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如林黛玉,卻決不做林黛玉:張允和的三不原則,讓事業愛情雙豐收

美如林黛玉,卻決不做林黛玉:張允和的三不原則,讓事業愛情雙豐收

林黛玉是一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她有才情,有樣貌,家族富裕,本該是幸福過完此生,在紅樓夢中,她的才華橫溢,才思敏捷,身體柔弱,塑造出了一個典型的我國古代才女的形象。

詩人多愁苦,多愁善感雖然增添了她的智慧,但也正是因為她的聰明才導致她的悲劇,敏感柔弱,多愁悲秋,因此林黛玉的美麗被定義為嬌柔,脆弱。

雖然有句老話叫:面由心生,但是容貌並不能定義一個人的品性,長相其實對於人的性格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自古以來對於沒有自保的女性來說,美貌就是一種罪,也是一種標籤,即使到21世紀的現在依舊有人,因為別人的美貌而忽視她本身的能力與努力。

有的人生來就是與眾不同的

張允和出生在蘇州,在盛夏酷暑中剛生下來的她一聲不吭,差點被當做死嬰丟棄,是張允和的外祖母不相信,一口煙嗆哭了她才留住了這位享譽中外的才女。

允和先生晚年接受採訪時曾說:說來奇怪,出生時不哭,嬰兒時期卻總是哭個沒完,是家裡最活躍的小孩。

美如林黛玉,卻決不做林黛玉:張允和的三不原則,讓事業愛情雙豐收

都說龍生龍,鳳生鳳,父親是近代教育家,母親是昆區研究家,他們的孩子自然不會差,富裕友愛的家庭環境也給予了允和先生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從小就和姐妹一起浸泡在父親書房,長大後與家中姐妹成為了外界知名的"張家四姐妹"。而允和先生由於美貌還被當時的人形容為:怎麼想象都不會過分。

不管在哪個時代,美貌的女性總是引人注目的,有才又有貌的女性更是引人注目,允和先生的家庭在當時是有名的富庶,相當於當地的名門望族,安逸富足的環境並沒有使他們渾噩度日,成為紈絝子弟,相反,允和先生的兄弟姐妹們都在各自的領域有所成就。

當時的允和先生初長成,與家中另外三姐妹在外界頗有名聲,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就曾讚譽她們說過:"張家四姐妹,不管娶到誰都會幸福一輩子。"

所有的磨難都將是彼此之間的牽絆

1933年允和先生與周有光共結連理,邁入婚姻的殿堂,他們的婚禮日期4月30號,月末。

一月盡頭之日據說不是個好日子,當時他們家中的保姆還曾偷偷拿兩人的八字去找了算命先生卜卦,算命先生說這兩人都活不過35歲,結果允和先生和周有光先生恩愛甜蜜,並肩走過了七十多年。

美如林黛玉,卻決不做林黛玉:張允和的三不原則,讓事業愛情雙豐收

婚後兩人很快就有了孩子,可是不久侵華戰爭就爆發了,允和先生與丈夫帶著她們的幼女和兒子逃往四川,路途中幼女突發盲腸炎,無治身亡,不幸夭折,只留下一條手絹,慰藉兩人的喪子之痛。

可是他們沒有時間悲傷,必須儘快趕到四川,帶著兒子遷到成都後,允和先生又不幸被混戰中的流彈打中肚子,九死一生才終於保住了性命。

取出來的子彈她一直帶在身邊,一直到後來,交給了外孫女留為紀念,只那條手絹,那條她幼女的唯一遺物,她一直帶著。

抗戰期間,周有光先生作為長期不在家中,允和先生獨自帶領著一家老小,數十口老弱婦孺輾轉遷移躲避日寇,喪女與傷子之痛也並沒有打到這個堅強的女人,她的確有林黛玉的美貌,也有林黛玉的聰慧與才情,但是她也有林黛玉沒有的堅強與豪氣

美如林黛玉,卻決不做林黛玉:張允和的三不原則,讓事業愛情雙豐收

在國難之際,她努力的貢獻自己的力量,"七君子事件"只有她敢於周璇其中,甚至把自己的家當做聯絡點接待所,給被日寇關押的七君子送生活用品等,後來七君子平安釋放,她感嘆道:"我才覺得盡了一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天職。"允和先生嬌弱的外表下有一顆不輸給男人的古道熱腸。

抗戰結束建國初期時,在"三反五反"運動中,允和先生由於出身家庭被扣上了"老虎"的帽子,接受批判,寫"交代"還被搜走了長期以來與丈夫之間的書信,如果是尋常人,此時肯定恨不得把自己藏起來,但是允和先生不是尋常人,她找上門去要回了自己與先生的書信。

並且由於允和先生的兄弟姐妹們有在外國生活的,與他們聯繫就變成了"裡通外國",沒辦法,只得去信告知家人國內由允和先生一人支撐了,允和先生的朋友大多也被打成了反革命的右派,無人敢於他們扯上關係,只有允和先生不懼,還宴請老朋友。

在那段特殊時期,周有光先生被髮配甘肅,兒子兒媳也被下放到湖北,只留允和先生帶著小孫女留守北京,晚年允和先生接受採訪時曾說

:"命運把難題都留給了我。"但是允和先生並沒有因為這些難題改變,放棄自己,一次次的磨難都被她抗過去了,她依舊每日打扮清爽,迎接未來。

美如林黛玉,卻決不做林黛玉:張允和的三不原則,讓事業愛情雙豐收

有些事 命說了不算

早在1959年,有權威醫生為允和先生診斷為嚴重的心臟病,並且隨時可能會死掉。但這個診斷結果和那個算命先生卜的卦一樣,被允和先生不置一詞,該如何就如何。

允和先生老年時因為白內障做過兩次手術,但是術後只能有些微弱的視力。為了已經復刊的《水》已經86歲高齡的允和先生開始學習打字機,從未使用過這東西的允和先生會經常呼喚丈夫來幫忙,這時已經90歲高齡的周有光先生就會從自己的小書房跑過去幫她解決問題。

允和先生的晚年生活就圍繞著《水》又慢悠悠地滑過了二十多年,這本刊物在允和先生兄弟姐妹的支持下,享譽過內外,甚至巴金先生也是它的忠實讀者,每次搬家都會告知允和先生新地址,避免收不到最新一期,而允和先生晚年續寫的《崑曲日記》和小說等也是名聲大噪,甚至還有記者到家採訪。

美如林黛玉,卻決不做林黛玉:張允和的三不原則,讓事業愛情雙豐收

允和先生的一生什麼都經歷過了,最終事業愛情雙豐收,但是允和先生從來不把苦放在心裡,允和先生的三不原則:不拿別人的過失責備自己,不拿自己的過失得罪人家,不拿自己的過錯懲罰自己。值得我們細品。

其實一個人美貌,的確會讓人產生好感,但若是沒有像允和先生般,美貌下有更加吸引人的東西,那麼容顏遲早會審美疲勞,然後被人拋至腦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