寫作很難追熱點的現象,許多出版物作者都缺乏敏銳熱點的嗅覺。並且從語言風格來說,出版寫作措辭要求相對規範,包括標點符號、標題層級等等都有著一套規範要求。但是自媒體寫作更多可能會要求直擊人心,通俗易懂。二者不分高下,只有是否合適。

厚積薄發:積累才能給你的文字血和肉

在寫作中,天賦是否重要?

無論哪一行,總會有那麼一些人,堪稱天才。創作上也是如此。

不是天才,所以很難理解有的人為何能夠出口成章,為何字字珠璣。不過不能理解不代表不存在。總有那麼一個人會讓你覺得自己寫那麼多年稿子,看那麼多書,不及人家靈感閃現。

可是,天賦可遇不可求。我們更多時候只能靠不斷累積,讓自己變得充盈,讓自己的創作變得言之有物。

我見過許多稿子(包括我自己)偶爾會陷入這樣的困局:“顛三倒四”說的話都差不多,詞句華麗,但卻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或許當時沒能看出缺少了什麼,但是等到多一段時間(或許1個月、2個月,甚至更多)後再回過頭來看這些,你就會輕而易舉地發現你所覺得的缺憾,其實是因為空泛。沒有足夠的閱歷,或者素材的積累支撐,再華麗的詞藻不過是皮囊。這就是積累的重要性。有時候文筆的幼稚不在於詞藻、語句,而在於閱歷和累積。

而在我看來,最好的累積其實是融入生活。

  • 我自己的累積是看語言類綜藝。

舉個例子,年前很火的《主持人大賽》。透過節目,我可以見識不同人對同一段素材的不同角度詮釋。興起時,我也會藉著節目提問,拷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從怎樣的角度進行解讀?對於節目出現的一些金句,我也會記下來,不斷去回味。

  • 是聽不同人講不同的故事。

閱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並且不同人的不同經歷會影響他對事物的見解。這時候聽別人講述他們自己的經歷和故事,有利於擴展視野。這裡的聽故事不同於聽八卦,聽過就算了,你還要懂得對他們的經歷進行提煉,透過別人的故事,去了解暗含的“真相”。

  • 是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

我還是堅持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不限制自己看怎樣的書籍。從管理學,到心理學,到歷史,到國學,到小說,再到新媒體文案,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學。三人行必有我師。

工匠精神:作品要用心打磨方不負手中的筆

怎樣才能寫出滿意的稿子?

  • 你要明白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之前會有很多朋友找我幫忙改稿子,最初我都會幫忙改改,但是後來越發覺得這種修改未必有意義。同樣的一句話,或許不是他的表述有問題,而是我們語言風格不同。所以,不要輕易找人幫你改稿子。
  • 你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修改者。我在自己的每篇稿子完稿後,都會反覆讀,不斷調整語言表達,打磨措辭。絕大多數語病會在閱讀的時候被你自己發現。(我自己實踐發現,朗讀出來的效果會比默讀更好)我的每篇文章至少自己會讀5次以上,每次都會發現各種小毛病,然後又進行修改。我在修改稿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感覺:覺得已經讀到自己都開始出現排斥心理。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感覺,可以先緩一緩,過段時間,等自己的排斥心理緩過來,再去讀再去改。

我其實更願意把寫作當作一項工藝,把自己當作一個工匠,讓自己沉下心以工匠精神去鑽研。文字要經過鍛造才能迸發出歲月的魅力,熬得住時光的流逝。

戒驕戒躁:寫作是一條漫長且寂寞的路

堅持寫作你會得到什麼?名?利?

其實,沒有人能告訴你,你寫多久,寫多好才能收穫想要的名和利。沒人能告訴你,自媒體寫作更容易,還是傳統出版寫作更容易。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的是,

更多時候,走在寫作這條路上,你大概率會很寂寞。

在今日頭條這段時間以來,我最經常見到的同行的提問就是:

沒有粉絲怎麼辦?

沒有閱讀怎麼辦?

沒有轉化成收益怎麼辦?

你是否也有過困惑,你明明已經寫得嘔心瀝血了,為什麼沒能獲得青雲計劃,或者明明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追熱點了,可是為什麼沒有閱讀量?

這些問題很多時候並沒有答案。創作真的非常主觀:大多數情況下,不獲青雲計劃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夠優質,沒有閱讀也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夠好。只能說明,你可能還沒理解你所在的平臺規則。

我初涉出版物的時候,曾經空寫了5年的時間。作為一個黃毛丫頭,在沒有引路人的情況下,摸爬滾打整整5年。不斷退稿、不斷修改的焦慮曾一度讓我嚴重失眠,並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這樣的焦慮感在我入駐今日頭條後也不斷出現,因為我面臨著沒有閱讀量、沒有粉絲的焦慮。

不過也是這麼多年與焦慮作伴的經歷告訴我,寫作這條路從來都是寂寞裡來,寂寞裡去。所以沒有粉絲和閱讀的時候,有點焦慮,但也還行。

從文字轉化成收益就更難了。

在浮躁的創作潮來臨下,很多人都認為寫作很賺錢。沒錯,總有那麼一撥人很賺錢。但更多的是,很多人的作品不差,卻遲遲無法轉化為收益。

你會問公平嗎?

可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公平?轉化收益,除了能力,還要有機遇。

太多人在機遇來臨之前就放棄了。我曾經無數次回想,在那空寫的5年裡,如果我放棄了會怎樣?有的時候,我也覺得很奇怪,那麼難為什麼不放棄呢?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寫作可能是我最大最大的執著了。

無論求財,求認同,或者求名,一旦選擇了寫作這條路,你就要知道你選擇的是一條寂寞的路。你,要熬得住寂寞。

說了這麼多,成為一位作家(作者),你需要具備什麼?

首先,你需要具備不斷學習累積的能力。隨著寫的稿子越來越多,我對自己的認知也越來越形象化。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箱子,寫作就像不斷從箱子裡掏東西。一旦有一段時間不充電,我就會覺得我這個箱子空蕩蕩的。這裡的充電指的是多閱讀,也指的是多累積,多聽多看多感受。

其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適用於上學,也適用於寫作。沒有任何作者的成功是空想來的,好文筆不是問出來的,也不是摘抄金句就可以了,更多的,你要練。前不久和一位朋友交流寫作的時候,她有個選題遲遲無法下筆,而我說的最多的不是方法,而是讓她先寫出來。不寫出來的稿子猶如空中閣樓。

寫得多了,寫出感覺來了,就能寫好。相信我~

第三,戒驕戒躁。始終記住,寫作這條路很漫長,你要守得住寂寞。做好心理準備,可能你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認可,得不到閱讀,得不到粉絲,更得不到收益。如果在擁抱光亮之前,你的心態就崩了,或者就放棄了,那麼你永遠都無法成為作家。

第四,學會適應。不同的平臺,不同方向會有不同需求。固守陳念很難取得突破,迂腐的人才會死抱著原來不放手。在適應規則的同時走出自己的特色能讓你的寫作之路走得不那麼艱難。

最後,加油呀~

(部分圖片源網絡,侵刪)


吳婉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很高興回答並與大家分享拙見,以拋磚引玉。

作家是文化的使者、先行者,是文化的解讀者、傳播者,是寒夜的明燈,是前行的導航 。非十年寒窗苦讀而無以立足!我認為要當一個作家,一個合格、優秀的作家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修身立德;

自古以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讀書人的追求和使命,數千年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星火傳承,為中華民族繁衍發展奠定了不朽之功。而作為文化使者的作家在歷史長河中的角色和核心價值自然是無可替代的。可謂責任越大則要求越高,對於能影響人心向背、訴說歷史變遷的作家,其德行品性自然是第一位重要的。倘若其自身的德行品性都有問題,善惡真假、榮辱是非不分,更或是唯利是圖、氣浮心燥則遺害無窮。縱觀真實的歷史中,傳世的文作之中,就有極少部分類似於野史、傳記之類的,文學造詣不低,卻三觀不正的作家之產物,給歷史、給一代一代人的世界觀、價值觀都產生了不可小覷的深遠影響,而且是不可抹滅的毒瘤。可謂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一個作家,無論是擅長史實、詩歌、散文還是遊記,也無論是明理、傳道、授業還是解惑,要上對歷史負責、下對讀者負責,修身立德當屬首務。否則,才氣越高對社會的毒害和影響就會越深。

第二,術業專攻;

世事洞明皆學問!學而明理、問而不惑。十年寒窗苦讀修煉的就是基本功、內功。做學問也是一門專業,也有它專業的積澱要求和功力。倘若僅憑天資聰穎對人物事臆斷、不學無術對理道惑一知半解,輕則難有成就、貽笑大方,重則禍國殃民、遭人唾棄。因此,作為文化的解讀者、傳播者,必須要勤學廣思,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量,要不斷探索、不斷突破困惑點,尤其是創作的垂直領域或近相關領域知識、理論、邏輯等方面的積澱要達到較強的火候、相當的專業水準,方能具備作為一個作家的基本條件。

第三,深耕細作;

作家創作的素材大多起源於生活的原態,或藏於深山、沒於江海、彰於廟堂、顯於市井、烙於人心……,要收集到有價值的素材,捕捉到創作的靈感,深入原態生活之中體驗、涉身風險場景發掘等等就再正常不過了。且在深入體驗、涉身發掘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諸多考驗洞察力的細節、拷問靈魂的理念、挑戰極限的場景,不可謂不辛苦、不可謂不瀝膽。作為一個作家,設身處地、深根細作也都是必須的。當然也會有一些作家是用意念創作的或許處境略有不同,但燒腦開腦洞卻也是另一種辛苦。

個人愚見,歡迎評論區留言溝通交流;歡迎➕ 關注【知行和逸】互動探討!


知行和逸


時光荏苒,轉眼間從山東大學畢業到深圳工作,已經10年有餘了,每每的夜幕降臨,夜深人靜時,心中總會泛起一絲絲的創作衝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烈!

今日頭條是很友好的平臺,很適合我們隨性的自由表達,我每天在頭條上寫寫自己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了,短短的時間收貨了一百個粉絲,有興奮,有激動,更也了動力,2020一起加油!

今天我們要回答的這個問題,“究竟一個作家需要什麼”?

首先要有夢想,喜歡創作。

有夢想很好,不埋怨誰;也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路在腳下!

小時候自己就特別羨慕作家,很知性,很有文藝範,不俗套,夢想著長大之後,能成為一個作家,就算當不成也沒關係,最起碼一定要寫一個想寫的故事。雖然後續轉學理科了,兒時的夢想還在,尤其是我們現在,來到了一個最好的時代,有著最好的互聯網平臺,相信像我一樣的逐夢人,會像雨後春筍,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成為一名作家,因為夢想,我們在一起,路就在我們腳下!

其次,要有信念和堅守。

信念是漫漫長夜裡的明燈,點亮黑夜的眼睛,在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有一種啟迪讓你我豁然開朗,一名作家筆耕不輟,只有強烈的信念和堅守,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了繁華。

89歲的著名作家彭老爺子,每天堅持創作。晚年仍以作家的強烈歷史使命和責任感,筆耕不戳,他先後獲得了魯迅文學獎,紅顏文學獎,湄公河文學獎等10個重要的文學獎項,在當今中國文壇年近九旬,創作激情不減,不斷有高水平的長篇作品問世。正是他一生的信念與堅守,成就了一個文學的傳奇。

最後,博學多才,有內涵

一個好的作家,只有博學多才,不斷思考,才會有真知灼見。讀其文章如沐春風,令人著實折服。古今大家,自成一體之大家者,蓋莫如是。正所謂才華橫溢者,生平著作顯深功。

以上是我對一名作家需要的認知:有夢想,熱愛創作;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守;有內涵。

一個好的作家,其作品即人品,文如其人,讀後如沐春風。

乘萬里風,破萬里浪,向著文藝作家,揚帆起航


遊動的螺旋藻


需要兩“分”加一“奮”

一.天分

天分這似乎是任何一個行業成功者必備的一個先決條件。從作家來說,高學歷,優越家庭背景往往不一定能產出一個優秀的作家,反倒是一些沒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沒有多高學歷的人,最後成為了優秀的作家。比如法國的盧梭、俄國的高爾基、丹麥的安徒生、英國的濟慈、中國的沈從文、老舍、路遙、陳忠實等。當然並不是說條件優越的人成不了優秀作家,只是說天份更為重要,比如敏銳的洞察力,對事物的感知能力,獨特的思維方式等。

二.勤奮

勤奮是成為一個作家的必要條件。一個作家如果沒有豐厚的知識儲備,是不可能完成一部包羅萬象的作品的,尤其是小說家。而這知識儲備,不但要靠自己學習翻閱大量的書籍資料,而且要靠自己平時對世間萬物的敏銳地觀察和洞悉能力。

三.緣分

獨特的人生經歷、閱歷往往能成就一個作家。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個作家筆下的世界,跟他一生的所見所聞所感密切相關,有時甚至就是自己人生閱歷的寫照。如果缺乏豐富獨特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是不能成就經典流世的作品的。比如中國古代的李白、范仲淹、文天祥、李清照、曹雪芹;當代的張愛玲三毛、徐志摩、老舍、路遙等。

(本人在考核期內,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信仰的旗幟


所謂作家,就是在文藝領域中,寫得多,寫得好,並且為權威以及讀者認可的寫作高手。

我以為的。這種說法是專指寫出成就的寫作專家。現代有個時尚叫法“寫手”大概是以手指來寫作的吧,我老感覺“寫手”不如“作家”的形象崇高似的。

在當下的自媒體時代,人人都可稱為‘’寫手‘’,但“作家”的桂冠不是一般人可配戴得。

當作家需要拿出高質量征服人心的扛鼎之作。

作家可能寫了許多作品,但要有一兩件是拿出手的代表作。作家是以作品說話的。

當作家還需要什麼?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 擁有嫻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要生動,表達力要強,寫出的作品才耐讀乃回味。作家是以書面語來跟讀者交流的,除了個別人有天賦的(如韓寒),大多的是靠平吋多讀多想多寫,經日積月累而功到自然成的。

二 經過生活的“水深火熱”,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驗。熱爰火熱的生活,在鹼水裡泡過。

,在苦水裡長大。不脫離生活的作家才有不竭的活力。如路遙憑藉他獨特的感受和苦難的生活經歷,寫出了名噪一世的名作“平凡的世界

三 要有深邃廣博的恩想素養,不同幾響的恩想主張,敏説的觀察力,獨特的眼光,要達到這個要求,語言學的,社會學的,心理學的,哲學的書籍都不能不讀。

讀書本理論,還要到生活中學習,因為文學是從生活中來的。

作家最起碼的思想素養,是爰國爰黨愛社會玉義,這個不得不提一下的,

當然,當一個作家需要很多,如勒奮學習刻苦寫作的優秀品質,人要經起得苦難,創作要耐得住寂寞,有強健的體魄,有精力有毅力,保障時有作品輸出。

那麼,成為作家還有何捷徑可走?

有的話,還是老生常談啦——

多閱讀,多寫作,多思考,多發表!




文心一


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

講個身邊的例子吧。

第一個朋友,自媒體寫手,現在已經是自媒體公司老闆,出了四本書,屬於賺錢、賺名的那種。

這些人的文章和書,以賺眼球和流量為目的。你說作家是什麼呢?如果是短期的名利,這個算一種。

第二個朋友。作協領導,出的書,或者寫的文章,都是列入推薦閱讀書目。或者在教材裡的,動不動參與個國家級的報告文學的創作,獲獎就是國家級的。但是,她一篇文章,放到自媒體上是沒有閱讀量的。

自媒體寫手這個朋友,在特殊時期說了這樣的話,我覺得,我們該寫一些能夠流傳的東西,而不是一時譁眾取寵,沒兩年就銷聲匿跡了。

所以,作家,要什麼?

要眼界,要格局,要境界,要有傳世的作品。

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多學多看多寫,要以開闊的胸懷去悅納新事物,同時以深鑽、透視的文字去創作作品。



孟諸書屋


需要親近大自然,體會大自然所敷淤我們的力量,大自然是變化莫測的,一個好作家如果知會紙上談兵,不去實踐生活,不去體驗風風雨雨,是寫不出優秀的作品的,一個作家寫一部詩集,小說,要經歷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有一個很大的成就,諾貝尓獎的作家莫言先生,寫的《紅高粱》經利了戰火的洗漓,從民國,抗日,到解放,從一個有血,有肉,有國,有恨的舊中國,到抗日的血雨腥風的戰場寫的淋漓盡致,接近時代感,接地氣,不愧為一個好的作家,只有有體感的東西出來的作品,有忍性,有活力,給人一種生命的渴望


祥雲客3


文為時而作,歌為時而吟!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羅素《我為什麼而活著》

我想作家應有此情懷!

知識淵博,信手拈來,還得有為時代、為民眾鼓與呼的情懷......



洞庭潮聲


需要的太多太多:深厚的文學功底,一如魯迅;洞察世事的銳利眼光,一如巴爾扎克;嚴密的邏輯思維,一如馬爾克斯;廣博的生活閱歷,一如巴金;心念蒼生的悲憫情懷,一如路遙;坐得冷板凳的無邊定力,一如陳忠實;對自己祖國的深切熱愛,一如艾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